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日新月异的生活形式与社会需求,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受挫心理越来越重视。因此,在社会环境的驱使下,教师的教育手法与理念亦应当与时俱进,尤其是小学生受挫心理辅导更是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学生日常受挫心理的成因,对怀有受挫心理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其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防止不良情绪进一步恶化是教师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受挫心理;成因;辅导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而小学教师是学生初次离开家庭后遇到的“陌生人”,因此从各方面而言,小学教育是每一个学生日后走出社会的重要基础,为师者不仅仅要做好日常教学的基础知识点巩固,同时亦要做好其“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因素的引导。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因而其在情绪管理思维方面亦不甚完善,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承受挫折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据了解,目前大多小学生在挫折面前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产生情绪障碍,继而衍生出与我们教育目标互相抵触的负面心理与行为,这为小学日常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所以,在完善日常教育基础的大前提下,教育者应当进一步认识小学生受挫心理的成因,对受挫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脱离负面情绪中,完善自身情绪管理。
一、小学生受挫心理的成因
小学生出现受挫心理的成因主要分为两种:一方面是由于外在因素所引起。如,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日常教育的不完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内部因素所引起,如盲目攀比以及自我价值过高等因素引发其受挫心理的形成。
(一)影响小学生受挫心理形成的外在因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在生活中却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家长疏于孩子的日常管教,把教育的责任悉数交给学校与老师,却疏忽了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大部分家庭都会出现对孩子过于呵护的情况,因而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产生了过高的自身需求。
当自身需求与学校中的客观环境产生矛盾后,学生将在无形中对学校教育与家庭呵护进行对比,从而在校期间出现“老师针对自己”“大家不喜欢自己”等负面想法,衍生自卑心态,在遇到挫折的情况下孩子的受挫心理则因此放大,导致出现情绪波动或心理影响。
2.在人际交往中失衡
小学是学生的人生中第一个交际场所,因而在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学生们一般在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希望得到理解而不善于理解他人的情况出现。这种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交际特点使学生在交往中往往会遇到障碍。因而,在日常学生交往中出现的伙伴间关系恶化、争执等情况均会对学生产生交际挫折。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很容易将交际挫折的原因归咎于自身,继而产生受挫心理,出现意志消沉的负面情绪。若这种受挫心理不及时疏导的话,会对学生日后的交际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丧失交际的信心。
(二)影响小学生受挫心理形成的内在因素
1.过分盲目攀比
学习成绩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不少学生会通过攀比成绩而相互激励,部分学校更是激励学生以此激励自己。然而,这种攀比激励的方法若是使用不恰当便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受挫心理。尤其是攀比虽然会使孩子在自主学习方面更具有积极性,然而这种攀比激励机制同样也会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遇未知的挫折。当挫折到来的时候,学生由于缺乏遭受挫折的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尚较为薄弱,很容易出现无法接受结果继而自暴自弃的负面情况。
2.自我价值过高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了解并未成熟,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经常遇到现实客观环境与自我估值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所设立的自我价值难以成立,伴随着原有的自我了解在现实的打击下瓦解,受挫心理亦因此而生。这种受挫心理的发展很容易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并以此回避现实客观环境,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目前小学生受挫后的主要情绪分析
挫折情绪主要是指小学生受挫后所产生情绪引发的行为和反应,其中在日常教育中,部分受挫情绪会通过非理性反应而展现,对学习与生活等各方面均产生负面影响。
(一)过分自卑
自卑情绪是小学生受挫后最常见的负面情绪,鉴于小学生自我认知不明确,在遭受挫折后很容易对自身能力出现怀疑的情绪,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使成绩一落千丈。
尤其是在班级中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他们大多看似调皮好动,但实际上在学习方面他们或多或少均抱着自卑情绪,作为教师应当定期对部分学生进行受挫教育,以鼓励、制定目标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该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
(二)选择抱怨
很多学生在受挫后一再出现抱怨情绪,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受挫以后并没有得到教师合适的引导以及自身对挫折的内化能力不足,从而习惯性地把负面情绪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比如,某个学生由于考试成绩欠佳而抱怨老师讲课水平不足,且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衍生出妒嫉与厌恶的心态等。由此可见,受挫后带有抱怨情绪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不善于从自身寻求问题根源。
(三)感到焦虑
出于对学校权威或是家庭教育的原因,部分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会出现焦虑的负面情绪,其主要体现在学生在遭到挫折时六神无主,内心紧张与焦虑。
例如,學生在考试成绩不好或是在学校犯错后,部分学生会出于害怕父母责骂与同学嘲笑等顾虑不敢直接面对挫折,所以干脆把试卷藏起来或是以撒谎的方式处理错误,最终很容易在焦虑情绪的驱使下涉足深陷。
(四)攻击反应
不得不承认,小学生在处理挫折方面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会有一部分性格相对暴躁的学生在遭遇到挫折后会出现攻击行为。比如说:在受到同伴的嘲笑后会因为出现攻击性行为;在受到老师批评后便不愿意配合老师工作等等都是源于学生在受到挫折后出现的攻击反应。 三、对受挫学生的辅助
(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感是经由学生的主观心理而衍生,因而消除挫折感对于各方面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尚不现实。为师者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感,做到直面挫折理性分析,并对挫折感的到来做好心理准备。
所以,在日常教学以及课余生活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受挫心理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挫折是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的考验,正确对待挫折是一种过人的能力,比起完成事情本身更加值得骄傲。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融入正确对待挫折的元素,就笔者而言,在定期周班会上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各种相关主题讨论会,不仅仅能够让教师更加正确地了解孩子对于挫折的看法与认识,同时还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均参与其中,对挫折的出现以及对待挫折的方法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除了主题研讨会之外,日常教学中的受挫心理教育融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完成日常讲授的同时也着手加强学生的受挫教育,当讲到课文的中心思想时,我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并对通过课文中心思想联系身边事物,进一步了解面对挫折的正确解决方法。
另外,在课余活动期间或是活动课期间教师亦需要适时引入名人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及相关故事典故,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大禹治水》《我不是最弱小的人》以及课外名著均可成为提升学生受挫认知的重要读物。通过一系列的受挫教育,学生可通过课堂让自身潜意识中提高对待挫折的态度,加强学生对待挫折的认识以及培养其战胜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传授自我调节的方法
在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挫折的前提下,对挫折带来的失败感进行自我调节亦是消除学生挫折心理的重要一环。因此,作为教师最好能够在活动课堂上适度提供挫折情景引导学生模拟对待,并根据模拟情景对学生自我调节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失败感面前走出困境。
常见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分为自我激励法、转移注意法以及倾诉法三种,其中自我激励法主要是以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冷静分析现状并对自我加以激励,把挫折当作追求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小困难,激励自己对其加以克服,鼓励自我遭遇挫折后迅速拿出勇气继续与挫折作斗争,不屈不挠。
转移注意法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去淡化挫折带来的失败感,从而在日后重遇相似挫折的时候能够将心理压力减至最小。如某次单元测试成绩不理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参与有益的文体活动,释放体内负面情绪,避免沉浸于挫折感中不能自拔;倾诉法则通过倾诉的方式抒发负面情感,做到身心放松后再度挑战困难。
(三)提升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指导不仅仅能够避免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同时也能够减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挫折感。 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能够拥有较为稳定的情绪去面对挫折,同时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发挥团结互助、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同学间的鼓励与支持去减弱挫折带来的失败感。拥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亦可以在团队中借鉴他人对待挫折的方法,对消除挫折心理以及消除挫折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挫折心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种负面心理,为师者在完善日常教育的前提下应当兼顾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立足于分析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从而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辅导,避免受挫心理蔓延滋生,造成学生心理不必要的损害。
参考文献:
[1]王玲,李尚敏.浅谈未成年人挫折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78.
[2]左小彩.青少年学生挫折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和调适[J].新乡学院学报,2010(02):208-211.
[3]唐生梅.学生耐挫能力的现状及培养[J].湖南教育,2003(16):20.
[4]李秀麗.增强学生抵抗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黑河学刊,2011(8):146.
[5]都兴芳,王庆书,周影.正确认识挫折提高挫折承受能力[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6):35-37.
[6]王泽和.挫折教育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1):10-11.
【关键词】受挫心理;成因;辅导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而小学教师是学生初次离开家庭后遇到的“陌生人”,因此从各方面而言,小学教育是每一个学生日后走出社会的重要基础,为师者不仅仅要做好日常教学的基础知识点巩固,同时亦要做好其“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因素的引导。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因而其在情绪管理思维方面亦不甚完善,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承受挫折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据了解,目前大多小学生在挫折面前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产生情绪障碍,继而衍生出与我们教育目标互相抵触的负面心理与行为,这为小学日常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所以,在完善日常教育基础的大前提下,教育者应当进一步认识小学生受挫心理的成因,对受挫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脱离负面情绪中,完善自身情绪管理。
一、小学生受挫心理的成因
小学生出现受挫心理的成因主要分为两种:一方面是由于外在因素所引起。如,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日常教育的不完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内部因素所引起,如盲目攀比以及自我价值过高等因素引发其受挫心理的形成。
(一)影响小学生受挫心理形成的外在因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在生活中却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家长疏于孩子的日常管教,把教育的责任悉数交给学校与老师,却疏忽了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大部分家庭都会出现对孩子过于呵护的情况,因而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产生了过高的自身需求。
当自身需求与学校中的客观环境产生矛盾后,学生将在无形中对学校教育与家庭呵护进行对比,从而在校期间出现“老师针对自己”“大家不喜欢自己”等负面想法,衍生自卑心态,在遇到挫折的情况下孩子的受挫心理则因此放大,导致出现情绪波动或心理影响。
2.在人际交往中失衡
小学是学生的人生中第一个交际场所,因而在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学生们一般在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希望得到理解而不善于理解他人的情况出现。这种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交际特点使学生在交往中往往会遇到障碍。因而,在日常学生交往中出现的伙伴间关系恶化、争执等情况均会对学生产生交际挫折。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很容易将交际挫折的原因归咎于自身,继而产生受挫心理,出现意志消沉的负面情绪。若这种受挫心理不及时疏导的话,会对学生日后的交际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丧失交际的信心。
(二)影响小学生受挫心理形成的内在因素
1.过分盲目攀比
学习成绩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不少学生会通过攀比成绩而相互激励,部分学校更是激励学生以此激励自己。然而,这种攀比激励的方法若是使用不恰当便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受挫心理。尤其是攀比虽然会使孩子在自主学习方面更具有积极性,然而这种攀比激励机制同样也会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遇未知的挫折。当挫折到来的时候,学生由于缺乏遭受挫折的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尚较为薄弱,很容易出现无法接受结果继而自暴自弃的负面情况。
2.自我价值过高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了解并未成熟,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经常遇到现实客观环境与自我估值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所设立的自我价值难以成立,伴随着原有的自我了解在现实的打击下瓦解,受挫心理亦因此而生。这种受挫心理的发展很容易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并以此回避现实客观环境,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目前小学生受挫后的主要情绪分析
挫折情绪主要是指小学生受挫后所产生情绪引发的行为和反应,其中在日常教育中,部分受挫情绪会通过非理性反应而展现,对学习与生活等各方面均产生负面影响。
(一)过分自卑
自卑情绪是小学生受挫后最常见的负面情绪,鉴于小学生自我认知不明确,在遭受挫折后很容易对自身能力出现怀疑的情绪,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使成绩一落千丈。
尤其是在班级中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他们大多看似调皮好动,但实际上在学习方面他们或多或少均抱着自卑情绪,作为教师应当定期对部分学生进行受挫教育,以鼓励、制定目标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该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
(二)选择抱怨
很多学生在受挫后一再出现抱怨情绪,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受挫以后并没有得到教师合适的引导以及自身对挫折的内化能力不足,从而习惯性地把负面情绪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比如,某个学生由于考试成绩欠佳而抱怨老师讲课水平不足,且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衍生出妒嫉与厌恶的心态等。由此可见,受挫后带有抱怨情绪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不善于从自身寻求问题根源。
(三)感到焦虑
出于对学校权威或是家庭教育的原因,部分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会出现焦虑的负面情绪,其主要体现在学生在遭到挫折时六神无主,内心紧张与焦虑。
例如,學生在考试成绩不好或是在学校犯错后,部分学生会出于害怕父母责骂与同学嘲笑等顾虑不敢直接面对挫折,所以干脆把试卷藏起来或是以撒谎的方式处理错误,最终很容易在焦虑情绪的驱使下涉足深陷。
(四)攻击反应
不得不承认,小学生在处理挫折方面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会有一部分性格相对暴躁的学生在遭遇到挫折后会出现攻击行为。比如说:在受到同伴的嘲笑后会因为出现攻击性行为;在受到老师批评后便不愿意配合老师工作等等都是源于学生在受到挫折后出现的攻击反应。 三、对受挫学生的辅助
(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感是经由学生的主观心理而衍生,因而消除挫折感对于各方面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尚不现实。为师者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感,做到直面挫折理性分析,并对挫折感的到来做好心理准备。
所以,在日常教学以及课余生活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受挫心理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挫折是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的考验,正确对待挫折是一种过人的能力,比起完成事情本身更加值得骄傲。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融入正确对待挫折的元素,就笔者而言,在定期周班会上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各种相关主题讨论会,不仅仅能够让教师更加正确地了解孩子对于挫折的看法与认识,同时还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均参与其中,对挫折的出现以及对待挫折的方法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除了主题研讨会之外,日常教学中的受挫心理教育融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完成日常讲授的同时也着手加强学生的受挫教育,当讲到课文的中心思想时,我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并对通过课文中心思想联系身边事物,进一步了解面对挫折的正确解决方法。
另外,在课余活动期间或是活动课期间教师亦需要适时引入名人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及相关故事典故,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大禹治水》《我不是最弱小的人》以及课外名著均可成为提升学生受挫认知的重要读物。通过一系列的受挫教育,学生可通过课堂让自身潜意识中提高对待挫折的态度,加强学生对待挫折的认识以及培养其战胜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传授自我调节的方法
在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挫折的前提下,对挫折带来的失败感进行自我调节亦是消除学生挫折心理的重要一环。因此,作为教师最好能够在活动课堂上适度提供挫折情景引导学生模拟对待,并根据模拟情景对学生自我调节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失败感面前走出困境。
常见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分为自我激励法、转移注意法以及倾诉法三种,其中自我激励法主要是以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冷静分析现状并对自我加以激励,把挫折当作追求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小困难,激励自己对其加以克服,鼓励自我遭遇挫折后迅速拿出勇气继续与挫折作斗争,不屈不挠。
转移注意法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去淡化挫折带来的失败感,从而在日后重遇相似挫折的时候能够将心理压力减至最小。如某次单元测试成绩不理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参与有益的文体活动,释放体内负面情绪,避免沉浸于挫折感中不能自拔;倾诉法则通过倾诉的方式抒发负面情感,做到身心放松后再度挑战困难。
(三)提升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指导不仅仅能够避免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同时也能够减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挫折感。 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能够拥有较为稳定的情绪去面对挫折,同时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发挥团结互助、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同学间的鼓励与支持去减弱挫折带来的失败感。拥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亦可以在团队中借鉴他人对待挫折的方法,对消除挫折心理以及消除挫折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挫折心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种负面心理,为师者在完善日常教育的前提下应当兼顾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立足于分析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从而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辅导,避免受挫心理蔓延滋生,造成学生心理不必要的损害。
参考文献:
[1]王玲,李尚敏.浅谈未成年人挫折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78.
[2]左小彩.青少年学生挫折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和调适[J].新乡学院学报,2010(02):208-211.
[3]唐生梅.学生耐挫能力的现状及培养[J].湖南教育,2003(16):20.
[4]李秀麗.增强学生抵抗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黑河学刊,2011(8):146.
[5]都兴芳,王庆书,周影.正确认识挫折提高挫折承受能力[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6):35-37.
[6]王泽和.挫折教育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