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鹏程:审美与文化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8日,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龚鹏程来到即墨古城大讲堂,做主题为“审美与文化”的专题讲座。龚鹏程认为,当代最大的审美问题,是“自以为美”,在表现自我、呈现个性的同时,丧失了文化内涵。他指出,我们要追求一个美好的生活,但是我们连基本的审美能力都需要锻炼、提升,这是当代最大的课题。
  我在学术界提倡中国文化,有一个口号,或者说标签,就是我希望把传统文化落实到生活里,不是只在书斋里做学问,我更希望我们所谈的儒家的文化理想、道家的生活态度等等,都能够在生活上体现。所以,今天我们谈的问题可能不是一个深刻的问题,主要是从生活上的具体状况做一些说明。我要说的这些东西,大概分两个部分:第一个是自然的生命,在自然生命状态之中,人的衣食住行是每天的日常生活。在衣食住行中,就可以看出我所说的审美跟文化上的矛盾或冲突,或者说它们之间怎么样在生活中体现审美能力或者生活态度。同样,在艺术生活中,我们也有一些艺术的追求、艺术的创作,这更涉及审美。这两个部分各举一些例子,做一下说明。佛教说“佛性大事,不过穿衣吃饭”,就从日常生活中怎么穿衣服、怎么吃饭讲起。
  展现自我要有文化内涵
  当代最大的审美问题,叫“自以为美”,20世纪跟过去已经不一样了。20世纪以前,我们的美是由社会塑造或者长辈塑造,怎么样穿衣服、怎么样吃饭、怎么样坐、怎么样说话、怎么样应对进退等等,我们受到很多传统的教导或约束,我们也受到很多长辈的教诲,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但是20世纪以后,我们自己觉得我们已经挣脱了很多传统的束缚,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审美来打扮自己,过自己喜欢的文化生活。所以,20世纪以来,大家主要的审美问题或者文化问题,就是我说的所谓穿出自我、表现自我,以表现自己为主,呈现自己的个性。
  但是到了21世紀,大家就会疑问,你表现出来的自我有什么价值呢?20世纪的时候我们谈的都是“我有说话的权利,给我说话的权利,言论要自由”,每个人在争取说话的权利。可是,我们现在应该问的是什么?是你有没有说话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说话,都可以自由表达意见,但问题是你讲的意见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文化内涵。现在的问题跟早期的问题不一样了,现在还有很多人讲胡适、鲁迅他们那一代人所讲的话,重复翻译他们的书,重复他们当时的言论。这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事,他们当时的问题不是你现在的问题,他们当时要挣脱传统,要活出自我,要表现出自己的精神,这个问题现在可能还有,但不是最主要的。更主要的是我刚刚讲的,人人都有权利说话的时候,你说的话有什么价值呢?有什么意义呢?你有说话的能力吗?
  所以,美不美,没有别人规定的标准以后,就要靠自己的判断。没有人管你说什么话,爱说什么说什么的时候,你说的话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内容?我们过去追求是很低微的,我要说话,但问题是你的话有什么价值?就像刚刚讲的穿衣服一样。我们自己如果没有文化,穿衣服穿出来就会产生自以为美,别人都会偷偷笑或者当面嘲笑你,只能产生这种效果。
  譬如伊能静,她在我国台湾成长,后来她妈妈带着她到日本生活,但在日本住不惯又回到台湾。很多人问她为什么从日本回到台湾?伊能静解释,她跟妈妈虽然在日本,她妈妈也跟日本人结婚,在日本生活时间也很长。但是在日本生活不舒服,为什么呢?她虽然会日语,但是她不懂日语里面的敬语,日语的敬语很多,男人讲话和女人讲话的词法、文汇都不一样,对长辈有很多敬语,她搞不懂这个,经常被人嘲笑,所以就回到了台湾。她在2009年带着小孩到日本玩时发了一张照片,其中她穿着浴袍,摆姿势拍照,很高兴的样子。但是照片出来以后被全网嘲笑,因为她的服装穿错了,衣襟开反了,将浴袍穿成寿衣,引起了很大争议。
  章子怡的宣传很厉害。有一次,章子怡穿着旗袍,非常美艳,秀出旗袍的样子,有很多粉丝、团队或者是水军,就说“穿着太漂亮了,而且旗袍开衩到大腿根,显得很有韵味。”这都是不知分寸的话。有一次颁奖活动,颁奖给张艺谋的,结果她也上去了,而且穿着肚兜就跑上去了,把肚兜变成了礼服,弄得很尴尬。当然她很得意,为什么?为了名气,趁着颁奖典礼的机会又红了一把。刚才讲她的旗袍引起更大的争议,后来金星在节目中批评,说很多艺人,他们都找了很多很好的团队设计他们的服装,特别是国外的设计师。可是国外的设计师对中国文化不是很了解,所以常常闹出一些笑话。比如章子怡的这个服装,衣襟开在左边。中国人穿服装得右衽。孔子说了,如果中国都变得蛮夷的话,就是“披发左衽”。这种是夷狄的服装特征,比如宋代时候的辽国,就是这种服装,如果做成左衽的话,在汉文化圈,包括日本,是死人了才做,披麻戴孝的服装才这样穿。所以金星说,明星自己没有文化,没有时间学习,至少要找一些有文化的团队之类的询问,这样才不会丢人。当然了,金星的话有没有道理?在传统上是对的,因为《说文解字》里面谈过,死掉的人就这样穿。所以伊能静穿的浴袍为什么被笑话说是寿衣呢?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有朋友在丽江,找我帮忙做一个项目,他们发了一些照片,我一看大吃一惊,照片上的人觉得很美,后面都是东巴文字,头上是一个个圈圈。我说披肩怎么戴头上了?他们说很多来旅游的女孩、外地人自拍,都把这个戴头上。我说这个不是戴头上的,纳西族的女孩,穿的服装有讲究,中间要系腰带,底下穿的是多褶围裙,背上披着七星日月图案的羊毛披肩。他们有个说法叫做“披星戴月”,这都是当地妇女原来的服装。现在这些女孩,就把披肩戴头上,这是不对的。特别是丽江这个地方,现在的文化宣传,都把它宣传为母系社会、东巴族、纳西族。“东巴”是他们的巫师,它们的文字,东巴文字,巫师才会认得,所以有时候叫他们是东巴族。这些地方,主体不是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人没错,但是汉化程度很深了,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社会,崇拜关公,这个地方最重要的也是关帝庙,还有文昌帝君。少数民族文昌帝君的信仰是很盛的,一直深入到缅甸去,每个村子几乎都有拜文昌帝君的庙会。现在当地做推广旅游的时候,打出来的旗号是“纳西古乐”,怎么是纳西古乐呢?纳西古乐是道教音乐,是道教拜文昌帝君时候的音乐,不是纳西族的传统音乐,是纯汉族的。而且这个地方为什么拜文昌?因为文风很盛,孔庙、文庙、祭孔、科举一应俱全。清朝时期,光是其中一个书院就培养出150多名贡生,其它各地书院加起来多的不得了。徐霞客游历四方,到这里就感慨文风鼎盛。我们把这些文化都遗忘了,把它当成藩邦来看。   都说新疆是好地方,山好、水好,瓜果好,但是讲不出新疆的传统文化。新疆这个地方,汉文化非常兴盛,和尚都写汉字,包括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出土了很多残片。在这里还可以找到最古老的《论语》的注本——郑玄的《论语注》,在汉地中原地区早就没有了。我们今天看到最早的论语的注本,是在新疆看到的。我们一谈就是少数民族文化,山、水,自然景观,传统文化就不懂了,过去这些地方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但是我们根本搞不清楚。我们自己没有文化,也把人家看得没有文化,其实不是这样的。
  中国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要走出去,文化要复兴。今年春晚也提倡文化,找来服装设计师做中国风的展示。但是展示出来以后,大家一片哗然,这是中国的吗?有件衣服是高脚杯式的托领,这跟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贵族做的托领非常类似,在中国古代的服装里面是没有的。还有把西方黑暗女神拿出来直接套用,还有头上的头环,都是西方有宗教意义的,都是不对的。可以看出现在的时尚界、服装设计界,表面上说中国风,结果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他们谈传统文化的时候,都是把中国的元素拿出来重新拼贴,重新跟别的东西扭和在一起,再不然直接抄袭西方的东西,造成现在非常恶劣的风气。这些都是设计师们在国际上推广的,都是所谓的中国风。我们自己看得一头雾水,老外看得也一头雾水。有些向外国推广的所谓中国文化,都是不伦不类的东西。
  应正确传承传统文化
  除了时尚界,社会上也有很多领域想要恢复传统文化。有些地方的祭孔仪式,例如服装的样式,像中间黑色,里面绣花的,是明朝、清朝官服用的“补子”。官服形式基本上差不多,如果升官、贬官,位阶会改变,换“补子”就可以了,所以称之为“补服”。这个是有讲究的,是跟官衔职位相配的。跳舞的人群穿的是仙鹤补服,就不正规。文官的图案是飞禽,武将是用走兽,比如熊、老虎、狮子、豹子等,文官比较优雅,武官比较刚猛。仙鹤补服是文官里面的最高级,穿这个的人应该是一品大员,而祭孔跳舞的这些人叫“礼生”,手上拿着礼器,都是太学的学生,连官衔都没有,怎么可能穿一品大员的官服跳舞,这是搞不懂服装跟礼、官的关系。还有一群女孩子,穿着现代服装的宽肩膀领子的衣服,这些服装都是错的。在服装、帽子等方面,是我们自己发挥想象做出来的各种样子。有的把帽子越弄越高,有的拿一块竹简,竹简是从前的书本,在大典礼的时候拿一本书上去朗诵,一看就很笨的样子。
  祭孔是中国最大的典礼,祭孔跟祭天地一样。因为它最重要,所以相关的记载非常详细,什么时候唱什么音乐,演奏什么曲子,动作怎么做,等等,都有记载。我在四川都江堰帮他们恢复了孔庙,找都江堰早期的县志,早期叫冠县,他们的县志专门有一卷“祭祀典”,把当地祭孔的仪式记录得一清二楚。后来我去办祭孔仪式,全国各地的媒體都来采访,问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我说书里面写得清清楚楚,我还拿了书送给他们。下至地方志、县志,上至明代国子监专志《南雍志》,记录都非常清楚。跳的舞是“自生民来”,记录都非常详细。而且服装经过了两次改革。我在都江堰办祭孔的时候,服装是明代的朝服,中间有一个心字形,可以戴也可以不戴,因为明朝两次制度改变,一种是戴着的,一种是没有戴,这都是合乎体制的。
  北洋政府时期的祭祀服装,是从清朝的服装延续下来的,原来是一朵花,现在是好多花。中国台湾也根据北洋政府以来的制度,慢慢做修整。头上戴的礼冠帽子,跟皇帝戴的差不多,它的差别是,没有前面的冕旒,这种礼服,从清朝到了北洋政府,是一种传承。主祭官穿长袍马褂,是在中华民国时期,国家有个礼乐馆,负责外宾来访,元首出迎,要演奏什么音乐,或者大典用什么样的礼乐等等。长袍马褂这种服装,就是当时定的礼服。民间很多搞不清楚这种服装,说这是满人的服装,不承认这是中国汉服系统。实际跟汉服服装一脉相承,长袍马褂从孙中山以来,就是中国的礼服。
  大家都想不到,规模大的孔庙都在所谓的边疆。在云南建水,紧挨着越南那个地方的孔庙,很多人说仅次于曲阜,但是据我看来,搞不好比曲阜孔庙还大,那个地方都是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但是汉文化很重。甘肃武威的孔庙也不错,规模还是很大的,仅次于曲阜。这些年复兴传统文化,也开始祭孔。中国大陆的祭孔算是不错的,可是还有很多错误,例如戴白帽子,白帽子不是不能戴,白帽子在中国有特殊含义,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南朝,一般老百姓跟官员都戴黑的帽子,就是“乌纱帽”,“乌纱帽”现在已经变成专指官员,吃公家饭的。但这是宋朝以后,早期官员跟老百姓都戴乌纱,里面是硬壳,外面刷上漆,只有皇帝是戴白帽子的。比如太子,在宫中可以戴白帽子。如果皇帝来了,就把白帽子换上黑帽子。六朝的皇帝被杀、被废,要先把白帽子去掉。但是祭孔戴白帽子不伦不类,又没有美感,服装也是不对的。
  还有揖礼。我们现在的汉服活动、还有电视上出来的,都是大开大合式的拱手。中国的敬礼,从来没有这样的揖礼。现在揖礼,肩膀拉起来,要平的,这不是中国的姿势,这是西方的姿势,西方强调美感。中国人的肩是圆的,是不一样的曲线线条,很美的,拱手的时候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如果是道教,就是手插进去变太极图。拱手就行了,胳膊不用张开,称为拱手或者作揖。女孩子可以左手在上,也可以右手在上,男的右手在上说明家里有丧事。如果是道教,就握太极拳,这就是揖礼,现在都不会了。很多书院,举行典礼的时候也是错误的揖礼,有的大拇指翘起来不知道在干什么,也不知道往哪放。现在很多传统书院,都完全是错误的。
  浏阳孔庙做得还是不错的。浏阳祭孔典礼,过去很有名,祭孔音乐还保留了很多。但是现在各种服装也是不伦不类的。还有穿着皇帝的朝服祭祀,但是要搞清楚,皇帝祭祀不是穿朝服的,是看电视被误导了。皇帝的服装分很多种,有朝服(上朝时穿的)、吉服(祭祀时穿的)、常服(日常生活时穿的)、行服(出去外面走的时候穿的),祭祀应该穿吉服。为什么穿吉服呢?因为祭祀是吉礼。有次武威文庙祭孔,打着白色的灯笼,灯笼上写着黑字,和乡下办丧事一样,这是完全错误的。像祭孔,祭天地、祭日月山川、祭社稷、祭宗庙,这不是丧礼,是吉礼。殡葬扫墓才用白色灯笼,现在祭孔用白灯笼在前面做先导,完全是没文化,完全搞错了。应该要有文化的地方没有文化,变成了笑话。   还有杂用俗礼俗舞,跟样板戏一样。很多祭祀的时候,抬着花篮,踢着正步,找一个首长念祭文,还“尚飨”,“尚飨”是叫祖先的灵魂过来享用祭品。你的祭品是什么?祭品就是花篮,来吃你的花篮吗?都是不配套的。你用鲜花素果祭祀也是可以的,但是那不叫祭,“祭”字的本义就是手持肉举行仪式,这叫祭。如果是鲜花素果那叫“荐”,宗庙祭祀也有用鲜果素果的,但是也不能把不同的东西拼凑在一起。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的校庆活动,几个女孩跳舞,大家嘲笑这是坟头蹦迪、赶集卖艺、洗浴城開业。清华是一个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的好学校,要庆祝校庆,跳一支舞,也是要有斟酌和考虑的。她们其实是模仿韩国女团,结果最后变得不伦不类,不中不西。
  曾经主导国内时尚界20年、江湖人称“时尚女魔头”的苏芒,近期在综艺节目里因“一个人一天650元伙食费不够”引发热议。她过去主编《时尚巴莎》,代表了时尚的生活和时尚状态。但是过去是过去,现在不是这样的,现在社会有一点醒觉的味道,大家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在生活上更追求一种有文化的生活,跟过去20年是有很大不同的。特别是最近这些年,过去“苏芒们”都时尚,成为社会中观看的标杆。但是现在大家对于“苏芒们”提供的时尚生活,是很有质疑的。早期,中国时尚界才刚刚开始,可是现在中国时尚界开始醒觉,已经拥有自己的时尚意识。早期我们学西方,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对时尚的要求自主、多元,靠物欲、靠钱堆砌时尚的理念已经过时了,对怎么带领中国时尚走向新时代,大家就有很多意见。所以最近对他们这些人有很多批评,大家更强调文化内涵和文化品味,而不是买西方的东西,只是购买奢侈品。
  艺术创新要以文化托底
  现在以书法为例谈谈审美文化、艺术生活,因为写字谁都会,把字写好了就是书法家,跟穿衣吃饭一样。
  我们知道“国王的新衣”这个故事,过去说小孩子看到国王没有穿衣服,但现在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穿衣服,很多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没穿衣服,还东涂西抹,看起来也是练字,但实际就像一个没穿衣服的小孩子写字。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现在的一些所谓的书法家要么是两只手来写,要么是鼻孔插着笔来写。或者用脚来写,还有手脚并用的,脚上手上同时写,嘴巴上可能还吹口琴或者干别的。还有用眼眶夹着笔写字,或者写空心字,只写字的两边。或者反着写,倒过来写,脚上头下。还有在水上漂着写,像仰泳一样。还有两个人抬着一个女孩,用头发蘸墨来写。或者凌空写,人悬空着写。至于用大喷枪来写的,现在还很流行。这些行为已经完全杂技化,像耍杂技一样。像蒙着眼睛写,有位川大教授,做一种试验手法,他并没有看他写什么字,完全是随机的,让几个女孩拿块布,有时候让布从天上飘下来,然后在上面写。
  还有一种人体书,就是强调女人的身体,在女人的身上写字,像把“小姐”二字写在女人身上,再不然就是用身体在纸面上打滚。过去,因为性是压抑的,要能够突破这种禁忌,就好象凸显了它的勇气。这种情况早就过去了,还有很多艺术家搞不清楚,还在做这个。现在“性”还有什么好禁忌的?现在的社会,“性”不是禁忌了,已经太多了,这些性批判早就没有批判性,现在只有性媚俗,这些艺术家还拿着性批判来批判社会、批判禁忌,非常可笑,自己不知道自己落伍了。
  把书法变成画画一样也不是传统的书法,有时候是拿着中国的草书跟中国的篆字重新调整,变成新的造型,基本跟画图一样。还有一类称为丑书,不追求美,追求丑。丑书有各种类型,有些如蝌蚪状,有些如杂草。过去是排斥丑的,画一幅画,画的东西要有美感,过去说“猪不入图画”,就是因为猪本身很丑。大家为什么画仕女图呢?因为好看。不可能画一堆苍蝇在一堆烂肉上,因为这个恶心。但是现在因为正好古人没有画过,美其名曰创新,其实是审丑。审丑也行,但是在书法上把一个字的部分拆解,或者是搞成一团。或者是“破法书”,把字拆开,看起来没头没尾,靠着墨块颜色形成它人为的美感。这好像是一堆乱麻绳拆解下来,它强调“破法”。
  书法,我们被这个“法”束缚太久,要打破它。在过去,你做什么不重要,只要破法,大家都欢迎,要有勇气,强调创新。
  现在的一些创新,古人当然没有做过。但是走路用脚走路,结果现在颠倒过来,脚在上头在下,这叫什么创新?所以,所谓创新,没有什么创新,写字该用手的,他用脚、用嘴巴来写,但是你不可能倒着走路。破法,过去每个人都强调自己舒张个性,但最后写的字完全没有美感,也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文化。
  越是强调创新的很多人,特别是现在的书法家,根本没有创新精神,面对我们自己传统的时候,打着创新、打破传统的口号,很有勇气。当它面对西方,面对日本、韩国,就去偷人家的,跟着人家后面走,这就显得非常荒谬。很多人学日本的“少字派”,日本上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我们中国到80年代以后才流行这个,学人家,早就过时了。
  我们的书法要超越传统,但是我们都是抄袭,要么是抄西方,要么是抄日本和韩国。日本有名的井上有一,他的字虽然也是黑糊糊的,但是他本身带有创作状态,跟我们的油腻腻的街头卖艺完全不一样。所以井上有一在艺术上能获得承认,而我们这种,像江湖卖艺,弄个大拖把,在地上拖,都是“扫地书”了,毛笔越来越大,体力活都干不动,这么大的笔在地上拖,怎么谈什么笔法、构图、线条?做出来有什么美感效果呢?都谈不上。
  利用喷枪写书法,而且认为这样就能超越日本现代书法,这都是非常可笑的。我们现在的艺术家不受人尊重,不是观众的问题,是艺术家自己的问题。还有一种“武打书”,写之前要大吼一声,翻来覆去跳起来写字。你说它是行为艺术吗?它也不是。你说是书法吗?不敢苟同。
  书法艺术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错字连篇。中国台湾演员归亚蕾在接受某电视台采访的时候,有一个当地书法家协会主席上台送她一幅字——“影后”,打开后所有人都很尴尬,为什么呢?影后是皇后的“后”,但书法家用繁体字写的后面的“後”。一般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错误,不认识繁体字,不知道它的繁简转化,但是书法家不应该这样,因为你天天练字,看字帖,应该很熟悉传统文字。起码《兰亭序》写过,都是传统文字。所以一个现代书法家,写错字而且错字那么多,不是繁简转换中产生的错误,很多都是没文化产生的错误。   有一位书法专业的博士后,本科还是文字学专业出身,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也是书法家。最近帮央视做一套节目,谈中国书法。她说颜真卿的字,“刺史”写作“刾史”,这是个错字,还开玩笑说颜真卿自己不知道。节目播出以后,全网大笑,因为这个字从来都是“刾史”,这跟“刺”是同一个字。明明你自己不认识,还说颜真卿不认识。颜真卿不是一般的书法家,他有个祖先是颜之推,家族里面全是大书法家、大学者,唐朝人只要去做官,就要通读的字典《干禄字书》就是颜真卿的叔叔、书法家颜元孙创作的,而且颜真卿还到全国各地将其立碑,通行各方。不是人家不认识字,是我们自己不认识,颜真卿家学、治学、文字学、书法,都是天下第一流的。我们随便臧否古人,说古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是我们没有文化。清华百年诞辰,被人家挖出来清华大学的一个书法家,刻印章把清华大学刻成了“清垂大学”。类似案例还有很多,例如有书法家把“日进斗金(日進斗金)”的“斗”,写成了“战斗(戰鬥)”的“鬥”。
  前面是以丑为美,大家还觉得很好,而且是东施效颦,都是学日本、韩国的东西。在日本韩国本来也有争议的东西,还去学人家的。本来好好的一个人,歪着眼睛扭着嘴做这种东施效颦的事。这些都是装模作样,矫揉造作,拼凑很多东西来用。
  所以,长期没文化也不关心文化的结果,就会变成这样。袁隆平过世,很多人悼念他。有人发了“国土无双”,怎么能叫国土无双呢?应该是“国士无双”,这是了不起的“士”,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是“国士无双”。结果寫成“国土无双”,然后几十位明星都来转“一路好走,国土无双”。“一路走好”也体现了我们现在没有文化。人死掉了,古代人都知道叫“音容宛在”,这是珍惜,不忍心你离开我们。我们现在却“一路走好”,其实这是错的,还以为这是个好词,每个人都这样讲。
  总之,这里面处处显示了没文化,书法家抬头就没文化,底下一般人对文字也不重视,所以文字上、遣词造句也不重视。
  开头的时候讲伊能静母女到了日本,都被人家看不起,觉得你不会用敬语。我们现在哪里会用敬语?很多人都不会用。写给老师是“某某你好”,写给同学也是“某某你好”,送我一本书写“龚鹏程先生指教”,写“惠存”已经不错了。这都是错的,哪有直呼其名的?还叫我“惠存”,让我好好保存。过去参见、拜见、觐见、叩见、跪见等等,有很多词语,对上对下词语都不同,我们其实都不会。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很粗糙的,我们从自己的衣食住行,从前半部分讲,到后半部分,动笔的文字,还有讲话、口语什么的,讲出来让大家觉得你是读过书的人,有文化的人,不是那些地痞或者北京人说的“胡同串子”,讲话的时候你是个文雅人,不是俗人。现在往往把最没文化的口语练得很遛,还觉得很牛。现在的词都非常粗俗,没有文化,而我们以为正常,或者以为是美的。
  这些实际的例子让我们思考如何提升基本的审美能力,追求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当代最大的课题。
  培养国学经典阅读习惯
  现在小孩子从小就开始学国学,有人问我,如果一个孩子想接触最正规的传统文化,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什么样进阶的体系最合适。但实际上根据我的了解,国学有一个递进的体系,估计没有人不知道,大家都知道,只是大家不这样做而已。古代的小孩子识字,通过《三字经》《千家诗》《百家诗》。《三字经》中间又有很多故事,这些都是最传统的童蒙读物,刚开始不太认识字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些。小孩子怎么读《说文解字》呢?不知道谁教的。古人也不读《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作为专门的研究来做的,《说文解字》的每个字都是用小篆来写的,所以小孩子是没有办法读的。清朝人为了在小孩子阶段打好文字学的基础,就重新遍了一部《文字蒙求》,这本书也是可以看的。但是,如果诗词教育的话,这些书就不用看了,读《三字经》《千家诗》或者读《唐诗三百首》也行。诗是要读的,第一就是识字教育,认字。第二就是读诗,从《唐诗三百首》入手可以,从《千家诗》入手也可以,《千家诗》的版本比较杂,没有太多整理。《三字经》琅琅上口,方便背诵,因为有押韵。入手很简单,诗就要背诵,吟诵阅读,但不是光背诵,最好还要加上礼仪的演练,古代人叫洗礼,有很多礼仪的演练。我们现在讲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是童蒙教育,15岁以前的小孩,可以照着这个体系来做,贵族子弟他们要学射箭、骑马,这些体育活动也是现在小孩子应该要做的。如果有体系,最早的体系就是这个体系。我们现在的家长,最大的问题是把射、御放弃了,光读书。小孩子背诗,我是反对背多少多少字,《三字经》这些琅琅上口,能记得住就行。因为小孩子的特性就是好动、好玩,坐不住的,你要用运动、游戏让他去玩。小孩子的本领只有几种对他一生有帮助,其他的读哪本书不重要。
  第一个重要的是体育。一个人老是身体不好,病恹恹的,没有豪情壮志是不行的。要让小孩子去玩,让他有很好的体力锻炼,对他一生都有帮助,人生会比较豁达开阔,因为要游戏,自然会跟朋友有交往,所以朋友之间的游戏、玩乐是第二个最重要的。要跟人玩,培养人的交往能力。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常常不在我们读的书上,而在于跟人交往的能力上。刘邦比他的部下,一个也比不上。梁山泊英雄好汉那么多,宋江比他底下的人都不行,但是他怎么能当头呢?他有当头的本领,他能够把这些群众整合起来。第三个能力就是数,这个能力不用发展,基本上会运算就够了。可能有很多中学老师,未必同意,物理、化学、数学,学那些东西,长大还用得着吗?除非你后面还延伸的专业,否则根本用不上。所以基本上能够用得上的,是基本的数学的条理和逻辑性的能力,就跟西方人学哲学一样,学到它的条理化的能力。再来就是书法,练字,要认识字,掌握文字。掌握文字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文字,慢慢养成阅读的兴趣,将来长大了一辈子受益。具体读什么书不重要,只要你培养出了阅读兴趣,爱看什么就看什么,都能够自由所得,很高兴。因为面对未来的世界,只要培养出他的好奇跟阅读习惯就够了,其他的不用。礼、乐,那是基本的规矩,还有面对社会的时候,要进行合理化的生活,要洗礼,都是人跟人交往的其中一环。   过去教育都是老师自己编教材,针对学生自己编教材,没有一定的课程。中国自古以来没有像现在的国民义务教育体系,清末民初的时候,把这个当成中国衰弱的一大原因,所以就要改造它,就成了现在义务教育的系统。但是现在来看,这个系统它的毛病可能比它的好处更大。早期的教育,以私人教育为主。私人教育的教材都是自己编的,因为没有统一教材,教材不固定,根据小孩的状况来编。但是它有固定的方向和精神,就像刚刚讲的,儒家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向,顺着这个方向,家长也可以提供教材,教材都是自己定的。
  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练琴、练书法,也有一定的教材。比如练字,你可以学颜真卿,他也可以学柳公权,有的老师说你怎么可以学颜真卿、柳公权?因为写字的人不赞成写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有些人学更早期的,觉得颜真卿、柳公权代表书法的变动。米芾过去说,柳公权的字丑怪。练书法用什么字体,都没有一定的。有些人觉得欧体很好,有些人喜欢颜体,孔子说了“因材施教”,本来就是这样,小孩子本来也没有说哪个年纪一定要用什么教材,教材要跟小孩子慢慢去磨,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但大体上是我刚刚讲的几个方向,做家长的要注意这几个方向,不偏废。很多家长说不准小孩去玩,天天关着门读书,那是不行的。要教他背诵,背诵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其它领域。真的要背吗?真正的经典,当然能背最好了。但是你把它做成一个特别的规定,刻板的要求,其实也不用。我到现在我也不记得我背了什么,但是很多东西用的时候自然就想出来。当然经典是要读的,小孩读课本,经典千锤百炼,读经典是没有错的,多读是非常好的。
  现在的教育,读不读关系不大,但是我非常感谢小时候我的一个老师,每天找我去他家里,让我从《论语》《孟子》读起,当时也不懂什么意思,天天去他家读,寒暑假也不放过我。我很感谢他,因为后来所有的课本都没有记得的,但是我小时候读的这些我都记得,对我影响非常大。读经典一部,比多少年的教育都好很多。我接触很多早期的私塾的老先生们,你说他读了多少书呢?读了一两年的私塾,可是远远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博士生水平高太多了。要关心孩子的话,在正式教育体系之外还要补充别的东西。这个补充不一定全是书,可能是体育,培养他良好的体魄,培养他去玩的兴趣。比如玩音乐,玩乐器,玩车,玩家具,要有一个兴趣,可以玩的东西,这是一辈子对他来说是长本领的东西。
  抱歉,好像不是标准答案,但是我教书教了五十年,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书、卖书,大学都办了好几所,但实际上最后的想法,跟现在讲教育是非常不同的,教育是非常難的事情,要从很多角度去想它。而且每次对小孩子要提供一种教法的时候,要先去想它可能的缺点,先从缺点上去想,可能对它造成不好的地方是什么,减少对小孩教育上的缺失。
  (本刊记者初志伟根据嘉宾演讲速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其他文献
摘 要: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给安徽推动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本文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出口贸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横向对比安徽与沪苏浙在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结构、出口贸易风险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对安徽出口贸易质量作出评价。其次,分析影响推动安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最后,综合考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背景,提出推动安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具体
期刊
摘 要:隨着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重点梳理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快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建议,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切入点。  关键词:中美经贸摩擦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自2017年8月19日
期刊
摘 要:共享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经营模式,不同于政府主导的传统公共服务项目。同时,作为共享经济“客体”的共享产品,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同时具有准公共服务性与商业盈利性的双重特性。共享经济的本质及共享产品的特性决定了政府和企业对于共享产品的管理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种多重利益相互博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很难独立地对这些问题形成有效且适宜的规制。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企合作。
期刊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世代与土地为伴,面朝黄土背朝天,耕种土地却不拥有土地,生产粮食却食不果腹。为此,他们抗争过。从北宋农民起义首领王小波提出“均贫富”到南宋农民起义首领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再到李自成的“均田免粮”,后来到洪秀全的“有田同耕”,无不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可土地距离他们却还是那样遥远。只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要推翻压迫农民的反动统治,必须从根本上摧毁它赖以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政策措施逐步健全,农村普惠金融稳步发展,但也面临着农村金融机构营利能力弱、抵押物处置难,以及普惠金融法制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将持续有效的金融服务引入农村地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金融的协调均衡发展,我国应适当地调整、改善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帮扶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放宽农村土地资产抵押物处置限制、加强农村普惠金融法制体系建设,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大数据Web3.0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商已渗透进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微信、微博使人们的社交圈逐渐扩展为线上形式,不同于传统消费者营销理念,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品牌社区成为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对电商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探究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企业提升销量及消费者进行品牌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在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共享经济概念盛行,出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个体成本角度出发,大众的消费观念,逐渐从“买”转向“租”的形式,将共享与大众常用的产品相结合,催生出一种新型的销售理念,“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产品应运而生。“共享绘本”则是早教市场与共享理念相结合的产物。针对目前已存在的国内外共享绘本市场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共享绘本市场存在的短板,并尝试给出可行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共享经济
期刊
退市新规出台后,后续相关监管配套措施会逐步完善,A股市场的上市与退市机制的流动性将会加强,更加有利于企业之间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完成行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使得“壳资源”价值进一步走低。  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通常来说就是资本市场上的并购重组,通过壳公司的买卖达到资产注入或借壳上市的交易目的。  记者通过西南证券并购融资部的研究报告观察到,2018年至今,具有商业实质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共计发生208笔
期刊
摘 要:目前,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较大,通过货物贸易途径向境外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情况也随之增多。对于单纯的服务贸易,一般由国家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合同的备案和管理,由国内进口方代境外企业向税务部门缴纳企业所得税及其他地方附加税。而对于单纯的货物贸易,则由海关向国内进口方代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税款。上述两种方式看似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是,实际贸易中经常出现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技术、
期刊
摘 要:云闪付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由中国银联携手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开发建设、共同维护运营的移动支付APP。本文将立足移动支付领域现有格局,就云闪付便民工程当下推广现状以甘肃省西和县推广形势展开分析,并对云闪付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云闪付 发展现状 推广建议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新型支付方式不断发展与壮大,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