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文友阿明和我在微信上聊天。他说:“大学毕业后,自己在上海挣着刚够房租和生活费的工资。这次过年回家,看到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要么结婚生子,要么有稳定的工作。”我说:“要不你也留在家乡别回去了,让你父母想办法给你托托关系,谋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阿明叹了一口气:“他们啊,根本不关心我,再说也没什么关系。”我分明听出阿明言语间对父母的不满,说:“或许他们比你还急,只是无能为力罢了。”他嗯了一声说:“也没见我爸妈着过急啊。”
此刻,我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年纪里,我们总以为父母是万能的,自己做不到的事,他们都能做,做不到就是不够爱我们。等慢慢经历了一些世事的磨砺,才知道他们不是不爱,有时候,是他们爱得低沉,我们根本不知道。
记得我刚毕业那年,从省城回来,开始找工作。彼时,国家已经不再包分配,又没有现在成熟的“逢进必考”机制。更多的人,都是使出浑身解数,托人找关系。
父母商量了几个晚上,决定去一位亲戚的亲戚那儿试试看。那位亲戚是某单位的一把手,也是父母认识的最大的官。那天,父亲带着我,买了一袋水果就贸然登门了。
亲戚对我们的到来还不算意外,想来是这种事情经历得多了。他给我们倒了茶,自己就在书桌前练起字来。父亲简单介绍了我的情况,带着一脸的讨好和亲戚说话,那是我从来都没见过的表情。然而亲戚并没说工作的事,而是说起了书法。可怜我老爸,对书法略知皮毛,竟然滔滔不绝说了很多。我一句也没记住,只是盼着赶紧走,那种感觉实在难受。
可是,我爸太期待有个结果了,他明明看出人家的不耐烦,却装作看不出,在那扯东扯西。还是那位亲戚的爱人出来解了围,对我们说:“中午在家吃饭吧,我去炒几个菜。”父亲知道这是下逐客令,赶紧带着我告辞出来。来到外面,我和父亲赌气说:“下次您再求人别带着我了,真难受。”父亲没说话。
后来,我进了一家国企上班。我一直埋怨父亲,为什么不给我找一个更好的单位。
一次,我跟母亲抱怨起此事,她告诉我,父亲给我找工作的那些日子,天天晚上睡不好,和妈妈商量去找谁。他虽然是个科级干部,可并没有什么权力,安排工作这样的大事,只能拉下脸去求人。
彼时,我才开始有点心疼父亲,一辈子耿直,却为了我一次次低头求人,不知他内心承受了多大的煎熬。而我,还一直埋怨他。
很多时候,父母的爱,如清风明月,一直存在,只是我们没有觉察。那些爱我们的人,也都是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爱着我们。
姥姥在世时,一次,我陪她老人家看电视,看到天气预报,她使劲往前欠着身子,去听那些城市的天气情况。她耳朵有点儿背,或许听不清,满脸的焦急。
我问:“姥姥,您想听哪儿的,我告诉您。”姥姥说:“我想听你表弟那里的,不知道他那儿冷不冷,好几年没见他了,这孩子带的衣服够不够穿?”
表弟是姥姥的孙子,那时他正在英国读书,姥姥根本记不住他所在城市的名字,但每次天气预报她都会看得特别认真,估计是在脑海里,把表弟曾经和她说过的那个模糊的城市名字,和天气预报里的,一一对照一番。我告诉姥姥,天气预报的城市里,没有国外的,都是国内的。再看电视时,她便不再看天气预报了。
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和姥姥感情很深。在我生女儿时,姥姥特别担心。她家里没有装电话,直到妈妈照顾我出了满月,去看她时,她才用妈妈的手机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怎样保养自己,吃什么奶多。而那时的姥姥,已经小脑萎缩,她忘记了很多事情,唯独没有忘记爱我。
前年,我去看舅舅,路过姥姥曾经住过的老房子,想起姥姥爱我的点点滴滴,潸然泪下。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唯有外婆情。
楼下的张叔,每天都盯着儿子的朋友圈,有个动静就大呼小叫。
他儿子在一家跨国公司上班,常年在国外,他便把手机上的时间和天气,都定在儿子所在的城市。他说,自己和老伴尽量按儿子城市的时间作息,怕错过了他的电话。
一天,张叔拿着手机慌慌张张来敲我家门,以为他有什么急事,原来是他儿子发了一条朋友圈,说了一些情绪低落的话。这种话,我也经常发,都是根据当下的心情,根本不走心。可张叔吓坏了,他怕儿子孤身一人在国外想不开,会做什么傻事。和他联系了半天也没回复,就跑我家来了。
我和张叔儿子也是微信好友,就给他留了言,让他以后别有啥事都大呼小叫的,老人家会当真的。我告诉张叔没事了,他是发着玩的。张叔半信半疑地走了。
过了很长时间,张叔的儿子发来一段语音,说自己遇到点工作上的麻烦,心情不好,就发了一条朋友圈。想不到,自己的父母天天盯着自己,以后不敢乱发了。
在陌生的城市,你住在租来的狭小房子里,午夜梦回时会觉得自己孤独寂寞冷,一肚子的委屈和抱怨。你总是以为自己是一個人在战斗,经常怪亲人对你漠不关心。其实,你所在城市的天气,你朋友圈的一字一句,你的一个电话、一封邮件,都会让他们辗转反侧。你所有的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头等大事。
你的背后,有他们殷殷的目光,缕缕的深情,切切的等候。他们,一直默默地注视着你,牵挂着你,爱着你,用你看起来很笨拙的方式。
(常朔摘自《燕赵都市报》)
此刻,我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年纪里,我们总以为父母是万能的,自己做不到的事,他们都能做,做不到就是不够爱我们。等慢慢经历了一些世事的磨砺,才知道他们不是不爱,有时候,是他们爱得低沉,我们根本不知道。
记得我刚毕业那年,从省城回来,开始找工作。彼时,国家已经不再包分配,又没有现在成熟的“逢进必考”机制。更多的人,都是使出浑身解数,托人找关系。
父母商量了几个晚上,决定去一位亲戚的亲戚那儿试试看。那位亲戚是某单位的一把手,也是父母认识的最大的官。那天,父亲带着我,买了一袋水果就贸然登门了。
亲戚对我们的到来还不算意外,想来是这种事情经历得多了。他给我们倒了茶,自己就在书桌前练起字来。父亲简单介绍了我的情况,带着一脸的讨好和亲戚说话,那是我从来都没见过的表情。然而亲戚并没说工作的事,而是说起了书法。可怜我老爸,对书法略知皮毛,竟然滔滔不绝说了很多。我一句也没记住,只是盼着赶紧走,那种感觉实在难受。
可是,我爸太期待有个结果了,他明明看出人家的不耐烦,却装作看不出,在那扯东扯西。还是那位亲戚的爱人出来解了围,对我们说:“中午在家吃饭吧,我去炒几个菜。”父亲知道这是下逐客令,赶紧带着我告辞出来。来到外面,我和父亲赌气说:“下次您再求人别带着我了,真难受。”父亲没说话。
后来,我进了一家国企上班。我一直埋怨父亲,为什么不给我找一个更好的单位。
一次,我跟母亲抱怨起此事,她告诉我,父亲给我找工作的那些日子,天天晚上睡不好,和妈妈商量去找谁。他虽然是个科级干部,可并没有什么权力,安排工作这样的大事,只能拉下脸去求人。
彼时,我才开始有点心疼父亲,一辈子耿直,却为了我一次次低头求人,不知他内心承受了多大的煎熬。而我,还一直埋怨他。
很多时候,父母的爱,如清风明月,一直存在,只是我们没有觉察。那些爱我们的人,也都是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爱着我们。
姥姥在世时,一次,我陪她老人家看电视,看到天气预报,她使劲往前欠着身子,去听那些城市的天气情况。她耳朵有点儿背,或许听不清,满脸的焦急。
我问:“姥姥,您想听哪儿的,我告诉您。”姥姥说:“我想听你表弟那里的,不知道他那儿冷不冷,好几年没见他了,这孩子带的衣服够不够穿?”
表弟是姥姥的孙子,那时他正在英国读书,姥姥根本记不住他所在城市的名字,但每次天气预报她都会看得特别认真,估计是在脑海里,把表弟曾经和她说过的那个模糊的城市名字,和天气预报里的,一一对照一番。我告诉姥姥,天气预报的城市里,没有国外的,都是国内的。再看电视时,她便不再看天气预报了。
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和姥姥感情很深。在我生女儿时,姥姥特别担心。她家里没有装电话,直到妈妈照顾我出了满月,去看她时,她才用妈妈的手机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怎样保养自己,吃什么奶多。而那时的姥姥,已经小脑萎缩,她忘记了很多事情,唯独没有忘记爱我。
前年,我去看舅舅,路过姥姥曾经住过的老房子,想起姥姥爱我的点点滴滴,潸然泪下。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唯有外婆情。
楼下的张叔,每天都盯着儿子的朋友圈,有个动静就大呼小叫。
他儿子在一家跨国公司上班,常年在国外,他便把手机上的时间和天气,都定在儿子所在的城市。他说,自己和老伴尽量按儿子城市的时间作息,怕错过了他的电话。
一天,张叔拿着手机慌慌张张来敲我家门,以为他有什么急事,原来是他儿子发了一条朋友圈,说了一些情绪低落的话。这种话,我也经常发,都是根据当下的心情,根本不走心。可张叔吓坏了,他怕儿子孤身一人在国外想不开,会做什么傻事。和他联系了半天也没回复,就跑我家来了。
我和张叔儿子也是微信好友,就给他留了言,让他以后别有啥事都大呼小叫的,老人家会当真的。我告诉张叔没事了,他是发着玩的。张叔半信半疑地走了。
过了很长时间,张叔的儿子发来一段语音,说自己遇到点工作上的麻烦,心情不好,就发了一条朋友圈。想不到,自己的父母天天盯着自己,以后不敢乱发了。
在陌生的城市,你住在租来的狭小房子里,午夜梦回时会觉得自己孤独寂寞冷,一肚子的委屈和抱怨。你总是以为自己是一個人在战斗,经常怪亲人对你漠不关心。其实,你所在城市的天气,你朋友圈的一字一句,你的一个电话、一封邮件,都会让他们辗转反侧。你所有的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头等大事。
你的背后,有他们殷殷的目光,缕缕的深情,切切的等候。他们,一直默默地注视着你,牵挂着你,爱着你,用你看起来很笨拙的方式。
(常朔摘自《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