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拒食患者治疗效果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对精神科拒食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后的疗效。
  方法:将2009年50例精神科拒食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护理;2010年50例精神科患者设为实验组,根据其拒食原因而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首先进行信任治疗,然后根据患者拒食原因分别进行兴奋躁动拒食、悲观厌世拒食、木僵拒食、幻听拒食和被害妄想症拒食护理干预。
  结果:2009年对照组50例拒食患者中,1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24%;2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42%;1例持续半个月恢复正常饮食,占2%。2010年实验组50例拒食患者中,3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64%;有1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22%。
  结论:在充分了解精神科拒食患者的拒食原因后,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有针对性性进行治疗,其拒食疗效显著。
  关键词:护理干预 精神病 拒食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5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1-01
  拒食是指人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拒绝进食的一种行为,严重时甚至拒绝进水。拒食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类本能行为障碍,是患者由于病态所致。拒食不利于患者的药效发挥,会延长治疗时间,且长期拒食导致体内营养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给临床治疗增加负担,故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拒食患者极其重要 [1,2]。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精神科收治的拒食患者共100例为调查对象,进行回顾性观察,针对精神病患者不同拒食因素而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为日后对精神科患者拒食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和2010年收治的共100例精神科拒食患者,患病类型包括忧郁症、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等,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在19~69之间,平均43岁;病程平均7年,最短者不足一年,最长者长达32年。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经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护理,必要时采取鼻饲;实验组根据其拒食原因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1-3日和4-7日及以上恢复饮食的情况和两组拒食患者鼻饲被动进食的比例。其中实验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信任治疗。精神科患者为特殊患病人群,均存在心理障碍,医患之间常存在沟通障碍、不相信、不理解、不配合等问题,所以首先取得患者的信任是治疗的第一步。在初识患者时,进行友善的言语交流和行为交流,最好在其家属的陪同下进行,逐步询问病情,让患者感觉我们是发自内心的在意他们、关心他们;向患者介绍院区环境和设施,将患者介绍给其他病友,帮助其尽快熟悉并融入新的治疗环境,通过这种渐进的方式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并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亲切关怀。
  1.2.2 护理干预。饮食护理是面向所有拒食患者的干预措施,是解决患者治疗的关键性因素。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拒食状况,并分析其拒食的主要原因。在熟知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2 结果
  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常规饮食护理和鼻饲被动给食后,2009年50例对照组精神科拒食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其中1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24%;有2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42%(其中17例采取鼻饲);有1例持续半个月才恢复正常饮食,占2%。经过个体化护理干预后,我院2010年精神科50例实验组拒食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其中32例在1-3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占64%;有11例在4-7日内恢复正常饮食(其中2例木僵患者采取鼻饲),占22%。综合以上治疗效果可知,实验组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其中木僵患者有时不得不采取鼻饲,但个体化护理可减少鼻饲被动进食比例,减少鼻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疗效比较P<0.05,差异显著,个体化护理干预更适合精神科拒食患者的治疗。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拒食大天数多数是由精神症状所支配,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护理也不可缺少。饮食护理关系到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效发挥,若饮食不足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抗精神病药就不能达到治疗效果,从而延误治疗,不利于病情发展。在治疗精神科拒食患者时,护理人员应悉心观察、耐心疏导,在充分了解患者拒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这样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和提升治疗效果。
  4 小结
  拒食作为精神科患者常发生的一种病态行为,而拒食必然会导致患者营养补充不足,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正常发挥,因此引导患者进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发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拒食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较大的程度的缩短缓则治疗时间,同时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欧美群.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9,11(10):61-62
  [2] 李梅香,马振武.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2006,14(16):123-124
  [3] 李长鞠,颉瑞.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临床分析及护理87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3):219
  [4] 黄颖超.56例精神疾病拒食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94
  [5] 汤代青,小青.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2):192
  [6] 王琳,周凤芹.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拒食患者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814-18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优质护理干预手段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找到护理高血压患者的最佳方式。  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药物依从性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一段时期的护理,观察组的药物依从性和对医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卫生行为。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总良好率为97%,对照组为73%,二者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根据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后护理效果评分为(48.18±3.2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术前均做好心
期刊
摘要:目的:对舒适护理在待产及分娩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待产及分娩产妇2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8例产妇。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进行舒适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的有118例,达到了100%的满意度,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的有110例,达到了93%的满意度,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根据病人情况给予个性化措施,提升护理质量。  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7例。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  结果:实验组的降压效果和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服药的依从性和健康生活的采纳情况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 护理管
期刊
摘要: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5例,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皮肤准备等护理措施,而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了伤口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手术前后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对4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的护理,4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5.6%,余下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血压水平、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找出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  方法:为采用比较先进的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方案,运用PDCA循环法对骨科95例患者及4名护士进行运用综合控制管理方案和质量改进,并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对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记录。  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骨科患者的疼痛度有降,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护理对策。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老年慢性躯体疾患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30例发生抑郁症,抑郁症发生率为37.5%,其发病率与年龄、病程、伴随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护理后期抑郁心理障碍等到明显的缓解,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和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