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一棵卑微行走的高粱,我从偏僻的乡村漂泊到一座五光十色的城市。但怎么我也不曾想到,小小的蚂蚁家族竟然也登堂入室侵扰到我在城市六楼顶层鸟巢一样高高的居室里,它们像网络般快速蔓延、扩张,又像细胞分裂一样组建了一个个家庭、部落,旁若无人地进行着蚁族们的婚丧嫁娶繁衍生息。那细小的、肉眼不易觉察而又令你毛骨悚然的暗黄色队伍,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占领了我含辛茹苦挣来的那一爿“空中版图”——九十平米家的生存空间。
我家在D号楼3单元601室,一方小小的蜗居,这也是我已经勉力为之的“领地”了。在小小鸟巢一样简陋的三居室的客厅外,南面的阳台未封,几株野花在盆里自恋着吐蕊放艳;卧室门对着靠近楼梯的客厅,厨房与卫生间在北面。厅内没有使人可以尊贵的沙发,只有两把老旧藤椅和一方木凳像村夫一样散漫着,饭桌则紧靠在客厅东墙处,妻子和女儿的茶杯,安然并排摆放在一块儿,站立成一道静物写生的景致。一瓶枣花蜜瓶子不知什么时间也加入了杯子们的行列。
那天,饭间,我是顺着漂亮女儿的手指,惊讶地发现了这些不速之客——它们实在太渺小了。在枣花蜜瓶子的摆放处,那支暗黄色的蚂蚁纵队,正从桌面到桌腿拉长成一条密匝匝进进出出的行军路线,亢奋行进着。你稍不留神还就真的难以发现它们。微小如针尖一样的小蚁,大概有趋甜的癖好,那时可能正呐喊着冲锋,用额前的触须传递着让它们欣喜若狂的信息,犹如人类发现新大陆般兴奋而欢喜。
在蚂蚁等级森严的序列里,我不知道督战的头蚁在何方,亢奋的淡黄色蚂蚁们竟能匍匐着身体,收缩着穿过枣花蜜瓶子带有数道螺纹并且拧紧的瓶盖儿,勇敢地爬进瓶子中,扑入蜜汁的海洋——对于它们纤小的身躯来说。第一个冲进蜜海的工蚁在黏稠的蜜液里,连动弹几下都不能,马上就殉身,漂浮其中,犹如浩瀚海洋中的一叶覆舟,没有半点浪花飞溅。
蚁群的队伍在继续行进,枣花蜜瓶中已是浮尸相枕。我抱怨工蟻的愚蠢和蚁王的贪婪,我也敬重蚂蚁们的舍身精神。但是,能在自家阳台上安放木制的鸟窝,收留无家可归的鸟类,而又生性善良的我,也不得不抛下怜悯心态。那一刻,我耳畔仿佛听到远处一个炸雷般的声音轰然响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为了担负起保护家园的神圣职责,我不得不“磨刀霍霍”而大开杀戒了。片刻,对于蚁族来说,一定是“白色恐怖”迅猛弥漫,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悲壮!从地上墙角处到桌面的两行相邻的行进队伍中,我只消轻轻地伸出食指——对于弱小而异常卑微的小黄蚁一族来说,无疑是南天一柱般巨大的曈曈魔影,向它们狠命抹去;也犹如冷兵器时代强弱悬殊的决战双方不成其比例的战争,泰山压顶般呼啸而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风卷残云,所向披靡啊!无数个来来往往的蚁们,来不及躲闪顷刻间就化为了齑粉!
呜呼,我不得已而为之!几天后,一切如故。于是我又扮演了一次坚定屠杀者。而置蚂蚁于死地的“屠刀”,还是我那灵活自如,对于弱小的黄蚁们无疑是一柱巨大魔影的手指。几次三番让蚁们吃够了苦头。极少数带伤侥幸逃脱的小黄蚁,歪歪扭扭地如败北的士兵,慌慌张张地窜入我无处寻找的小小蚁巢。
平静的日子稍纵即逝,不几日,战争风云又起。蚂蚁们又调集了大军(它们繁殖的速度惊人),仍然是纵队行进着慷慨赴死!再后来,我索性把已不能食用的枣花蜜,倒出一部分蜜汁在厨间与客厅的隔离台上。信息灵通而不屈不挠的小黄蚁们,不久就靠它灵敏的嗅觉发现蜜境,又结队冲锋陷阵了。不用说,隔离台白色瓷砖上的那片蜜汁周围,爬满了饕餮的小黄蚁时,我又一次次用手指把它们拨向黏稠的蜜液里,让它们在惊魂未定的甜蜜中死去!我听不到它们在微小世界里的哀嚎和呐喊,四周只有沉寂。无辜的它们哪里知道,甜蜜,就是死亡的坟墓啊。
诱杀行动每天继续,我把已浸满了小黄蚁尸体的一片片蜜汁擦掉抹净,又换上新的蜜汁,布下了又一个陷阱。
我用灭蚊剂喷洒在鸡骨周围,看它们惊慌失措,突围不成一个个壮烈牺牲在“阵地上”,形成一个尸体绵延的圆圈。如此再三,无奈它们仍然是顽强地生生不息,进犯不止。而我始终不是一个彻底的胜利者。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在工蚁全军覆灭之后,一贯养尊处优而“落草”后无人贡奉的蚁王,有时也不得不拙笨地爬出洞穴自己觅食了。它们的个头儿比工蚁个头偏大并且粗壮一些,那神态像极了“龙落浅滩”而无奈的模样,一看就是老成持重不惊不乍的王者风范。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俘获捕杀了几只。
在屡遭“白色恐怖”之后,蚂蚁们也在调整战略,与我周旋着“斗智斗勇”。我想,它们中一定有一个隐形的诸葛式的“人物”在窥视着你,并屡屡采用“以柔克刚”的战术,把巢穴建在诡秘的而我不易觉察的地方。我自鸣得意地用牙膏涂抹了居室内所有的墙缝,微微开裂的家具木纹。后来的情况是,连我们用饭时的菜盘上竟然都爬满了蚂蚁!电冰箱的外沿也有它们肆无忌惮地出没光顾,只剩下电冰箱的里面还是暂时无法攻破的最后堡垒。看到此,我真要崩溃了!没办法,我只能在菜盘的下面放置一个稍大的盛水的器具,这样菜盘搁置水中,仿佛一道无法逾越的壕沟,阻断了它们没有舟楫竞渡的通行。我终于心情烦躁地松了口气。
也该是“前门驱狼后门入虎”吧。日历的页码就这样一天天淡然揭去,季节在有序而缓慢地延伸。而在我小小“领地”之外,辽阔的土地,于后工业化时代大面积被蚕食,水源被污染,森林在减少,雪线退缩……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时代把人们封闭在一个个格子般的住宅空间,而温馨的乡情,曾经快乐的邻里真味,早已成为了遥远的记忆。
一天,我无意间打开了房门,而目光所及,门框上有几只黄色瘦长状如小甲虫一样的不速之客。它们的触须如探测器般友好地摆动着,像小米粒一样亮闪闪的眼睛陌生的盯着我看,俨然是问:我们初来乍到,您让进吗?
我虽然不知道它们为何方神圣,但我是“好客”之人,更何况它们的长相就如我豫北农村的“磕头虫”,与人无害,只是身材轻盈,颜色不一样而已。它们一定是征尘仆仆,经过长途跋涉才如卑微的我一样到达这座都市的。我小心翼翼地虚掩上房门,并没有一丝一毫的介意。它们就这样被我迎来了。谁知,时间不长,它们犹如身负某种使命,化妆进入“敌后”的特务小分队一样,让我全家受尽了无端的肆虐和折磨。后来上网一查才如梦方醒:它们臭名昭著的名字叫——蟑螂。我的天!它们鬼鬼祟祟的劣迹比小黄蚂蚁还要猖獗十倍!
而狡黠的它们竟是乘坐一个邻居的旅行包,从多雨湿润的南方空降到此的。不久,就在我和邻居的居室里洪水一样泛滥成灾了。它们像无所不至的盗贼,尾部携带着扁平卵夹,快速繁殖,在我的房间四处出没、啃噬。我哪里知道,有时候,你的善良竟是一方疏于防御的缺口,会被心怀叵测的“歹人”乘虚而入。
对付反应快速的蟑螂,远比对付蚂蚁的战争来得辛苦和激烈。我如法炮制,诱捕!将蟑螂爱吃的鱼骨、蛋糕屑,统统放置于客厅中间。夜半时分,猛的开灯照明,狠命地用蝇拍奋力击打之。此刻,大大小小的蟑螂大部分会死于非命,只有狡猾的极少部分仓皇逃匿。而蟑螂遗下的累累尸体,又成了夜行蚁们饕餮的美餐。往往那些被蚂蚁掏空了肉体的蟑螂,“尸骸蔽野”,大自然又一次运用了“生物链条”的非凡法则。
而无法剿灭的小黄蚁们又转战于阳台上,开辟了新的领地。花盆中茂密的植物下,突现了它们顽强的身影。有了“森林”的覆盖和掩护,这只“丛林纵队”忙上忙下地运动着,与我展开了新的生存较量。一次次地出没,一次次被我用灭蚊剂斩杀,或在烟头炽热的烧灼下惨死。偶尔,一两只躲过了死神的光顾侥幸逃命的黄蚁,居然衔着同伴的尸体,惊惶万状地一路颠簸着返回巢中。那情景,着实让人感伤!
恍惚间两年过去了,我不知道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还要持续多久,什么时候我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弃这个我极不情愿扮演的杀戮者角色。小黄蚁与蟑螂,这些地球上古老的居民,就不能另寻一处属于自己的乐土吗?
(丁济民,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散文百家》《北京文学》《天津文学》《星星》等报刊发表作品。出版诗集《远去的乡村》,散文集《时光书》。)
编辑:刘亚荣
我家在D号楼3单元601室,一方小小的蜗居,这也是我已经勉力为之的“领地”了。在小小鸟巢一样简陋的三居室的客厅外,南面的阳台未封,几株野花在盆里自恋着吐蕊放艳;卧室门对着靠近楼梯的客厅,厨房与卫生间在北面。厅内没有使人可以尊贵的沙发,只有两把老旧藤椅和一方木凳像村夫一样散漫着,饭桌则紧靠在客厅东墙处,妻子和女儿的茶杯,安然并排摆放在一块儿,站立成一道静物写生的景致。一瓶枣花蜜瓶子不知什么时间也加入了杯子们的行列。
那天,饭间,我是顺着漂亮女儿的手指,惊讶地发现了这些不速之客——它们实在太渺小了。在枣花蜜瓶子的摆放处,那支暗黄色的蚂蚁纵队,正从桌面到桌腿拉长成一条密匝匝进进出出的行军路线,亢奋行进着。你稍不留神还就真的难以发现它们。微小如针尖一样的小蚁,大概有趋甜的癖好,那时可能正呐喊着冲锋,用额前的触须传递着让它们欣喜若狂的信息,犹如人类发现新大陆般兴奋而欢喜。
在蚂蚁等级森严的序列里,我不知道督战的头蚁在何方,亢奋的淡黄色蚂蚁们竟能匍匐着身体,收缩着穿过枣花蜜瓶子带有数道螺纹并且拧紧的瓶盖儿,勇敢地爬进瓶子中,扑入蜜汁的海洋——对于它们纤小的身躯来说。第一个冲进蜜海的工蚁在黏稠的蜜液里,连动弹几下都不能,马上就殉身,漂浮其中,犹如浩瀚海洋中的一叶覆舟,没有半点浪花飞溅。
蚁群的队伍在继续行进,枣花蜜瓶中已是浮尸相枕。我抱怨工蟻的愚蠢和蚁王的贪婪,我也敬重蚂蚁们的舍身精神。但是,能在自家阳台上安放木制的鸟窝,收留无家可归的鸟类,而又生性善良的我,也不得不抛下怜悯心态。那一刻,我耳畔仿佛听到远处一个炸雷般的声音轰然响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为了担负起保护家园的神圣职责,我不得不“磨刀霍霍”而大开杀戒了。片刻,对于蚁族来说,一定是“白色恐怖”迅猛弥漫,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悲壮!从地上墙角处到桌面的两行相邻的行进队伍中,我只消轻轻地伸出食指——对于弱小而异常卑微的小黄蚁一族来说,无疑是南天一柱般巨大的曈曈魔影,向它们狠命抹去;也犹如冷兵器时代强弱悬殊的决战双方不成其比例的战争,泰山压顶般呼啸而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风卷残云,所向披靡啊!无数个来来往往的蚁们,来不及躲闪顷刻间就化为了齑粉!
呜呼,我不得已而为之!几天后,一切如故。于是我又扮演了一次坚定屠杀者。而置蚂蚁于死地的“屠刀”,还是我那灵活自如,对于弱小的黄蚁们无疑是一柱巨大魔影的手指。几次三番让蚁们吃够了苦头。极少数带伤侥幸逃脱的小黄蚁,歪歪扭扭地如败北的士兵,慌慌张张地窜入我无处寻找的小小蚁巢。
平静的日子稍纵即逝,不几日,战争风云又起。蚂蚁们又调集了大军(它们繁殖的速度惊人),仍然是纵队行进着慷慨赴死!再后来,我索性把已不能食用的枣花蜜,倒出一部分蜜汁在厨间与客厅的隔离台上。信息灵通而不屈不挠的小黄蚁们,不久就靠它灵敏的嗅觉发现蜜境,又结队冲锋陷阵了。不用说,隔离台白色瓷砖上的那片蜜汁周围,爬满了饕餮的小黄蚁时,我又一次次用手指把它们拨向黏稠的蜜液里,让它们在惊魂未定的甜蜜中死去!我听不到它们在微小世界里的哀嚎和呐喊,四周只有沉寂。无辜的它们哪里知道,甜蜜,就是死亡的坟墓啊。
诱杀行动每天继续,我把已浸满了小黄蚁尸体的一片片蜜汁擦掉抹净,又换上新的蜜汁,布下了又一个陷阱。
我用灭蚊剂喷洒在鸡骨周围,看它们惊慌失措,突围不成一个个壮烈牺牲在“阵地上”,形成一个尸体绵延的圆圈。如此再三,无奈它们仍然是顽强地生生不息,进犯不止。而我始终不是一个彻底的胜利者。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在工蚁全军覆灭之后,一贯养尊处优而“落草”后无人贡奉的蚁王,有时也不得不拙笨地爬出洞穴自己觅食了。它们的个头儿比工蚁个头偏大并且粗壮一些,那神态像极了“龙落浅滩”而无奈的模样,一看就是老成持重不惊不乍的王者风范。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俘获捕杀了几只。
在屡遭“白色恐怖”之后,蚂蚁们也在调整战略,与我周旋着“斗智斗勇”。我想,它们中一定有一个隐形的诸葛式的“人物”在窥视着你,并屡屡采用“以柔克刚”的战术,把巢穴建在诡秘的而我不易觉察的地方。我自鸣得意地用牙膏涂抹了居室内所有的墙缝,微微开裂的家具木纹。后来的情况是,连我们用饭时的菜盘上竟然都爬满了蚂蚁!电冰箱的外沿也有它们肆无忌惮地出没光顾,只剩下电冰箱的里面还是暂时无法攻破的最后堡垒。看到此,我真要崩溃了!没办法,我只能在菜盘的下面放置一个稍大的盛水的器具,这样菜盘搁置水中,仿佛一道无法逾越的壕沟,阻断了它们没有舟楫竞渡的通行。我终于心情烦躁地松了口气。
也该是“前门驱狼后门入虎”吧。日历的页码就这样一天天淡然揭去,季节在有序而缓慢地延伸。而在我小小“领地”之外,辽阔的土地,于后工业化时代大面积被蚕食,水源被污染,森林在减少,雪线退缩……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时代把人们封闭在一个个格子般的住宅空间,而温馨的乡情,曾经快乐的邻里真味,早已成为了遥远的记忆。
一天,我无意间打开了房门,而目光所及,门框上有几只黄色瘦长状如小甲虫一样的不速之客。它们的触须如探测器般友好地摆动着,像小米粒一样亮闪闪的眼睛陌生的盯着我看,俨然是问:我们初来乍到,您让进吗?
我虽然不知道它们为何方神圣,但我是“好客”之人,更何况它们的长相就如我豫北农村的“磕头虫”,与人无害,只是身材轻盈,颜色不一样而已。它们一定是征尘仆仆,经过长途跋涉才如卑微的我一样到达这座都市的。我小心翼翼地虚掩上房门,并没有一丝一毫的介意。它们就这样被我迎来了。谁知,时间不长,它们犹如身负某种使命,化妆进入“敌后”的特务小分队一样,让我全家受尽了无端的肆虐和折磨。后来上网一查才如梦方醒:它们臭名昭著的名字叫——蟑螂。我的天!它们鬼鬼祟祟的劣迹比小黄蚂蚁还要猖獗十倍!
而狡黠的它们竟是乘坐一个邻居的旅行包,从多雨湿润的南方空降到此的。不久,就在我和邻居的居室里洪水一样泛滥成灾了。它们像无所不至的盗贼,尾部携带着扁平卵夹,快速繁殖,在我的房间四处出没、啃噬。我哪里知道,有时候,你的善良竟是一方疏于防御的缺口,会被心怀叵测的“歹人”乘虚而入。
对付反应快速的蟑螂,远比对付蚂蚁的战争来得辛苦和激烈。我如法炮制,诱捕!将蟑螂爱吃的鱼骨、蛋糕屑,统统放置于客厅中间。夜半时分,猛的开灯照明,狠命地用蝇拍奋力击打之。此刻,大大小小的蟑螂大部分会死于非命,只有狡猾的极少部分仓皇逃匿。而蟑螂遗下的累累尸体,又成了夜行蚁们饕餮的美餐。往往那些被蚂蚁掏空了肉体的蟑螂,“尸骸蔽野”,大自然又一次运用了“生物链条”的非凡法则。
而无法剿灭的小黄蚁们又转战于阳台上,开辟了新的领地。花盆中茂密的植物下,突现了它们顽强的身影。有了“森林”的覆盖和掩护,这只“丛林纵队”忙上忙下地运动着,与我展开了新的生存较量。一次次地出没,一次次被我用灭蚊剂斩杀,或在烟头炽热的烧灼下惨死。偶尔,一两只躲过了死神的光顾侥幸逃命的黄蚁,居然衔着同伴的尸体,惊惶万状地一路颠簸着返回巢中。那情景,着实让人感伤!
恍惚间两年过去了,我不知道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还要持续多久,什么时候我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弃这个我极不情愿扮演的杀戮者角色。小黄蚁与蟑螂,这些地球上古老的居民,就不能另寻一处属于自己的乐土吗?
(丁济民,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散文百家》《北京文学》《天津文学》《星星》等报刊发表作品。出版诗集《远去的乡村》,散文集《时光书》。)
编辑:刘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