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民营企业将成为“走出去”的重要主体
目前,中国有近7000多家企业在国外投资,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以世界各国投资促进机构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外投资供给国一项上,美国位居首位,中国的数量首次超过日本进入前5名。吸引大规模投资的中国进入了世界主要投资国行列。联合国贸发组织国际投资协定室主任詹晓宁博士说:“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可能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投资大国。”目前,至少有十几个国家把中国列为吸收外资的最大目标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瑞典等国在华设立了投资促进机构。中国民营企业已具备“走出去”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在“走出去”战略中,
民营企业的成功率远远高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较快,除了受高收益驱动外,还在于其机制灵活。这些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
有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 投资决策、工资分配制度、营销方式有较多的自主权,
因此,躲避市场风险的灵活度较高。广东省企业2004年全省新批准境外企业194家,协议投资总额11.9亿美元。
二、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目前,中国境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155%。据统计,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为1∶1.14,发展中国家为1∶0.13,而中国仅为1∶0.09。因此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对外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在非贸易性海外投资项目中,近40%属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项目。
(三)对外投资地区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对外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从整个海外投资布局来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明显偏少。
(四)存在融资困难等问题。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中小企业的调查,66.9%的企业将资金不足列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而作为中国中小企业主体的乡镇企业,
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0—50%,但对其贷款不足全国信贷规模总量的10%。
(五)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三、从战略上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市场选择和进入方式
(一)打出品牌,直接投资办厂,突破贸易壁垒,打开国际市场。江苏新世纪机车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注册商标“SINSKI”,赴菲律宾投资建厂,生产摩托车就地销售,突破了高关税贸易壁垒,打开了菲律宾市场。2003年,该公司自营出口达1282万美元。
(二)输出生产线,在境外建厂,组装生产直接销售,带动出口。江苏新世纪机车科技有限公司和新东电器有限公司,以“CKD”方式输出生产线,散件出口,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组装生产直接销售,既占领了国际市场,又带动了散件出口。
(三)依托技艺,境外投资先行,带动出口创汇。宜兴丁蜀水利农机公司自1997年在马来西亚成功建办了第一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后,又接连办了3家,企业生产的陶瓷产品占马来西亚东马市场的70—80%,并带动了琉璃制品辅助材料的出口,创外汇120万美元。该公司目前境外投资已达4000多万元,2003年实现营销总额4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
(四)收购境外企业,利用境外资金,投资境外企业。无锡宝南机器公司于1997年在泰国收购一家企业,以该企业设备向当地银行借款,投资开办印刷厂。最近还准备在美国芝加哥设立分公司,将该公司无轴传动技术的印刷设备推向美国市场。
(五)依托世界名牌,借“船”出海,强强联合,发挥合作优势。无锡兴达尼龙有限公司以良好的业绩引来国际著名企业——美国杜邦公司的青睐。兴达公司分别投资480万美元和184万美元参股杜邦公司在美国和荷兰的杜邦单丝有限公司,实现兴达公司的全球发展战略目标。民营企业要以产业集群提升竞争能力。“新经济”的立足点在于形成产业群,因而获得速度、质量、灵活性、知识和网络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这是任何一家民营企业“走出去”都必须注意的问题。
四、加强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与配套服务
(一)进一步完善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2004月7月,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我国也有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政策,
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境外加工贸易项目专项资金、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等。但是,
由于体制不顺、审批严格、手续繁杂, 不少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这些政策优惠,
应借鉴国外做法, 改进中小企业政策的实施方式,
尽量将事前审批变为事后检查,并简化各种审批程序。
(二)建立和完善“走出去”的社会促进和支持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和各服务机构都应协调起来,为中小企业建立统一路径的“一站式”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外汇、财政、税务、海关、银行、保险、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目前,中国有近7000多家企业在国外投资,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以世界各国投资促进机构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外投资供给国一项上,美国位居首位,中国的数量首次超过日本进入前5名。吸引大规模投资的中国进入了世界主要投资国行列。联合国贸发组织国际投资协定室主任詹晓宁博士说:“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可能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投资大国。”目前,至少有十几个国家把中国列为吸收外资的最大目标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瑞典等国在华设立了投资促进机构。中国民营企业已具备“走出去”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在“走出去”战略中,
民营企业的成功率远远高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较快,除了受高收益驱动外,还在于其机制灵活。这些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
有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 投资决策、工资分配制度、营销方式有较多的自主权,
因此,躲避市场风险的灵活度较高。广东省企业2004年全省新批准境外企业194家,协议投资总额11.9亿美元。
二、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目前,中国境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155%。据统计,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为1∶1.14,发展中国家为1∶0.13,而中国仅为1∶0.09。因此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对外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在非贸易性海外投资项目中,近40%属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项目。
(三)对外投资地区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对外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从整个海外投资布局来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明显偏少。
(四)存在融资困难等问题。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中小企业的调查,66.9%的企业将资金不足列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而作为中国中小企业主体的乡镇企业,
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0—50%,但对其贷款不足全国信贷规模总量的10%。
(五)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三、从战略上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市场选择和进入方式
(一)打出品牌,直接投资办厂,突破贸易壁垒,打开国际市场。江苏新世纪机车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注册商标“SINSKI”,赴菲律宾投资建厂,生产摩托车就地销售,突破了高关税贸易壁垒,打开了菲律宾市场。2003年,该公司自营出口达1282万美元。
(二)输出生产线,在境外建厂,组装生产直接销售,带动出口。江苏新世纪机车科技有限公司和新东电器有限公司,以“CKD”方式输出生产线,散件出口,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组装生产直接销售,既占领了国际市场,又带动了散件出口。
(三)依托技艺,境外投资先行,带动出口创汇。宜兴丁蜀水利农机公司自1997年在马来西亚成功建办了第一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后,又接连办了3家,企业生产的陶瓷产品占马来西亚东马市场的70—80%,并带动了琉璃制品辅助材料的出口,创外汇120万美元。该公司目前境外投资已达4000多万元,2003年实现营销总额4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
(四)收购境外企业,利用境外资金,投资境外企业。无锡宝南机器公司于1997年在泰国收购一家企业,以该企业设备向当地银行借款,投资开办印刷厂。最近还准备在美国芝加哥设立分公司,将该公司无轴传动技术的印刷设备推向美国市场。
(五)依托世界名牌,借“船”出海,强强联合,发挥合作优势。无锡兴达尼龙有限公司以良好的业绩引来国际著名企业——美国杜邦公司的青睐。兴达公司分别投资480万美元和184万美元参股杜邦公司在美国和荷兰的杜邦单丝有限公司,实现兴达公司的全球发展战略目标。民营企业要以产业集群提升竞争能力。“新经济”的立足点在于形成产业群,因而获得速度、质量、灵活性、知识和网络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这是任何一家民营企业“走出去”都必须注意的问题。
四、加强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与配套服务
(一)进一步完善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2004月7月,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我国也有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政策,
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境外加工贸易项目专项资金、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等。但是,
由于体制不顺、审批严格、手续繁杂, 不少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这些政策优惠,
应借鉴国外做法, 改进中小企业政策的实施方式,
尽量将事前审批变为事后检查,并简化各种审批程序。
(二)建立和完善“走出去”的社会促进和支持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和各服务机构都应协调起来,为中小企业建立统一路径的“一站式”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外汇、财政、税务、海关、银行、保险、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