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是社会文化的推动者与引领者,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策划开展的“品味西农:农业科技成果进社区”活动为例,研究农林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育人路径,为增强高校文化育人实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林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2-0047-02
  Abstract: University is the promoter and guide of social culture. It is also the front position to cultivate the socialism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This thesis regards the activity: Life in NWAFU: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n Communities as an example to research ways to cultivate people through campus culture with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provides experience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ampus cultural education.
  Keyword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characteristics; campus culture; education; channels
  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多年积淀下来的独特办学风格和办学传统的体现,在育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
  一、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富有精神内涵特质的校园文化是文化的价值追求与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相结合的基点,高校文化育人是通过显性的文化教育与隐性的文化浸染这两种文化在学生群里的传播而达成的。两者相比,文化教育是学校有规划、有目标的文化传递,文化浸染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滋养。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空间范围内呈现出的学生多维度的群体性文化,具有阶段性、时代性和与时俱进的特征,承担着引领社会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
  我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内涵应包括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时代发展特征和学校历史文化特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积极意义。
  由于社会观念对农业有落后象征的刻板印象,加之农业类高校在教育中文化育人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致使师生中“重农、学农、亲农、爱农”意识有淡弱趋势。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其文化辐射力。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培育中凸显农业的价值特点,彰显农业魅力,消除地域与学科偏见,大力强化农业文化的精神主旋律,提高校园文化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发挥全员育人机制,全面提高育人效果,通过创新育人方法,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树立“三农”情怀和爱农精神,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优秀人才。
  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探索路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建于1934年,前身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八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人文内涵。近年来,学校立足农业高校学生特点和学科特色,创新开展“品味西农:农业科技成果进社区”项目,积极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实践、科研、管理、服务一体模式,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项目的设计组织
  “品味西农:农业科技成果进社区”项目依托学校丰富的科技资源,科学设计、组织发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农业科技成果(“西农979”小麦新品种制成的馒头、西农“早蜜一号”甜瓜、学校试验示范站苹果等),让学生亲自品鉴,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科力量,聚集各方力量,实现育人资源机制再优化。
  (二)项目育人成效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活动将柔性教育与坚持原则相结合,把教育场所从教室、实验室搬到农村田间地头、瓜田李下和食堂公寓,让学生融入农民、融入农村,全过程、全方位“零距离”感受农业科技成效,身临其境感受农村发展变化。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参与馒头制作发放、甜瓜苹果采摘搬运等活动过程,真实地体会到农村的变迁和农民的艰辛。这种实践性的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粒粒皆辛苦”的感恩意识,增强对国家“三农”政策的认同感,增进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从而建立起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提升人文精神与思想素质。以农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由于专业设置及学生构成等原因,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待提升。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需要始终注重将专业课程、生态文明、国情社情教育相融合,增强育人的实效性和全面性,使高校校园成为精神滋养和人文关怀的家园,实现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思想导向、约束调试、传承创新以及辐射凝聚的实践功能,通过对农业文化的重视与人文思想的引导,不断提升人文精神与思想素質,从而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激发开拓创新潜能。   激发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使农业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专业思想不稳定,产生了专业迷茫和学业困惑。该项目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方式使学生感受最新农业科研成果的魅力,领略农业文化的深厚底蕴,认识农业发展规律,形成对我国农业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巩固专业志向和归属感、自豪感,培养崇尚科学精神、学农爱农意识和“三农”情怀,增强作为农业高校学生的价值自信,树立正确的农业专业学习观和献身农业的坚定信心。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组织形式上,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以社会实践项目形式组织实施,从“西农979”小麦磨粉、馒头制作、现场发放,到“早蜜一号”甜瓜、红富士苹果的采摘、搬运、分发,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并参与到后勤服务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在增强吃苦耐劳品质的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检验以及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锻炼应用,增强学习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育人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提升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共识。
  (一)融合农业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农业高校拥有独特的农业传统文化优势,其博物馆、博物院、展览室、科研台站、试验基地等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充分整合农业传统文化资源,强化制度建设,开展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潜力。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展现农业专业与行业的特殊魅力,在学生专业学习与培养的过程中大力弘扬“重农、务农、亲农、爱农”的“三农”情怀,进而建立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在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建功立业。挖掘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典型事迹与人物,把优秀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精神相结合,围绕服务“三农”等发展主题,让农业特色校园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凝聚学生、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品牌推动力。
  (二)创新校园文化育人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由此形成辐射育人效应,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等传播载体,彰显农业特色校园文化的活力与影响力。一方面载体的特色性与主题性尤为重要,农业类高校文化育人载体需要与农业特色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奉献“三农”的志向;另一方面文化活动应结合时代特征与学生特点,注重多元化与创新性,通过活动开展引领学生思想潮流,实现价值认同,推出精品品牌活动,提升活动的影响力与覆盖面,营造特色鲜明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文化特色,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
  (三)完善校园文化育人制度保障
  高校的发展与其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息息相关,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是高校建设的核心与基础,是高校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服务目标。因此,农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应立足高校发展实际,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着眼农业特色发展,挖掘学校育人潜力,不断明晰学校发展的特色定位与办学理念,在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中始终突出“农”字特色,充分發挥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学校的发展应紧密结合“三农”问题,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改革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农业特色校园文化育人的现实目标。
  (四)项目化协同提升育人实效
  大学校园文化的民主性、包容性、开放性、创造性等赋予学生个体独立的精神,这种文化环境促使学生形成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奋斗的精神特质。能让学校组织保持开放、自省、学习的作风和氛围,进而使大学精神得以传承,大学的发展与时俱进,并迸发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整合育人资源,协同推进育人工程,促进大学生育人机制内部各子系统或各要素间的稳定化和常态化,实现党委领导、目标统一、内部协调同频共振的育人机制,实现育人协同效应和目标利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优化、整合校园文化育人资源,加强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升级,推动项目化建设和管理,增强活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克利.高校文化育人系统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2]熊富强,谭寅寅,等.高等农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途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
  [3]邵磊.“五育人”机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2016(02).
  [4]柴永柏,汪明义.充分发挥大学引领文化建设的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9:15-16.
  [5]孙建.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实践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12).
其他文献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摘 要:网络环境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给教学带来的变化与要求。网络环境下开展网络课堂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涉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平台等多方面。网络课堂教学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成果,也是高校大力进行课改的成绩,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参加、建设和完成,也必将成为教学方面的主流。 
期刊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为使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更符合应用型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必要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改革。文章提出了专业基础课程是“思想”课而非“技能”课、是“学方法”而非“背理论”的教学定位,指出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实现教师角色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为学生植入“主动性学习”的观念,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创新实践:对课程的材
期刊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摘 要:“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即“校园资源计划”,是一个以教学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化系统,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依托CRP系统创新了思政课堂“专题+活动”的教学模式,增强了高职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构建了基于CRP系统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课外评价机制,将真善美教育引入高职思政课程实
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如何管理好来自社会各界捐助设立的奖学金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常规性工作。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基金会奖学金是依托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基金会设置的社会奖学金,已成功运行十年并对受到资助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就业选择产生了积极影响。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灵活的奖项设置、创新的活动形式、完善的治理结构是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基金会奖学
期刊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课堂教学之外最重要的人才培养领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校园学术氛围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工作的实践经验为例,探讨基层学院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基层学院;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
期刊
(1、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56 2、武汉商学院 商贸物流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文章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了概述,进而分析了武汉商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建现状,在此基础上以“菜鸟驿站”为例,论述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建路径及优化建议,从而探讨了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生产性实训基
期刊
(三明学院 党委宣传部,福建 三明 365004)  摘 要:原创校园剧《上大学》的成功,引发了我们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新思考:一是找准切入点,融核心价值观教育于文化载体之中;二是力求“三貼近”,发挥文化载体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感染力;三是说身边事,依托文化载体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大力推进协同育人是当前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地方院校增设的热门专业之一。然而随着该专业在各高校的相继开办,该专业也出现了学校培养不完善、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不认可等问题。针对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各高校开展的传统教学实践形式归纳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运用社区顶岗实习的形式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协同育人模式,以进一步改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期刊
(西京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3)  摘 要:为缓解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不少高职院校探索试点现代学徒制。文章以西京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具体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路径,为推进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具有可以操作的现实案例。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3-0253-02  Abstra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美国逐步重视对STEM人才的培养。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致力于增加100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报告中预测,美国需要大量增加STEM专业大学毕业生,才能弥补未来的岗位空缺。针对这一需求,报告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STEM专业;大学毕业生;美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2-0006-02  Abstra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