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诗词里,“长亭”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譬如宋人柳永的“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唐人李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还有近代诗人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
碧连天”,等等。想象一下,在一条漫长的道路旁边,偶尔耸立着一座孤单的亭子,那经风吹打雨的墙壁,几条寂寞的石凳,还有绕墙而生的杂草,无法不让人的心灵悸动。的确,经过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反复渲染,这种原本是供行人歇息的长亭,已经浸润了一种特有的审美意味。它似乎永远属于那些告别者,属于背井离乡的游子。它似乎永远都和离别、漂泊这些感伤的词汇连在一起。它似乎永远是古代文人无法避开的伤心之地。
我想起了我的家乡。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看到过这种亭子。它坐落在村道边,三里五里一座。每次我走累了,脚下慢了,肩上沉了,看到前面的亭子,心里便踏实起来。亭子里经常聚集了不少人,有歇脚的路人,有中途休息的农人,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遇到一起,总能说得上话,初来彼此陌生,分手时却成了知己。这样看来,亭带给人的不光是哀伤,还有慰藉和欢乐。
到后来,亭越来越少,只偶尔能见到一两座破败不堪的亭。再往后,这样的亭也不见了,亭的旧址上只见到一两块残石。在许多地方,亭子绝迹了。
只在一些偏远的山村,还保存了一些亭。这些历经沧桑的亭,至今还在给人遮风挡雨,给每一个光临此地的人讲述重逢、分离、出走、皈依的故事。
亭体现了一种关怀。无论如何,在一段时期里,亭都是我们生命和情感中的一部分。亭消失了,意味着某种关怀消失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情感,从此留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空洞。
碧连天”,等等。想象一下,在一条漫长的道路旁边,偶尔耸立着一座孤单的亭子,那经风吹打雨的墙壁,几条寂寞的石凳,还有绕墙而生的杂草,无法不让人的心灵悸动。的确,经过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反复渲染,这种原本是供行人歇息的长亭,已经浸润了一种特有的审美意味。它似乎永远属于那些告别者,属于背井离乡的游子。它似乎永远都和离别、漂泊这些感伤的词汇连在一起。它似乎永远是古代文人无法避开的伤心之地。
我想起了我的家乡。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看到过这种亭子。它坐落在村道边,三里五里一座。每次我走累了,脚下慢了,肩上沉了,看到前面的亭子,心里便踏实起来。亭子里经常聚集了不少人,有歇脚的路人,有中途休息的农人,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遇到一起,总能说得上话,初来彼此陌生,分手时却成了知己。这样看来,亭带给人的不光是哀伤,还有慰藉和欢乐。
到后来,亭越来越少,只偶尔能见到一两座破败不堪的亭。再往后,这样的亭也不见了,亭的旧址上只见到一两块残石。在许多地方,亭子绝迹了。
只在一些偏远的山村,还保存了一些亭。这些历经沧桑的亭,至今还在给人遮风挡雨,给每一个光临此地的人讲述重逢、分离、出走、皈依的故事。
亭体现了一种关怀。无论如何,在一段时期里,亭都是我们生命和情感中的一部分。亭消失了,意味着某种关怀消失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情感,从此留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