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发展网络管理专业模式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网络管理专业是近年来一门新兴的热门专业,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网络管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很好的学科发展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也是改变目前高职院校传统教育模式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解决校内实训场所不足、实训设备和资源不足、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不足的许多实际问题;同时,为企业提供了所需人才,使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即刻上岗,满足企业所需要求。校企合作模式可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是一种又好又快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双师型教师 人才培养
  
  近几年,IT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迅猛发展,由此也带来了社会对网络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各类职业院校顺应形势需要纷纷开设了网络管理相关的专业。只有保证网络管理专业合理科学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网络管理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网络管理专业是有效途径。
  
  1.高职院校网络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向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方向深入发展,整个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政策倾斜、招生规模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体系出现了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尽管计算机和电子类相关专业就业需求位列第二,但目前计算机和电子类相关专业相关主业的学生数量已超过全国理工科大学生总数的1/3,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IT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是企业不需要如此多的IT人才吗?透视现象的背后,可以看到实际上IT专业人才数量远远不够,企业真正需要的是适用性人才。对企业而言,希望员工一方面能胜任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要能够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技术需求。但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与产业发展相脱节的现象,毕业生要想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和技术环境,至少需要1~2年的培养、磨合期,这就是企业众口一词需要“有工作经验”人才的原因,也是人才和企业共同面临的“两难问题”。解决众多IT人才的就业问题,当务之急就是缩短人才同企业需求的适应过程。
  
  2.我院网络管理专业发展的前景
  
  根据当前形势,我院去年开设了网络管理专业,在此以前学院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准备工作。首先,学院与电子科学系研究选派2名教师在济南锐捷网络培训机构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网络管理学习,除此之外,学院还向已经开设该专业的兄弟院校虚心取经,学习其开设网络管理专业的成功经验。其次,学院积极拓展与企业联合办学,与锐捷网络公司联办网络管理专业。锐捷网络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网络研发和网络管理的公司,在网络研发和网络设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成绩。我院积极引进公司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给学院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为学院的专业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不仅提高了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就业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使我院网络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呈良好趋势。
  
  3.我院网络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带来的优势
  
  (1)我院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整体能力,扩展学生就业的渠道。
  与锐捷公司合作办学首先可以使学院增加对外交流的途径,了解社会和行业实时状况。学院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桥梁,通过他们联系更多的企业和行业相关组织,不仅扩大了信息接收范围,还增加了学院在本行业的知名度。此外校企合作还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有效方法。学生能更早接受企业的职业理念,进入职业角色,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加其职业凝聚力。校企合作有利于发挥企业的管理、技术优势,为职业教育“锦上添花”。我院网络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成功经验,尚有一些较难胜任的实习教学任务。而企业有较多的实习机会,先进的专业技术以及有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这些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更主要的是学生能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参加技术训练,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还受到了职业能力培训,掌握了未来所从事职业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工作态度,学习了先进的技术经验,增长了实践经验,为将来求职和适应企业环境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学生尽快成为熟练的技术人才。
  (2)我院校企合作以市场为依托,同时也为社会、企业服务。
  学院与企业合作办学,能够有效地使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行业的用人标准相结合,尽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与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受益。职业教育是为行业服务的,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市场对人力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我院作为人才供给方,要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增进了行业与学院的了解和沟通,有利于为企业、社会培养出真正的职业人才。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实行科研和教学并举,学校将智力因素和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为企业提供知识与技术的创新,甚至成为企业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基地与依靠力量。这对一个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在此过程中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声誉,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4.我院网络管理专业校企联合,打造社会所需实用网络管理人才
  
  (1)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制度化、规范化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证。首先,主管部门制定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指导和引导学院和企业进行合作,并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学院和企业合作。其次,我院信息工程系和网巨公司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一是由专门人员负责协商、协调校企合作事宜;二是由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和专业发展的实施和研究;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请企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介绍行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介绍企业用工需求和要求,使学生掌握用工信息,提高就业质量。
  (2)改善学院软、硬件设施,优化教育资源。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课程体系,为网络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领航灯”,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市场经济对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需求,从而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企业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使学院的教学方式逐步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转化,对教学改革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3)请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方案(计划)的制定。
  以往,电子科学系都是根据教务部门的教学计划文件制定我系的教学计划,容易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培养的学生与企业要求不对路。校企合作首先是教学方案(计划)的合作,我院根据锐捷公司的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设置网络管理课程模块、体系,规定需掌握的技能,设计教学进程,制定考核办法,同时,还引入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经验。这是校企良好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4)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课,派教师到企业考察。
  企业技术人员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有实际生产经验,掌握新理论、新技术,请他们到我系兼课,弥补了教学上的不足,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他们不仅讲授专业理论和传授操作技能,还带来丰富的实践经验。
  作为学院中坚力量的教师,我院教师不仅要懂教学,还要懂生产。学院派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学习、参加生产实践,这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到企业考察实践,能够充分了解熟悉企业的生产、技术,这有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专业建设,有助于电子科学系和学院的发展。
  可以预见,校企合作模式是我院网络管理专业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出路,也必将会为社会、企业输出大量合格的网络管理人才,为IT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职教畅言.“校企合作”如何持久健康发展.中国教育报,2007-6-21,第4版.
  [2]冯淑玲.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初探.北京教育与职业杂志社,2007-7,P72-73.
其他文献
张守智先生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教授,执中国当代日用陶瓷设计之牛耳,是中国当代日用陶瓷设计学科带头人,也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日用陶瓷设计方面的泰斗级人物。自195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了在中红外(MIR)CH4浓度检测中降低检测下限和提高探测灵敏度,提出了一种非对称椭球聚光镜气室。在充分考虑线光源和双窗口探测器外形及尺寸的条件下,建立了完备的非对称椭
期刊
教师素质是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所应具备的稳定的品质。提高教师素质,应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一、抓好常规教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教材、媒体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是重要的,但都只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积极学习的 Cog
期刊
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口号已经被我们喊了20多年了,在此期间,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到底包括哪些方面,至今尚未达到统一的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