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术界对中共党史资料的挖掘与考证,学者们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首创者众说纷纭。多数学者认同“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是王稼祥”的说法,也有学者认为张如心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毛泽东思想”一词,但对“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视其为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还有学者指出,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是邓拓。综观前辈和时贤的研究成果,根据所掌握的相关资料,笔者认为,关于“谁是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这个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
1940年5月3日,王明在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开学典礼上作了《学习毛泽东》的讲演。他在讲演中倡导青年学生要从“忠于革命、勤于学习、勇于创造、长于工作、善于团结”等五个方面学习毛泽东的精神;热情地歌颂毛泽东是“农民工作大王”、“伟大的战略家”、“天才的政治家”和“党的公认领袖”。(王明:《学习毛泽东》,《中国青年》1940年7月5日)王明在演讲中使用“毛泽东同志的理论”这一概念,从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工农红军、创造军事战略战术、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理论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之处,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不可否认,王明的讲演的确是共产党人第一次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来阐释毛泽东思想,虽然表述比较简略,也没有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五个字,却涵盖了“毛泽东思想”的最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因而可以说,王明提出的“毛泽东同志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的雏形。
继王明之后,在党的七大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之前,许多理论工作者和领导者都为“毛泽东思想”的提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理论家,张如心为“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1941至1942年,他撰写了多篇文章,使用过“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毛泽东主义”等不同概念,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等三方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并赞扬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的中国无产阶级的理论和策略,是中国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科学武器,也是真正的三民主义的发扬者与执行者”。(张如心:《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解放日报》1942年2月18日)
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邓拓,曾多年致力于中共的组织和宣传工作。1942年7月1日,他在晋察冀边区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发表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这一社论使用了“毛泽东主义”一词,以精炼的语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从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政治科学理论和军事科学理论等三方面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如此精辟地评析毛泽东思想,在当时中共党内着实罕见。
此外,中共的其他理论工作者,如艾思奇、胡乔木、陈伯达、陶铸、陆定一和华岗等人,都从不同侧面阐述过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本人的杰出贡献,并运用毛泽东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分析中共党史的历史事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共理论界对毛泽东思想的认同,不但加深了边区人民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同时也调动了干部和群众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积极性,为“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作了理论和思想上的铺垫。
1943年7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军政学院院长王稼祥同志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他在文中深入探讨了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该文经过毛泽东的审批并发表在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上,这是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舆论前兆。中共的其他主要领导者,如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聂荣臻、陈毅、陈云、邓小平、张闻天和李维汉等,也都纷纷撰写文章,公开表明拥护毛泽东思想的立场,为“毛泽东思想”的提出提供了政治舆论导向。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正式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这一《决议》实际上也是确立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历史性决议。同年6月,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命名过程中,虽然称谓曾有不同,但其基本思想观点却是相似的: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在毛泽东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斗争中产生、发展和成熟的;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历史、社会及全部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用以解放整个民族与全国人民的理论和政策,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⑤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些基本观点在当时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中都有不同积蓄的体现,基本上可以涵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涵。
争论“谁是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只能说明在提法或者在内涵的阐释上某人先于其他人而已,但若是脱离了其他人的铺垫和客观环境的引导,这种首创实际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我们今天对“毛泽东思想”的考察不应局限在提法或内涵上,而应当注意将“名”与“实”联系起来,如此,我们将发现:很难说“毛泽东思想”的提出是哪一个人或哪几个人的贡献。正如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样,“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的提出也是集体创作的结果。
(责编雷蕾)
1940年5月3日,王明在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开学典礼上作了《学习毛泽东》的讲演。他在讲演中倡导青年学生要从“忠于革命、勤于学习、勇于创造、长于工作、善于团结”等五个方面学习毛泽东的精神;热情地歌颂毛泽东是“农民工作大王”、“伟大的战略家”、“天才的政治家”和“党的公认领袖”。(王明:《学习毛泽东》,《中国青年》1940年7月5日)王明在演讲中使用“毛泽东同志的理论”这一概念,从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工农红军、创造军事战略战术、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理论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之处,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不可否认,王明的讲演的确是共产党人第一次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来阐释毛泽东思想,虽然表述比较简略,也没有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五个字,却涵盖了“毛泽东思想”的最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因而可以说,王明提出的“毛泽东同志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的雏形。
继王明之后,在党的七大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之前,许多理论工作者和领导者都为“毛泽东思想”的提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理论家,张如心为“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1941至1942年,他撰写了多篇文章,使用过“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毛泽东主义”等不同概念,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等三方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并赞扬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的中国无产阶级的理论和策略,是中国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科学武器,也是真正的三民主义的发扬者与执行者”。(张如心:《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解放日报》1942年2月18日)
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邓拓,曾多年致力于中共的组织和宣传工作。1942年7月1日,他在晋察冀边区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发表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这一社论使用了“毛泽东主义”一词,以精炼的语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从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政治科学理论和军事科学理论等三方面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如此精辟地评析毛泽东思想,在当时中共党内着实罕见。
此外,中共的其他理论工作者,如艾思奇、胡乔木、陈伯达、陶铸、陆定一和华岗等人,都从不同侧面阐述过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本人的杰出贡献,并运用毛泽东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分析中共党史的历史事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共理论界对毛泽东思想的认同,不但加深了边区人民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同时也调动了干部和群众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积极性,为“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作了理论和思想上的铺垫。
1943年7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军政学院院长王稼祥同志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他在文中深入探讨了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该文经过毛泽东的审批并发表在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上,这是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舆论前兆。中共的其他主要领导者,如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聂荣臻、陈毅、陈云、邓小平、张闻天和李维汉等,也都纷纷撰写文章,公开表明拥护毛泽东思想的立场,为“毛泽东思想”的提出提供了政治舆论导向。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正式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这一《决议》实际上也是确立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历史性决议。同年6月,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命名过程中,虽然称谓曾有不同,但其基本思想观点却是相似的: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在毛泽东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斗争中产生、发展和成熟的;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历史、社会及全部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用以解放整个民族与全国人民的理论和政策,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⑤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些基本观点在当时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中都有不同积蓄的体现,基本上可以涵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涵。
争论“谁是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只能说明在提法或者在内涵的阐释上某人先于其他人而已,但若是脱离了其他人的铺垫和客观环境的引导,这种首创实际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我们今天对“毛泽东思想”的考察不应局限在提法或内涵上,而应当注意将“名”与“实”联系起来,如此,我们将发现:很难说“毛泽东思想”的提出是哪一个人或哪几个人的贡献。正如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样,“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的提出也是集体创作的结果。
(责编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