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远的小城镇的患者通过远程会诊,享受
大城市的优质医疗服务,为急救争取时间;让省、市、县(区)三级医院实现检验和检查结果的互认、健康档案数据实时调阅,使百姓异地就诊、异地医保不犯难。快步而来的浙江智慧医疗,正将蓝图变成现实。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全省范围内区域卫生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完成省级、所有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和80%的县(市、区)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全省80%的居民建立规范、动态、安全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8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用标准化电子病历并实现共享,80%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卫生专网,构建比较完善的卫生信息化体系。
数据交换已逐步推进
浙江省11个地市,目前已有10个地市按照国家卫计委提出的卫生信息化总体建设框架要求,初步建成或正在建设旨在实现本地区信息互通共享的卫生信息平台。杭州、绍兴、舟山等部分地市已实现和省级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全省有4家省级医院和9家市级医院试行推广包括“诊间结算”、“检查结果互认”、“预约挂号”等智慧便民服务;有168家医院接入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注册量213万多人,成功预约量561多万人次。真正意义上的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已指日可待。
在全力推进省、市、县三级平台建设的同时,浙江省还重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试点项目和居民健康卡试点建设项目。其中,由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试点项目,以湖州市为项目试点地区,着力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医院管理和信息共享系统。居民健康卡试点建设项目则在浙医一院和舟山市开展试点工作,根据项目要求建立医院健康卡管理系统及省级健康卡密管系统,并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密管系统实现互联。
浙江省“智慧健康”战略遵循“政府主导,顶层设计;市场运作,联合建设;互联互通,便民惠民;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提高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完善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卫生应急管理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卫生信息化体系,推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推进以卫生信息资源互联共享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浙江卫生信息化建设也存在阶段发展的瓶颈及短板,呈现“四强四弱”特征:一是“纵强横弱”。一些单线的垂直业务系统建设日趋成熟,但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问题有待突破。二是“点强面弱”。部分地区和单位在加快卫生信息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全省卫生信息化的整体性、共享性仍然不高。三是“建强用弱”。对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投入力度较大,但信息系统的共享性、实用性、经济性有待提高。四是“内强外弱”。医院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但直接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还比较少,功能还比较弱。
着眼点是便民惠民
浙江卫生信息化以“便民惠民”为着眼点,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重点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同时在提高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等方面建立和应用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为老百姓提供连续的、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电子病历应用方面,全省8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实时动态采集病人的医疗服务信息建立电子病历,与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实现动态交换和业务有效协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方面,加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终端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计算机终端配置率达到100%,紧密型乡村一体化村卫生室计算机终端配置率达到100%,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电子处方、电子医嘱、药品管理和绩效考核等系统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终端全部连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在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方面,通过建立或改造信息系统,优化诊疗服务流程,试点开展社区预约、普通号预约、检验检查预约、住院预约和在线支付功能;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提供方便快捷的自助缴费和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导医服务和即时结算服务等,推行“先诊疗后结算”、“边诊疗边付费”、“床边结算”等模式,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区域医疗协作方面,积极建设双向转诊、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临床检验、区域HIS、区域病理、远程会诊等系统,推广“大院带县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庄”模式,建立覆盖各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三级远程医疗服务和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和共享。
为方便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和进行个人健康管理,浙江“智慧健康”战略还将启动逐步扩大到全省范围内统一识别的居民健康“医卡通”。利用市民卡、社保卡、农保卡、身份证等现有系统和载体,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和医院按照国家卫计委《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和《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及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开展居民健康卡试点。通过居民健康“一卡通”,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居民身份认证,各类个人健康信息归并、整合和共享,个人医疗服务费用跨区域跨机构的实时结报。
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浙江“智慧健康”战略重点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层卫生、医疗保障、综合管理等五项信息化应用建设,构建比较完善的卫生信息化体系,满足系统化、精细化、高效化的卫生管理需求。
根据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现状,浙江省将着力整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完善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重点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卫生监督现场执法、血液安全管理、卫生应急指挥等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依托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有机整合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中的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交换中心,实现公共卫生信息数据纵向贯通、横向交互,同步推进公共卫生信息与电子健康档案、医疗服务系统间的有效互通和共享,实现医防信息整合。
围绕提升卫生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在综合管理信息服务方面,将完善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强化卫生统计、分析、监测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宏观规划、投入和监管职能;积极建立基于信息支撑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全系统的科学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电子院务、电子公文和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积极推动“透明政府”、“阳光医疗卫生服务工程”和“数字财政预算单位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对行政审批、新农合基金、药械集中招标采购、重大项目建设、卫生财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收费等的信息化监管,推动卫生行业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开展满足中医药需求的综合统计管理信息化,实现中医药数据的实时采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功能。
为砍断医药供应上的“黑链”,浙江省在医药供应链信息体系方面,将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要求,从招标采购到患者用药,建立精细化、规范化、封闭性的全环节医药供应链信息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做到医药工业和商业企业、医疗机构之间环环相扣,探索药品价格、医保支付、物流配送、货款结算等药品供应保障信息体系建设的新途径和新举措,达到精、准、快,药品流通信息全程连通,可查、可控、可追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满足率高。
大城市的优质医疗服务,为急救争取时间;让省、市、县(区)三级医院实现检验和检查结果的互认、健康档案数据实时调阅,使百姓异地就诊、异地医保不犯难。快步而来的浙江智慧医疗,正将蓝图变成现实。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全省范围内区域卫生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完成省级、所有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和80%的县(市、区)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全省80%的居民建立规范、动态、安全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8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用标准化电子病历并实现共享,80%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卫生专网,构建比较完善的卫生信息化体系。
数据交换已逐步推进
浙江省11个地市,目前已有10个地市按照国家卫计委提出的卫生信息化总体建设框架要求,初步建成或正在建设旨在实现本地区信息互通共享的卫生信息平台。杭州、绍兴、舟山等部分地市已实现和省级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全省有4家省级医院和9家市级医院试行推广包括“诊间结算”、“检查结果互认”、“预约挂号”等智慧便民服务;有168家医院接入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注册量213万多人,成功预约量561多万人次。真正意义上的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已指日可待。
在全力推进省、市、县三级平台建设的同时,浙江省还重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试点项目和居民健康卡试点建设项目。其中,由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试点项目,以湖州市为项目试点地区,着力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医院管理和信息共享系统。居民健康卡试点建设项目则在浙医一院和舟山市开展试点工作,根据项目要求建立医院健康卡管理系统及省级健康卡密管系统,并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密管系统实现互联。
浙江省“智慧健康”战略遵循“政府主导,顶层设计;市场运作,联合建设;互联互通,便民惠民;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提高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完善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卫生应急管理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卫生信息化体系,推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推进以卫生信息资源互联共享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浙江卫生信息化建设也存在阶段发展的瓶颈及短板,呈现“四强四弱”特征:一是“纵强横弱”。一些单线的垂直业务系统建设日趋成熟,但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问题有待突破。二是“点强面弱”。部分地区和单位在加快卫生信息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全省卫生信息化的整体性、共享性仍然不高。三是“建强用弱”。对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投入力度较大,但信息系统的共享性、实用性、经济性有待提高。四是“内强外弱”。医院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但直接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还比较少,功能还比较弱。
着眼点是便民惠民
浙江卫生信息化以“便民惠民”为着眼点,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重点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同时在提高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等方面建立和应用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为老百姓提供连续的、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电子病历应用方面,全省8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实时动态采集病人的医疗服务信息建立电子病历,与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实现动态交换和业务有效协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方面,加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终端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计算机终端配置率达到100%,紧密型乡村一体化村卫生室计算机终端配置率达到100%,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电子处方、电子医嘱、药品管理和绩效考核等系统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终端全部连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在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方面,通过建立或改造信息系统,优化诊疗服务流程,试点开展社区预约、普通号预约、检验检查预约、住院预约和在线支付功能;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提供方便快捷的自助缴费和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导医服务和即时结算服务等,推行“先诊疗后结算”、“边诊疗边付费”、“床边结算”等模式,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区域医疗协作方面,积极建设双向转诊、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临床检验、区域HIS、区域病理、远程会诊等系统,推广“大院带县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庄”模式,建立覆盖各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三级远程医疗服务和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和共享。
为方便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和进行个人健康管理,浙江“智慧健康”战略还将启动逐步扩大到全省范围内统一识别的居民健康“医卡通”。利用市民卡、社保卡、农保卡、身份证等现有系统和载体,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和医院按照国家卫计委《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和《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及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开展居民健康卡试点。通过居民健康“一卡通”,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居民身份认证,各类个人健康信息归并、整合和共享,个人医疗服务费用跨区域跨机构的实时结报。
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浙江“智慧健康”战略重点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层卫生、医疗保障、综合管理等五项信息化应用建设,构建比较完善的卫生信息化体系,满足系统化、精细化、高效化的卫生管理需求。
根据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现状,浙江省将着力整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完善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重点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卫生监督现场执法、血液安全管理、卫生应急指挥等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依托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有机整合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中的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交换中心,实现公共卫生信息数据纵向贯通、横向交互,同步推进公共卫生信息与电子健康档案、医疗服务系统间的有效互通和共享,实现医防信息整合。
围绕提升卫生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在综合管理信息服务方面,将完善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强化卫生统计、分析、监测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宏观规划、投入和监管职能;积极建立基于信息支撑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全系统的科学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电子院务、电子公文和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积极推动“透明政府”、“阳光医疗卫生服务工程”和“数字财政预算单位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对行政审批、新农合基金、药械集中招标采购、重大项目建设、卫生财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收费等的信息化监管,推动卫生行业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开展满足中医药需求的综合统计管理信息化,实现中医药数据的实时采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功能。
为砍断医药供应上的“黑链”,浙江省在医药供应链信息体系方面,将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要求,从招标采购到患者用药,建立精细化、规范化、封闭性的全环节医药供应链信息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做到医药工业和商业企业、医疗机构之间环环相扣,探索药品价格、医保支付、物流配送、货款结算等药品供应保障信息体系建设的新途径和新举措,达到精、准、快,药品流通信息全程连通,可查、可控、可追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满足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