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围绕蒙古舞的教学,分析了蒙古舞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创建案例库和网络教学平台、强化课程评价等。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蒙古舞课程安排的规律与措施进行了探究,讲解舞蹈风格、强化舞姿训练等,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魅力,然后帮助学生打好舞蹈基础,循序渐进,从单一动作训练到组合训练,最终使学生的蒙古舞水平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关键词:蒙古舞;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安排
舞蹈并非一朝一夕就可练成,在训练的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牢牢把握舞蹈训练的客观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教学改革的东风,对蒙古舞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可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并注重课程的评价与反馈,使蒙古舞教学能够从量变到质变、从单元到组合,由浅入深地层层推进。
一、蒙古舞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蒙古舞教学也在课程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教学改革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蒙古舞人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提炼,加强对传统舞蹈基础技能的传授,并结合当前蒙古舞的特点与现实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当学生具备一定知识积累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教师要求重新编排、创作舞蹈。此种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体验,还能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程教学方面,采用综合训练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作品理解力、舞台表现力与特殊情况应对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逐渐参与实践训练,最后参加各类舞蹈演出与比赛。
(二)创建案例库和网络教学平台
教育改革提倡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首先,创建案例库,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教学案例,以传统蒙古舞为主,在其中融入现代元素与地域文化特点。其次,创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包括教学PPT、教学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借助网络平台的讨论功能,使学生课后也能在平台上与教师进行自由交流,从而充分利用课后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促进教学效果与课堂参与度的提升。最后,与多家舞蹈机构签订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场所,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蒙古舞演出经验,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1]。
(三)强化课程评价
传统舞蹈教育将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方面,常常忽视课程评价,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理论素养较强,但综合素质较弱,与当前对舞蹈人才的要求不相符。本次教育改革将教学重心转移到课程评价环节中,通过材料题、论述题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素养的考核,使其分数占期末总成绩的20%;通过舞蹈表演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其分数占期末总成绩的40%;通过团队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使其分数占期末总成绩的40%。
二、蒙古舞课程安排的规律与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民族舞的学习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提高自身动作的灵活度与肢体的协调性。本文以蒙古舞教学为例,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讨课程安排的规律与措施,通过讲解舞蹈风格、强化舞姿基础练习等方式,层层推进,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讲解舞蹈风格,提高文化感染力
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地域环境、生活习惯不尽相同,其舞蹈艺術也呈现不同风采。因此,在正式学习舞蹈之前,教师应为学生讲解舞蹈风格,做好铺垫,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民族舞蹈的特点,提高文化感染力。以蒙古族为例,蒙古族人常常骑在马背上在草原驰骋,以蓝天为被、草地为床,这使得他们养成了豪放、爽朗的性格,使得蒙古舞中也充满着豪放与自信。通过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与习俗特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风格,不但可激发其学习热情,还可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风格欢快、热情奔放的蒙古舞歌曲,使学生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特点,启发学生对于自己在辽阔草原上驰骋的想象,使其形成敏锐的音乐感觉。此外,教师还可通过介绍蒙古族的节日、衣着服饰、语言文字等方式,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民族。蒙古族的春节被称为“白月”,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寓意着吉祥如意,还有“燃灯节”“那达慕大会”等等。每当节庆到来,蒙古族人都会围绕着火把欢快歌舞,其舞蹈动作刚劲有力,以硬腕、马步、抖肩为主,能够充分体现蒙古族人热情奔放的豪爽气质[2]。
(二)强化舞姿训练,从量变到质变
体态与舞姿是蒙古舞教学的基本要素,需要长期地积累学习。在体态与舞姿的训练方面,需要把摆体态的时间逐渐从5分钟延长到20分钟,并不断加大强度,使学生形成肌肉记忆,舞姿更加规范。舞姿与体态是静态的,但舞蹈是由多个舞姿和体态构成的,因此要想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学生应掌握学习方法,除长期的摆体态之外,还要细致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寻找自己与其的差距,并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从而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观察与模仿能力,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对于舞蹈演员来说,手是他们的第二张脸。在手形与脚位的训练方面,教师应树立细节意识,在进行组合学习之前使学生进行单一手形的练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手形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规范手形,在脚位教学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注重手部、脚部的细节练习,才能够在组合训练中准确地把握手脚的位置。以硬腕教学为例,教师应先为学生示范基本手形,再展示图片,详细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观摩学习后摆动手位,由教师指导规范,再举一反三地讲解说明其他手位中的硬腕动作。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硬腕短视频,使学生在不同手位上完成硬腕动作,能够双手同时或者交替做上下提压腕的动作,需要注意的是该动作是由腕部带动手掌,带有顿挫感,不要动手指。在教学完毕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自行编舞,以进行更多的硬腕动作练习。 (三)打好基础,从单一动作训练到组合训练
舞蹈训练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在课程训练安排上也应把握一定的规律,不论是一堂课,还是一学期,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中,应让学生从单一动作训练开始,逐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过渡到组合训练,不断加大训练难度,使学生的舞蹈能力与舞台表现力能够更上一层楼。
1.单一动作训练
舞蹈训练中的单一动作如同语文中“识字”一样,都是基础性知识。单一动作训练如同一块块砖和瓦,只有材料过硬、基础扎实,才能够建造出结实稳固的建筑物。从风格特点的角度来看,单一动作属于舞蹈组合,并为舞蹈组合而服务。因此,在实际训练中,开展组合训练之前教师通常会开展单一动作练习,如蒙古舞中软手、硬手、圆肩、硬肩、软肩、压腕、翻腕等动作,这些动作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是每位学生舞蹈学习的基础,其基本动作的美感也是成品舞蹈艺术的表现力所在。
2.综合组合训练
组合练习并非单纯动作的组合,而是要根据舞蹈艺术审美特点、表演规范,将情感注入其中,这是舞蹈练习的必经过程。但是,组合训练也有阶段之分,单元组合只是单一动作的扩充,用来为综合组合训练打好基础。在蒙古舞教学中,综合组合训练应把握规律,从体态、肩背等单元组合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并将表演成分加入其中,使其更具观赏性,能够展现出蒙古族的豪迈气质。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动作要领,使学生的基础动作更加规范到位,舞蹈表演更加传神[3]。
3.表演组合练习
舞蹈训练是为舞台演出而服务的,通过表演组合练习可强化学生对蒙古舞的训练。学生在课上学习理论知识与动作技巧的同时,在课下还应勤于练习和巩固,才能对舞蹈风格有更深的把握。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后,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源,让学生观看优秀的舞蹈视频,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与模仿力,使其对舞蹈艺术的整体认知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掌握具体教学规律,从舞种本身的特殊性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舞蹈教學。在蒙古舞教学中,通过讲解舞蹈风格、强化舞姿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魅力,带着兴趣学习舞蹈,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姝.论舞蹈教学课堂安排的规律性:以蒙古族舞蹈教学为例[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5):151,159.
[2]张晶晶.针对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5(20):95.
[3]曾菲菲.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J].艺术教育,2013(9):104.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
关键词:蒙古舞;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安排
舞蹈并非一朝一夕就可练成,在训练的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牢牢把握舞蹈训练的客观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教学改革的东风,对蒙古舞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可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并注重课程的评价与反馈,使蒙古舞教学能够从量变到质变、从单元到组合,由浅入深地层层推进。
一、蒙古舞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蒙古舞教学也在课程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教学改革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蒙古舞人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提炼,加强对传统舞蹈基础技能的传授,并结合当前蒙古舞的特点与现实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当学生具备一定知识积累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教师要求重新编排、创作舞蹈。此种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体验,还能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程教学方面,采用综合训练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作品理解力、舞台表现力与特殊情况应对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逐渐参与实践训练,最后参加各类舞蹈演出与比赛。
(二)创建案例库和网络教学平台
教育改革提倡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首先,创建案例库,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教学案例,以传统蒙古舞为主,在其中融入现代元素与地域文化特点。其次,创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包括教学PPT、教学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借助网络平台的讨论功能,使学生课后也能在平台上与教师进行自由交流,从而充分利用课后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促进教学效果与课堂参与度的提升。最后,与多家舞蹈机构签订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场所,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蒙古舞演出经验,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1]。
(三)强化课程评价
传统舞蹈教育将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方面,常常忽视课程评价,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理论素养较强,但综合素质较弱,与当前对舞蹈人才的要求不相符。本次教育改革将教学重心转移到课程评价环节中,通过材料题、论述题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素养的考核,使其分数占期末总成绩的20%;通过舞蹈表演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其分数占期末总成绩的40%;通过团队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使其分数占期末总成绩的40%。
二、蒙古舞课程安排的规律与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民族舞的学习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提高自身动作的灵活度与肢体的协调性。本文以蒙古舞教学为例,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讨课程安排的规律与措施,通过讲解舞蹈风格、强化舞姿基础练习等方式,层层推进,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讲解舞蹈风格,提高文化感染力
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地域环境、生活习惯不尽相同,其舞蹈艺術也呈现不同风采。因此,在正式学习舞蹈之前,教师应为学生讲解舞蹈风格,做好铺垫,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民族舞蹈的特点,提高文化感染力。以蒙古族为例,蒙古族人常常骑在马背上在草原驰骋,以蓝天为被、草地为床,这使得他们养成了豪放、爽朗的性格,使得蒙古舞中也充满着豪放与自信。通过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与习俗特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风格,不但可激发其学习热情,还可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风格欢快、热情奔放的蒙古舞歌曲,使学生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特点,启发学生对于自己在辽阔草原上驰骋的想象,使其形成敏锐的音乐感觉。此外,教师还可通过介绍蒙古族的节日、衣着服饰、语言文字等方式,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民族。蒙古族的春节被称为“白月”,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寓意着吉祥如意,还有“燃灯节”“那达慕大会”等等。每当节庆到来,蒙古族人都会围绕着火把欢快歌舞,其舞蹈动作刚劲有力,以硬腕、马步、抖肩为主,能够充分体现蒙古族人热情奔放的豪爽气质[2]。
(二)强化舞姿训练,从量变到质变
体态与舞姿是蒙古舞教学的基本要素,需要长期地积累学习。在体态与舞姿的训练方面,需要把摆体态的时间逐渐从5分钟延长到20分钟,并不断加大强度,使学生形成肌肉记忆,舞姿更加规范。舞姿与体态是静态的,但舞蹈是由多个舞姿和体态构成的,因此要想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学生应掌握学习方法,除长期的摆体态之外,还要细致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寻找自己与其的差距,并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从而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观察与模仿能力,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对于舞蹈演员来说,手是他们的第二张脸。在手形与脚位的训练方面,教师应树立细节意识,在进行组合学习之前使学生进行单一手形的练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手形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规范手形,在脚位教学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注重手部、脚部的细节练习,才能够在组合训练中准确地把握手脚的位置。以硬腕教学为例,教师应先为学生示范基本手形,再展示图片,详细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观摩学习后摆动手位,由教师指导规范,再举一反三地讲解说明其他手位中的硬腕动作。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硬腕短视频,使学生在不同手位上完成硬腕动作,能够双手同时或者交替做上下提压腕的动作,需要注意的是该动作是由腕部带动手掌,带有顿挫感,不要动手指。在教学完毕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自行编舞,以进行更多的硬腕动作练习。 (三)打好基础,从单一动作训练到组合训练
舞蹈训练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在课程训练安排上也应把握一定的规律,不论是一堂课,还是一学期,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中,应让学生从单一动作训练开始,逐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过渡到组合训练,不断加大训练难度,使学生的舞蹈能力与舞台表现力能够更上一层楼。
1.单一动作训练
舞蹈训练中的单一动作如同语文中“识字”一样,都是基础性知识。单一动作训练如同一块块砖和瓦,只有材料过硬、基础扎实,才能够建造出结实稳固的建筑物。从风格特点的角度来看,单一动作属于舞蹈组合,并为舞蹈组合而服务。因此,在实际训练中,开展组合训练之前教师通常会开展单一动作练习,如蒙古舞中软手、硬手、圆肩、硬肩、软肩、压腕、翻腕等动作,这些动作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是每位学生舞蹈学习的基础,其基本动作的美感也是成品舞蹈艺术的表现力所在。
2.综合组合训练
组合练习并非单纯动作的组合,而是要根据舞蹈艺术审美特点、表演规范,将情感注入其中,这是舞蹈练习的必经过程。但是,组合训练也有阶段之分,单元组合只是单一动作的扩充,用来为综合组合训练打好基础。在蒙古舞教学中,综合组合训练应把握规律,从体态、肩背等单元组合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并将表演成分加入其中,使其更具观赏性,能够展现出蒙古族的豪迈气质。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动作要领,使学生的基础动作更加规范到位,舞蹈表演更加传神[3]。
3.表演组合练习
舞蹈训练是为舞台演出而服务的,通过表演组合练习可强化学生对蒙古舞的训练。学生在课上学习理论知识与动作技巧的同时,在课下还应勤于练习和巩固,才能对舞蹈风格有更深的把握。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后,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源,让学生观看优秀的舞蹈视频,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与模仿力,使其对舞蹈艺术的整体认知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掌握具体教学规律,从舞种本身的特殊性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舞蹈教學。在蒙古舞教学中,通过讲解舞蹈风格、强化舞姿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魅力,带着兴趣学习舞蹈,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姝.论舞蹈教学课堂安排的规律性:以蒙古族舞蹈教学为例[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5):151,159.
[2]张晶晶.针对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5(20):95.
[3]曾菲菲.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J].艺术教育,2013(9):104.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