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对精神科拒食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后的疗效。
方法:将2009年50例精神科拒食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护理;2010年50例精神科患者设为实验组,根据其拒食原因而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首先进行信任治疗,然后根据患者拒食原因分别进行兴奋躁动拒食、悲观厌世拒食、木僵拒食、幻听拒食和被害妄想症拒食护理干预。
结果:2009年对照组50例拒食患者中,1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24%;2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42%;1例持续半个月恢复正常饮食,占2%。2010年实验组50例拒食患者中,3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64%;有1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22%。
结论:在充分了解精神科拒食患者的拒食原因后,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有针对性性进行治疗,其拒食疗效显著。
关键词:护理干预 精神病 拒食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5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1-01
拒食是指人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拒绝进食的一种行为,严重时甚至拒绝进水。拒食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类本能行为障碍,是患者由于病态所致。拒食不利于患者的药效发挥,会延长治疗时间,且长期拒食导致体内营养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给临床治疗增加负担,故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拒食患者极其重要 [1,2]。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精神科收治的拒食患者共100例为调查对象,进行回顾性观察,针对精神病患者不同拒食因素而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为日后对精神科患者拒食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和2010年收治的共100例精神科拒食患者,患病类型包括忧郁症、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等,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在19~69之间,平均43岁;病程平均7年,最短者不足一年,最长者长达32年。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经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护理,必要时采取鼻饲;实验组根据其拒食原因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1-3日和4-7日及以上恢复饮食的情况和两组拒食患者鼻饲被动进食的比例。其中实验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信任治疗。精神科患者为特殊患病人群,均存在心理障碍,医患之间常存在沟通障碍、不相信、不理解、不配合等问题,所以首先取得患者的信任是治疗的第一步。在初识患者时,进行友善的言语交流和行为交流,最好在其家属的陪同下进行,逐步询问病情,让患者感觉我们是发自内心的在意他们、关心他们;向患者介绍院区环境和设施,将患者介绍给其他病友,帮助其尽快熟悉并融入新的治疗环境,通过这种渐进的方式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并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亲切关怀。
1.2.2 护理干预。饮食护理是面向所有拒食患者的干预措施,是解决患者治疗的关键性因素。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拒食状况,并分析其拒食的主要原因。在熟知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2 结果
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常规饮食护理和鼻饲被动给食后,2009年50例对照组精神科拒食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其中1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24%;有2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42%(其中17例采取鼻饲);有1例持续半个月才恢复正常饮食,占2%。经过个体化护理干预后,我院2010年精神科50例实验组拒食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其中3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64%;有1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其中2例木僵患者采取鼻饲),占22%。综合以上治疗效果可知,实验组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其中木僵患者有时不得不采取鼻饲,但个体化护理可减少鼻饲被动进食比例,减少鼻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疗效比较P<0.05,差异显著,个体化护理干预更适合精神科拒食患者的治疗。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拒食大天数多数是由精神症状所支配,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护理也不可缺少。饮食护理关系到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效发挥,若饮食不足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抗精神病药就不能达到治疗效果,从而延误治疗,不利于病情发展。在治疗精神科拒食患者时,护理人员应悉心观察、耐心疏导,在充分了解患者拒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这样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和提升治疗效果。
4 小结
拒食作为精神科患者常发生的一种病态行为,而拒食必然会导致患者营养补充不足,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正常发挥,因此引导患者进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发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拒食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较大的程度的缩短缓则治疗时间,同时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欧美群.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9,11(10):61-62
[2] 李梅香,马振武.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2006,14(16):123-124
[3] 李长鞠,颉瑞.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临床分析及护理87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3):219
[4] 黄颖超.56例精神疾病拒食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94
[5] 汤代青,小青.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2):192
[6] 王琳,周凤芹.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拒食患者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814-1816
方法:将2009年50例精神科拒食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护理;2010年50例精神科患者设为实验组,根据其拒食原因而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首先进行信任治疗,然后根据患者拒食原因分别进行兴奋躁动拒食、悲观厌世拒食、木僵拒食、幻听拒食和被害妄想症拒食护理干预。
结果:2009年对照组50例拒食患者中,1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24%;2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42%;1例持续半个月恢复正常饮食,占2%。2010年实验组50例拒食患者中,3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64%;有1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22%。
结论:在充分了解精神科拒食患者的拒食原因后,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有针对性性进行治疗,其拒食疗效显著。
关键词:护理干预 精神病 拒食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5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1-01
拒食是指人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拒绝进食的一种行为,严重时甚至拒绝进水。拒食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类本能行为障碍,是患者由于病态所致。拒食不利于患者的药效发挥,会延长治疗时间,且长期拒食导致体内营养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给临床治疗增加负担,故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拒食患者极其重要 [1,2]。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精神科收治的拒食患者共100例为调查对象,进行回顾性观察,针对精神病患者不同拒食因素而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为日后对精神科患者拒食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和2010年收治的共100例精神科拒食患者,患病类型包括忧郁症、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等,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在19~69之间,平均43岁;病程平均7年,最短者不足一年,最长者长达32年。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经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护理,必要时采取鼻饲;实验组根据其拒食原因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1-3日和4-7日及以上恢复饮食的情况和两组拒食患者鼻饲被动进食的比例。其中实验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信任治疗。精神科患者为特殊患病人群,均存在心理障碍,医患之间常存在沟通障碍、不相信、不理解、不配合等问题,所以首先取得患者的信任是治疗的第一步。在初识患者时,进行友善的言语交流和行为交流,最好在其家属的陪同下进行,逐步询问病情,让患者感觉我们是发自内心的在意他们、关心他们;向患者介绍院区环境和设施,将患者介绍给其他病友,帮助其尽快熟悉并融入新的治疗环境,通过这种渐进的方式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并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亲切关怀。
1.2.2 护理干预。饮食护理是面向所有拒食患者的干预措施,是解决患者治疗的关键性因素。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拒食状况,并分析其拒食的主要原因。在熟知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2 结果
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常规饮食护理和鼻饲被动给食后,2009年50例对照组精神科拒食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其中1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24%;有2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42%(其中17例采取鼻饲);有1例持续半个月才恢复正常饮食,占2%。经过个体化护理干预后,我院2010年精神科50例实验组拒食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其中3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64%;有1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其中2例木僵患者采取鼻饲),占22%。综合以上治疗效果可知,实验组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其中木僵患者有时不得不采取鼻饲,但个体化护理可减少鼻饲被动进食比例,减少鼻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疗效比较P<0.05,差异显著,个体化护理干预更适合精神科拒食患者的治疗。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拒食大天数多数是由精神症状所支配,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护理也不可缺少。饮食护理关系到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效发挥,若饮食不足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抗精神病药就不能达到治疗效果,从而延误治疗,不利于病情发展。在治疗精神科拒食患者时,护理人员应悉心观察、耐心疏导,在充分了解患者拒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这样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和提升治疗效果。
4 小结
拒食作为精神科患者常发生的一种病态行为,而拒食必然会导致患者营养补充不足,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正常发挥,因此引导患者进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发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拒食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较大的程度的缩短缓则治疗时间,同时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欧美群.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9,11(10):61-62
[2] 李梅香,马振武.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2006,14(16):123-124
[3] 李长鞠,颉瑞.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临床分析及护理87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3):219
[4] 黄颖超.56例精神疾病拒食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94
[5] 汤代青,小青.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2):192
[6] 王琳,周凤芹.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拒食患者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814-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