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城区是一座奇特的天险:城池坐落在近700米高的平顶山上,四周是笔直的峭壁和幽深的山峡河谷,只有几座雄伟古朴的桥凌空飞架,把城池和右岸的新城区若断若续地连接起来。
100个中国人中至少有80个,在听到“君士坦丁”这个名字时会联想到昔日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已成既往,但君士坦丁——阿尔及利亚的古城,却仍是一片生动的天地。
这座公元前3世纪就已成形的城市,被鲁梅尔河峡谷分为新、老两个城区。新城区是平原,老城区却是一座奇特的天险:用石头城墙和尖顶堡垒环绕起来的城池坐落在近700米高的平顶山上,四周是笔直的峭壁和幽深的山峡河谷,只有几座雄伟古朴的桥凌空飞架,把城池和右岸的新城区若断若续地连接起来。
这座城市20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这些桥断了续、续了断的历史。
车在蜿蜒的盘山路上缓缓行驶,大嗓门的卡皮里司机不时高叫着让大家往右看。右边,峭壁深峡间,不时能看到几簇难以辨认的石堆残迹。司机介绍说那是迦太基、罗马时代古桥的残迹。光阴茬苒,这些古桥多已变作残迹,只有一座奥斯曼时代的“魔鬼桥”,荒涩地隐身于西迪·拉希德大桥雄伟身影下,忠实地守护着被称为“烈士峭壁”的城墙。
1830年法国殖民者入侵时,民族英雄阿布杜尔·卡迪尔电是凭“魔鬼桥”这一天险和法军周旋数载,逼得法国人两易统帅。可惜断桥并不能隔绝一切,最终法国人通过仅存的这座“魔鬼桥”涌入古城。
如今魔鬼桥犹在,却也只能仰视头顶正上方,那座法国人1912年修建的两迪·拉希德大拱桥。
这座高105米、最大拱跨70米,拥有25座桥墩的大桥,蜿蜒于鲁梅尔河峡谷之上。车过大桥时,司机有意开得分外缓慢,好让乘客领略这座与众不同拱桥的雄姿。湍急的河水在深谷中奔腾咆哮,据说,河床下两米就是罗马时代就已闻名欧洲的温泉,但我看不到,我所能看到的,只是大桥一端脚下逼仄的古巷,古朴的平顶石屋,和另一端法国人修建的老火车站。身边一个当地老人脸色凝重地轻声说,这座桥的落成让世代凭险自守的城里人突然明白,原米君士坦丁与外界,不过只有105米的隔绝。
1857年,法国殖民军修的第一座桥,通往“内穆尔广场”的康达拉拱桥离奇坍塌,居民们曾拍手称快。但桥塌了,法国人却并未离去,7年后,桥修复了,从此再未塌过,毕竟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毕竟,已连通的就不应再隔绝。如今这座桥已埋没在高大的西迪·拉希德大吊桥阴影里,褪尽了昔日的风采,若非有人指点,驱车从姆希德桥驶过的我,几乎看不见它的踪影。
如果说康达拉桥是君士坦丁人心中的痛,那么姆希德桥就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这座168米长的人吊桥,一端是库沙赫城堡,另一端连接着凯旋门式的烈士纪念碑,是惟一一座可俯瞰全城的大桥。大桥两端,矗立着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城门状的桥头堡。1966年,客死异乡的民族英雄卡迪尔,就是从这里归葬君上坦丁,重返他阔别已久的故都。
在阿尔及尔我就买了几套君士坦丁的风光明信片,其中一张,兜售者宣称是“姆希德桥”,我也信以为真,等到了召士坦丁才知道上当:明信片上的吊桥是贝雷高吊桥。这座吊桥是人行桥,窄得两人并行都有些拥挤。它的轮廓线和姆希德桥几乎一模一样,不过,尽管许多外地人容易把两座桥弄混,当地人绝不会犯这种错误。
在车上就听人说,贝雷高桥被谑称为“懒桥”,实地一看,果然不假,这座桥居然有电梯,行人可以从桥边电车站直接搭乘电梯上桥,可谓“懒”到了家。其实一点不奇怪,建这座桥的初衷,原本就是桥下几所学校的师生不愿兜个大弯去近在咫尺、却隔了条深壑的火车站,而提议修建的,既然目的在于与人方便,何不方便到底呢?
转下姆希德桥,绕过神学院,便是老城最神秘的地段了。这里的小巷曲折而狭窄,人不多,而且大多是游客,一座座颇有沧桑感的坡顶商铺排列在街道旁,戴白帽,穿大袍的埃拉吉一脸半和地招呼着寥寥无几的主顾,兜售铜盘、铜板画之类颇别致的纪念品。在小广场边的小饭馆里,一边吃着布斯布斯(奶油拌米饭),一边听活泼的伙计侃桥。伙计说,最初城里人并不喜欢这些桥,因为他们带来了法国人;可后来,火车通到了城外,货栈也好,学校也罢,都恨不得从自己脚下飞起一座桥,好让自己无须绕路,就能从捷径直通火车站,再从那里通向外面广袤的世界。“所以,后来桥就越来越多了。”
“那再后后来呢?为什么不修下去?”从旅游手册里我知道,君上坦丁的最后一座大桥动工于1920年,在此后的近百年里,再没有建造新桥。
“不需要了啊,”伙计笑了:“因为商店、货栈、仓库……大多搬到河对岸的新城去了。”
是啊,不需要了,从主动断桥到主动续桥,从主动续桥到走过桥对岸,桥都的人终于明白,天堑终有度,闭门不出,不会带来发展和平安。于是他们把整个城市化作一座四通八达的桥,而把这些千姿百态的桥,留给不远万里前来寻宝的我们。
100个中国人中至少有80个,在听到“君士坦丁”这个名字时会联想到昔日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已成既往,但君士坦丁——阿尔及利亚的古城,却仍是一片生动的天地。
这座公元前3世纪就已成形的城市,被鲁梅尔河峡谷分为新、老两个城区。新城区是平原,老城区却是一座奇特的天险:用石头城墙和尖顶堡垒环绕起来的城池坐落在近700米高的平顶山上,四周是笔直的峭壁和幽深的山峡河谷,只有几座雄伟古朴的桥凌空飞架,把城池和右岸的新城区若断若续地连接起来。
这座城市20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这些桥断了续、续了断的历史。
车在蜿蜒的盘山路上缓缓行驶,大嗓门的卡皮里司机不时高叫着让大家往右看。右边,峭壁深峡间,不时能看到几簇难以辨认的石堆残迹。司机介绍说那是迦太基、罗马时代古桥的残迹。光阴茬苒,这些古桥多已变作残迹,只有一座奥斯曼时代的“魔鬼桥”,荒涩地隐身于西迪·拉希德大桥雄伟身影下,忠实地守护着被称为“烈士峭壁”的城墙。
1830年法国殖民者入侵时,民族英雄阿布杜尔·卡迪尔电是凭“魔鬼桥”这一天险和法军周旋数载,逼得法国人两易统帅。可惜断桥并不能隔绝一切,最终法国人通过仅存的这座“魔鬼桥”涌入古城。
如今魔鬼桥犹在,却也只能仰视头顶正上方,那座法国人1912年修建的两迪·拉希德大拱桥。
这座高105米、最大拱跨70米,拥有25座桥墩的大桥,蜿蜒于鲁梅尔河峡谷之上。车过大桥时,司机有意开得分外缓慢,好让乘客领略这座与众不同拱桥的雄姿。湍急的河水在深谷中奔腾咆哮,据说,河床下两米就是罗马时代就已闻名欧洲的温泉,但我看不到,我所能看到的,只是大桥一端脚下逼仄的古巷,古朴的平顶石屋,和另一端法国人修建的老火车站。身边一个当地老人脸色凝重地轻声说,这座桥的落成让世代凭险自守的城里人突然明白,原米君士坦丁与外界,不过只有105米的隔绝。
1857年,法国殖民军修的第一座桥,通往“内穆尔广场”的康达拉拱桥离奇坍塌,居民们曾拍手称快。但桥塌了,法国人却并未离去,7年后,桥修复了,从此再未塌过,毕竟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毕竟,已连通的就不应再隔绝。如今这座桥已埋没在高大的西迪·拉希德大吊桥阴影里,褪尽了昔日的风采,若非有人指点,驱车从姆希德桥驶过的我,几乎看不见它的踪影。
如果说康达拉桥是君士坦丁人心中的痛,那么姆希德桥就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这座168米长的人吊桥,一端是库沙赫城堡,另一端连接着凯旋门式的烈士纪念碑,是惟一一座可俯瞰全城的大桥。大桥两端,矗立着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城门状的桥头堡。1966年,客死异乡的民族英雄卡迪尔,就是从这里归葬君上坦丁,重返他阔别已久的故都。
在阿尔及尔我就买了几套君士坦丁的风光明信片,其中一张,兜售者宣称是“姆希德桥”,我也信以为真,等到了召士坦丁才知道上当:明信片上的吊桥是贝雷高吊桥。这座吊桥是人行桥,窄得两人并行都有些拥挤。它的轮廓线和姆希德桥几乎一模一样,不过,尽管许多外地人容易把两座桥弄混,当地人绝不会犯这种错误。
在车上就听人说,贝雷高桥被谑称为“懒桥”,实地一看,果然不假,这座桥居然有电梯,行人可以从桥边电车站直接搭乘电梯上桥,可谓“懒”到了家。其实一点不奇怪,建这座桥的初衷,原本就是桥下几所学校的师生不愿兜个大弯去近在咫尺、却隔了条深壑的火车站,而提议修建的,既然目的在于与人方便,何不方便到底呢?
转下姆希德桥,绕过神学院,便是老城最神秘的地段了。这里的小巷曲折而狭窄,人不多,而且大多是游客,一座座颇有沧桑感的坡顶商铺排列在街道旁,戴白帽,穿大袍的埃拉吉一脸半和地招呼着寥寥无几的主顾,兜售铜盘、铜板画之类颇别致的纪念品。在小广场边的小饭馆里,一边吃着布斯布斯(奶油拌米饭),一边听活泼的伙计侃桥。伙计说,最初城里人并不喜欢这些桥,因为他们带来了法国人;可后来,火车通到了城外,货栈也好,学校也罢,都恨不得从自己脚下飞起一座桥,好让自己无须绕路,就能从捷径直通火车站,再从那里通向外面广袤的世界。“所以,后来桥就越来越多了。”
“那再后后来呢?为什么不修下去?”从旅游手册里我知道,君上坦丁的最后一座大桥动工于1920年,在此后的近百年里,再没有建造新桥。
“不需要了啊,”伙计笑了:“因为商店、货栈、仓库……大多搬到河对岸的新城去了。”
是啊,不需要了,从主动断桥到主动续桥,从主动续桥到走过桥对岸,桥都的人终于明白,天堑终有度,闭门不出,不会带来发展和平安。于是他们把整个城市化作一座四通八达的桥,而把这些千姿百态的桥,留给不远万里前来寻宝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