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寿山石雕微档案
寿山石雕产于福建福州。福州寿山石质地奇异,学名“叶腊石”,因产于福州北郊的寿山而得名。寿山石雕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共分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印钮五大类,品种千余种。其中有人物、动物、花果、山水、花卉等供人们陈设的欣赏品,也有文具、烟具、花瓶、印章等实用品。寿山石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聚旁备石睢工作室的展柜里,一件件石睢作品,石头光泽鲜丽,睢工造诣深厚,造型精巧别致,让人叹为观止。所谓艺术,就是斌予一事一物以生命活力,引人共鸣,发人深省。聚旁斋的主人,国家一级(高级)雕刻师胡奔校就是这样以文化艺术为内涵来完走诠释寿山石的灵性,把岁月融于刻刀之间,把深情情寄予玉石之中,以石为名,刻画万艘深情。
稍有不慎就链断石毁
怀着对寿山石雕技艺的喜爱和对寿山石雕艺人的好奇,我几经周折联系到了寿山石艺人胡奔校,让我意料之外的是,胡奔校创作出无数奇绝石雕的聚芳斋,竟然地处阳泉宾馆后院的简易房内,创作间是由窄小狭长的过道搭建而成,虽然稍显局促拥挤,但墙角朴拙的寿山原石、工作台上雏形将成的半成品、架上刚完成的石雕艺术品却让这陋室华彩毕现。出现在我面前的胡奔校,并不如印象中功成名就的石雕技师道骨仙风的耄耋老者形象,只是一个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三十多歲的青年才俊。
胡奔校戴着套袖端坐工作台前,手持打磨机精心雕琢着一块辽宁岫岩玉三连章作品。现在正进入最关键的脱环环节,这三件章料主体依旧连为一体,上面一排链环密密麻麻地排在章纽四周,有些链环已经分离开,有些环节却依旧若即连在一起。只见他手持打磨机,细若绣花针的抛光头灵巧地在链条的空隙间游动,同时不时地调整着章料的方向。时而眉头紧锁,盯着链条就着灯光仔细端详,研究着怎么样下刀,时而凝神定气,轻握抛光机细细磨削,掏掉链条间多余的玉料。不多时一个个链环便从玉料上脱落下来,我的心被这鬼斧神工的技艺深深震憾了,也被这位帅气的年轻小伙子的风雅清韵所折服,我的思绪也随着胡奔校的刀头在连环章作品中游刃穿梭。
过了良久,胡奔校放下手中的打磨机,乘着休息的时间,给我介绍起手中的作品来。“这件三连章作品最重要的工艺就是链雕,而链雕最难的就是就是脱环。”胡老师说,链雕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也是玉石雕琢中最考验功底的手艺。玉石质硬而脆,稍有不慎,就链断石毁。制作链条章的玉料要选细腻而性坚、质纯而格少的材料。其次在相石构思时,还要安排好链条的位置,使链条巧妙避开裂纹与砂格。在雕刻时,链条可与其他景物同时打坯,但不能急于穿孔脱环。别看这一组章器型不大,胡老师却已雕刻了近一个月,今天恰逢此件作品的脱环,实为机缘巧合,时机天成。我仔细欣赏这件未完工的坯料,章料简洁,巧夺天工,虽然没有繁缛工艺,但美得恰到好处。特别是三条活动的石链,连接三颗印章,多达三十余个链环,环径细如米丝,环环相套,精细均匀,活动自如,娴熟的技艺禁不住令人惊叹。
做个德艺双馨的石雕人
环顾这简陋的工作室,地上桌前柜中摆满了胡奔校的石雕作品,有大型精品、桌上摆件还有小型印章,置于其中,我立刻感到蓬荜生辉,顿觉得心旷神怡。看到这些石雕珍品,心中不由地涌出激情与震颤,它令我兴奋,令我陶醉,寿山石雕的“灵性”与“神秘”让我对胡奔校的经历和技艺充满了好奇。
说起自己的从艺往事,胡奔校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1982年出生在著名的雕刻之乡福建南平建瓯市,虽然年轻,但从事石雕事业已近20年。他们家是工艺世家,祖上数辈均为庙宇佛像雕塑艺人,在这样的家族里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雕刻艺术情有独钟。胡奔校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手艺人,在他的记忆中,爷爷为人和善,对工艺精益求精,“只有德艺双馨的人,在我们那里才可以雕琢佛像。”因此,爷爷手里雕琢的佛像总是慈眉善目,正是与爷爷的朝夕相处与亲身“心授”中,胡奔校深切体会到了手艺人的传统信仰和无限专注。
初中毕业后,胡奔校怀着对家族传承的石雕业的喜爱,进入福州的寿山石雕厂学习石雕,从此,跟石雕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胡奔校一学就是四年:跟着老师傅,一开始先学磨刀,一磨好几个月;之后学习修光,这是石雕的一项基本功,光这一项就学了两年。第三年才开始学习打坯,又学了一年。“做手艺人首先要勤快、能吃苦,学徒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几乎每天都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还非常枯燥。”他也曾困惑过,犹豫过,可从事这一行就要耐得住寂寞,他深知自己要的是什么,他的梦因石而生,那么他就要以石来铸就自己的石雕艺术之梦。
珍贵的寿山石让胡奔校感到莫名的欣喜与激动,他感慨于寿山石的天然之美和雕刻艺术的神奇,不畏辛苦,日夜刻苦钻研寿山石雕艺术,在学习中,胡奔校对寿山石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明白了寿山石雕的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各种技艺。格外器重他的师傅也经常带他观摩前辈雕刻的经典寿山石雕作品,并为他细心讲解各种雕刻风格的优劣特点,加上本人极高的悟性,他的雕刻技艺得以走向成熟。福建石雕行业的行规是学徒期满三年才能从事这一行业,为了把基础打牢一些,他又跟着师傅干了一年,2002年,经过四年的学习,胡奔校终于出师了。
一相能抵九日工
由于既有家学渊源,又聪明好学,基本功扎实,还勤奋吃苦,胡奔校的雕刻技艺很快就脱颖而出,当地一家有名的石雕厂慕名聘用了他。品种丰富,颜色多样的寿山石原料唤起他对石雕艺术如饥似渴的追求,他尽情地汲取雕刻艺术的营养,挥洒艺术创作的汗水,反复揣摩雕刻技法,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他的技艺突飞猛进,2000年初期,普通石雕技师的工资还是八、九百元的水平时,他正式入行不到一年就拿到了一千二百元的高工资。
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他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别人的厂子里干活,自主性不强,老板看他雕狮子技艺纯熟,销路好,就老让他重复雕一种题材,而对于他想钻研的山水雕、人物雕等却无从下手,虽然收入高,但对于掌握各种雕法,驾驭各种题材,拓展创作空间来说并无益处,按捺不住胸中的创作激情,2004年,他放弃了熟悉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在福州办了一个小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之路困难重重,他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选材”,优质的石材是出作品的关键,以前创作时都是老板把石材准备好,在这方面他没有任伺经验,第一次去进原料,刚采出来的原石各色各样,他从石家手上买了许多便宜的鸡血石原料——冻石,回来切开后,却是一多半不能用,而最难买的是寿山石,看起来外表漂亮的,剖开后里面却全是石渣,在这方面,胡奔校交了许多学费,才掌握了其中的要害。
选到了合适的材料,还要会独立“相石”,这是创作不同题材的基础,相石,就是寿山石雕艺人通过观察寿山石外观形象、状态,在头脑中判定怎样塑造物像的过程。“读懂石头,才能与各种石头结缘。”胡奔校坦言,只有自己独立思考,才能体会到寿山石雕的精髓。以前有师傅把关,自己做的作品色彩单一,相石也单一,现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昂贵原材料,用好并出彩就是摆在面前的又一个难题,当石质色彩斑斓时,相石就深了一步,因为存在取俏问题;如果石头色彩斑斓,还有杂质、裂格等瑕疵时,那相石就更深了,因为除取俏外,还要懂得如何化解瑕疵。
胡奔校有一次碰到了一塊通体黑亮的石材,美中不足的是石头的顶部却有一大块白斑瑕疵,经过仔细观察,采用浮雕技法,取俏雕刻《丝绸之路》,凿坯时保留了“白斑”并雕为远行走的驼队,而大块黑石却分文未动,图案虽小,却刚好体现了丝绸之路任重道远的悠远意境,使得作品别有情趣。胡奔校认为,寿山石雕的相石贯穿在打坯、凿坯,甚至修光、磨光各个过程。打坯前的相石定的是雕刻题材和雕刻技法,它决定了这块石头的处理方向;凿坯、修光,甚至磨光的相石,是根据石头里面的变化,重新构思,灵活应对,它能起到峰回路转,甚至画龙点睛,化解瑕疵的作用。业内有“一相能抵九日工”之说,强调的是相石的事半功倍。如果相石出问题,雕刻刀一动下去,那减去的石头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打造南北大融合的石雕金字招牌
经过几年摸爬滚打,凭借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善变的艺术技法,胡奔校创作的题材已十分广泛,山水、人物都得心应手,尤其擅长人物圆雕、大型雕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胡氏技艺”也成为闽北寿山石雕的亮眼招牌。然而,寿山石雕技艺主要在南方流传,如果能让这种带有浓重地方特色的技艺走出闽北,与北方的艺术风格创新融合,不仅能丰富题材手法,而且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承传播,萌生了这个大胆想法后,胡奔校心中激动不已。
2013年,胡奔校和朋友带着作品来阳泉参加奇石展览,没想到山西人对寿山石雕非常喜欢,开放的创作环境、包容的文化氛围,让他对这座北方小城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之后,他多次来阳泉进行考察,2014年4月,胡奔校注册成了阳泉市昱泉聚芳斋工艺品有限公司,决定在此扎根。山西厚重历史文化、阳泉独特山水人文的浸润,让胡奔校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激情。“印章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本身就具有承载文化、体现价值的作用,而选用寿山石,用特有的雕刻语言,融入阳泉的文化元素,更能彰显阳泉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更能提升作品的自身价值和艺术品质。”2017年,他萌发了以山城阳泉历史与风光为题材,创作现代山水风景大型寿山石雕的想法,为此,胡奔校多次实地考察,并特地远赴寿山石产地福建省,寻找石材,他巧妙构思,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经过2个月的精雕细琢,终于完成了这件作品。
《阳泉盛境》寿山石雕作品是一枚巨型印章式的宏伟力作。整件作品以“中共第一城”为主题,结合石材颜色、纹路等天然特征,随石赋形,以半写实半写意的手法将阳泉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浓缩于章首,展现了阳泉厚重的人文底韵与近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阳泉山城,桃河两岸,今朝风景正盛。巍巍狮脑山,白云缭绕,中共第一城、百团大战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碑、刀刃山钟楼等标志性的景观依山就势,展现了中共第一城光辉的英雄历程。娘子关城楼、固关长城、藏山、冠山等景环绕四周,代表了阳泉淳厚的人文历史底韵,再配上印章之上郭沫若的《赞阳泉》诗,展现了阳泉人民砥砺奋进、创新发展的豪情壮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梦想从不会辜负勤奋与执着的人。胡奔校的作品逐渐引起业界关注,频频获奖。2012年,他创作的石雕《十六应真》荣获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3年,《农家乐》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博览会银奖;2016年,胡奔校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飞夺泸定桥》被“翰墨书长征”活动组委会永久收藏;2017年,石雕作品《清泉石山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作品《飞天》荣获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国匠杯”金奖。
几年来,在山西的生活和工作,让他深深地融进了这块土地,《阳泉盛境》等几件南北技艺题材融合作品的成功创作,更坚定了他走创新之路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胡奔校心里自己始终是一名工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工匠精神在山西打造一块真正的南北大融合的石雕金字招牌。
寿山石雕产于福建福州。福州寿山石质地奇异,学名“叶腊石”,因产于福州北郊的寿山而得名。寿山石雕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共分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印钮五大类,品种千余种。其中有人物、动物、花果、山水、花卉等供人们陈设的欣赏品,也有文具、烟具、花瓶、印章等实用品。寿山石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聚旁备石睢工作室的展柜里,一件件石睢作品,石头光泽鲜丽,睢工造诣深厚,造型精巧别致,让人叹为观止。所谓艺术,就是斌予一事一物以生命活力,引人共鸣,发人深省。聚旁斋的主人,国家一级(高级)雕刻师胡奔校就是这样以文化艺术为内涵来完走诠释寿山石的灵性,把岁月融于刻刀之间,把深情情寄予玉石之中,以石为名,刻画万艘深情。
稍有不慎就链断石毁
怀着对寿山石雕技艺的喜爱和对寿山石雕艺人的好奇,我几经周折联系到了寿山石艺人胡奔校,让我意料之外的是,胡奔校创作出无数奇绝石雕的聚芳斋,竟然地处阳泉宾馆后院的简易房内,创作间是由窄小狭长的过道搭建而成,虽然稍显局促拥挤,但墙角朴拙的寿山原石、工作台上雏形将成的半成品、架上刚完成的石雕艺术品却让这陋室华彩毕现。出现在我面前的胡奔校,并不如印象中功成名就的石雕技师道骨仙风的耄耋老者形象,只是一个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三十多歲的青年才俊。
胡奔校戴着套袖端坐工作台前,手持打磨机精心雕琢着一块辽宁岫岩玉三连章作品。现在正进入最关键的脱环环节,这三件章料主体依旧连为一体,上面一排链环密密麻麻地排在章纽四周,有些链环已经分离开,有些环节却依旧若即连在一起。只见他手持打磨机,细若绣花针的抛光头灵巧地在链条的空隙间游动,同时不时地调整着章料的方向。时而眉头紧锁,盯着链条就着灯光仔细端详,研究着怎么样下刀,时而凝神定气,轻握抛光机细细磨削,掏掉链条间多余的玉料。不多时一个个链环便从玉料上脱落下来,我的心被这鬼斧神工的技艺深深震憾了,也被这位帅气的年轻小伙子的风雅清韵所折服,我的思绪也随着胡奔校的刀头在连环章作品中游刃穿梭。
过了良久,胡奔校放下手中的打磨机,乘着休息的时间,给我介绍起手中的作品来。“这件三连章作品最重要的工艺就是链雕,而链雕最难的就是就是脱环。”胡老师说,链雕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也是玉石雕琢中最考验功底的手艺。玉石质硬而脆,稍有不慎,就链断石毁。制作链条章的玉料要选细腻而性坚、质纯而格少的材料。其次在相石构思时,还要安排好链条的位置,使链条巧妙避开裂纹与砂格。在雕刻时,链条可与其他景物同时打坯,但不能急于穿孔脱环。别看这一组章器型不大,胡老师却已雕刻了近一个月,今天恰逢此件作品的脱环,实为机缘巧合,时机天成。我仔细欣赏这件未完工的坯料,章料简洁,巧夺天工,虽然没有繁缛工艺,但美得恰到好处。特别是三条活动的石链,连接三颗印章,多达三十余个链环,环径细如米丝,环环相套,精细均匀,活动自如,娴熟的技艺禁不住令人惊叹。
做个德艺双馨的石雕人
环顾这简陋的工作室,地上桌前柜中摆满了胡奔校的石雕作品,有大型精品、桌上摆件还有小型印章,置于其中,我立刻感到蓬荜生辉,顿觉得心旷神怡。看到这些石雕珍品,心中不由地涌出激情与震颤,它令我兴奋,令我陶醉,寿山石雕的“灵性”与“神秘”让我对胡奔校的经历和技艺充满了好奇。
说起自己的从艺往事,胡奔校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1982年出生在著名的雕刻之乡福建南平建瓯市,虽然年轻,但从事石雕事业已近20年。他们家是工艺世家,祖上数辈均为庙宇佛像雕塑艺人,在这样的家族里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雕刻艺术情有独钟。胡奔校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手艺人,在他的记忆中,爷爷为人和善,对工艺精益求精,“只有德艺双馨的人,在我们那里才可以雕琢佛像。”因此,爷爷手里雕琢的佛像总是慈眉善目,正是与爷爷的朝夕相处与亲身“心授”中,胡奔校深切体会到了手艺人的传统信仰和无限专注。
初中毕业后,胡奔校怀着对家族传承的石雕业的喜爱,进入福州的寿山石雕厂学习石雕,从此,跟石雕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胡奔校一学就是四年:跟着老师傅,一开始先学磨刀,一磨好几个月;之后学习修光,这是石雕的一项基本功,光这一项就学了两年。第三年才开始学习打坯,又学了一年。“做手艺人首先要勤快、能吃苦,学徒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几乎每天都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还非常枯燥。”他也曾困惑过,犹豫过,可从事这一行就要耐得住寂寞,他深知自己要的是什么,他的梦因石而生,那么他就要以石来铸就自己的石雕艺术之梦。
珍贵的寿山石让胡奔校感到莫名的欣喜与激动,他感慨于寿山石的天然之美和雕刻艺术的神奇,不畏辛苦,日夜刻苦钻研寿山石雕艺术,在学习中,胡奔校对寿山石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明白了寿山石雕的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各种技艺。格外器重他的师傅也经常带他观摩前辈雕刻的经典寿山石雕作品,并为他细心讲解各种雕刻风格的优劣特点,加上本人极高的悟性,他的雕刻技艺得以走向成熟。福建石雕行业的行规是学徒期满三年才能从事这一行业,为了把基础打牢一些,他又跟着师傅干了一年,2002年,经过四年的学习,胡奔校终于出师了。
一相能抵九日工
由于既有家学渊源,又聪明好学,基本功扎实,还勤奋吃苦,胡奔校的雕刻技艺很快就脱颖而出,当地一家有名的石雕厂慕名聘用了他。品种丰富,颜色多样的寿山石原料唤起他对石雕艺术如饥似渴的追求,他尽情地汲取雕刻艺术的营养,挥洒艺术创作的汗水,反复揣摩雕刻技法,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他的技艺突飞猛进,2000年初期,普通石雕技师的工资还是八、九百元的水平时,他正式入行不到一年就拿到了一千二百元的高工资。
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他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别人的厂子里干活,自主性不强,老板看他雕狮子技艺纯熟,销路好,就老让他重复雕一种题材,而对于他想钻研的山水雕、人物雕等却无从下手,虽然收入高,但对于掌握各种雕法,驾驭各种题材,拓展创作空间来说并无益处,按捺不住胸中的创作激情,2004年,他放弃了熟悉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在福州办了一个小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之路困难重重,他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选材”,优质的石材是出作品的关键,以前创作时都是老板把石材准备好,在这方面他没有任伺经验,第一次去进原料,刚采出来的原石各色各样,他从石家手上买了许多便宜的鸡血石原料——冻石,回来切开后,却是一多半不能用,而最难买的是寿山石,看起来外表漂亮的,剖开后里面却全是石渣,在这方面,胡奔校交了许多学费,才掌握了其中的要害。
选到了合适的材料,还要会独立“相石”,这是创作不同题材的基础,相石,就是寿山石雕艺人通过观察寿山石外观形象、状态,在头脑中判定怎样塑造物像的过程。“读懂石头,才能与各种石头结缘。”胡奔校坦言,只有自己独立思考,才能体会到寿山石雕的精髓。以前有师傅把关,自己做的作品色彩单一,相石也单一,现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昂贵原材料,用好并出彩就是摆在面前的又一个难题,当石质色彩斑斓时,相石就深了一步,因为存在取俏问题;如果石头色彩斑斓,还有杂质、裂格等瑕疵时,那相石就更深了,因为除取俏外,还要懂得如何化解瑕疵。
胡奔校有一次碰到了一塊通体黑亮的石材,美中不足的是石头的顶部却有一大块白斑瑕疵,经过仔细观察,采用浮雕技法,取俏雕刻《丝绸之路》,凿坯时保留了“白斑”并雕为远行走的驼队,而大块黑石却分文未动,图案虽小,却刚好体现了丝绸之路任重道远的悠远意境,使得作品别有情趣。胡奔校认为,寿山石雕的相石贯穿在打坯、凿坯,甚至修光、磨光各个过程。打坯前的相石定的是雕刻题材和雕刻技法,它决定了这块石头的处理方向;凿坯、修光,甚至磨光的相石,是根据石头里面的变化,重新构思,灵活应对,它能起到峰回路转,甚至画龙点睛,化解瑕疵的作用。业内有“一相能抵九日工”之说,强调的是相石的事半功倍。如果相石出问题,雕刻刀一动下去,那减去的石头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打造南北大融合的石雕金字招牌
经过几年摸爬滚打,凭借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善变的艺术技法,胡奔校创作的题材已十分广泛,山水、人物都得心应手,尤其擅长人物圆雕、大型雕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胡氏技艺”也成为闽北寿山石雕的亮眼招牌。然而,寿山石雕技艺主要在南方流传,如果能让这种带有浓重地方特色的技艺走出闽北,与北方的艺术风格创新融合,不仅能丰富题材手法,而且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承传播,萌生了这个大胆想法后,胡奔校心中激动不已。
2013年,胡奔校和朋友带着作品来阳泉参加奇石展览,没想到山西人对寿山石雕非常喜欢,开放的创作环境、包容的文化氛围,让他对这座北方小城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之后,他多次来阳泉进行考察,2014年4月,胡奔校注册成了阳泉市昱泉聚芳斋工艺品有限公司,决定在此扎根。山西厚重历史文化、阳泉独特山水人文的浸润,让胡奔校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激情。“印章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本身就具有承载文化、体现价值的作用,而选用寿山石,用特有的雕刻语言,融入阳泉的文化元素,更能彰显阳泉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更能提升作品的自身价值和艺术品质。”2017年,他萌发了以山城阳泉历史与风光为题材,创作现代山水风景大型寿山石雕的想法,为此,胡奔校多次实地考察,并特地远赴寿山石产地福建省,寻找石材,他巧妙构思,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经过2个月的精雕细琢,终于完成了这件作品。
《阳泉盛境》寿山石雕作品是一枚巨型印章式的宏伟力作。整件作品以“中共第一城”为主题,结合石材颜色、纹路等天然特征,随石赋形,以半写实半写意的手法将阳泉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浓缩于章首,展现了阳泉厚重的人文底韵与近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阳泉山城,桃河两岸,今朝风景正盛。巍巍狮脑山,白云缭绕,中共第一城、百团大战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碑、刀刃山钟楼等标志性的景观依山就势,展现了中共第一城光辉的英雄历程。娘子关城楼、固关长城、藏山、冠山等景环绕四周,代表了阳泉淳厚的人文历史底韵,再配上印章之上郭沫若的《赞阳泉》诗,展现了阳泉人民砥砺奋进、创新发展的豪情壮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梦想从不会辜负勤奋与执着的人。胡奔校的作品逐渐引起业界关注,频频获奖。2012年,他创作的石雕《十六应真》荣获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3年,《农家乐》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博览会银奖;2016年,胡奔校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飞夺泸定桥》被“翰墨书长征”活动组委会永久收藏;2017年,石雕作品《清泉石山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作品《飞天》荣获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国匠杯”金奖。
几年来,在山西的生活和工作,让他深深地融进了这块土地,《阳泉盛境》等几件南北技艺题材融合作品的成功创作,更坚定了他走创新之路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胡奔校心里自己始终是一名工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工匠精神在山西打造一块真正的南北大融合的石雕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