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性质、省属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通过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优化课程内容,采用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及改革考核内容与方式等,强调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关键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5-03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生产化工原料,再以化工原料制造各种产品,是化学工业的核心。由于化工产品易燃、易爆、有毒、具有腐蚀性,以及对产品质量、数量、生产效益的追求,再加上人们对安全与环保意识的提高,因此,与化工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化工自动化,应用越来越普遍,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超。同时,人们对其认知程度越来越重视。正因为如此,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这门课程,多年来在多种专业、不同档次学校一直开设。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等专业开设此门课程,理论学时30学时,实验10学时,使用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厉玉鸣主编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四版。培养目标: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问题与现象
由于教材的内容、上课学时、学校条件,以及教师水平、经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等原因,特别是学时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基础内容没有学好,技能性知识也没掌握,控制系统内容更是糊里糊涂,跟没学一样。有例可佐证:①一学生毕业面试时,用人单位让他讲一讲双金属温度计原理,他竟然说没学过。②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实验时不会连接热电阻探头与显示表。③有学生用转子流量计去测酸性液体的流量,更可笑的是,当转子被腐蚀没了之后,还到溶液中去找。基于以上诸多原因,结合学生就业需要,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我们提出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改革
1.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工作在教育战线的第一线,是具体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因此,是教学改革的先锋。首先,要从教知识向教能力转变。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但对工科学生而言,获得能力更为重要。学到知识要做什么,要工作,要赚到生活的来源,要为社会、国家做贡献,要体现人生的价值。但当你学到一定知识找不到工作而被迫改行,所学专业非所用了,国家的培养、父母的期望作何用,只是提高了文化素质而已吗?所以,作为教师,社会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教书的观念。与其给学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如打造学生制造黄金的金手指。其次,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由于学生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只会做题而做题,缺少为什么要做题,做题何用?以及做题与实际生产、工程实际有何联系,不做过多思考。对解决实际问题,不知道从何下手,过程如何进行不能制定。所以,我们提出,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以失去细节性、结果性知识为代价,换取对过程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最后,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不能“本专业”“本课程”观点不变。虽然我们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要专业课是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及设计等。但不一定非让学生从事工艺或工程的工作,或只能向此方向发展。鼓励学生有想法、有向某一交叉学科等钻研的想法,培养独有的能力,形成个人特色。前不久,我们到包头钢铁公司煤气厂进行脱硫实验,发现整个脱硫装置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出于车间一个学分析专业的韩姓工程师之手,其专业水平、完成速度,运行稳定程度,令我们震惊。另外,不能教啥课,啥就重要,要从专业、学生兴趣、发展等多方面向学生介绍,让学生自己判断、决定。对工科院校学生,应侧重培养动手能力与工程能力。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之后,应该明确所学知识有何用。通过动手,亲自实践,掌握专业实际操作的技能,并在操作中体会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丰富专业知识。同时,进行工程过程的培训,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环节,达到一定的工程能力。应该说,基本专业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必经之路。
2.教学内容改革。①优化教学内容,编写适合本校教学的教材。工艺类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从教学内容上讲差别不大。但由于教学大纲、学时等有别,各等级的学校,教学侧重点不同。即使在同一个班,教师根据学生基础、兴趣等,从教学要求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本校特点,编制教材。重点突出常用仪器、仪表的制作原理、特点、适用场合及如何使用,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尤其简单控制系统及常用复杂控制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作为教材重中之重。尽管计算机控制系统现已应用非常普遍,但由于专业性太强,学时紧张,因此只作为介绍内容。②增加实验投入,提供更多动手操作机会。由于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工艺类又是附属课,课程性质影响一些人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投入上力度不够,甚至根本不重视,以至于实验装置落后,台套数不足。而基础课上课班级多,人数多,此门课实验又非为独立设课,实验效果极不理想。现在,我们将实验课调整为独立课,新购一批实验设备,增加了较多控制内容。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机会,能根据实验讲义及个人理解,调节温度、压力、液位、流量以及电机频率等参数,积累动手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③深入工厂,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中,积累更多的仪表及自动化知识。除课堂教学外,在各种实习、社会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多深入工厂实际,了解生产过程,认识各种仪表、控制系统,并学会如何操作。对在仪表课上课期间,学生能上交一份相关仪表或控制系统的认识或实习报告,课程的平时考核中会加上5分。④从课程设计中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教材中有一章是设计化工典型单元操作过程控制方案,由于学时关系,课堂中没有专门讲授,但其中主要内容在前面的讲课中已有介绍。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针对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精选一些化工工艺过程,设计相关控制系统。为此,专门下发设计任务书,明确任务的细节,并以小组形式参加答辩,每个人为答辩同学打分,作为成绩核定的一部分。学生的认真程度、积极性是空前的。在课程内容改革过程中,提倡学生自学,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网络等便利条件,从中获取各种仪表的相应信息。广泛阅读专业期刊,如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西安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自动化及仪表(上海仪表研究所)等,了解各种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的研究及进展,尤其针对实际应用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际工程问题处理、改进类的文献,拓宽视野。可能由于专业知识有限,不一定全部看懂,但通过广泛阅读,积累感兴趣的知识及实用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个人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深入工厂,打工实践,接触工程实际过程。目的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通过接触实际生产、工程建设,感受生产气氛,体验工程、生产经历,领悟实际过程,总结理论学习的侧重点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改变学习的思路及方法,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3.教学方法改革。利用多媒体进一步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减少教学中图表书写占用的时间,课堂介面生动有变化。采用案例互动、思维互动、实验操作互动等多种启发式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师生交流。我们在实验中设计了学生自己组装、检查、操作的实验装置,为学生实际操作、更好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供平台。设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设计,并通过课程设计,收集与题目相关的工艺、设备信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化工过程,尤其是控制过程的理解,达到能独立完成相应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在实施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需要下大工夫准备,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知识难度,要注意学生接受能力,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倾听学生对问题的想法,还要发现学生闪光点,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教学中还可结合问答式、比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通过互动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4.考核内容、方式改革。以往考试内容基本都是教材中的,多少涉及一点实验内容。现在考试题80%是教材原理与实际应用、生产过程相结合。并且,加大学习过程中测试分数所占比例,防止个别学生平时不学,最后考试时突击复习。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我们已经做过调整。成绩确定时,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80%,平时作业、考勤及测试占10%,实验内容占10%。为适应新的教学思想的需要,将考核办法重新调整,期末仍闭卷考试,占总成绩50%,平时作业、考勤占10%,测试占20%,实验内容占20%。并且,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培养计划中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内容,如果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中完成涉及此门课相关内容的工作,且比例较大,可在总成绩中加入10%,但此门课最高成绩不超过100。另外,在开课时,就向学生讲明考核方式,实际上也是给学生一个引导,让他们学习更有目标,既能学到相应知识,掌握一定技能,最终又能顺利获得相应学分。
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应从学校培养目标出发,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一定专业知识,积累一定工作能力,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中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以此目标为方向,通过个人教学理念的转变,组织好教学内容,调动好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不断探索,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钱佳,马永钢.关于《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68-70.
[2]魏永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2010,(05):55-56.
[3]周建伟.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改革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3,20(2):33-3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研课题(HGXY2010-06):新形势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作者简介:王树江(1964-),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反应工程等教学及精细化工研究、开发工作。
关键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5-03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生产化工原料,再以化工原料制造各种产品,是化学工业的核心。由于化工产品易燃、易爆、有毒、具有腐蚀性,以及对产品质量、数量、生产效益的追求,再加上人们对安全与环保意识的提高,因此,与化工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化工自动化,应用越来越普遍,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超。同时,人们对其认知程度越来越重视。正因为如此,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这门课程,多年来在多种专业、不同档次学校一直开设。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等专业开设此门课程,理论学时30学时,实验10学时,使用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厉玉鸣主编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四版。培养目标: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问题与现象
由于教材的内容、上课学时、学校条件,以及教师水平、经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等原因,特别是学时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基础内容没有学好,技能性知识也没掌握,控制系统内容更是糊里糊涂,跟没学一样。有例可佐证:①一学生毕业面试时,用人单位让他讲一讲双金属温度计原理,他竟然说没学过。②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实验时不会连接热电阻探头与显示表。③有学生用转子流量计去测酸性液体的流量,更可笑的是,当转子被腐蚀没了之后,还到溶液中去找。基于以上诸多原因,结合学生就业需要,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我们提出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改革
1.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工作在教育战线的第一线,是具体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因此,是教学改革的先锋。首先,要从教知识向教能力转变。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但对工科学生而言,获得能力更为重要。学到知识要做什么,要工作,要赚到生活的来源,要为社会、国家做贡献,要体现人生的价值。但当你学到一定知识找不到工作而被迫改行,所学专业非所用了,国家的培养、父母的期望作何用,只是提高了文化素质而已吗?所以,作为教师,社会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教书的观念。与其给学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如打造学生制造黄金的金手指。其次,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由于学生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只会做题而做题,缺少为什么要做题,做题何用?以及做题与实际生产、工程实际有何联系,不做过多思考。对解决实际问题,不知道从何下手,过程如何进行不能制定。所以,我们提出,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以失去细节性、结果性知识为代价,换取对过程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最后,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不能“本专业”“本课程”观点不变。虽然我们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要专业课是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及设计等。但不一定非让学生从事工艺或工程的工作,或只能向此方向发展。鼓励学生有想法、有向某一交叉学科等钻研的想法,培养独有的能力,形成个人特色。前不久,我们到包头钢铁公司煤气厂进行脱硫实验,发现整个脱硫装置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出于车间一个学分析专业的韩姓工程师之手,其专业水平、完成速度,运行稳定程度,令我们震惊。另外,不能教啥课,啥就重要,要从专业、学生兴趣、发展等多方面向学生介绍,让学生自己判断、决定。对工科院校学生,应侧重培养动手能力与工程能力。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之后,应该明确所学知识有何用。通过动手,亲自实践,掌握专业实际操作的技能,并在操作中体会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丰富专业知识。同时,进行工程过程的培训,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环节,达到一定的工程能力。应该说,基本专业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必经之路。
2.教学内容改革。①优化教学内容,编写适合本校教学的教材。工艺类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从教学内容上讲差别不大。但由于教学大纲、学时等有别,各等级的学校,教学侧重点不同。即使在同一个班,教师根据学生基础、兴趣等,从教学要求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本校特点,编制教材。重点突出常用仪器、仪表的制作原理、特点、适用场合及如何使用,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尤其简单控制系统及常用复杂控制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作为教材重中之重。尽管计算机控制系统现已应用非常普遍,但由于专业性太强,学时紧张,因此只作为介绍内容。②增加实验投入,提供更多动手操作机会。由于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工艺类又是附属课,课程性质影响一些人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投入上力度不够,甚至根本不重视,以至于实验装置落后,台套数不足。而基础课上课班级多,人数多,此门课实验又非为独立设课,实验效果极不理想。现在,我们将实验课调整为独立课,新购一批实验设备,增加了较多控制内容。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机会,能根据实验讲义及个人理解,调节温度、压力、液位、流量以及电机频率等参数,积累动手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③深入工厂,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中,积累更多的仪表及自动化知识。除课堂教学外,在各种实习、社会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多深入工厂实际,了解生产过程,认识各种仪表、控制系统,并学会如何操作。对在仪表课上课期间,学生能上交一份相关仪表或控制系统的认识或实习报告,课程的平时考核中会加上5分。④从课程设计中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教材中有一章是设计化工典型单元操作过程控制方案,由于学时关系,课堂中没有专门讲授,但其中主要内容在前面的讲课中已有介绍。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针对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精选一些化工工艺过程,设计相关控制系统。为此,专门下发设计任务书,明确任务的细节,并以小组形式参加答辩,每个人为答辩同学打分,作为成绩核定的一部分。学生的认真程度、积极性是空前的。在课程内容改革过程中,提倡学生自学,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网络等便利条件,从中获取各种仪表的相应信息。广泛阅读专业期刊,如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西安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自动化及仪表(上海仪表研究所)等,了解各种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的研究及进展,尤其针对实际应用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际工程问题处理、改进类的文献,拓宽视野。可能由于专业知识有限,不一定全部看懂,但通过广泛阅读,积累感兴趣的知识及实用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个人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深入工厂,打工实践,接触工程实际过程。目的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通过接触实际生产、工程建设,感受生产气氛,体验工程、生产经历,领悟实际过程,总结理论学习的侧重点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改变学习的思路及方法,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3.教学方法改革。利用多媒体进一步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减少教学中图表书写占用的时间,课堂介面生动有变化。采用案例互动、思维互动、实验操作互动等多种启发式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师生交流。我们在实验中设计了学生自己组装、检查、操作的实验装置,为学生实际操作、更好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供平台。设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设计,并通过课程设计,收集与题目相关的工艺、设备信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化工过程,尤其是控制过程的理解,达到能独立完成相应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在实施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需要下大工夫准备,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知识难度,要注意学生接受能力,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倾听学生对问题的想法,还要发现学生闪光点,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教学中还可结合问答式、比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通过互动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4.考核内容、方式改革。以往考试内容基本都是教材中的,多少涉及一点实验内容。现在考试题80%是教材原理与实际应用、生产过程相结合。并且,加大学习过程中测试分数所占比例,防止个别学生平时不学,最后考试时突击复习。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我们已经做过调整。成绩确定时,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80%,平时作业、考勤及测试占10%,实验内容占10%。为适应新的教学思想的需要,将考核办法重新调整,期末仍闭卷考试,占总成绩50%,平时作业、考勤占10%,测试占20%,实验内容占20%。并且,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培养计划中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内容,如果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中完成涉及此门课相关内容的工作,且比例较大,可在总成绩中加入10%,但此门课最高成绩不超过100。另外,在开课时,就向学生讲明考核方式,实际上也是给学生一个引导,让他们学习更有目标,既能学到相应知识,掌握一定技能,最终又能顺利获得相应学分。
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应从学校培养目标出发,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一定专业知识,积累一定工作能力,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中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以此目标为方向,通过个人教学理念的转变,组织好教学内容,调动好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不断探索,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钱佳,马永钢.关于《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68-70.
[2]魏永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2010,(05):55-56.
[3]周建伟.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改革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3,20(2):33-3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研课题(HGXY2010-06):新形势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作者简介:王树江(1964-),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反应工程等教学及精细化工研究、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