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一谈到楼市,就两个字:“观望”。面对天价楼市,不少人望而怯步。一方面是因为房价过高,期盼下跌;另一方面也是担心,如果现在买了,万一下跌那就懊悔莫及了,这有点像股市,在最高点买进后被套。加上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紧缩政策,媒体里不时冒出某某房产公司为吸引购房采取打折促销,某某房产公司近日出现亏损等新闻。房产商愁眉不展的同时,却让很多观望中的买家高兴,他们期待房价进一步下跌。不过,已经买房的人不免有些许忐忑,特别是按揭贷款的买房者,一方面面临资产缩水,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面对还款压力。
可以说,对于楼市未来的走势,各方都有自己的期望,即便是房价的小幅震荡,也会招致楼市不小的涟漪。
目前的楼市,可以分为三方:第一方毫无疑问是房产商,他们购地投资建房自然希望房价一路飙升;第二方是购房人。他们可分为“投资型已购房、投资型未购房、居住型已购房和居住型未购房”4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自然希望房价上升,卖个好价钱。第三种类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希望房价上升,名义上提升自己的资产总额,但,房价升他们也不会卖掉,房价降他们也要居住,所以从实际意义看,房价并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大可持有一种中立态度。第二种和第四种虽然目的不同,但总是希望房价能够下降,不管是出于投资还是购买,他们总希望成本低些再低些;第三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方。既然是管理方,自然希望能够两全甚至三全四全,各方都能协调平衡。但若两者的悬殊过大,政府也不得不采取有意识的偏向政策。
我们可就目前政府对房产商和消费者的态度作个简单比较。
一、政府之于房产商
自从房改以来,我们清楚地看到政府对房产市场的一系列大力扶持,比如土地使用金分期甚至延期付款、对房产开发商各个环节的贷款支持等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房市在短时间内的迅速崛起,政府出台这些举措的初衷是为了让中国楼市摆脱低迷,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却令一部分房产商有机可乘,利用少量原始资金开始囤积资产,哄抬房价,导致房价成为天价,节节攀升,致使泡沫越来越多,政府也处于一种极为被动的局面,一方面是自己主动扶持的开发商的不正常获利,另一方面是渐趋泡沫化的楼市,以及深受房价苦难的广大民众对政府先前扶持的强烈不满。
近年来,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政府对房产商的扶持在逐年递减甚至有意识地抑制其发展,比如数度提高金融存款准备金率、土地使用金足额支付、严格控制房产开发阶段的贷款投放、提高个贷首付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政府面对高昂的房价对房产业采取的紧缩政策,希望以此能够减少不正常的房产利润。
虽然目前不少开发商对于利润下降,甚至出现负业绩显示焦虑,也希望政府能够给予一定支持,但就目前形式来看,政府似乎不会停止对房产业的抑制,即便不加大幅度,至少不会采取支持的态度,从而造成房产泡沫进一步增长以及广大群众的进一步不满。
二、政府之于买房人
此种情况,正如我们先前所分析的,买房人可分为投资型和居住型。对于投资型买房,政府的态度很明显,不予支持。房价的一路攀升,除了开发商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买房人的投机行为也是一大诱因,前不久的温州炒房团似乎是盛传已久的神话,导致所到之处房价明显上升,可谓攻无不克。然而这样的投机因素使得楼市价格泡沫日显突出,真正有需求的人只能望而生畏,摇头叹息。
于是我们看到不少城市纷纷出台抑制过多买房的政策,以上海为例: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的通知,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我们知道对于首房最高的要求是不得低于50%,相比之下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已经比首房买主高了1 O%的首付额。2,据了解最新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为7.83%。银监会允许房贷在此基础上执行15%的下浮。也就是说,如果将来执行房贷新政策,第一套房可以享受6.655%优惠利率;而第二套房的购买者,就可能必须付出8.613%的高利率。
概括起来即是提高首付,增加房贷利率,一系列的紧缩政策目的在于提高第二套房的购房门槛,以便降低市场上买房的投机行为。
对于居住型买房,政府则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政府除了在首次购房与二次购房中凸显前者的优越性,比如较低的首付和贷款税率。我们必须看到,居住型买房者是真正的房源需求者,却往往由于自身资金短缺深受目前房价困扰,那么除了给予一般意义上的付款、房贷支持,对于实在无力面对楼市者,政府该采取怎样的政策呢?
有人说,政府应当加大宏观调控,大幅度降低房价,这似乎也是很多买房人梦寐以求的,渴望着能够下降1O%、2O%,甚至50%,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房产业已经是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并且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旦房产崩盘,必会产生许多连带效应,致使经济大幅度下滑,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个很好的例证,所以政府一方面不能让房价大幅度下滑,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到真正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两者的矛盾,近来常被市民挂在嘴边的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其实经济适用房早在1998年就正式推出了,只是那时针对的是动迁安置,直到2006年也就是经济适用房的转型期,经济适用房才一改以往出售的形式,面向低收入人群出租,廉租房、租赁型经适房及限价商品房三者将共同组成实物型的住宅保障。
事实上经济适用房是政府采取给相关投资方提供优惠待遇,比如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商业网点建设费以及契税,减半征收水电费等各种税费,加上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优先给予办理有关手续等各种扶持政策,降低其建房、护房成本,从而鼓励以低价供给有需求的消费者的利民行为,这样的措施能够使真正缺房缺资金者得到相应的补贴、优惠,而又避免对房产商造成过大的影响,可谓是一举两得。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政府正越来越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据国土资源部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下降了25.3%,相反,居住用地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却明显增加。
政府目前对房产的态度是:扶持买房,遏止价涨。但无论是首付额,贷款利率,经济适用房等相关政策的推出对于整个楼市的房价其实并没有造成强烈的冲击,事实上,这样的强烈震荡也不会是政府想要看到的,基于目前的相关形式,或许政府未来对于旁市的政策调控也不会过于激烈,更倾向于房价稳中有降的趋势,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虽说房市谈不上大国,却也经不起猛火烤烘。而房产商、购房者能否在这样的小火下协调发展,各自吸取所需的养分或许仍需要拭目以待。
可以说,对于楼市未来的走势,各方都有自己的期望,即便是房价的小幅震荡,也会招致楼市不小的涟漪。
目前的楼市,可以分为三方:第一方毫无疑问是房产商,他们购地投资建房自然希望房价一路飙升;第二方是购房人。他们可分为“投资型已购房、投资型未购房、居住型已购房和居住型未购房”4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自然希望房价上升,卖个好价钱。第三种类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希望房价上升,名义上提升自己的资产总额,但,房价升他们也不会卖掉,房价降他们也要居住,所以从实际意义看,房价并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大可持有一种中立态度。第二种和第四种虽然目的不同,但总是希望房价能够下降,不管是出于投资还是购买,他们总希望成本低些再低些;第三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方。既然是管理方,自然希望能够两全甚至三全四全,各方都能协调平衡。但若两者的悬殊过大,政府也不得不采取有意识的偏向政策。
我们可就目前政府对房产商和消费者的态度作个简单比较。
一、政府之于房产商
自从房改以来,我们清楚地看到政府对房产市场的一系列大力扶持,比如土地使用金分期甚至延期付款、对房产开发商各个环节的贷款支持等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房市在短时间内的迅速崛起,政府出台这些举措的初衷是为了让中国楼市摆脱低迷,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却令一部分房产商有机可乘,利用少量原始资金开始囤积资产,哄抬房价,导致房价成为天价,节节攀升,致使泡沫越来越多,政府也处于一种极为被动的局面,一方面是自己主动扶持的开发商的不正常获利,另一方面是渐趋泡沫化的楼市,以及深受房价苦难的广大民众对政府先前扶持的强烈不满。
近年来,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政府对房产商的扶持在逐年递减甚至有意识地抑制其发展,比如数度提高金融存款准备金率、土地使用金足额支付、严格控制房产开发阶段的贷款投放、提高个贷首付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政府面对高昂的房价对房产业采取的紧缩政策,希望以此能够减少不正常的房产利润。
虽然目前不少开发商对于利润下降,甚至出现负业绩显示焦虑,也希望政府能够给予一定支持,但就目前形式来看,政府似乎不会停止对房产业的抑制,即便不加大幅度,至少不会采取支持的态度,从而造成房产泡沫进一步增长以及广大群众的进一步不满。
二、政府之于买房人
此种情况,正如我们先前所分析的,买房人可分为投资型和居住型。对于投资型买房,政府的态度很明显,不予支持。房价的一路攀升,除了开发商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买房人的投机行为也是一大诱因,前不久的温州炒房团似乎是盛传已久的神话,导致所到之处房价明显上升,可谓攻无不克。然而这样的投机因素使得楼市价格泡沫日显突出,真正有需求的人只能望而生畏,摇头叹息。
于是我们看到不少城市纷纷出台抑制过多买房的政策,以上海为例: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的通知,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我们知道对于首房最高的要求是不得低于50%,相比之下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已经比首房买主高了1 O%的首付额。2,据了解最新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为7.83%。银监会允许房贷在此基础上执行15%的下浮。也就是说,如果将来执行房贷新政策,第一套房可以享受6.655%优惠利率;而第二套房的购买者,就可能必须付出8.613%的高利率。
概括起来即是提高首付,增加房贷利率,一系列的紧缩政策目的在于提高第二套房的购房门槛,以便降低市场上买房的投机行为。
对于居住型买房,政府则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政府除了在首次购房与二次购房中凸显前者的优越性,比如较低的首付和贷款税率。我们必须看到,居住型买房者是真正的房源需求者,却往往由于自身资金短缺深受目前房价困扰,那么除了给予一般意义上的付款、房贷支持,对于实在无力面对楼市者,政府该采取怎样的政策呢?
有人说,政府应当加大宏观调控,大幅度降低房价,这似乎也是很多买房人梦寐以求的,渴望着能够下降1O%、2O%,甚至50%,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房产业已经是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并且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旦房产崩盘,必会产生许多连带效应,致使经济大幅度下滑,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个很好的例证,所以政府一方面不能让房价大幅度下滑,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到真正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两者的矛盾,近来常被市民挂在嘴边的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其实经济适用房早在1998年就正式推出了,只是那时针对的是动迁安置,直到2006年也就是经济适用房的转型期,经济适用房才一改以往出售的形式,面向低收入人群出租,廉租房、租赁型经适房及限价商品房三者将共同组成实物型的住宅保障。
事实上经济适用房是政府采取给相关投资方提供优惠待遇,比如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商业网点建设费以及契税,减半征收水电费等各种税费,加上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优先给予办理有关手续等各种扶持政策,降低其建房、护房成本,从而鼓励以低价供给有需求的消费者的利民行为,这样的措施能够使真正缺房缺资金者得到相应的补贴、优惠,而又避免对房产商造成过大的影响,可谓是一举两得。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政府正越来越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据国土资源部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下降了25.3%,相反,居住用地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却明显增加。
政府目前对房产的态度是:扶持买房,遏止价涨。但无论是首付额,贷款利率,经济适用房等相关政策的推出对于整个楼市的房价其实并没有造成强烈的冲击,事实上,这样的强烈震荡也不会是政府想要看到的,基于目前的相关形式,或许政府未来对于旁市的政策调控也不会过于激烈,更倾向于房价稳中有降的趋势,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虽说房市谈不上大国,却也经不起猛火烤烘。而房产商、购房者能否在这样的小火下协调发展,各自吸取所需的养分或许仍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