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接到采访任务,为了更好地了解陈兆杰老师,在陈老师来醒狮国学院讲课之际,我在课堂听了陈老师两天的国学课程,而这次课程完全颠覆了我对国学课堂的认识,在我看来,国学课堂应该气氛庄重,老师也该是夫子般的威严,而眼前的陈兆杰老师幽默风趣,博引旁征,气势磅礴,观点精辟独到,课堂气氛热烈,课程引人入胜,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信手拈来皆是经典,语言魅力让大家叹为观止,其才如浑金璞玉,其学似流水行云。幽默后的深刻,热烈后的沉静,如此值得回味,逐字逐句都耐人琢磨与推敲。课程结束,陈老师应邀接受本刊专访,当他笑着说:“这一个小时都是你的了,想问什么问吧。”一如他讲课时的轻松与幽默,反倒让我不知该从何谈起……
采访完成,暮色中迎来了一场春雨的降临,小树萌芽总是要经过春雨的洗礼,大概心灵的成长经历了国学的沉淀才能得到真正的完善。
尘心洗尽兴难尽,独立蒙蒙细雨中。
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国学也是一种信仰
记者:您从六岁开始背道德经,研习国学多年,现在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给您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国学对每个人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陈兆杰:我最大的收获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国学让我活得更明白,更自在,困惑越来越少,让心灵拥有无穷的能量。
今天我们在这里谈文化,谈国学,其实都是让生命活得更智慧,更有意义,文化是人心灵的内涵与修养,是社会生活的灵魂。中国的国学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留存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的不竭动力和精神纽带。国学是中国人的心,中国人的魂,如果丢失了国学,丢失了传统文化,那中国人就如鲁迅先生所言,没有了脊梁。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中国虽然缺少宗教,但其实信仰不一定就是宗教,国学也是一种信仰,国学作为一种超越人力的力量存在,可以让我们将平日浮躁烦恼的心收回,以清醒与真实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意义!有国学导航,人生会少走多少弯路,灵魂会得到净化,生命也会被注入许多光彩!国学可以让我们涵养出广博的心胸与眼界,沉淀出生命的广度与厚度。
记者:陈老师对国学的感悟很深刻,见解也很独到,但是很多人都觉得国学离我们很远,这种距离感让我们不知道如何去亲近国学,那么如何让国学真正的走进我们的生命呢?
陈兆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它更像是孟子说的汩汩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因此,国学是当下的,也是未来的,是一日一日地更深刻地自我认识,通达圆融事业人生的智慧门径。
现代人学习国学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倒果为因,把古人一生的智慧与沉淀没经实践就当成是自己的体悟,这是很肤浅的,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弟子规》上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仁”,学国学的关键是践行,要自己去证悟,不是读几本书,背一些经典名句就称得上是国学。
首先,亲近原典,让原典留在记忆里。当你不断的去践行时,有一天你会突然领悟经典的原意,这会让我们产生智慧之光,得到根本的身心安顿,获得一个诗意的人生,此刻我们和国学才开始了真正的链接。
国学何所有,道法在其间。
欲得个中意,经典培心莲。
记者:学国学相当于是生命的一种选择,那么我们将会在这条道路上遇到什么风景呢?
陈兆杰:国学是一种遇见,这条道路上你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带给你的感悟也会不同。 学习孔子,你会懂得什么是“内圣外王,天人合一”;学习老子,你会懂得什么是“上善若水,无为而治”;学习孟子,你会懂得什么是“浩然正气,仁者无敌”;学习庄子,你会懂得,什么是“逍遥天地,鹏飞万里”;学习墨子,你会懂得什么是“兼爱非攻,兴利除害”;学习荀子,你会懂得什么是“青出于蓝,仁者爱人”;学习韩非子,你会懂得什么是“道法术势,刑德一体”;学习管子你会懂得什么是“修权明法,富而好礼”,学习孙子,你会懂得什么是“上兵伐谋,百战不殆”;学习鬼谷子,你会懂得什么是“纵横捭阖,揣摩杵合”,学习《易经》,你会懂得什么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记者:对于生命来说,如果践行国学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对过往的生活做一个总结和反省?
陈兆杰:王国维先生有一首《浣溪纱》词说: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磐定行云。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这首词的意思是说,我试着登上高峰,来窥视天上的明月,那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就是我们智慧的明月;偶然打开天眼,注视那喧嚣的尘世,这时才发觉可怜的自己,竟然也属于那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
只有当一个人站在生命的高处,反省自己的时候,他才能清清楚楚看清看透自己的生存状况。
也许这是既空虚又失落的故事,但人贵能自知,每当夜已深,我们都会屡屡思索,自己在宇宙中的定位,虽然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但是自己的生存空间及价值只是如蝼蚁之小,如鸿毛之轻,亦或有如泰山之大,如金石之重呢?这一切,其实都是我们的选择。
国学路上邂逅大美
记者: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您说:“国学亦有大美妙不可言。”那么国学的美都体现在哪里呢?
陈兆杰:国学大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文字,美在悲悯,美在轻盈。
先悟境界。
孔子之美如一丝春风和煦而温暖,
孟子之美如一阵夏雨热烈而强劲,
庄子之美如一片秋叶淡泊而悠远,
老子之美如一场冬雪晶莹而博大。
境界已悟,续品德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有超然之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昂然之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泰然之志;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有豁然之明;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有浩然之气。
德操已得,又观文字。
诗经文字简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读之可明道; 楚辞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
汉赋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盛神;
唐诗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
宋词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
元曲文字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
明清小说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文字已通,再论悲悯。
染丝而泣,乃墨子之悲,令人肃然;
穷途而哭,乃阮籍之悲,令人喟然;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乃子昂之悲,令人怆然;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乃王勃之悲,令人黯然;
东风恶,欢情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乃陆游之悲,令人潸然;
妻逝,鼓盆而歌,乃庄子之悲,令人凄然。
悲悯难释,归于轻盈。
“庄生晓梦迷蝴蝶,栩栩如生”,读之忘物;
“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读之忘世;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读之忘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之忘机;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读之忘我。
国学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
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
兆灵有业 杰德无声
修己悟道 韬光养慧
记者:您在课程中说:“王阳明所倡导的心学是人生哲学,是生活实践哲学,懂得心学,可以很容易让我们做到知行合一”,在此,请陈老师为读者解读一下好吗?
陈兆杰:有一首小诗说:
三点如星象,弯钩似月斜,
披毛从此得,作圣也由它!
这首小诗是写什么的呢?它是在写一个字:心。意思是,你如果想做畜生、做禽兽,是由这颗心所决定;如果你想做圣人,也是由这颗心所决定。
这首诗的意思非常深刻。它生动地说明,如果我们放纵自己的心,就会堕落;如果我们看管好自己的心,就会超凡入圣,获得生命层次的提升。
阳明哲学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菜根谭》中说: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
比如,同样赏花,在不同人的眼中,却有着千差万别的解读: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成功之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悲伤之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惆怅之花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徘徊之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轻盈之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期待之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富贵之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情调之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的悲苦之花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人事之花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追忆之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的亡国之花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的相思之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的孤独之花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禅意之花
水自竹边流来冷,花从风里过来香
——灵性之花
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
——感悟之花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意境之花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意思是说,知是行的开端,行则为知的完成,二者互为始末,因此行一件事之前,必先有知,行者必以知为前提。再浅显些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种食物的味道,除非以自己的舌头去品尝,以自己的心去体会,否则无法知道它的真味。事同此理,没有亲身的经历,也无法体悟其中顺、逆的切实情境。
幸福本悠然
记者:学习国学既然可以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那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幸福呢?
陈兆杰:国学当然可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何谓“福”?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明确提出了人生有五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平安无疾病,四是遵行美德,五是老而善终。 何谓幸福?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既然这样,每个人的幸福都可以是不同的,无固定模式可寻。我们无法给它一个确切的标准,因此,我希望为读者分享的不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希望透过这扇“国学之门”去寻找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的意义,而寻找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曲径通幽处,临泉照轻柔
记者:在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的幸福观给了我们哪些借鉴呢?
陈兆杰: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个人认为儒家和道家的幸福观大体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进取、知足。
孔子有三句话。第一句便是“修己以敬”,修养自己首先要“修心”,让自己拥有体验幸福的能力,不怨天,不尤人。第二句是,“修己以安人”,除了修养自己,还要使周围的人安乐。君子成人之美,其实也在成全自己的幸福。第三句是,“修己以安百姓”,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也许有人会疑惑,孔子一生并不得志,经常陷入生活与事业的窘境,何以想到“安百姓”呢?子见南子,南子一语道破:“世人也许了解夫子所受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痛苦之后所到达的境界。”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认为,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不知道珍惜现有的,过分追逐名利,势必不会得到幸福。功成身退天之道,没成功就身退是逃避,成功了做不到身退是执着。与读者分享几句话: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后记:其实,不管我们上了多少堂国学课程,看了多少本国学的书,最终我们要面对的还是平凡的生活,而这平凡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疑惑与不如意,如果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应用与证悟国学智慧,让心灵得到满足与欣喜,让生命获得一份洒脱与安然,那么我们和圣人也就开始了真正的沟通,如此才是知行合一。
也许我们没有陈兆杰老师那样厚重的国学底蕴和非凡的悟性,然,道不远人,我们仍然可以关注自己的幸福,关注心灵和灵魂的安顿,让他们能够成为完整而和谐的一体。
尘世喧嚣,雨巷蜿蜒处,走向岁月的静谧,
寻一处心灵的净土,
看生命开出莲花朵朵,禅意缕缕。
莲在心中,境似荷香。
采访完成,暮色中迎来了一场春雨的降临,小树萌芽总是要经过春雨的洗礼,大概心灵的成长经历了国学的沉淀才能得到真正的完善。
尘心洗尽兴难尽,独立蒙蒙细雨中。
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国学也是一种信仰
记者:您从六岁开始背道德经,研习国学多年,现在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给您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国学对每个人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陈兆杰:我最大的收获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国学让我活得更明白,更自在,困惑越来越少,让心灵拥有无穷的能量。
今天我们在这里谈文化,谈国学,其实都是让生命活得更智慧,更有意义,文化是人心灵的内涵与修养,是社会生活的灵魂。中国的国学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留存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的不竭动力和精神纽带。国学是中国人的心,中国人的魂,如果丢失了国学,丢失了传统文化,那中国人就如鲁迅先生所言,没有了脊梁。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中国虽然缺少宗教,但其实信仰不一定就是宗教,国学也是一种信仰,国学作为一种超越人力的力量存在,可以让我们将平日浮躁烦恼的心收回,以清醒与真实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意义!有国学导航,人生会少走多少弯路,灵魂会得到净化,生命也会被注入许多光彩!国学可以让我们涵养出广博的心胸与眼界,沉淀出生命的广度与厚度。
记者:陈老师对国学的感悟很深刻,见解也很独到,但是很多人都觉得国学离我们很远,这种距离感让我们不知道如何去亲近国学,那么如何让国学真正的走进我们的生命呢?
陈兆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它更像是孟子说的汩汩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因此,国学是当下的,也是未来的,是一日一日地更深刻地自我认识,通达圆融事业人生的智慧门径。
现代人学习国学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倒果为因,把古人一生的智慧与沉淀没经实践就当成是自己的体悟,这是很肤浅的,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弟子规》上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仁”,学国学的关键是践行,要自己去证悟,不是读几本书,背一些经典名句就称得上是国学。
首先,亲近原典,让原典留在记忆里。当你不断的去践行时,有一天你会突然领悟经典的原意,这会让我们产生智慧之光,得到根本的身心安顿,获得一个诗意的人生,此刻我们和国学才开始了真正的链接。
国学何所有,道法在其间。
欲得个中意,经典培心莲。
记者:学国学相当于是生命的一种选择,那么我们将会在这条道路上遇到什么风景呢?
陈兆杰:国学是一种遇见,这条道路上你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带给你的感悟也会不同。 学习孔子,你会懂得什么是“内圣外王,天人合一”;学习老子,你会懂得什么是“上善若水,无为而治”;学习孟子,你会懂得什么是“浩然正气,仁者无敌”;学习庄子,你会懂得,什么是“逍遥天地,鹏飞万里”;学习墨子,你会懂得什么是“兼爱非攻,兴利除害”;学习荀子,你会懂得什么是“青出于蓝,仁者爱人”;学习韩非子,你会懂得什么是“道法术势,刑德一体”;学习管子你会懂得什么是“修权明法,富而好礼”,学习孙子,你会懂得什么是“上兵伐谋,百战不殆”;学习鬼谷子,你会懂得什么是“纵横捭阖,揣摩杵合”,学习《易经》,你会懂得什么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记者:对于生命来说,如果践行国学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对过往的生活做一个总结和反省?
陈兆杰:王国维先生有一首《浣溪纱》词说: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磐定行云。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这首词的意思是说,我试着登上高峰,来窥视天上的明月,那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就是我们智慧的明月;偶然打开天眼,注视那喧嚣的尘世,这时才发觉可怜的自己,竟然也属于那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
只有当一个人站在生命的高处,反省自己的时候,他才能清清楚楚看清看透自己的生存状况。
也许这是既空虚又失落的故事,但人贵能自知,每当夜已深,我们都会屡屡思索,自己在宇宙中的定位,虽然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但是自己的生存空间及价值只是如蝼蚁之小,如鸿毛之轻,亦或有如泰山之大,如金石之重呢?这一切,其实都是我们的选择。
国学路上邂逅大美
记者: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您说:“国学亦有大美妙不可言。”那么国学的美都体现在哪里呢?
陈兆杰:国学大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文字,美在悲悯,美在轻盈。
先悟境界。
孔子之美如一丝春风和煦而温暖,
孟子之美如一阵夏雨热烈而强劲,
庄子之美如一片秋叶淡泊而悠远,
老子之美如一场冬雪晶莹而博大。
境界已悟,续品德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有超然之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昂然之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泰然之志;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有豁然之明;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有浩然之气。
德操已得,又观文字。
诗经文字简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读之可明道; 楚辞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
汉赋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盛神;
唐诗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
宋词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
元曲文字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
明清小说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文字已通,再论悲悯。
染丝而泣,乃墨子之悲,令人肃然;
穷途而哭,乃阮籍之悲,令人喟然;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乃子昂之悲,令人怆然;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乃王勃之悲,令人黯然;
东风恶,欢情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乃陆游之悲,令人潸然;
妻逝,鼓盆而歌,乃庄子之悲,令人凄然。
悲悯难释,归于轻盈。
“庄生晓梦迷蝴蝶,栩栩如生”,读之忘物;
“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读之忘世;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读之忘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之忘机;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读之忘我。
国学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
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
兆灵有业 杰德无声
修己悟道 韬光养慧
记者:您在课程中说:“王阳明所倡导的心学是人生哲学,是生活实践哲学,懂得心学,可以很容易让我们做到知行合一”,在此,请陈老师为读者解读一下好吗?
陈兆杰:有一首小诗说:
三点如星象,弯钩似月斜,
披毛从此得,作圣也由它!
这首小诗是写什么的呢?它是在写一个字:心。意思是,你如果想做畜生、做禽兽,是由这颗心所决定;如果你想做圣人,也是由这颗心所决定。
这首诗的意思非常深刻。它生动地说明,如果我们放纵自己的心,就会堕落;如果我们看管好自己的心,就会超凡入圣,获得生命层次的提升。
阳明哲学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菜根谭》中说: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
比如,同样赏花,在不同人的眼中,却有着千差万别的解读: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成功之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悲伤之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惆怅之花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徘徊之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轻盈之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期待之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富贵之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情调之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的悲苦之花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人事之花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追忆之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的亡国之花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的相思之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的孤独之花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禅意之花
水自竹边流来冷,花从风里过来香
——灵性之花
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
——感悟之花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意境之花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意思是说,知是行的开端,行则为知的完成,二者互为始末,因此行一件事之前,必先有知,行者必以知为前提。再浅显些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种食物的味道,除非以自己的舌头去品尝,以自己的心去体会,否则无法知道它的真味。事同此理,没有亲身的经历,也无法体悟其中顺、逆的切实情境。
幸福本悠然
记者:学习国学既然可以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那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幸福呢?
陈兆杰:国学当然可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何谓“福”?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明确提出了人生有五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平安无疾病,四是遵行美德,五是老而善终。 何谓幸福?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既然这样,每个人的幸福都可以是不同的,无固定模式可寻。我们无法给它一个确切的标准,因此,我希望为读者分享的不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希望透过这扇“国学之门”去寻找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的意义,而寻找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曲径通幽处,临泉照轻柔
记者:在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的幸福观给了我们哪些借鉴呢?
陈兆杰: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个人认为儒家和道家的幸福观大体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进取、知足。
孔子有三句话。第一句便是“修己以敬”,修养自己首先要“修心”,让自己拥有体验幸福的能力,不怨天,不尤人。第二句是,“修己以安人”,除了修养自己,还要使周围的人安乐。君子成人之美,其实也在成全自己的幸福。第三句是,“修己以安百姓”,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也许有人会疑惑,孔子一生并不得志,经常陷入生活与事业的窘境,何以想到“安百姓”呢?子见南子,南子一语道破:“世人也许了解夫子所受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痛苦之后所到达的境界。”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认为,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不知道珍惜现有的,过分追逐名利,势必不会得到幸福。功成身退天之道,没成功就身退是逃避,成功了做不到身退是执着。与读者分享几句话: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后记:其实,不管我们上了多少堂国学课程,看了多少本国学的书,最终我们要面对的还是平凡的生活,而这平凡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疑惑与不如意,如果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应用与证悟国学智慧,让心灵得到满足与欣喜,让生命获得一份洒脱与安然,那么我们和圣人也就开始了真正的沟通,如此才是知行合一。
也许我们没有陈兆杰老师那样厚重的国学底蕴和非凡的悟性,然,道不远人,我们仍然可以关注自己的幸福,关注心灵和灵魂的安顿,让他们能够成为完整而和谐的一体。
尘世喧嚣,雨巷蜿蜒处,走向岁月的静谧,
寻一处心灵的净土,
看生命开出莲花朵朵,禅意缕缕。
莲在心中,境似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