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传统教学方式中,不断添加体验式活动。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的教学,教材提供的内容与通常意义上教学内容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对某一学科知识系统的严密编织,而是围绕许多社会生活或自然界主题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框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不是书本,而是生活,是实践。因此,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素材的自主开发,入手操作,对于一线教师更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活动 素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28-02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遇到的困难,往往源于平日生活的积累和体验不充分。笔者认为:只有让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现实全景整合,让学生全方位体验生活,才能让数学学习更全面、更充分、更彻底地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让数学学习就像沐浴一样自然、长线地浸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才可以让生活更大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途径。下面以“我眼中的压岁钱”为例,談谈如何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数学“综合与实践”素材的开发。
一、“实”为先——确定具体问题,明确实际任务
综合与实践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指向,而且往往需要在学生课内外的积极参与中自然生成。于是,笔者特意留给学生“我眼中的压岁钱”寒假课外调查与研究作业,让学生在假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当数学家的乐趣,了解“钱”的前世今生,形成对“认识人民币”素材的前期开发与后期加工。全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7个话题开展了实践、调查与研究,具体汇报如下:
【研究活动一】关于钱,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钱的问题?(想一想,问一问,记录自己的问题,看谁的问题多,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哦)
【研究活动二】我们都见过哪些面值的钱?(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
【研究活动三】不同面值的钱可以怎样兑换?(看一看,想一想,换一换)
【研究活动四】当当小小记账员,陪爸妈去超市参加购物活动(购物,几张,保存购物小票核算用了多少钱),请再独立购物两次,记录10元或者20元钱能购买哪些东西。
【研究活动五】查一查,问一问,了解下其他国家的钱是什么样的?分别叫什么名字?
【研究活动六】古时候钱是什么样的?向家长、向书本了解一下钱的发展历程。
【研究活动七】今年过年你得到多少压岁钱?(用笔记录每一笔压岁钱,记住亲人们的鼓励和爱哦)你准备怎么管理这些钱?节约是美德,存小钱可以办大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规划一下,怎么开支管理这些钱。
从学生现场分享汇报、交流的图中可见:学生眼中的压岁钱,与我们课本中“人民币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不同。只有来自于生活实际的研究,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二、巧开展——创设主题活动情境,为学生培养兴趣的土壤
接下来的开学第一周,教师在班级内开展“小蜗牛超市”,在图书角的一个柜子上,陈列了款式和用途多样的文具等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教室里做起了“真买卖。”
钱盒子里摆放了不同版本,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课后任意玩。当然,任何学生买卖任何物品都要自己登记数量、单价和总价,清楚地知道自己用了哪些面额的硬币和纸币。学生在模拟的购物情境中,在活泼开放的时空中游戏、学习、实践、合作、体验、应用了数学,初步学习使用人民币,也为不断获取认识社会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做好铺垫。
三、再发展——课堂与生活融汇贯通,将数学实践活动生活化
学生经历了模拟的购物情境,显然兴趣正浓,教师在每个周末,特别安排了学生和家长一起出去购物一次。周末购物的要求是“真枪实弹”,与在班级里买东西的要求不同。教室里没有任何认识人民币的任务,只是一种常态的“熏陶”,但周末在家长的陪伴下购物,要重点认识一种人民币,如认识不同面额纸币、硬币的长相;知晓它能购买哪些具体的实物;了解不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总之,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更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体验,将数学知识理论一步步地分析出来,而不再只是以往通过教师授课,如同填鸭般获得新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完全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学会在思考中学习,不但加强了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将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用数学的小眼睛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小脑袋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社会,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霞芬.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宁波出版社,2013年P84
[2]于鹏.当现实照进课堂——例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素材的择取与使用,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10期
[3]李雪霞.小學数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实践体会, 时代教,2014年4月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活动 素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28-02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遇到的困难,往往源于平日生活的积累和体验不充分。笔者认为:只有让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现实全景整合,让学生全方位体验生活,才能让数学学习更全面、更充分、更彻底地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让数学学习就像沐浴一样自然、长线地浸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才可以让生活更大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途径。下面以“我眼中的压岁钱”为例,談谈如何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数学“综合与实践”素材的开发。
一、“实”为先——确定具体问题,明确实际任务
综合与实践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指向,而且往往需要在学生课内外的积极参与中自然生成。于是,笔者特意留给学生“我眼中的压岁钱”寒假课外调查与研究作业,让学生在假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当数学家的乐趣,了解“钱”的前世今生,形成对“认识人民币”素材的前期开发与后期加工。全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7个话题开展了实践、调查与研究,具体汇报如下:
【研究活动一】关于钱,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钱的问题?(想一想,问一问,记录自己的问题,看谁的问题多,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哦)
【研究活动二】我们都见过哪些面值的钱?(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
【研究活动三】不同面值的钱可以怎样兑换?(看一看,想一想,换一换)
【研究活动四】当当小小记账员,陪爸妈去超市参加购物活动(购物,几张,保存购物小票核算用了多少钱),请再独立购物两次,记录10元或者20元钱能购买哪些东西。
【研究活动五】查一查,问一问,了解下其他国家的钱是什么样的?分别叫什么名字?
【研究活动六】古时候钱是什么样的?向家长、向书本了解一下钱的发展历程。
【研究活动七】今年过年你得到多少压岁钱?(用笔记录每一笔压岁钱,记住亲人们的鼓励和爱哦)你准备怎么管理这些钱?节约是美德,存小钱可以办大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规划一下,怎么开支管理这些钱。
从学生现场分享汇报、交流的图中可见:学生眼中的压岁钱,与我们课本中“人民币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不同。只有来自于生活实际的研究,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二、巧开展——创设主题活动情境,为学生培养兴趣的土壤
接下来的开学第一周,教师在班级内开展“小蜗牛超市”,在图书角的一个柜子上,陈列了款式和用途多样的文具等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教室里做起了“真买卖。”
钱盒子里摆放了不同版本,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课后任意玩。当然,任何学生买卖任何物品都要自己登记数量、单价和总价,清楚地知道自己用了哪些面额的硬币和纸币。学生在模拟的购物情境中,在活泼开放的时空中游戏、学习、实践、合作、体验、应用了数学,初步学习使用人民币,也为不断获取认识社会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做好铺垫。
三、再发展——课堂与生活融汇贯通,将数学实践活动生活化
学生经历了模拟的购物情境,显然兴趣正浓,教师在每个周末,特别安排了学生和家长一起出去购物一次。周末购物的要求是“真枪实弹”,与在班级里买东西的要求不同。教室里没有任何认识人民币的任务,只是一种常态的“熏陶”,但周末在家长的陪伴下购物,要重点认识一种人民币,如认识不同面额纸币、硬币的长相;知晓它能购买哪些具体的实物;了解不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总之,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更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体验,将数学知识理论一步步地分析出来,而不再只是以往通过教师授课,如同填鸭般获得新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完全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学会在思考中学习,不但加强了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将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用数学的小眼睛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小脑袋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社会,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霞芬.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宁波出版社,2013年P84
[2]于鹏.当现实照进课堂——例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素材的择取与使用,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10期
[3]李雪霞.小學数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实践体会, 时代教,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