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作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各高职院校的重点课程。本文简要分析了在新时代下该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及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式。
关键词:教学困境;教学反思;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与西方市场经济百年发展、完善的过程相比较,我国社会的转型是以浓缩的形式,把社会变革中的各种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不断推出的新的社会变革举措,催生出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也带来了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新时代下该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及产生的原因
我们要看到中国国情的变化。今天的大学生,普遍存在意志不够坚强、独立能力较差的问题。在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时,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同时,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甚高,在各方面互相攀比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压力,急需得到各方面的指导、帮助和咨询。目前,在部分高校开始的心理咨询等活动,虽然能有效地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需或燃眉之急,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造成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和价值的多样化。这样,代表社会群体利益的德育教育就成为学生反感的对象,这是很自然的。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在教学双方就体现为理论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简单顺畅的灌输过程,这是由德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二、新时代下该课程引起教学的反思
第一:必须明确该课程教学的应有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该课程设置,正是着眼于引导和帮助高职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正确看待该课程的社会角色
在社会多元发展的前提下,有关的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从社会的现状出发,应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把昔日的风光不再看作是社会的进步,应该把今天教学的难度看作社会发展的必然。有关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教学的难点中,看到坚持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如果教育没有起到整和价值观念,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对于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作为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应该从现代社会的知识背景下来理解这个问题,应该把这个问题看作正常的情况,而不应该以此来怀疑该课程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改革
第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在高职院校是较新开的政治理论课,我们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把理论内容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容易、更深刻,在课件制作和运作上,老师并不单纯是画面的“解说员”而要在教学的每个单元内从现实问题入手,运用鲜活的案例教学,提出问题,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带领他们层层分析,激发他们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渴望和得出正确结论的欲望。通过分析,不仅让学生们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更深的感悟,而且有了继续深入研究的愿望,最终帮助和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获得正确的理论结论。
第二: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专题授课制度,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加以综合整理,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针对高职学生关注的国际、国内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建立了一套研究式教学的模式。主张学生自觉进行理论研究,帮助和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研究式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该课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三: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环节是面向社会现实,锻炼学生能力,激发创新情怀的重要方式。该课程的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要求任课教师坚持用灌输原则,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科学体系。因而,在该课程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情怀,使之自觉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有组织地使学生从学校课堂走向社会课堂,经受社会大熔炉的锤炼,从而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增强信心,增长见识,锻炼能力,从而增强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既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对于如何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值得我们思索。
参考文献
[1]马斌 高职教育“两课”教学改革探析 《湘潮(理论版)》2005年第4期
[2]彪晓红 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实现“两课”教育创新 《中国高教研究》 2004年第4期
[3]王会刚 关于高职高专“两课”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教育与职业 第2006年第15期 2006.5
关键词:教学困境;教学反思;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与西方市场经济百年发展、完善的过程相比较,我国社会的转型是以浓缩的形式,把社会变革中的各种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不断推出的新的社会变革举措,催生出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也带来了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新时代下该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及产生的原因
我们要看到中国国情的变化。今天的大学生,普遍存在意志不够坚强、独立能力较差的问题。在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时,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同时,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甚高,在各方面互相攀比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压力,急需得到各方面的指导、帮助和咨询。目前,在部分高校开始的心理咨询等活动,虽然能有效地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需或燃眉之急,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造成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和价值的多样化。这样,代表社会群体利益的德育教育就成为学生反感的对象,这是很自然的。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在教学双方就体现为理论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简单顺畅的灌输过程,这是由德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二、新时代下该课程引起教学的反思
第一:必须明确该课程教学的应有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该课程设置,正是着眼于引导和帮助高职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正确看待该课程的社会角色
在社会多元发展的前提下,有关的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从社会的现状出发,应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把昔日的风光不再看作是社会的进步,应该把今天教学的难度看作社会发展的必然。有关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教学的难点中,看到坚持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如果教育没有起到整和价值观念,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对于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作为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应该从现代社会的知识背景下来理解这个问题,应该把这个问题看作正常的情况,而不应该以此来怀疑该课程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改革
第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在高职院校是较新开的政治理论课,我们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把理论内容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容易、更深刻,在课件制作和运作上,老师并不单纯是画面的“解说员”而要在教学的每个单元内从现实问题入手,运用鲜活的案例教学,提出问题,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带领他们层层分析,激发他们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渴望和得出正确结论的欲望。通过分析,不仅让学生们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更深的感悟,而且有了继续深入研究的愿望,最终帮助和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获得正确的理论结论。
第二: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专题授课制度,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加以综合整理,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针对高职学生关注的国际、国内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建立了一套研究式教学的模式。主张学生自觉进行理论研究,帮助和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研究式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该课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三: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环节是面向社会现实,锻炼学生能力,激发创新情怀的重要方式。该课程的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要求任课教师坚持用灌输原则,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科学体系。因而,在该课程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情怀,使之自觉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有组织地使学生从学校课堂走向社会课堂,经受社会大熔炉的锤炼,从而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增强信心,增长见识,锻炼能力,从而增强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既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对于如何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值得我们思索。
参考文献
[1]马斌 高职教育“两课”教学改革探析 《湘潮(理论版)》2005年第4期
[2]彪晓红 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实现“两课”教育创新 《中国高教研究》 2004年第4期
[3]王会刚 关于高职高专“两课”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教育与职业 第2006年第15期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