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解读中的知识与权力——《中国丛报》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法律形象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xdhxdhxd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是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于1832年创办的英文期刊,是当时西方中国观的重要来源。鸦片战争前,《中国丛报》刊登了大量论及中国法律的文章,但多是批评中国法律,如法令驳杂、法律在实际中很难执行、司法腐败、上诉困难、对外国人极端歧视等。《中国丛报》建构了中国法律野蛮、落后的形象。其中缘由值得探究,其影响也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以文学人类学对荷马史诗的重新解读为例,展示了文学人类学的多重视野为重新表述中国文化提供的借鉴。论述了从文学人类学的多元族群、多重视野对中国文化进行的再认识与再表述
6月23日,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培训班在杭举行,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委组织部人才办、省人保厅奖励与考核处、省财政厅农业处等处室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在生物传感器上的响应,研制了能将脂肪酶催化底物所产生的电子转移过程转换为电流信号输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酯酶非均相反应体系温度为65℃,pH为7.7时验证脂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测定反应体系电流强度的变化趋势为首先是平稳,反应开始电流逐渐增大,随着甘二酯逐渐增多,电流变化缓慢;当甘一酯的量逐渐增多电流也变大,反应结束电流趋于平稳。用液相色谱仪跟踪测定反应过程中底物的含量,结果显示测量相
在临床上,首个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即为利奈唑胺(Linezolid)。该药物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尤其针对各类革兰阳性球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同时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临床广泛使用
在高温条件下氧化鸡脂肪,对不同时间的氧化脂肪做感官评价发现,鸡脂肪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氧化的风味感有很密切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鸡脂肪氧化产生最佳风味感的时间为10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