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思考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y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要营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使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在设计时要不断创新,从而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
  【引言】
  在居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并对居住环境质量有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势而生。文章从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规划的优化目标出发,研究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以期能为我国小区园林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1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规划的优化目标
  所谓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指的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从真、善、美的视角设计出适宜居住景观,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景观的设计,的在于让人们体验到愉悦的空间、享受到健康的环境和人文景观,通过户外交流的空间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增强城市归属感。
  1.1社会目标
  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逐步形成社区精神意识,注重个人从大家庭向小家庭的回归,想要重构社区精神,良好小区居住景观的作用不容忽视,众多因素和谐共生成为现代小区居住景观建设的关键。小区居住景观是人类智慧和技能的结晶,其建筑风格、景观布局等映射出时代的经济、技术及文化水平,也反映了小区居民的社会关系。
  1.2生态目标
  改善小區局部生态环境,做到不破坏现有的良好生态,创建适宜的居住景观,促进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是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目标。植物群落及水景系统在小区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成为重塑和改建社区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的精神渴望。
  1.3经济目标
  小区居住景观的建造强调经济高效原则,根据现有地形地貌,合理设计,不必做大规模的更改,与我国园林建造所强调的“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优良传统相契合。尽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缩减建造成本和相关管理费用,实现对资源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的初衷,打造节约型居住小区。
  2设计原则
  2.1因地制宜
  在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所运用的思维逻辑是产业链思维,即将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整体上当作一种产品,然后,按照不同小区的地理位置、小区建筑、园林风格、服务理念等进行适用性分析,并令其满足该小区的实际需求。以此杜绝理想化的设计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居民提供符合其需求,且与其资源配置相一致的设计方案。
  2.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由于居民是生活在居住区的主体,因此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提高园林设计满意度。居住区绿化主要是提供人们游憩、活动、交流的场所,其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如聚集交流的空间应设计在居民相对集中且经常经过或自然到达的地方;道路均要做到全区无障碍化;小区休闲空间多考虑老人、儿童的活动空间,其空间内座凳尺度要适宜;在园林小品的设置中,应考虑到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具体要求;在达到放松身心的场所,途中要确保居民人身安全,比如花池压边均要倒角处理,避免出现尖角。
  另外,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中还包括生态原则。生态原则即居住区风景园林在相关项目施工过程中不能为了谋取利润而破坏周边环境,并最大限度降低人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基于此,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应该合理利用节能材料、节约资源、节地、节能,且注重资源、能源、材料、循环运用和重复运用,从而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
  2.3审美
  园林设计属于一门专门化的学科,其中著名的包括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设计、中国的皇家园林设计、英国的自然园林设计等;在不同的类型与风格中,其重点突出了园林工艺的审美性、艺术性。例如,法国的理性主义审美倾向下所生成的几何状;再如,英国在自然主义审美倾向下产生的原生状,以及中国经验主义审美倾向下所提倡的象形状,即通常所说的假山假水等。根据当前的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普遍实践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倾向在于多种风格的混用,如在植物景观方面注重法国几何形态的选择;而在水、石方面倾向于选取中国风格;而在草茵、绿植方面则比较关注自然形态。而且适用的恰当好处也更能体现其那种多元性,可以借助审美原则的实践满足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艺术表现、意境传达,有利于增加美观效果,加强精神文明的氛围等。
  3园林景观设计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
  3.1基本功能设计要求
  首先,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规划应考虑为特殊人群建立特殊通道。其次,在开展园林景观整体设计规划过程中,需要从人文环境、建筑环境、视觉环境等角度着手,并对其综合考虑与分析,从而明确出每个功能区域的具体作用与施工方案。最后,在开展居住区户外活动场所园林景观工程构建时,项目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应充分考虑户外硬质材料的防滑、防炫光等性能,采用绿色防毒防刺等安全材料。
  3.2生态环保与可持续性的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保理念、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设计理念,正是现代小区设计的新方向,设计师和有关研究者把这些理念作为设计的方法论。“生态设计又叫绿色设计,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是一种新的设计发展方向,主张以生态学的方式来思考景观设计”。这不仅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而且非常注重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以生态设计理念来协调人类、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充分了解本区域的自然因素、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使人工造景不会破坏小区的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营造人的休闲活动空间以及构建简单的户外活动空间,更重要的是协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3.3在设计中突显文脉的延续性
  作为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及社区文化的载体,小区园林景观在规划中,应充分意识到社区文化对居住者身心健康情操的陶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力争在居民住宅區内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运用建筑的空间形态,色彩搭配及建筑符号的独特代码,传承传统文化的内涵,成为小区园林景观规划的重点。居住区作为最具民族特色、最珍贵的历史文化最直接的展现载体,那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独到人文气氛的小区能使居民感到亲切与舒适。
  3.4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
  通常住宅小区为了获得较好的销售额,往往会引入一些西化词汇,如维纳斯、北欧小镇等,并且在这种西化术语的背后,往往会以花园的形式表明其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风格、环境营建等。但在这种艺术性的倾向之下,建议在设计实践中尽量做到艺术性、实用性的均衡。一方面注重城市艺术、居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应从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经济、资源条件、当地风俗等基本要素,实施一些因地制宜、节能环保式的设计应用。例如,从园林布局方面尽量选择自然要素的比较优势,因势利导式的实现园林效果;再如,满足居民自然心理需求之时,也可以注重对于休憩场所的空间、休闲散步的路线、观望景观等的全面考虑,并实现设计方面的实用、审美。
  3.5尊重生态平衡和传统文化
  生态景观设计,既需要“以人为本”,又不能偏重于以人类为中心,事实上,生态的设计并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设计,而是服务于“地球”的设计。因此在对住宅小区进行生态景观的设计与应用时,需尊重地球乃至宇宙间的生态平衡,不能片面地考虑设计方案形式和视觉美感而破坏资源,破坏景观。一个对生态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景观设计作品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的。此外,当今社会处在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居住环境不仅追求形式上的新颖,且追求现代的实用便利。因此生态景观设计一方面要能体现出人文元素之美,需在整合传统的人文元素的基础上,保证足够创新,避免景观设计的形式过于僵化,并远离现代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
  3.6多元化与地域性特色景观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服务设施都应具有独特的实用功能。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发掘小区的潜能与特色进行设计。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在摆脱传统景观设计束缚的同时,还要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把历史、文化与地域等元素结合起来,通过现代多元化景观设计元素来增添小区空间营造手法,塑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小区。例如,无锡惠山泥人张、唐山皮影戏等都可以作为当地的景观设计元素,体现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意大利米兰的孟菲斯集团的作品把多元化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本民族景观设计风格不断遭到西方景观设计风格的挑战,这对于地域景观设计来说既是考验又是机会,地域景观设计应该提倡在保留本土地域特色的前提下,吸收别国的优秀景观设计,创造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结束语
  现代住宅小区注重社区生活的和谐,其中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因此,在民众要求品质化生活的同时,增加现代住宅小区中的生态景观建设可以满足居住需求,提高社区服务水平;而且,借助这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应用,能更好地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发展,并通过生态园林景观与建筑本身的有力衔接,实现建筑的节能等。
  【参考文献】
  [1]朱晓.浅谈如何在生态方面设计住宅小区园林景观[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9):3601.
  [2]方月堃.生态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的融合探究[J].中国绿色画报,2016,(1).
  [3]李刚.探讨居住区风景园林施工的细节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4):3285.
  作者简介:王锐(1982-),女,汉族,四川内江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教师,研究园林技术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榆叶梅的应用现状、播种繁殖、抚育管理、扦插育苗、苗木越冬、剪枝等有关内容,以期为榆叶梅的苗木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榆叶梅;播种;育苗技术  [引言]:榆叶梅是属于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或者是小乔木,株的高度在二米到五米,别称榆梅、小桃红、榆叶鸾枝。它的枝是紫褐色或者是褐色的,幼时是没有毛或者是微有细毛的。叶片宽椭圆形或者是倒卵形的,长度是三到六厘米,宽度是一点五到三厘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杏树砧木繁育、嫁接、嫁接之后管理有关的内容,以期为杏树苗木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杏树;嫁接;育苗技术  【引言】:杏树是属于蔷薇科李属梅亚属落叶的乔木,是优良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杏树普遍的栽培在世界的温带地区。它的鲜果可以生食,也是可以制成果酱、罐头以及杏干等。它的树冠开展,叶是阔心形的,颜色是深绿色的,  直立的著生在小枝之上。它的花是两性花,是单生的,在盛开的时
期刊
【摘要】:本文对不同镉离子浓度下小麦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镉离子浓度升高使得小麦种子的萌芽率、萌芽指数下降,同时还抑制了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当镉离子浓度为1.5mol·L-1时,萌芽率、萌芽指数和有丝分裂指数均减小到最小值。  【關键词】:重金属离子Cd2+;有丝分裂指数;萌芽率;萌芽指数  【引言】  近年来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加快,随着工业生产中重金属的频繁使用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蓝莓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病虫害,同时给出了蓝莓的这些病虫害相对应的一些防治措施,以希望对蓝莓种植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蓝莓;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越橘是蓝莓的别称,属于牡丹花科的植物,果实为酸中带甜,不但可以直接进行食用,还可加工成果汁、饮料、果酒等等。由于蓝莓有非常的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具有医药保健之功能,因此推动了蓝莓养殖产业的发展。蓝莓的生长期相对于其
期刊
[摘要]:核桃是我国对外出口非常重要的一种干果,无论在经济上还是营养上,它具有的价值都非常大,在所有的植物中得天独厚的是其维生素含量,是天然的脑白金。种植区域的经济发展与核桃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核桃病虫害的防治如何进行,对核桃生产做到高品质和高产量,具有的现实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分别讨论了核桃常见的一些病虫害,并且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核桃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
期刊
1、盐碱地的立地条件  1.1 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这是盐碱地立地条件中的主要因子。因为盐碱化程度愈高,土壤的含盐量就越多,土壤的利用价值也就越低。由于各种树木的抗盐能力都有一定极限,超过极限则不能成活和生长。因此,盐碱化程度是影响林木生长的最主要因子。  1.2 地下水位  盐碱地多在低洼、排水不良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形上形成。地下水位的高低不仅说明土壤的洼涝程度,而且对盐分的上升有直接影响,从而
期刊
【摘要】:本文从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两个方面对酵母菌发酵过程中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接种8%的酵母菌种子液,培养基pH=7,发酵温度为30℃;优化后的培养基采用葡萄糖提供碳源,蛋白胨+酵母粉提供氮源,无机盐为硫酸镁+氯化钠+磷酸二氫钾的混合溶液,此时活菌数量最大。  【关键词】:酵母菌;发酵条件;培养基组成;优化  【引言】  对饲料进行发酵是通过人为控制发酵条件,经过一系列的生
期刊
【摘要】:黄瓜对土壤的密实程度反应最为灵敏,本文以黄瓜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根系在密实土壤中的呼吸代谢。结果表明,土壤的密实程度越高,根系呼吸代谢受到的抑制程度越强;在密实土壤中根系的有氧呼吸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无氧呼吸有一定程度的增强。  【关键词】:根系;呼吸代谢;土壤密实程度  【引言】  土壤状况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品质影响巨大,其中土壤的密实程度又直接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关键器官-根
期刊
[摘要]:随着果树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葡萄栽培技术日益精进。夏黑葡萄作为葡萄中的重要外来品种,如何栽培优质高产的夏黑葡萄,一直备受农业技术人员和果农的关注。本文结合夏黑葡萄的相关特征,对夏黑葡萄的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为葡萄种植者提供高效的葡萄栽培技术。  [关键词]:夏黑葡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引言]:夏黑葡萄由日本果树种植技术专家青木一直利用先锋和井川682杂交育种而成,1986年由上海
期刊
[摘要]: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吃饭问题上,小麦排在首位,目前小麦的产量逐年呈上升趋势,如何提高品质,增加产量,保证质量,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小麦籽粒的形成及提高粒重的有关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指导小麦生产,服务农业。  [关键词]:小麦;籽粒形成;千粒重;技术研究  小麦籽粒形成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本文就小麦籽粒的形成及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