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导入,即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世界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入法;切题;激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77-01
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切题,即教学的开头要从属于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而不能故弄玄虚,为艺术而艺术;二是激趣,即每堂课的导入要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地学习。这也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怎么来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呢?
一、引用有关的名言、诗词、故事导入
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成语、典故、故事等导入新课,既形象又生动,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还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教学培根的《谈读书》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孔子因读书勤奋,留下了‘韦编三绝’的佳话;培根因文章至理,道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离不开读书,可以说读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初中的学生还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年龄,语文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导入课文时,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则〉》的时候,我开篇就给学生讲述了宋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接下来顺势提问“为什么赵普敢夸下海口,说只要用半部论语就能够帮助宋太宗治理好天下呢?论语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多媒体导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日益多样化了,语文教师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如图像、声音、视频等等,这些都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描摹一幅图景,创设一种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听腾格尔的《父亲和我》,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都会深深触动学生的情感。歌曲将尽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大家都会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然而,我们在一次次歌颂妈妈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另外一个人---我们的爸爸!是呀,经年累月中,爸爸用他那并不宽阔的肩膀,默默地为我们撑起一方晴空,这如山般的父爱,凝重,执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背影》,认识这位名人的普通父亲。”至此,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文本需要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自然导入课文。
三、悬念导入
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课堂导入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精心设计,也应该精心设计。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入法;切题;激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77-01
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切题,即教学的开头要从属于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而不能故弄玄虚,为艺术而艺术;二是激趣,即每堂课的导入要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地学习。这也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怎么来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呢?
一、引用有关的名言、诗词、故事导入
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成语、典故、故事等导入新课,既形象又生动,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还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教学培根的《谈读书》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孔子因读书勤奋,留下了‘韦编三绝’的佳话;培根因文章至理,道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离不开读书,可以说读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初中的学生还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年龄,语文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导入课文时,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则〉》的时候,我开篇就给学生讲述了宋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接下来顺势提问“为什么赵普敢夸下海口,说只要用半部论语就能够帮助宋太宗治理好天下呢?论语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多媒体导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日益多样化了,语文教师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如图像、声音、视频等等,这些都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描摹一幅图景,创设一种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听腾格尔的《父亲和我》,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都会深深触动学生的情感。歌曲将尽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大家都会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然而,我们在一次次歌颂妈妈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另外一个人---我们的爸爸!是呀,经年累月中,爸爸用他那并不宽阔的肩膀,默默地为我们撑起一方晴空,这如山般的父爱,凝重,执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背影》,认识这位名人的普通父亲。”至此,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文本需要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自然导入课文。
三、悬念导入
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课堂导入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精心设计,也应该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