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仲裁第三人制度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争议也越来越复杂化,所以,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纠纷解决机制。仲裁第三人制度属于纠纷解决机制的范畴,因此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认为,应该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本文从两方面阐述了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合理性。同时,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应当加以严格的限制,从而有助于纠纷的顺利解决。
  【关键词】仲裁第三人制度;合理性;
  限制理论界到现在都没有对仲裁第三人下一个合理的定义。在本文中,我们暂且用此定义:仲裁第三人是指与正在进行的仲裁案件的当事人间不存在仲裁协议,但与仲裁标的存在利益牵连的人。[1]我国目前没有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但是从立法趋势来看,适当的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大势所趋。一、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合理性(一)此制度是仲裁理念与仲裁性质的完美诠释
  仲裁与诉讼是两个具有不同理念的纠纷解决的方法。仲裁相较与诉讼,具有更大的便捷性、灵活性、兼容性、和谐性。仲裁的性质也是众说纷纭,笔者比较认同:契约论和民间论。契约论认为:仲裁权并不是从法律或者司法当局获得的权力,而是从仲裁中当事人那里获得的权力;仲裁的过程中体现更多的是当事人的意志而非国家意志。民间论认为:仲裁体现了更多的社会自治性。仲裁权不是源于国家权力而是来自当事人的认同和信誉。[2]
  仲裁第三人制度看似无法体现仲裁理念,但是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仲裁第三人制度不但没有影响仲裁制度的理念和性质,反而增进了这一制度的功效。
  首先,仲裁第三人制度体现了仲裁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如果将仲裁第三人制度适当的引入仲裁机制,那与仲裁标的存在利益牵连的第三人便可省去许多麻烦的工序,只要符合相应的条件就可以参加仲裁,这样既不会有损第三人利益,也使程序变得更加便捷灵活。其次,仲裁第三人制度体现了仲裁的兼容性和和谐性。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但是诉讼已经有了诉讼第三人制度。目前的仲裁制度根本不能兼容所有的现实情况。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可以兼容一些不能解决的现实问题。最后,仲裁第三人制度诠释了仲裁的性质。仲裁第三人制度体现的更多的是社会的自治,而非国家权力的运作。这也是仲裁性质的体现。(二)此制度是程序公正与效率的体现
  仲裁程序与其他程序一样,都追求:公正与效率。试想,仲裁程序中没有第三人制度,那享有独立请求权或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是与案件的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就不能得到救济,利益就得不到保障。这样会导致程序法与实体法的脱节,也会影响到仲裁程序的公正。公正都不复存在了,那公众对仲裁程序的信任何在?
  另外,效率是仲裁程序追求的另一个目标。当事人选择仲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仲裁能够迅速的解决双方纠纷。如果仲裁将第三人制度纳入范畴之内,也就是把同一纠纷中的当事人或者有数个有牵连的纠纷纳入到一个程序中合并处理。这样,无论是对仲裁机构还是对当事人,第三人都意味着效率的提高。公正与效率是辩证的关系。效率的提高,换来的也是仲裁裁决结果的公正。二、对仲裁第三人制度的限制
  仲裁第三人参加到仲裁程序中应当有严格的限制。一旦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相应的限制机制也应当快速建立。(一)对第三人权利进行限制
  设置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目的是:赋予第三人实体权利,使第三人能参与到仲裁程序中来,最终使各方都获得公正的裁判。为了实现此目标,需要赋予第三人一定的权利。但是,第三人的权利并不是无限的,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才能保证不影响仲裁当事人权利的行使。
  一方面,由于与仲裁标的有利害关系,所以第三人可以就所争议的事实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且提出支持此主张的证据。另一方面,因为仲裁主要解决的是仲裁协议双方当事人之间的问题,因此第三人一定要受到仲裁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仲裁协议的限制。对第三人权利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不能对仲裁的管辖权提出异议,不能选择仲裁程序,不能选择仲裁员等等。[3](二)对第三人主体身份的限制
  仲裁第三人应当是除仲裁当事人以外的对争议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或者利害关系的人。笔者认为:仲裁第三人要想进入到仲裁的程序中,首先需要审查第三人是否与仲裁标的有利害关系。其次,需要审查第三人是否是除仲裁协议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此句话的涵义是:仲裁第三人应该与仲裁协议扩张理论中的当事人相区别,不能将两者相混淆。最后,一旦第三人参与到仲裁中来,仲裁员就要严格审查第三人的主体身份。(三)对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时间的限制
  仲裁第三人参与的时间,必须是仲裁活动已经开始后,仲裁程序终结前。这一时间限制,是由仲裁本身的性质来决定的。因为第三人与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仲裁协议,所以第三人应该视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到底参加不参加仲裁程序。三、结语
  第三人制度的设立是仲裁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做的是对第三人制度进行完善的制度设计,这样才能有益于纠纷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周江.也谈仲裁第三人[J].仲裁研究,2006(4).
  [2]法律教育网.仲裁的性质[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18500_186/2009_10_15_ji07119554015101900222479.shtml.
  [3]叶永禄,曹莉.论我国仲裁第三人的理论基础及制度构建[C].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
  [4]邹渊.走出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禁区———写在<仲裁法>颁布十周年之际[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其他文献
【摘要】新婚姻法中有关父母出资给子女购买不动产的规定,其实施对房产分割有何影响,本文就此展开简要分析,并探讨新婚姻法出台后的利与弊。  【关键词】所有权;不动产;婚姻法一、引言  针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第一款,讨论有关父母给子女购买的不动产,子女另一方是否有权分割的。现针对此条款进行有效分析,分析当下房产的问题和新婚姻法出台后的利与弊,以促进中国婚姻法的进一步发展。二、婚姻法司法解释(三)
期刊
【摘要】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因其为犯罪人回归社会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途径,有着监禁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被现代各民主国家所推崇。社区矫正制度顺应了国际社会刑罚轻缓化、行刑社会化和行刑人道化的发展趋势,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需要不断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宣传力度,使这一制度更好地为公众所接受;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解决好社区矫正人员的
期刊
【摘要】利用对安徽省126位分散农户的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农户农药使用的相关行为。结果表明农户不规范、不合理的农药使用行为仍然普遍存在。据此提出加大农户施药行为培训、加大对农药使用法律的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决策;法律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提生态文明: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
期刊
【摘要】商标描述性使用①的构成要件是否包含“混淆可能性”,这一问题我国《商标法》没有明确规定,在学界也存有争议。将“混淆可能性”作为描述性使用的构成要件,违背了商标法的立法理念和适度保护的法律原则,应当将“混淆可能性”排除出描述性使用的构成要件。  【关键词】混淆可能性;描述性使用;正当使用商标描述性使用是商标合理使用抗辩的一种,是指虽然使用了商标中的文字或图形,但却并非用其指示商品或服务的特定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受侵害的事件不断出现,可是消费者在消费纠纷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寻求诉讼保护时,常面临诸多困难。为了保护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增设了公益诉讼条款,以此为基础,今年新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协会针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本文从消费者协会的性质加以分析
期刊
【摘要】网络谣言是时下流行语,从刑事证据的角度来看,网络谣言是证明网络侵权的关键证据。本文以微博这一网络发布平台为例,从网络谣言之于诽谤罪认定为切入,论述微博这种新型电子证据的特点,分析构成诽谤罪的“情节严重”的考量标准,并针对现实情况提出进一步规范网络言论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谣言;诽谤罪;  情节严重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途径正悄然改变着公众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交换方式。而微博内容以其对
期刊
【摘要】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值班制度是指由政府出资,司法机关指派律师在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免费为当事人即时提供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或其他法律服务的司法救济制度。我国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值班制度处于萌芽阶段,本文将以厦门市同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值班制度为例,解析我国的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值班制度。  【关键词】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  厦门同安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值班制度是指由政府出资,司法机关指派律师在法律援助
期刊
【摘要】近年来,渎职犯罪的案件发案率显著上升,而渎职犯罪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本文以Z省L市2010—2012年查办的渎职犯罪案件为例,通过分析渎职犯罪的基本情况、案件特点、发案原因等问题,提出防治渎职侵权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渎职犯罪;基本情况;案件特点;发案原因;预防对策  一、查办渎职侵权案件基本情况  2010—2012年,L市共查渎职侵权案件86件1
期刊
【摘要】我国的绝育手术的不完善给手术当事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在农村偏远地区,这些受害人本来就不懂法,在受到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损害之后,不知道去申请国家赔偿,很多时候使得这些本应依法得到国家赔偿的受害人,显得无法可依。本文从国家赔偿范围以及申请国家赔偿的程序入手,找到农村地区申请国家赔偿难的原因,提出解决申请国家赔偿难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家赔偿;绝育手术;引产;  法制教育一、河南省某市
期刊
【摘要】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作为仲裁执行司法监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仲裁执行的公正,但是在申请和审查程序上存在被申请执行人申请形式和申请期限的不完善以及法院对不予执行审查部门、审查期限的缺陷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在立法以及司法上应完善相关的规定以确保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仲裁不予执行;程序缺陷;完善  一、问题的提出  法院作出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实际上是由仲裁机构在作出裁决之后,经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