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估算方法,估算主要是为了得到一个大致结果,而不需要一个具体结果。但是有些教师不是很重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学生无论是估算意识还是估算能力都较差,不能灵活地掌握和运用估算知识,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是和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对于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都有一定的帮助。
  一、将估算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笔算能力,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可以迅速精准地算出答案,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运用到估算的方法,将实际生活和估算联系在一起,可以提升学生的估算意识,并且使学生估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当家里人需要到超市进行采购时,需要根据列出的购物清单,计算出大约需要多少钱?又例如家中客厅的面积有多大?在去一个地方旅游时大致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估算意识不强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教师不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二是学生无法真切感受到估算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估算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估算思维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二、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估算问题实际具有一定的推测性,结果只是对学习内容的一个大体估计,但是估算并不是一个盲目的过程,而是有一定依据,这样最终得出的结果才更具科学性,在估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数学问题时,应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估算技巧传授给学生, 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通过结合教材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找出教材中和估算问题相关的知识,并且总结相关知识,进而找出恰当的估算方法;二是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的估算方法贯穿到课堂知识的讲授中,让学生对估算产生直观的印象。例如,在学习乘除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给出的数字进行拆分,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将12进行拆分时可以分为3和4、2和6、1和12,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有一定了解,然后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为学生创建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可以利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妈妈去超市购物带了50元,她买水果花了18元,买零食花了10元,妈妈还想买一块肉,假如每斤肉11元,一块肉大约2斤左右,那妈妈的钱够不够买肉?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相似的例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列举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四、向学生讲授具体的估算方法
  在利用估算方法解题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基本概念,对于估算的解题策略有具体认识。面对估算问题,首先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取值范围,在计算时应该在此范围内进行计算,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那么得到最后的结果就是错的,当学生在遇到估算问题时应该对问题进行整体的把握,而不是将具体的问题分割开来,将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之后再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在答题中的准确率。估算策略的使用会影响整体估算结果,因此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问题调整自身的估算策略,使最终估算的结果更具准确性。例如导致估算结果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估算策略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估算方法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加强学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丰富自身的解题方法,优化自身的解题策略。
  总之,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同时注重自身的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学习和思考。估算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其他文献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把控不精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到位、吃不透。缺乏对教材深究的课堂,看似非常活跃,很成功,其实冷静下来分析后就能发现其问题所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教学“几何物体的初步认识”一单元时,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球、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笼统了解它们的形状和特点即可。然而有的教师由于对教学要求理解偏差,归纳出各个图形的重点特征,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幸福体验不仅仅是身体体验,更多的是心理体验、精神体验,这种幸福的体验是深刻而持久的。教师应当对学生数学学习幸福给予充分重视,让数学教学与学生幸福牵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  一、经历,是一种幸福  数学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结果性数学知识,更是在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形成数学“理智感”“美感”。学生的幸福体验首先应是源自数学本身的体验。诚然,数学情境、资源等也能让学生产生幸
期刊
数学这门学科在我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数感是十分重要的。而数学思想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与检验的重要标志,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借助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数感并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一、推理思想,鼓励猜测验证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推理思想尤为重要。在教授新知识前,让学生借助头脑中已有的旧知识进行联想、迁移从而进行推理,再带领学生一起
期刊
海德格尔说:“教难于学,……乃因为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如何保障学生主体地位?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就是“让学”。反观当下许多课堂教学,有的“似让非让”,有的“全线退让”,有的“让亦不让”。“伪让学”“虚让学”“被让学”“浅让学”现象层出不穷。作为教师,我们要思忖的是“让学”应“怎样让”?笔者在“让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激发“我要学”的情感,在“让”中蓄积学习动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
期刊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生如果在课堂中精神上是快乐和满足的,即便没有人督促,他们也会自学不辍。在快乐教育思想的观照下,人们创造了愉快教学、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旨在减少学生负面情绪,激发积极情感,减轻心理负担,调动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而愉快地投入各种探究活动。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快乐教育思想,开展愉快教学,让数学
期刊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发端于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从源头上看,理性的数学与人的感性生命活动是交织在一起的,“具身性”应是数学基本特性。当下数学教学正经历从“离身”到“具身”的嬗变。学生数学学习呈现出手脑协同、做思共生、学创交融的学习样态。立足“具身认知”视角,可帮助学生积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一、实感具身:在操作中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所谓“实感具身”,是指通过学生主体亲身感受、体验而引发的一种具身认知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受教育的黄金阶段,而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只是讲授数学知识,还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一、建立生活化课堂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获得知识信息。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在生活中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