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峥嵘岁月。
九十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我们一步步走向幸福,有住处、能吃饱、有衣穿、能上学,物质、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抽取一丝红色记忆,阅读一篇红色经典,诉说一段红色生活里发生的故事……在这火红的七月,在党的九十周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必定要用自己的红色少年心,为亲爱的党唱上一支赞歌。
我的“红色记忆”
我们记忆里的党,有光辉的历程,有曲折的路途,更有党员用鲜血写成的故事。一段段红色记忆中的人和事,如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旗帜一般,屹立在我们心中永远不倒。
记忆之一:党的光辉历程
90年前,在嘉兴南湖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
从1921年党的创立到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924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但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并历经八年艰苦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到粉碎“四人帮”。从1949年到1952年,成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此后,中国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随之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但最终于1977年粉碎了“四人帮”,中华大地重新崛起。
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忆起党一步步走来的光辉历程,我们中学生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又扮演了何种角色?我知道,唯有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里,不畏艰辛,长大后才能担起建设祖国的大任。(齐嘉)
记忆之二:革命党人用鲜血铺就未来
你知道爱国英雄杨靖宇吗?在课外读本上,我读到过他的故事,任何时候回想起来,都为他的精神所震撼、感动。
杨靖宇21岁时投身革命,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1940年初,正是抗日战争水深火热的时候。因为叛徒的出卖,他被日伪军重重围困,身负重伤。他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地上的草根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当杨靖宇被完全包围后,日军劝降不成,于是双方继续交战射击,但一个人怎是一群人的对手?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在革命岁月里,像这样的壮烈事迹还有很多。杨靖宇曾对身边的警卫员说过:“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是的,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还有很多不具名的革命党人,他们都是用鲜血为祖国铺就未来的伟大的人!(陈峰扬)
阅读“红色经典”
书籍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红色经典”, 如《红岩》《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保卫延安》《山乡巨变》《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它浓缩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当我们处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回过头来重拾起革命年代的一本本优秀书籍,或许又能从中读出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时代。
经典之一:《青春之歌》——从单纯学生到抗日救亡的革命者
犹记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播出时,看着剧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历史先辈们,我总是感叹,自己要是生在那个时代可真好,说不定也有机会为祖国挥洒一番热血。刚好,品读红色书籍《青春之歌》时,以林道静为代表的学生人物再一次激起了我心中燃烧的激情。
“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最初的学生林道静,像极了一张干净的白纸。但为了反抗封建制度下的包办婚姻,她毅然逃离了家庭,去北戴河投奔表哥。然而涉世未深的她再一次遭到命运开的劣质玩笑——她被校长作为礼物送给当地权贵。
投海自尽的她被北大中文系学生余永泽搭救。具有“骑士兼诗人”气质的余永泽深深吸引了林道静,她毅然走进了与余永泽共建的家庭生活。
渐渐觉出家庭生活的牢笼感和束缚感的林道静,在爱国学生卢嘉川的引领下,从迷茫的状态,奔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革命。她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时刻准备投身革命。卢嘉川被捕后,认清现实的她最终离开了庸俗自私的余永泽,全身心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潮流。
卢嘉川牺牲后,有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革命者江华,成为引领林道静接触到真正革命实践的新的带路人,他也是林道静最终的感情归宿。
被捕入狱的林道静,完成了她在革命道路上最后的蜕变,出狱后便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最终,她的人生得到升华。
联想到90后——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我相信我们有理想也有责任感。至少,我会像林道静那样勇敢地去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杨璐洺)
经典之二:《林海雪原》——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战争
不知你是否听过《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的精彩唱段:“……待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
1946年冬天,东北人民解放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小分队在向威虎山剿匪开进的途中,救了一个受伤的女人白鸽,并跟踪敌人发现了伪装成神河庙老道士的威虎山敌匪情报员。小分队设下埋伏,抓获了座山雕手下的情报副官一撮毛,并缴获了敌匪的地下遣军联络图。经过反复提审一撮毛,小分队初步了解到威虎山座山雕匪帮的情况。
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少剑波同意了他的设想,并据此制订出周密的作战计划。
杨子荣化装成已经被消灭的另一伙土匪许大马棒的副官胡彪,只身来到威虎山。在山上,他巧妙地应答了座山雕及其手下的多方盘问,献上了缴获的敌匪地下先遣军联络图,经过重重考验,赢得了座山雕的信任。
年三十,杨子荣在威虎山摆的百鸡宴上巧施安排,匪徒们个个喝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小分队及时赶到和杨子荣里应外合,一举歼灭了威虎山这伙顽匪,战斗取得了全面胜利。
同学们,若你读完《林海雪原》,掩卷而思,心潮定是澎湃不息。(洛晖)
经典之三:《红岩》——革命烈士在烈火中永生
在《红岩》的封面上有一句话——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我想,对于这本书的内容,你一定不陌生。
可爱的小萝卜头宋振中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时,就参加了共产党,后来他的全家都被杀光了;失去丈夫的江姐忍下悲痛的泪水,仍坚强地与敌人作斗争,在渣滓洞,她不惧竹签穿指而过,永远咬紧牙关,保守党的秘密,她说革命党人的意志是钢铁铸就的;即将被密裁的许云峰,对死亡没有丝毫惧意,仍神色自若地迈动脚步、拖着铁镣,英勇走向牢窖大门;元旦来临,随时有可能遭到迫害的革命者们,仍然乐观地进行“狱中联欢”,笑迎1949年胜利的春天……
当时,解放战争强势推进,但国民党反动派还在进行着垂死挣扎。重庆歌乐山上,渣滓洞、白公馆里,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同反动派们进行了革命胜利前的殊死搏斗。以此延展开来,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活动、学生运动及农村武装斗争在书中交织在一起,向后来人诉说了什么是“红岩精神”。(思思)
我的“红色生活”
且不说90年的光阴流转,仅从上世纪90年代我们出生开始,眼中所见的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似乎是一年更比一年好。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人、一个个家庭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活片段之一:忆往昔,蒸饭岁月
“一坨坨、一堆堆、一块块”,每次周末回家,我都用这种描述向妈妈抱怨食堂的饭菜。身边的同学们也常常感叹,食堂的菜永远给人“惊喜”,没有最难吃,只有更难吃!
直到有一次,已经参加工作的表姐来我家做客……
表姐说,她上学的时候,蒸饭,是离家远的学生每日早晨必做的功课之一。
表姐有一个大号的铝皮饭盒,盖子扣得不是很严密,要是装上水,稍一倾斜,水就会沿着边流淌出来。饭盒中间镶上铝片,被分割成两边分别装上米和菜。
到了学校,往往来不及放下书包就直奔蒸饭房,蒸饭房是表姐那时候的食堂。早上的“食堂”很热闹,许多同学会聚在一起,把各自的饭盒放到一排排水龙头下,接水淘米,然后往盒里装米和菜的两边注上适量的自来水,蒸饭的前期工作就完成了。最后,几个相熟的同学将他们的饭盒叠放在一起,用一种特制的绳子捆扎结实,放进蒸饭房巨大的“蒸笼”里,就可以回到教室,只等着蒸饭房里专门负责的师傅细心操劳、开火蒸饭了。
表姐说,当时的学生们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一项复杂辛苦的事情,即使有时蒸笼里的饭盒倾斜,水流出,导致中午吃到夹生的饭菜;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水刺骨的凉,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早起,接水淘米蒸饭。因为那时条件有限,学校并不负责大家的伙食,最多中午炒上几盆难吃的大锅菜,卖给那些只有米饭没有蒸菜的同学。
“你们现在很幸福啦,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好多好多。”
听完表姐的故事,我沉默了。是呀,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那么多,我还有什么好天天抱怨的呢?(阮小莉)
生活片段之二:老人,潮人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宵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爷爷又在阳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京剧。客厅里的电视,正同步播放着京剧名角们精彩的唱段。
爷爷是个京剧迷,每日下午午睡过后,他都喜欢打开电视,在唱片机里放上戏剧碟片,吊好嗓子后,便开始跟着电视机里传出的声音一阵欢唱。
爷爷告诉我,很早以前没有电视,最初的电视也是没办法放碟片的。早先他有一个老式半导体收音机,他每次都把收音机放在橱柜上,一边收听京剧一边做事。后来,他有了更好的收音机,但并不是想听什么就能播什么,只有跟着收音机随便哼唱。再后来,有了VCD,DVD。他说隔壁老李头爷爷甚至很“潮”地每天携带一个大号MP5,还常向老伙伴们炫耀那是儿子送给他的,音效特别好。老李头爷爷也是京剧迷,他俩常邀上一帮票友唱上几句。
我只有感叹,还是高科技厉害啊,让如今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了,一位位老人都成了真正的“潮人”。(陈晨)
生活片段之三:感谢小公园的出现
夏天,天黑的晚,太阳公公迟迟不肯落到地平线以下。公园里的小道上,一高一矮两个奔跑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这就是我和老爸的“慢跑”进行时。
每天晚上吃过晚饭,稍稍休息一阵,伴着微微的凉风,我和老爸便肩搭毛巾,来到旁边的小公园里运动。这时候的小公园散发着阵阵栀子花香,空气似乎比白天热闹的街区清新得多,因此吸引了周遭居民们定期的光顾。从被放在小推椅里的婴儿到只剩几颗老牙的老人,一拨又一拨的人,相继成了小公园的忠实“粉丝”。
但几年前,小公园是不存在的。那时这里还是一片废墟,上面长了一丛丛乱草和几颗营养不良的树。周围的居民们也总会将家里的垃圾扔到这片乱地的一角,垃圾越堆越多,直至散发出一股股恶臭了,都没人前来收拾。
后来出现了转机,垃圾堆前先是来了几辆卡车,接着就是一些推土机,再后来,废墟上栽上了一行行绿树,出现了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小道。时至而今,小公园便以越来越美丽的姿态走进了大家的生活里,并成为一些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感谢它,更感谢让它出现的人。(成韩羽)
九十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我们一步步走向幸福,有住处、能吃饱、有衣穿、能上学,物质、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抽取一丝红色记忆,阅读一篇红色经典,诉说一段红色生活里发生的故事……在这火红的七月,在党的九十周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必定要用自己的红色少年心,为亲爱的党唱上一支赞歌。
我的“红色记忆”
我们记忆里的党,有光辉的历程,有曲折的路途,更有党员用鲜血写成的故事。一段段红色记忆中的人和事,如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旗帜一般,屹立在我们心中永远不倒。
记忆之一:党的光辉历程
90年前,在嘉兴南湖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
从1921年党的创立到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924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但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并历经八年艰苦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到粉碎“四人帮”。从1949年到1952年,成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此后,中国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随之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但最终于1977年粉碎了“四人帮”,中华大地重新崛起。
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忆起党一步步走来的光辉历程,我们中学生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又扮演了何种角色?我知道,唯有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里,不畏艰辛,长大后才能担起建设祖国的大任。(齐嘉)
记忆之二:革命党人用鲜血铺就未来
你知道爱国英雄杨靖宇吗?在课外读本上,我读到过他的故事,任何时候回想起来,都为他的精神所震撼、感动。
杨靖宇21岁时投身革命,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1940年初,正是抗日战争水深火热的时候。因为叛徒的出卖,他被日伪军重重围困,身负重伤。他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地上的草根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当杨靖宇被完全包围后,日军劝降不成,于是双方继续交战射击,但一个人怎是一群人的对手?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在革命岁月里,像这样的壮烈事迹还有很多。杨靖宇曾对身边的警卫员说过:“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是的,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还有很多不具名的革命党人,他们都是用鲜血为祖国铺就未来的伟大的人!(陈峰扬)
阅读“红色经典”
书籍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红色经典”, 如《红岩》《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保卫延安》《山乡巨变》《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它浓缩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当我们处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回过头来重拾起革命年代的一本本优秀书籍,或许又能从中读出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时代。
经典之一:《青春之歌》——从单纯学生到抗日救亡的革命者
犹记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播出时,看着剧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历史先辈们,我总是感叹,自己要是生在那个时代可真好,说不定也有机会为祖国挥洒一番热血。刚好,品读红色书籍《青春之歌》时,以林道静为代表的学生人物再一次激起了我心中燃烧的激情。
“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最初的学生林道静,像极了一张干净的白纸。但为了反抗封建制度下的包办婚姻,她毅然逃离了家庭,去北戴河投奔表哥。然而涉世未深的她再一次遭到命运开的劣质玩笑——她被校长作为礼物送给当地权贵。
投海自尽的她被北大中文系学生余永泽搭救。具有“骑士兼诗人”气质的余永泽深深吸引了林道静,她毅然走进了与余永泽共建的家庭生活。
渐渐觉出家庭生活的牢笼感和束缚感的林道静,在爱国学生卢嘉川的引领下,从迷茫的状态,奔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革命。她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时刻准备投身革命。卢嘉川被捕后,认清现实的她最终离开了庸俗自私的余永泽,全身心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潮流。
卢嘉川牺牲后,有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革命者江华,成为引领林道静接触到真正革命实践的新的带路人,他也是林道静最终的感情归宿。
被捕入狱的林道静,完成了她在革命道路上最后的蜕变,出狱后便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最终,她的人生得到升华。
联想到90后——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我相信我们有理想也有责任感。至少,我会像林道静那样勇敢地去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杨璐洺)
经典之二:《林海雪原》——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战争
不知你是否听过《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的精彩唱段:“……待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
1946年冬天,东北人民解放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小分队在向威虎山剿匪开进的途中,救了一个受伤的女人白鸽,并跟踪敌人发现了伪装成神河庙老道士的威虎山敌匪情报员。小分队设下埋伏,抓获了座山雕手下的情报副官一撮毛,并缴获了敌匪的地下遣军联络图。经过反复提审一撮毛,小分队初步了解到威虎山座山雕匪帮的情况。
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少剑波同意了他的设想,并据此制订出周密的作战计划。
杨子荣化装成已经被消灭的另一伙土匪许大马棒的副官胡彪,只身来到威虎山。在山上,他巧妙地应答了座山雕及其手下的多方盘问,献上了缴获的敌匪地下先遣军联络图,经过重重考验,赢得了座山雕的信任。
年三十,杨子荣在威虎山摆的百鸡宴上巧施安排,匪徒们个个喝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小分队及时赶到和杨子荣里应外合,一举歼灭了威虎山这伙顽匪,战斗取得了全面胜利。
同学们,若你读完《林海雪原》,掩卷而思,心潮定是澎湃不息。(洛晖)
经典之三:《红岩》——革命烈士在烈火中永生
在《红岩》的封面上有一句话——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我想,对于这本书的内容,你一定不陌生。
可爱的小萝卜头宋振中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时,就参加了共产党,后来他的全家都被杀光了;失去丈夫的江姐忍下悲痛的泪水,仍坚强地与敌人作斗争,在渣滓洞,她不惧竹签穿指而过,永远咬紧牙关,保守党的秘密,她说革命党人的意志是钢铁铸就的;即将被密裁的许云峰,对死亡没有丝毫惧意,仍神色自若地迈动脚步、拖着铁镣,英勇走向牢窖大门;元旦来临,随时有可能遭到迫害的革命者们,仍然乐观地进行“狱中联欢”,笑迎1949年胜利的春天……
当时,解放战争强势推进,但国民党反动派还在进行着垂死挣扎。重庆歌乐山上,渣滓洞、白公馆里,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同反动派们进行了革命胜利前的殊死搏斗。以此延展开来,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活动、学生运动及农村武装斗争在书中交织在一起,向后来人诉说了什么是“红岩精神”。(思思)
我的“红色生活”
且不说90年的光阴流转,仅从上世纪90年代我们出生开始,眼中所见的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似乎是一年更比一年好。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人、一个个家庭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活片段之一:忆往昔,蒸饭岁月
“一坨坨、一堆堆、一块块”,每次周末回家,我都用这种描述向妈妈抱怨食堂的饭菜。身边的同学们也常常感叹,食堂的菜永远给人“惊喜”,没有最难吃,只有更难吃!
直到有一次,已经参加工作的表姐来我家做客……
表姐说,她上学的时候,蒸饭,是离家远的学生每日早晨必做的功课之一。
表姐有一个大号的铝皮饭盒,盖子扣得不是很严密,要是装上水,稍一倾斜,水就会沿着边流淌出来。饭盒中间镶上铝片,被分割成两边分别装上米和菜。
到了学校,往往来不及放下书包就直奔蒸饭房,蒸饭房是表姐那时候的食堂。早上的“食堂”很热闹,许多同学会聚在一起,把各自的饭盒放到一排排水龙头下,接水淘米,然后往盒里装米和菜的两边注上适量的自来水,蒸饭的前期工作就完成了。最后,几个相熟的同学将他们的饭盒叠放在一起,用一种特制的绳子捆扎结实,放进蒸饭房巨大的“蒸笼”里,就可以回到教室,只等着蒸饭房里专门负责的师傅细心操劳、开火蒸饭了。
表姐说,当时的学生们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一项复杂辛苦的事情,即使有时蒸笼里的饭盒倾斜,水流出,导致中午吃到夹生的饭菜;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水刺骨的凉,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早起,接水淘米蒸饭。因为那时条件有限,学校并不负责大家的伙食,最多中午炒上几盆难吃的大锅菜,卖给那些只有米饭没有蒸菜的同学。
“你们现在很幸福啦,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好多好多。”
听完表姐的故事,我沉默了。是呀,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那么多,我还有什么好天天抱怨的呢?(阮小莉)
生活片段之二:老人,潮人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宵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爷爷又在阳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京剧。客厅里的电视,正同步播放着京剧名角们精彩的唱段。
爷爷是个京剧迷,每日下午午睡过后,他都喜欢打开电视,在唱片机里放上戏剧碟片,吊好嗓子后,便开始跟着电视机里传出的声音一阵欢唱。
爷爷告诉我,很早以前没有电视,最初的电视也是没办法放碟片的。早先他有一个老式半导体收音机,他每次都把收音机放在橱柜上,一边收听京剧一边做事。后来,他有了更好的收音机,但并不是想听什么就能播什么,只有跟着收音机随便哼唱。再后来,有了VCD,DVD。他说隔壁老李头爷爷甚至很“潮”地每天携带一个大号MP5,还常向老伙伴们炫耀那是儿子送给他的,音效特别好。老李头爷爷也是京剧迷,他俩常邀上一帮票友唱上几句。
我只有感叹,还是高科技厉害啊,让如今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了,一位位老人都成了真正的“潮人”。(陈晨)
生活片段之三:感谢小公园的出现
夏天,天黑的晚,太阳公公迟迟不肯落到地平线以下。公园里的小道上,一高一矮两个奔跑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这就是我和老爸的“慢跑”进行时。
每天晚上吃过晚饭,稍稍休息一阵,伴着微微的凉风,我和老爸便肩搭毛巾,来到旁边的小公园里运动。这时候的小公园散发着阵阵栀子花香,空气似乎比白天热闹的街区清新得多,因此吸引了周遭居民们定期的光顾。从被放在小推椅里的婴儿到只剩几颗老牙的老人,一拨又一拨的人,相继成了小公园的忠实“粉丝”。
但几年前,小公园是不存在的。那时这里还是一片废墟,上面长了一丛丛乱草和几颗营养不良的树。周围的居民们也总会将家里的垃圾扔到这片乱地的一角,垃圾越堆越多,直至散发出一股股恶臭了,都没人前来收拾。
后来出现了转机,垃圾堆前先是来了几辆卡车,接着就是一些推土机,再后来,废墟上栽上了一行行绿树,出现了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小道。时至而今,小公园便以越来越美丽的姿态走进了大家的生活里,并成为一些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感谢它,更感谢让它出现的人。(成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