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相对于个别学习。它打破原有课堂教学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多的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已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作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因此,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要注意落实以下几个要点:
(1)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合作学习集体中的所有成员集体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地增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包括两人合作、小组合作。作为学习中的合作应该是不受时空的限制,合作应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体验到合作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责任。
(2)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补充。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问题,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采用前后位的坐法,便于灵活地调整成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等,这些角色还可以适当调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了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确保了每位学生的主动的参与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3)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在给出问题量,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4)教师应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探究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5)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①学会自主探索。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 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②学会交流与倾听。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一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和发言要点;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學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作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因此,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要注意落实以下几个要点:
(1)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合作学习集体中的所有成员集体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地增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包括两人合作、小组合作。作为学习中的合作应该是不受时空的限制,合作应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体验到合作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责任。
(2)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补充。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问题,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采用前后位的坐法,便于灵活地调整成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等,这些角色还可以适当调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了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确保了每位学生的主动的参与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3)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在给出问题量,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4)教师应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探究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5)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①学会自主探索。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 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②学会交流与倾听。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一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和发言要点;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學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