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超群之才,成国之伟业”。
诚如材料,鲍叔之让可谓贤,知人善举;桓公之容可谓德,终得良臣。此二人各有千秋,为世人称赞。但值得深思的是,倘若管仲无才,鲍叔与桓公之贤德足以支撑齐国霸业吗?
可能历史会是另一番模样。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在管仲、桓公与鲍叔三人共成的伟业上,我们不难发现,管仲之才是核心之体,而鲍叔之让、桓公之容乃为辅助之用。鲍叔之力荐,一线生机;桓公之宽容,广阔天地。正是管仲之良才,才在如此一个“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春秋战国熠熠生辉,也成就了一段明君贤臣的佳话。
如此看来,人才对国家兴盛的意义重大。倘使持戟郎韩信之才得以重用,楚汉之争鹿死谁手尚待商榷;倘使长孙无忌之智得以发挥,李家天下又如何能被女主武氏代之?且不说助汉武大帝大一统的能臣董仲舒,也不说唐太宗的左膀右臂、“房谋杜断”的房玄龄、杜如晦,只说一心为民,果敢改革的王安石,如何不能说是时代的选择?也正是这些时代英才,不断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在新时代,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培育着更多的时代新人,这些人才构筑起中国的脊梁。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用朴实纯粹唤醒了当代青年矢志奋斗的初心;“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仍愿与这一眼千年的美‘厮守’下去”的热爱鼓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感知使命,奋力前行。更不必说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的存在,是时代的幸运,是人民的福祉。
追慕先贤,可以感知未来。在这样一个“未来已来”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千金马骨”“求贤若渴”的时代,如若桓公之容是国之气度,鲍叔之让是社会之机,我辈青年何不扪心自问,自己可有管仲之才?可有一技之长能造福于民,用之于国?诚然,如管仲般的贤才百年难遇,但我辈青年岂是蓬蒿之人?我们当有摘月之心,而不必等待月向我奔來;我们当有千里之姿,而不必空等相马伯乐。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当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都有着追求提升以报国、野心勃勃以惊天的豪气与实力,何愁不与国万里恒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目标向来不仅仅是诗与远方,而是星辰与大海。让我们追慕着管仲之才,心怀报国之志;奋进在新时代,以己超群之才,成就国家伟业!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优点赏析
创新思维。历史需要铭记与借鉴,但如何做到借鉴就是一个问题。本文呈现出的学习历史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的假设性反思将人物的个体价值呈现得非常清晰。作者不仅使用了反弹琵琶,而且还很会运用追问,一旦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就迅速转换成自己观点阐发的推动力,在步步紧逼的情势下,很快就占据了话语的主动权。
文章谈古论今,紧密联系当代青年的使命,首尾相扣,一气呵成。论据具体而典型,论证充分有力。人物素材无论是韩信、长孙无忌、王安石等古代为国建功立业的人才,还是当今的张富清、樊锦诗等,信手拈来,运用娴熟,足见其深厚的阅读功底。文中多处巧妙使用设问句、反问句,铿锵有力,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气势和力度。
文笔清新灵动,语言干练精辟。句式灵活,多用短句,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文采。“我们当有摘月之心,而不必等待月向我奔来;我们当有千里之姿,而不必空等相马伯乐”等句子,用词新颖贴切,极富表现力。
文章语言气势磅礴,贯通古今,让读者在思考别人的同时,自然会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做一次较为深入的测量。就升格而言,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那么这个跨越一定是难点,需要在从古到今的过渡上做得更清晰更精致一点,让读者在接纳观点时更明朗一些。
(点评老师:贾铖虎)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超群之才,成国之伟业”。
诚如材料,鲍叔之让可谓贤,知人善举;桓公之容可谓德,终得良臣。此二人各有千秋,为世人称赞。但值得深思的是,倘若管仲无才,鲍叔与桓公之贤德足以支撑齐国霸业吗?
可能历史会是另一番模样。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在管仲、桓公与鲍叔三人共成的伟业上,我们不难发现,管仲之才是核心之体,而鲍叔之让、桓公之容乃为辅助之用。鲍叔之力荐,一线生机;桓公之宽容,广阔天地。正是管仲之良才,才在如此一个“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春秋战国熠熠生辉,也成就了一段明君贤臣的佳话。
如此看来,人才对国家兴盛的意义重大。倘使持戟郎韩信之才得以重用,楚汉之争鹿死谁手尚待商榷;倘使长孙无忌之智得以发挥,李家天下又如何能被女主武氏代之?且不说助汉武大帝大一统的能臣董仲舒,也不说唐太宗的左膀右臂、“房谋杜断”的房玄龄、杜如晦,只说一心为民,果敢改革的王安石,如何不能说是时代的选择?也正是这些时代英才,不断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在新时代,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培育着更多的时代新人,这些人才构筑起中国的脊梁。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用朴实纯粹唤醒了当代青年矢志奋斗的初心;“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仍愿与这一眼千年的美‘厮守’下去”的热爱鼓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感知使命,奋力前行。更不必说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的存在,是时代的幸运,是人民的福祉。
追慕先贤,可以感知未来。在这样一个“未来已来”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千金马骨”“求贤若渴”的时代,如若桓公之容是国之气度,鲍叔之让是社会之机,我辈青年何不扪心自问,自己可有管仲之才?可有一技之长能造福于民,用之于国?诚然,如管仲般的贤才百年难遇,但我辈青年岂是蓬蒿之人?我们当有摘月之心,而不必等待月向我奔來;我们当有千里之姿,而不必空等相马伯乐。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当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都有着追求提升以报国、野心勃勃以惊天的豪气与实力,何愁不与国万里恒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目标向来不仅仅是诗与远方,而是星辰与大海。让我们追慕着管仲之才,心怀报国之志;奋进在新时代,以己超群之才,成就国家伟业!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优点赏析
创新思维。历史需要铭记与借鉴,但如何做到借鉴就是一个问题。本文呈现出的学习历史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的假设性反思将人物的个体价值呈现得非常清晰。作者不仅使用了反弹琵琶,而且还很会运用追问,一旦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就迅速转换成自己观点阐发的推动力,在步步紧逼的情势下,很快就占据了话语的主动权。
文章谈古论今,紧密联系当代青年的使命,首尾相扣,一气呵成。论据具体而典型,论证充分有力。人物素材无论是韩信、长孙无忌、王安石等古代为国建功立业的人才,还是当今的张富清、樊锦诗等,信手拈来,运用娴熟,足见其深厚的阅读功底。文中多处巧妙使用设问句、反问句,铿锵有力,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气势和力度。
文笔清新灵动,语言干练精辟。句式灵活,多用短句,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文采。“我们当有摘月之心,而不必等待月向我奔来;我们当有千里之姿,而不必空等相马伯乐”等句子,用词新颖贴切,极富表现力。
文章语言气势磅礴,贯通古今,让读者在思考别人的同时,自然会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做一次较为深入的测量。就升格而言,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那么这个跨越一定是难点,需要在从古到今的过渡上做得更清晰更精致一点,让读者在接纳观点时更明朗一些。
(点评老师:贾铖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