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秀全原本是热衷考取功名的乡村青年,4次应试不第后已29岁。他发誓有朝一日自己开科取士。定都南京后他正式举行了科举考试,规定了乡试、县试、郡试、省试和京试5级考试。其中京试又分天试、东试、北试、翼试4种,一年4次,以各王生日为期,各自开科取士,各自出榜。如果冯云山、萧朝贵不死,京试就是6试了。京试的4试资格同等,不分高低,每试均可产生状元、榜眼、探花。京试试题由各王自行命题,考试内容一律出自《新约》《旧约》《天王诏书》《天条书》《天命诏旨书》《天父上帝言题皇诏》等。熟读四书五经、子史文集的学子对这些不屑一顾,而太平军中的青年又缺少文化,于是天国的科举便出现报名者少、录取者多的状况。如1853年八月京试的东试,经反复宣传报名者仅50余人,因人数太少不得不延期10天,10天后仍寥寥无几,于是采取强制威逼的办法,被押进考场的才有300余人。考试结果几乎全部录取。只要试卷中无讥讽太平天国的词句,不错写避讳字就都录取。后来又规定不满300字、写错题目、字体两样者不录。天京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京试仅剩下洪秀全的天试。洪秀全颁布《钦定士阶条例》,将每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不久太平天国覆灭,三年一试并没有实行。
太平天国通过科举制也网罗了一些人才,从事文案工作。但因科举过繁、过滥,形同儿戏,大大降低了考试的信誉,考试内容也为读书人所不屑,因此遭到抵制。太平天国的京试共举办了22次,产生了22名状元,目前资料只知道其中17人的姓名,这17人表现一般。太平天国的科举制满足了洪秀全的虚荣心,但自始至终也没有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栋梁之才,而曾国藩麾下则吸引了无数知识分子。
太平天国通过科举制也网罗了一些人才,从事文案工作。但因科举过繁、过滥,形同儿戏,大大降低了考试的信誉,考试内容也为读书人所不屑,因此遭到抵制。太平天国的京试共举办了22次,产生了22名状元,目前资料只知道其中17人的姓名,这17人表现一般。太平天国的科举制满足了洪秀全的虚荣心,但自始至终也没有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栋梁之才,而曾国藩麾下则吸引了无数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