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教育学专业角度来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学生发展的本质来说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其实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或活动,使学生在学科知识上有所收获、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和措施得以实现。
关键词: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提供探究学习的平台;教学情境设置合理;和谐师生关系;备教材备学生
现在全国各地教师都在提倡高效课堂教学,而高效课堂的宗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育学专业角度来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学生发展的本质来说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实质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或活动,使学生在学科知识上有所收获、有一定的提高。我国《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化学有效教学的课堂最终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和措施得以实现。
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化学课堂中做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无论是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山东昌乐二中“二七一”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把有效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化学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必修1中许多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教师可充分利用书本上现有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模式固然可以学,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只是一个平台,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时间和空间,这样只是一个“虚假”的高效课堂。例如笔者听过一节初三化学课,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5个小组探究氧气的制取。课堂教学中该教师从实验原理、仪器的选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气体收集方法等一一分析讲解。老师采取边讲边练,一直不敢放手学生去独立完成,结果看似分组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其实还是老师做完演示实验后学生简单的模仿去做。虽然学生也参与了课堂,但是是被动的参与。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相差甚远。但是我们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把化学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如果把课堂完全给了学生,虽然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但是也会产生新的形式化。如何把握好一个度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化学科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平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化学概念繁多、关系复杂,而且比较抽象,依学生目前认知水平,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才能灵活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要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在试验中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同时针对化学概念繁多、关系复杂、抽象,学生理解能力暂时无法达到,教师可采取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归纳、类比、反思等方法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实验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书本给出了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几个演示实验。建议在教学中把所有的演示实验搬到实验室让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一个实验平台。学生刚升入高中,对过滤、蒸发实验掌握的较好,而在蒸馏实验中,笔者让学生结合课本分析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原理,让学生自己组装仪器,结果在实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进水、出水口接反了、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各种仪器组装顺序。这些问题的出现如果不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只要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但是化学学科特点以及实验深层次的知识无法解决,势必留到高三又重新分析探讨。虽然从时间上不是高效的,但是从学科的特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上来说是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情境设置恰当合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情境设置的恰当合理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学情境的设置必须符合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引入“物质的量”时,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想办法数出100kg黄豆有多少颗。学生很快就想到可以先数100颗黄豆,称出质量,然后用100kg除以100颗黄豆的质量,再乘以1000,就能求出100kg黄豆有多少颗了。接着介绍如果计算微观粒子的数目,就必须以一定数目的粒子作为一个集体来开展计算,这个集体就称为物质的量。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引入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意义,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又如在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中,针对历届学生都体现出来的概念难以理解和记忆的特点,可以结合初中化学所学的一个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分析,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阅历来形象的阐述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分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的时候,可采用类比法来分析,好像一个普通教师经过自己努力升到了教育局长的职位,他的职位在上升,有许多光环套住他,他发生了“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了”。如果他退下来了,所有的职位都回到起点,可用来解释他发生了“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了”。而针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什么同时存在,也可以说局长的职位只有一个人担任,如果他退休了,也就意味着有一个人即将接替他的职位。“他”被还原了,同时必定有“一个人”被氧化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因而课堂中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也能较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改变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教学就不存在或没有发生。而交往是主体之间进行的相互活动,主体之间的交往过程能够互相认同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发展。二者在平等对话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无论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还是山西新绛中学的课堂中,都能看到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备课中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化学备课中更多老师注重备教材,在专研教材上花费不少时间。但是却忽略了备学生,使得化学课堂在实际生成上与教师预想的有很大差别。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备学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差异性非常大。所以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更要充分考虑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在优班中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应加深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普通班则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夯实基础是关键,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化学教学根本,化学的新课改中,化学教师如何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要坚持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充分信任学生,构建平台,转换“角色”。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山东教育出版社 走向自主—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解读.
关键词: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提供探究学习的平台;教学情境设置合理;和谐师生关系;备教材备学生
现在全国各地教师都在提倡高效课堂教学,而高效课堂的宗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育学专业角度来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学生发展的本质来说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实质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或活动,使学生在学科知识上有所收获、有一定的提高。我国《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化学有效教学的课堂最终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和措施得以实现。
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化学课堂中做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无论是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山东昌乐二中“二七一”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把有效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化学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必修1中许多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教师可充分利用书本上现有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模式固然可以学,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只是一个平台,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时间和空间,这样只是一个“虚假”的高效课堂。例如笔者听过一节初三化学课,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5个小组探究氧气的制取。课堂教学中该教师从实验原理、仪器的选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气体收集方法等一一分析讲解。老师采取边讲边练,一直不敢放手学生去独立完成,结果看似分组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其实还是老师做完演示实验后学生简单的模仿去做。虽然学生也参与了课堂,但是是被动的参与。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相差甚远。但是我们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把化学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如果把课堂完全给了学生,虽然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但是也会产生新的形式化。如何把握好一个度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化学科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平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化学概念繁多、关系复杂,而且比较抽象,依学生目前认知水平,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才能灵活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要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在试验中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同时针对化学概念繁多、关系复杂、抽象,学生理解能力暂时无法达到,教师可采取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归纳、类比、反思等方法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实验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书本给出了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几个演示实验。建议在教学中把所有的演示实验搬到实验室让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一个实验平台。学生刚升入高中,对过滤、蒸发实验掌握的较好,而在蒸馏实验中,笔者让学生结合课本分析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原理,让学生自己组装仪器,结果在实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进水、出水口接反了、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各种仪器组装顺序。这些问题的出现如果不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只要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但是化学学科特点以及实验深层次的知识无法解决,势必留到高三又重新分析探讨。虽然从时间上不是高效的,但是从学科的特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上来说是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情境设置恰当合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情境设置的恰当合理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学情境的设置必须符合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引入“物质的量”时,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想办法数出100kg黄豆有多少颗。学生很快就想到可以先数100颗黄豆,称出质量,然后用100kg除以100颗黄豆的质量,再乘以1000,就能求出100kg黄豆有多少颗了。接着介绍如果计算微观粒子的数目,就必须以一定数目的粒子作为一个集体来开展计算,这个集体就称为物质的量。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引入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意义,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又如在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中,针对历届学生都体现出来的概念难以理解和记忆的特点,可以结合初中化学所学的一个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分析,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阅历来形象的阐述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分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的时候,可采用类比法来分析,好像一个普通教师经过自己努力升到了教育局长的职位,他的职位在上升,有许多光环套住他,他发生了“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了”。如果他退下来了,所有的职位都回到起点,可用来解释他发生了“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了”。而针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什么同时存在,也可以说局长的职位只有一个人担任,如果他退休了,也就意味着有一个人即将接替他的职位。“他”被还原了,同时必定有“一个人”被氧化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因而课堂中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也能较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改变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教学就不存在或没有发生。而交往是主体之间进行的相互活动,主体之间的交往过程能够互相认同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发展。二者在平等对话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无论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还是山西新绛中学的课堂中,都能看到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备课中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化学备课中更多老师注重备教材,在专研教材上花费不少时间。但是却忽略了备学生,使得化学课堂在实际生成上与教师预想的有很大差别。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备学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差异性非常大。所以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更要充分考虑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在优班中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应加深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普通班则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夯实基础是关键,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化学教学根本,化学的新课改中,化学教师如何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要坚持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充分信任学生,构建平台,转换“角色”。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山东教育出版社 走向自主—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