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粪便处理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六安市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和面源污染问题相对突出的现状,该研究从微观视角入手,构建了生猪农户和养殖场选择环保型的粪便处理技术意愿的模型框架;利用六安市143户农户及养殖场的实地调查数据,基于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法,分析了农户和养殖场对于生猪粪便处理技术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和养殖场对生猪粪便处理技术的选择意愿是倾向于选择环保的处理方式;农户和养殖场的经营规模、对环境污染的认知、对当前生猪粪便处理技术的满意度等影响因素,均会对农户和养殖场选择生猪粪便处理技术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面源污染;生猪养殖;处理技术;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2-0123-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in our city,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oblem is relatively prominent. This article builds a model framework for pig farmers and farmers′ willingness to choos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nure disposal technology from a micro perspective, and uses field survey data from 143 farmers and farms in Lu′ an City. Based on the Logistic binary selection model method,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and farms to choose pig manure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most farmers and farms are willing to choose the treatment method for pig manure treatment technology; they tend to choos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reatment methods; the scale of operations of farmers and farmers,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pig breeding, farmers and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current pig manure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farmers and farmers choosing pig manure treatment technology. Finally,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Key word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ig breeding; Treatment technology; Influencing factors
  党的十九大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决策部署,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更需积极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然而,安徽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尤为突出,其中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较为明显。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技术方法等原因,使得农业发展给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其中突出的问题[1]。针对当前出现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并付诸实施,但能否使政府的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并实现污染控制的目标,最终取决于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政策的接受意愿和支持情况[2]。
  畜牧业的规模化和逐渐增加的家畜数量,在满足市场对肉类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农村主要面源污染来源之一是养殖畜禽过程中的排泄物,因此,生猪粪便的处理方式对农村环境治理起着重要作用。从国内外关于生猪粪污处理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沼气、还田、堆肥是根本出路。农户对生猪粪便污染治理政策的接受程度,是未来政府部门设计相应农业环境政策时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主体主要是个体农户和规模大小不一的养殖场。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和非排他性,而且农村地区环境管理难度较大,这使得控制畜牧业的面源污染问题变得比较复杂,因此需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来规范生猪产业主体的行为[3]。本研究基于六安市143户生猪养殖场的实地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在进行生猪粪便处理技术选择时,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程度,以期为政府相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1 分析理论
  根据行为计划理論(TPB),行为意向表明一个人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动机,行为意向可以由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来预测。因此在研究怎样控制生猪养殖过程中的面源污染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农户和养殖场对于生猪养殖污染的认知、经济行为目标、处理行为的主观规范以及其他特征。农户和养殖场在选择粪便处理技术时还会受到自身的资源禀赋以及政府环保政策等的影响[3]。农户和养殖场进行生猪粪便处理技术选择时,由于修建沼气池需要的初始投资较大,对生猪粪便中的营养物具有更高的去除率,相对来说是更加环保的处理方式。   1.1 模型选择 本研究在文献查询、专家咨询和预调查的基础上,最终选择是否选择环保的生猪粪便处理方式为解释变量,即采用环保的生猪粪便处理方式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文章选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分析影响生猪养殖农户和养殖场在选择粪便处理方式时的因素。
  1.2 变量选取 生猪养殖农户和养殖场在进行粪便处理方式选择时属于技术选择行为,他们会综合考虑目前可用的技术、技术的投资成本、政府相关政策的要求等因素,最后做出符合其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决策。国内外学者在对微观主体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全面,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影响因素分为以下4类:(1)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2)总体特征:经营规模、养殖场自有耕地面积;(3)农户及养殖场认知:是否听说过低碳农业、养殖过程中粪便处理是否重要、生猪养殖对周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4)现状及外部影响:对现有粪便处理技术的满意度、周围的邻居是否对您的猪场(或养猪)造成的环境有过抱怨或意见、补贴对您养殖污染防控是否重要。
  2 影响生猪粪便处理技术选择的因素
  2.1 调查点的选取和数据获得 本研究选择六安市作为研究区域,数据来自笔者2018年对六安市区县的实地调查。调查形式是面对面的现场访谈,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达95.3%。根据数据结果对生猪粪便处理技术选择进行统计描述,其结果详见表1。
  总的来看,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场在处理生猪粪便时,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式:沼气(将粪便用于沼气生产,通过管道排入沼气池、化粪池、沉淀池等)、堆肥、直接还田(将生猪粪便作为有机肥)、弃置(不经过处理堆积在废弃地)、其他方式,本文将出沼气之外的处理方式都歸类为非沼气方式。统计结果表明,农户及养殖场对于选择更为环保的方式进行生猪粪便处理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的。
  2.2 模型拟合结果与分析
  2.2.1 计量结果 本文用SPSS计量软件对生猪粪便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Logit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2.2.2 结果分析 从数据结果来看,农户和养殖场的经营规模与选择环保的生猪粪便处理技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能是因为规模相对较大的养殖场,投入资金相对更多,更有能力负担起建设和使用沼气池的成本,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可能更加看重自身的声望,想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关于生猪养殖对环境污染的认知方面,越能意识到生猪养殖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则越可能选择环保的生猪粪便处理方式,这个结果符合认知行为理论的观点,即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看法,能够正确认识到生猪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会促使人们选择更加环保的处理方式;农户和养殖场对当前生猪粪便处理技术越满意,则越不会采取环保的处理方式,当前对于修建沼气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这说明能够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的农户和养殖场,希望更多的利用政府提供的资金。
  样本中的农户及养殖场的个体特征对技术选择的影响太不显著。根据模型评估的数据结果显示,个体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对农户和养殖选择生猪粪便处理技术时,都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农户和养殖场更容易受到所在农村或社区中其他类似农户和养殖场技术选择的影响。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和非排他性,在没有强制的情况下,农户和养殖场都不愿意投入比他人更多的成本,并将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受教育年限也没有显著性影响,可能是学历相对更高的农民和养殖场已经没有将农村作为自己生活的重心,而是在农村意外的地方找寻自己价值。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六安市为例,利用143户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生猪粪便处理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农户及养殖场是倾向于选择更为环保的方式(即采用沼气方式)进行生猪粪便处理的。农户和养殖场的经营规模、对生猪养殖污染的认知以及对当前的粪便处理方式满意度对技术的选择都有着显著影响。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还需要充分发挥宣传和资金支持政策的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政府在进行生猪养殖企业中推广沼气池技术时,可适当选择规模相对较大的养殖场作为前期重点推广对象。因为沼气池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对一般农户来说,成本负担较重,当粪便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使采用沼气技术的平均成本下降,这时才能达到较高的成本收益率;对于沼气池成本较高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对生猪养殖企业实施较低的贷款门槛和贷款利息等措施。宣传培训等非行政干预手段对环境污染知识的普及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效果可能会有一定效果,适当加以行政干预手段对来推广沼气技术也有积极影响。采用补贴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法,扩大沼气池的修建数量和使用规模。
  参考文献
  [1]陈锡文.环境问题与中国农村发展[J].管理世界,2001(1):5-8.
  [2]韩洪云,杨增旭.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接受意愿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眉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1):45-52.
  [3]Burlando,R.M.and Guala,F.Heterogeneous Agents in Public Goods Experiments[J]. Experimental Economics,2005,8(1):35-54.
  [4]Chen,Y.and Li,S.X.Group Identity and Social Preference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9,99(1):431-457.
  [3]张晖,虞祎,胡浩.基于农户视角的畜牧业污染处理意愿研究——基于长三角生猪养殖户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1(10):92-94.
  [6]李红梅,傅新红,吴秀敏.农户安全施用农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四川省广汉市214户农户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5):99-104.
  [7]马骥,蔡晓羽.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华北平原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9):9-16.
  [8]胡浩.农区畜牧业发展的环境制约及评价——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6):36-42.
  [9]宋军等.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8(6):36-44.
  [10]胡中应,俞康.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6(6):3-5.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仅能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待遇和实惠,而且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的重要途径。该文结合繁昌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现状;问题;建议;繁昌  中图分类号 F8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
期刊
摘 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以《农村发展规划》课程在线教学组织为例,探讨了在新冠肺炎疫情景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多维度的教学目标、设计“模块化”可选择的教学内容、重构“互动性”强参与的教学过程、强化“全过程”重反馈的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构建。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农村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可食景观在屋顶花园的设计发挥了屋顶的特性,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充满趣味性的休闲游憩、交往学习的空间,同时也为园林景观增添独特亮点。该文结合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屋顶的设计,探讨了这一新型的景观模式。  关键词:屋顶花园;可食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3-0071-03  “可食景观”这一概念来自于20世纪80年代,由
期刊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各高校开展了线上教学。该文以吉首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在线教学实施情况为例,探讨了在线教学面临的困难、实施效果及完善对策等,以期为确保线上教学持续高效地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在线教学;混合教学模式;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0-0164-03  针对新冠疫情对高
期刊
摘 要:2020年初,我国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和层次较为复杂,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差异较大,从而对线上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该文以《江苏现代农业概论》课程线上教学为例,介绍了高职院校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前准备、教学中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学感悟等方面,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知识拓
期刊
摘 要:农村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客观评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层次分析法框架,构建安顺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分层模糊评价方法,对所选的3个行政村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建设整体上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但是在经济水平、污染控制、资源保护与利用及可持续发展上仍然存在短板。因此,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利益相关者”的
期刊
摘 要:以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森林公园——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为例,运用李克特量表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基于游客的调研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森林公园发展状况整体良好,影响城市森林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整体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服务水平。其中,水质差和生物多样性不足、公共卫生间设置间隔不合理和综合服务水平不高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北京城市森林公园;现状;最小二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深入推进,国内相继出现不同模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构,形成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服务体系。该文以2019年农业农村部确定的第1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典型案例中的福建司雷植保技术有限公司为分析对象,探究安溪县茶园生态防控全程托管下茶园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建立效果。  关键词:茶园社会化服务;托管模式;茶园植保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期刊
摘 要:重点区专项调查评价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的重要阶段。该文以霍邱县为例,阐述了重点区调查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划定了霍邱县土地质量重点调查评价区,并对各类重点调查评价区调查评价内容、工作部署和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重点区调查;霍邱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3-0131-03 
期刊
摘 要:以宁德金涵茶文化创意休闲园概念规划为例,依托茶园生产本底,通过自然资源整合、文化创意引领,将失管茶园规划为集茶产业生产、科教、销售、电子商务、地方民俗特色与历史文化展示、休闲体验与运动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茶园,以期为类似茶园改造升级的规划及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失管茶园;休闲;产业互动;概念规划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