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的体现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可见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中担当着何等重要的角色,因而,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适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种创造力,使他们成长得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因而,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又是体现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可见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中担当着何等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好奇心,产生创新欲望
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关爱的互相信赖的“伙伴式”新型关系,成为畅所欲言的好朋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课堂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随意画出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接着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议论纷纷,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和同桌议论起来:老师又没有度量过,为什么会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来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内容.正如培根所说:“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二、在动手操作中训练创新思维.
有人实验得出:人对知识的吸引,如果只是听和看的话,只能吸收50%,加上动手的话,则能吸收90%.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再加上儿童本身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操作是小学生创新的源泉.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创新乐趣,经历充分感知、探索到生成的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长方形的特征.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一组对边相等;有的学生通过对折发现另一组对边也相等;还有的学生用撕(剪)下来比的方法等,来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一特征.这里,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或表达不够正确,但学生通过操作,找到了发挥自己才智的机会,也体验到了说明“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一结论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更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学会了创新,超越了以往范围的把握和视野.
三、开展开放式思维训练
创新精神需要有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某一问题看法不要盲从,不要拘于书本现成答案,要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有些开放型问题,答案不唯一,需要学生动脑思考,进行探究,这类习题能激活思维,为学生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小学数学二年级练习中有这样一题:有30个核桃,最少拿出几个后,就可以正好分给7名同学?将题中“最少”去掉,就变成了开放型的习题,能为学生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说出4种答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真正“活学活用”.
四、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创造性想象
思维定式是对同类问题多次用相同的思维方法获得成功的解决而产生的,它不仅影响到对事物的评价和对事物的知觉,而且影响到对问题的解决.因此,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冲破束缚去寻求变异.例如,在教“三角形的分类”时,可以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另外一个角用纸盖住),让学生看这两个锐角,来判断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此时,大部分学生会说是锐角三角形,因为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但是也会有学生不同意,说是直角三角形,因为直角三角形也有两个锐角,还会有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因为钝角三角形也有两个锐角.学生争论后,最后能达成共识:“只看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是不能判定它是什么三角形的.”这里,运用只出示两个锐角来判断是什么三角形的做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又发展了學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把小学数学变成学生思维舞动起来的学科,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质疑,打开创新思维的“窗”,给学生思维提供驰骋的空间,发展数学思维和培养创新意识,满足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适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种创造力,使他们成长得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因而,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又是体现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可见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中担当着何等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好奇心,产生创新欲望
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关爱的互相信赖的“伙伴式”新型关系,成为畅所欲言的好朋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课堂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随意画出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接着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议论纷纷,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和同桌议论起来:老师又没有度量过,为什么会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来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内容.正如培根所说:“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二、在动手操作中训练创新思维.
有人实验得出:人对知识的吸引,如果只是听和看的话,只能吸收50%,加上动手的话,则能吸收90%.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再加上儿童本身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操作是小学生创新的源泉.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创新乐趣,经历充分感知、探索到生成的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长方形的特征.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一组对边相等;有的学生通过对折发现另一组对边也相等;还有的学生用撕(剪)下来比的方法等,来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一特征.这里,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或表达不够正确,但学生通过操作,找到了发挥自己才智的机会,也体验到了说明“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一结论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更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学会了创新,超越了以往范围的把握和视野.
三、开展开放式思维训练
创新精神需要有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某一问题看法不要盲从,不要拘于书本现成答案,要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有些开放型问题,答案不唯一,需要学生动脑思考,进行探究,这类习题能激活思维,为学生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小学数学二年级练习中有这样一题:有30个核桃,最少拿出几个后,就可以正好分给7名同学?将题中“最少”去掉,就变成了开放型的习题,能为学生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说出4种答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真正“活学活用”.
四、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创造性想象
思维定式是对同类问题多次用相同的思维方法获得成功的解决而产生的,它不仅影响到对事物的评价和对事物的知觉,而且影响到对问题的解决.因此,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冲破束缚去寻求变异.例如,在教“三角形的分类”时,可以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另外一个角用纸盖住),让学生看这两个锐角,来判断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此时,大部分学生会说是锐角三角形,因为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但是也会有学生不同意,说是直角三角形,因为直角三角形也有两个锐角,还会有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因为钝角三角形也有两个锐角.学生争论后,最后能达成共识:“只看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是不能判定它是什么三角形的.”这里,运用只出示两个锐角来判断是什么三角形的做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又发展了學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把小学数学变成学生思维舞动起来的学科,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质疑,打开创新思维的“窗”,给学生思维提供驰骋的空间,发展数学思维和培养创新意识,满足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