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1985—2017年化肥施用量和作物播种面积,采用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探讨了山西省化肥施用及环境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化肥施用总量在1985—2017年间整体呈增加趋势,2017年山西省化肥施用强度为285.14 kg·hm-2,大多数地区农田化肥投入过量;其基本趋势是从晋北到晋南逐步增加,晋西北投入少、晋东南投入高.总化肥施用强度极值比为2.4,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极值比分别是1.9、2.7和3.4.全省11个地市氮磷钾投入比例是1:0.69:0.62,不尽合理.山西省2017年化
【机 构】
: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太原 03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1985—2017年化肥施用量和作物播种面积,采用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探讨了山西省化肥施用及环境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化肥施用总量在1985—2017年间整体呈增加趋势,2017年山西省化肥施用强度为285.14 kg·hm-2,大多数地区农田化肥投入过量;其基本趋势是从晋北到晋南逐步增加,晋西北投入少、晋东南投入高.总化肥施用强度极值比为2.4,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极值比分别是1.9、2.7和3.4.全省11个地市氮磷钾投入比例是1:0.69:0.62,不尽合理.山西省2017年化肥施用环境总风险指数为0.52,呈低度环境风险;氮、磷、钾肥施用的环境风险指数分别为0.50、0.58和0.55.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处于安全状态;磷肥的环境风险区域集中在晋东南和晋中地区,钾肥的环境风险区域集中在晋东南和运城地区,均呈现中度、严重风险程度并有成片聚集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调控山西农田施肥合理分布并进行分区指导,制定不同施肥方案,协调粮食增产和生态保护间的关系,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参考.
其他文献
房屋建筑的地震易损性是地震损失评估和地震巨灾风险模型的基础.作为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非结构构件的损失在现有的易损性模型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以一栋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为对象,通过将房屋建筑中的各类构件划分为具有不同地震损伤特性和损失后果的易损性组,考察建筑内的损失分布和非结构损失对房屋建筑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许多非结构构件在中小地震作用下即可能发生较严重的破坏,房屋建筑在中小地震下的易损性主要受非结构损失控制;随着地震动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结构损伤渐趋严重,结构损失对整体
建筑群震害响应模拟是现代城市震害防御管理工作的基础.高效的建筑信息获取方法与科学合理的建筑群动力响应分析模型建模方法是快速、准确震害模拟的前提,也是震害防御科学管理、迅速决策和精准施策的必要保障.本文提出利用GIS平台进行矢量地图数据采集、多图层空间叠加分析及地形分析;结合我国各地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获取建筑使用功能、建成年代、结构类型及场地类别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基于真实城市信息的建筑群动力响应分析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模型精度高并且建模速度快,可实现城市区域大规模建筑群高效建模.针对
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M7.3级强地震及多次余震。根据台站地震动数据,从地震地面运动特征,框架结构震害特征以及有无速度脉冲地震动下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等方面对此次地震震害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此次福岛近海地震有比较明显的速度脉冲特征,地震动的加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较低,速度频谱却以低频成分为主。在速度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远大于非速度脉冲地震动,是此次地震中非
外廊式教学楼是中小学校典型的建筑形式.汶川地震后,外廊式教学楼震害引起大量研究人员重视.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本文作者详细调查了位于漾濞县的4所典型框架结构外廊式教学楼,以震害较为严重的漾濞一中和花椒园小学为例,分析了结构各部位发生破坏的原因.以震害现象为佐证,得出以下结论:由于横墙的约束,楼板沿纵向平动,各轴构件的本构关系可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对比分析,结构破坏取决于构件沿纵向的极限位移.并在此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探讨了多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on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To) in the climate sub-regions of South Vietnam (SVN) and the role of the relate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The trend anal
我国海岛地震灾害特征明显,民居抗震性能评估是海岛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海岛民居特征分析,结合抗震性能评估的工作特点,本文总结了海岛民居抗震性能评估的数据需求,并针对需求提出了综合资料分析、现场调研和无人机航摄的数据获取方式,以及利用GIS、BIM和深度学习技术分析数据、提取信息的处理流程与体系,最终形成了面向海岛民居抗震性能评估的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海岛民居抗震性能评估工作,为海岛抗震防灾规划提供参考.
选用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强震动数据,经校正预处理后,对典型记录的幅值、反应谱和持时进行分析,得到此次地震的地震动特性。结果表明:(1)与我省烈度速报系统自动产出的仪器烈度分布以及实际震害情况相比,近场测点强震动数据所计算出的仪器烈度值与快速仪器烈度分布、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2)三个分量的PGA等值线形态分布大致相似,长轴均沿西北至东南向展开,逐渐衰减,且对于PGA,在近场震中距100
随着国家重大构筑物的不断建设实施,考虑土体具有较高的动力易损性和致灾特性,工程构筑物的工程地质灾害和岩土工程动力致灾特性研究需要愈显迫切.通过对当前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方面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着重从土的动力强度、土的动本构关系、砂土的振动液化、铁路路基中的动应力、边坡地震永久变形和稳定性、挡土墙上的地震土压力等六个方面进行叙述,对其中涉及的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和论述,最后提出了土动力学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基于土动力学的发展而提升构筑物的抗震设防水平.
本文合成2021年玛多M_w 7.4地震的近断裂地震动场。首先,介绍基于频率波数域格林函数的地震动合成方法的计算原理和关键环节;构建玛多地区一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计算了区域不同深度与距离之间的格林函数;在分析不同机构确定的震源机制参数的基础上,选取了两个震源错动模型,计算了相应的上升时间和破裂时间分布;其次,合成有强地震动记录的16个中远场台站的三分量地震动,系统比较合成地震动和观测记录的时程、幅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我国昆明举办.会议将审议通过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与之密切相关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等,也对当前和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了短期和长期目标.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无一不需要海量的、高质量的、可发现、可访问、可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