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学革新到文学革命——谈辛亥革命时期陈独秀的文学活动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yuan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陈独秀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活动,由于资料湮没和难以搜寻,至今尚无专文论述。本文就所搜集到的有关材料,结合陈独秀这一时期的思想行迹和革命实践,对其文学革新活动作了具体考察。本文详细介绍了陈独秀的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主张,勾划了陈独秀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文学思想主张的发展演变轨迹,并对陈独秀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内在动因作了探析。
其他文献
本文为美国王安基金会资助课题《江苏乡镇经济理论研究》的分报告之一.文章在系统分析家庭经营组织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家庭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组织机理,提出家庭经营完善的基本思路在于,以组织机制的转换为导向,实行家庭经营企业化。
本文是一篇关于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诗歌流派——“自白诗派”的专题评论,文章指出,“自白诗派”具有“主观性”、“唯我性”特征,它冲破道德戒律,从以往被视为禁忌的非理性、潜意识、本能等方面开掘诗歌表现的题材,内容涉及自杀、精神病、性变态、乱伦、酗酒等。
全民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向何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个有别诸论的思路。作者提出,企业体制改革的中心在于强化企业劳动机制和积累机制;任何企业体制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条件的产物,西方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条件塑就了西方股份制的特定形式;西方股份制不宜照搬到中国。
本文采用当代最新软科学分支学科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概括形式、模型处理方案和专用电算程序。在江苏首次对本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乃至整个工业的经济技术发展问题,进行了实验和预测分析.本文采用系统科学方法,不仅校验了经济理论的有关重要成果,深化了仿真工业经济的发展战略研究,而且对江苏省的工业发展和经济活动亦更不无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现代科学的理性传统包括经验证实原则、批判的怀疑的态度、严格的逻辑方法和能动的实验精神.这是与封建专制、迷信和蒙昧主义相抗衡的思想启蒙和现代化的伟大力量.科学要求认识的价值中立性,与意识形态在本质上不同,科学还要求信息的自由交流,具有国际主义的特征,提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改革、开放的政策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国外的各种思潮,象洪水一样奔腾地冲向中国的大地。国内的许多出版社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译著。世界上众多的文化名人及后起之秀,以其本来的面目,急匆匆地走到中国读者面前;与此同时,我国的广大学者,在经历了长期的磨难之后,冲破了文化专制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禁锢以其深遂的思想和满腔热血,投入了著书立说的活动。
在探讨“现代化”的苍苍之夜,有多少颗耿耿之心,犹如灯火在寒气中窜动。大家在思索:当前中国最缺少的是什么?治国之道。别说抑制通贷膨胀、加速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这些有关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使许多大学者束手无策,
本文对“五四”以前的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五四运动的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五四运动为中国历史的“二律背反”找到了出路。五四运动是启蒙与救亡互相促进、交替进行,最后完成综合而达到高级阶段。启蒙是“五四”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五四”的高峰。
一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领域的复苏与活跃,中国理论界几乎都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视作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认为观察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就是要看这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五四”社会改造思潮有着特定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要求,这种要求折射到文学上就是“人的文学”的崛起。在“五四”,社会改造的自觉与人的自觉相得益彰,决定了作家的精神取向与创作态度,从而使文学的思想素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形成题材与主题的一“新”二“多”的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