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河县东坑镇大路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不仅帮助农民盖房子、修公路,还帮忙贩猪、贩牛,让群众刮目相看。
“我们大路村现在的民风好多了,不仅玩麻将的少了,村民之间的矛盾也少了,村民对我们村干部也比以前尊重了,真得感谢工作组的古处长和黄科长”。一见面,村支书廖少楼就笑眯眯地向我们夸起工作组的同志。
将“输血工程”变成“造血工程”
陆河县是贫困县,大路村是贫困县中的贫困村。
省审计厅对口扶持大路村,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扶贫工作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精神的一项政治任务。
2009年9月18日,省审计厅扶贫工作组来到了大路村。此时,村民们都急切盼着能分点钱、分点物,好让自己紧巴巴的手头能够宽松一点。可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贫困户们并没有收到钱和物,倒是工作组的古伟培处长、黄建明科长逐家逐户上门拉家常来了。
“他们究竟是干什么来的?”村民们疑惑了。
“我们觉得如果简单地把钱分给贫困户,工作是轻松了,但他们很快就会把钱花光,到头来还是贫困,这样的扶贫就没有实际的效果。要想真正脱贫,就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动手,靠自己的勤劳走上一条致富的路子。”黄建明道出了原委。
工作组下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与村民谈心、拉家常。两个月下来,他们不仅一户不漏走访完全村135户贫困户,还对他们家庭的人员构成、劳动力、经济来源等基本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给每个贫困户建立了基本档案,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省审计厅早就为大路村准备了一笔钱。为了搞好大路村的扶贫工作,厅里专门召开了党组会议,研究扶贫措施。厅长蓝佛安决定:一是厅里三年内不购换小车,把省下来的钱用来扶持大路村,每年不少于80-100万元;二是每个厅领导挂扶一户,其他的分配到各个处室,不脱贫不脱钩;三是发动厅里的干部、职工捐款,扶持村里的贫困学生上学。蓝佛安还三次亲自带领厅领导班子深入到大路村检查指导扶贫工作。
怎么样用好这笔扶贫款?等到走访完村里的贫困户,工作组的古处长和黄科长心里也有数了。
他们发现,村里的壮劳力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剩下来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人们平时都无所事事,有些人还染上打牌赌博的恶习。大路村地处山区,最适合养猪、养牛、养鸡。工作组把设想提出来与村干部商量,并征求各贫困户的意见,果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支持。经村民们自愿选择,有80户养牛、38户养猪、6户养鸡;对7户没有房子的,拨款资助其建房;2户资助开小卖部;还有2户因病残实在没有劳力,逐月解决生活补助,每户按照6000元的标准扶持。这样的做法真正体现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精神。
扶贫方案定下来了,工作组也没有把钱直接发到村民手里。春节后,古处长和黄科长亲自到陆丰、河源、惠东等地,联系购买了猪、牛、鸡苗、饲料等,亲自押车运回村里,逐户发放到贫困户手里;并拨款在各自然村统一修建了牛舍,便于集中管理;还请来县畜牧局的专家,免费为村民指导养殖技术。现在,他们还会不定期走访各户,跟踪检查养殖的情况。因此,村民们都调侃他们是“牛贩”、“猪贩”。
“现在各贫困户有160头牛、336头肉猪、14头母猪、4900只鸡……”古伟培处长对村民的情况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目前,大路村的扶贫工作已经初显成效。贫困户廖明辽,家里有6口人,只有2个劳动力,平时就靠种田、打散工维持家计,生活一直比较困难,现在家里养了6头肉猪,预计可以增加纯收入2000多元。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自然就勤快了,看着自家的禽畜一天天长大,心里也美滋滋的。
扶贫先扶志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扶贫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扶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帮扶,要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黄科长如是说。
为了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工作组请来了厅里的老党员,为村民上思想课,还与省团委合作搞“爱心家园”,给村里购置文体设施。
工作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村民们的信任。
一天,在访问完贫困户回来的路上,黄科长被村民饶丽明拦住了,饶丽主动向他反映家里的情况,要求提供帮助。原来她的丈夫彭某染上了酗酒的恶习,整天喝酒不干活,喝醉了还要打老婆,家里全靠她一人挑沙、做小工维持家计。晚上,黄科长来到了她家找到彭某,像兄长一样,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随后几天,黄科长天天上门劝说,终于让彭某感到愧疚,下决心戒了酒,并在工作组的帮助下养了两头牛。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村里的壮劳力多数都外出打工,长期以来养成了村民轻学重工的意识,多数年轻人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各领域对知识要求的提高,很多人在外面只能做技术含量低的工种,不仅收入低,甚至有时还找不到工作。针对这一局面,工作组感到:要想彻底改变贫困,关键要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从教育入手,让年轻一代多读书。于是厅里发动全体干部职工捐款33700多元,扶持贫困户子女上学,按照小学生300元、初中生500元的标准,帮扶了70名学生读书。
村里原来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遍地横流,既影响美观又污染环境。为了改变村里的村容村貌,审计厅又拿出7万元,修水渠1000多米、河堤50多米,重修拦水坝一座。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村民的文明意识也逐步提高了。
固本强基
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民委员会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村一级的建设,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长治久安,可以说没有村组织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没有村基层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强大。
长期以来,大路村作为一个贫困村,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没有一分钱收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工作组煞费苦心,想了不少的办法。最后经过多方的探讨,发现投资水电站不仅风险较小,而且能保证长期的收益,于是与东坑镇政府协商,由审计厅拿出30万元入股镇水电站,每年固定分红3万元,作为大路村集体的经济收入。这样一来,不仅让大路村集体脱了贫,而且能够保证村集体有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
宝山自然村距离村委会约4公里,住有60多户300多人,只靠一条小山路连接交通,一到下雨天就无法行走。村里种有大量青梅、桃李,靠肩挑背扛,挑到村委会光脚皮钱每担就要15元。工作组下决心帮助修一条水泥路,他们多次主动找省、市、县交通部门联系、协商,争取立项支持。省交通厅批拨71万元,目前,公路已建成通车。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长效机制。
古伟培表示,今后工作组将继续落实好各项扶贫措施,全力把扶贫工作,帮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
“我们大路村现在的民风好多了,不仅玩麻将的少了,村民之间的矛盾也少了,村民对我们村干部也比以前尊重了,真得感谢工作组的古处长和黄科长”。一见面,村支书廖少楼就笑眯眯地向我们夸起工作组的同志。
将“输血工程”变成“造血工程”
陆河县是贫困县,大路村是贫困县中的贫困村。
省审计厅对口扶持大路村,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扶贫工作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精神的一项政治任务。
2009年9月18日,省审计厅扶贫工作组来到了大路村。此时,村民们都急切盼着能分点钱、分点物,好让自己紧巴巴的手头能够宽松一点。可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贫困户们并没有收到钱和物,倒是工作组的古伟培处长、黄建明科长逐家逐户上门拉家常来了。
“他们究竟是干什么来的?”村民们疑惑了。
“我们觉得如果简单地把钱分给贫困户,工作是轻松了,但他们很快就会把钱花光,到头来还是贫困,这样的扶贫就没有实际的效果。要想真正脱贫,就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动手,靠自己的勤劳走上一条致富的路子。”黄建明道出了原委。
工作组下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与村民谈心、拉家常。两个月下来,他们不仅一户不漏走访完全村135户贫困户,还对他们家庭的人员构成、劳动力、经济来源等基本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给每个贫困户建立了基本档案,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省审计厅早就为大路村准备了一笔钱。为了搞好大路村的扶贫工作,厅里专门召开了党组会议,研究扶贫措施。厅长蓝佛安决定:一是厅里三年内不购换小车,把省下来的钱用来扶持大路村,每年不少于80-100万元;二是每个厅领导挂扶一户,其他的分配到各个处室,不脱贫不脱钩;三是发动厅里的干部、职工捐款,扶持村里的贫困学生上学。蓝佛安还三次亲自带领厅领导班子深入到大路村检查指导扶贫工作。
怎么样用好这笔扶贫款?等到走访完村里的贫困户,工作组的古处长和黄科长心里也有数了。
他们发现,村里的壮劳力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剩下来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人们平时都无所事事,有些人还染上打牌赌博的恶习。大路村地处山区,最适合养猪、养牛、养鸡。工作组把设想提出来与村干部商量,并征求各贫困户的意见,果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支持。经村民们自愿选择,有80户养牛、38户养猪、6户养鸡;对7户没有房子的,拨款资助其建房;2户资助开小卖部;还有2户因病残实在没有劳力,逐月解决生活补助,每户按照6000元的标准扶持。这样的做法真正体现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精神。
扶贫方案定下来了,工作组也没有把钱直接发到村民手里。春节后,古处长和黄科长亲自到陆丰、河源、惠东等地,联系购买了猪、牛、鸡苗、饲料等,亲自押车运回村里,逐户发放到贫困户手里;并拨款在各自然村统一修建了牛舍,便于集中管理;还请来县畜牧局的专家,免费为村民指导养殖技术。现在,他们还会不定期走访各户,跟踪检查养殖的情况。因此,村民们都调侃他们是“牛贩”、“猪贩”。
“现在各贫困户有160头牛、336头肉猪、14头母猪、4900只鸡……”古伟培处长对村民的情况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目前,大路村的扶贫工作已经初显成效。贫困户廖明辽,家里有6口人,只有2个劳动力,平时就靠种田、打散工维持家计,生活一直比较困难,现在家里养了6头肉猪,预计可以增加纯收入2000多元。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自然就勤快了,看着自家的禽畜一天天长大,心里也美滋滋的。
扶贫先扶志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扶贫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扶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帮扶,要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黄科长如是说。
为了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工作组请来了厅里的老党员,为村民上思想课,还与省团委合作搞“爱心家园”,给村里购置文体设施。
工作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村民们的信任。
一天,在访问完贫困户回来的路上,黄科长被村民饶丽明拦住了,饶丽主动向他反映家里的情况,要求提供帮助。原来她的丈夫彭某染上了酗酒的恶习,整天喝酒不干活,喝醉了还要打老婆,家里全靠她一人挑沙、做小工维持家计。晚上,黄科长来到了她家找到彭某,像兄长一样,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随后几天,黄科长天天上门劝说,终于让彭某感到愧疚,下决心戒了酒,并在工作组的帮助下养了两头牛。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村里的壮劳力多数都外出打工,长期以来养成了村民轻学重工的意识,多数年轻人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各领域对知识要求的提高,很多人在外面只能做技术含量低的工种,不仅收入低,甚至有时还找不到工作。针对这一局面,工作组感到:要想彻底改变贫困,关键要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从教育入手,让年轻一代多读书。于是厅里发动全体干部职工捐款33700多元,扶持贫困户子女上学,按照小学生300元、初中生500元的标准,帮扶了70名学生读书。
村里原来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遍地横流,既影响美观又污染环境。为了改变村里的村容村貌,审计厅又拿出7万元,修水渠1000多米、河堤50多米,重修拦水坝一座。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村民的文明意识也逐步提高了。
固本强基
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民委员会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村一级的建设,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长治久安,可以说没有村组织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没有村基层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强大。
长期以来,大路村作为一个贫困村,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没有一分钱收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工作组煞费苦心,想了不少的办法。最后经过多方的探讨,发现投资水电站不仅风险较小,而且能保证长期的收益,于是与东坑镇政府协商,由审计厅拿出30万元入股镇水电站,每年固定分红3万元,作为大路村集体的经济收入。这样一来,不仅让大路村集体脱了贫,而且能够保证村集体有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
宝山自然村距离村委会约4公里,住有60多户300多人,只靠一条小山路连接交通,一到下雨天就无法行走。村里种有大量青梅、桃李,靠肩挑背扛,挑到村委会光脚皮钱每担就要15元。工作组下决心帮助修一条水泥路,他们多次主动找省、市、县交通部门联系、协商,争取立项支持。省交通厅批拨71万元,目前,公路已建成通车。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长效机制。
古伟培表示,今后工作组将继续落实好各项扶贫措施,全力把扶贫工作,帮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