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合物和化合物、单质和纯净物、点燃和燃烧、白色和无色、组成和构成……这些概念怎样区别?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是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化学概念往往都很精炼,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多种方式;加深;化学;概念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36
一、紧贴生活现象,形象生动地感受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现象,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化学现象可以形象生动地理解化学概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败和瓷碗破碎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食用。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之前是陶瓷,瓷碗破碎之后还是陶瓷,只不过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加强实验教学,真实确切地引出概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对于实验内容有直观确切的感受。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形成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来证明。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运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三、紧扣关键词语,讲清讲透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并紧扣理解概念的关键词语。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纯净物”。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四、分解复杂概念,准确深刻地理解概念
化学概念不仅用词严密,而且非常精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需要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另外如“催化剂”概念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概念之一。在讲解时要阐明催化剂是相对于特定的化学反应才有意义,它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反应能否发生,也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五、纵横延伸概念,有效减少困惑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概念学生比较困惑,需通过概念延伸教学,帮组学生理解概念,同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如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P48关于“盐”定义为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学生根据定义可能无法判断NH4NO3、NH4Cl等物质是否为盐。对此,教师可以将盐的定义延伸拓展一下,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以后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就不会困惑了。另外,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在介绍侯氏制碱法时,学生无法理解:NaCl NH4HCO3=NaHCO3 NH4Cl的反应类型。如果教师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延伸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溶解度更小的物质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了。
六、抓住概念“核心”,理解概念本质区别
物质分类中学化学概念考查的热点重点,考查的方式灵活多样,题型背景层出不穷,混合物和纯净物辨析区分更是许多省市命题考查的热点。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如“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性质、固定的化学式。“混合物”至少有两种成分,每种成分都保持各自的性质,而且每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据此学生结合自己的化学认知结构便可以正确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了。
七、加强课堂解题,巩固加深概念理解
及时有效的习题训练对于巩固教学成果十分必要,因此,要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1. 石灰乳,2. 牛奶,3. 敌敌畏乳油,4. 敌敌畏与水的混合液,5. 敌敌畏的酒精溶液,6.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7. 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8. 食醋,9. 石灰沙浆,10. 爆鸣气。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化学概念教学,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纵横延伸。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其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愿大家给予批评指正,也希望更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之余将教学心得、经验撰稿成文,以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双山中学 551602)
关键词:多种方式;加深;化学;概念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36
一、紧贴生活现象,形象生动地感受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现象,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化学现象可以形象生动地理解化学概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败和瓷碗破碎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食用。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之前是陶瓷,瓷碗破碎之后还是陶瓷,只不过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加强实验教学,真实确切地引出概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对于实验内容有直观确切的感受。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形成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来证明。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运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三、紧扣关键词语,讲清讲透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并紧扣理解概念的关键词语。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纯净物”。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四、分解复杂概念,准确深刻地理解概念
化学概念不仅用词严密,而且非常精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需要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另外如“催化剂”概念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概念之一。在讲解时要阐明催化剂是相对于特定的化学反应才有意义,它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反应能否发生,也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五、纵横延伸概念,有效减少困惑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概念学生比较困惑,需通过概念延伸教学,帮组学生理解概念,同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如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P48关于“盐”定义为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学生根据定义可能无法判断NH4NO3、NH4Cl等物质是否为盐。对此,教师可以将盐的定义延伸拓展一下,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以后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就不会困惑了。另外,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在介绍侯氏制碱法时,学生无法理解:NaCl NH4HCO3=NaHCO3 NH4Cl的反应类型。如果教师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延伸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溶解度更小的物质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了。
六、抓住概念“核心”,理解概念本质区别
物质分类中学化学概念考查的热点重点,考查的方式灵活多样,题型背景层出不穷,混合物和纯净物辨析区分更是许多省市命题考查的热点。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如“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性质、固定的化学式。“混合物”至少有两种成分,每种成分都保持各自的性质,而且每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据此学生结合自己的化学认知结构便可以正确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了。
七、加强课堂解题,巩固加深概念理解
及时有效的习题训练对于巩固教学成果十分必要,因此,要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1. 石灰乳,2. 牛奶,3. 敌敌畏乳油,4. 敌敌畏与水的混合液,5. 敌敌畏的酒精溶液,6.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7. 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8. 食醋,9. 石灰沙浆,10. 爆鸣气。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化学概念教学,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纵横延伸。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其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愿大家给予批评指正,也希望更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之余将教学心得、经验撰稿成文,以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双山中学 55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