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很多家長对阿斗这个人物并不陌生。阿斗,三国时期人物,原名刘禅,刘备的儿子。阿斗性格天生懦弱、为人不思进取,只会整天玩乐,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辅助和教导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还落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柄。今天,人们便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一些始终无法扶持成才的人。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一些孩子也具有阿斗的品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家长的注意。以下两个孩子即是如此:
案例一:王先生最近老是一副忧心重重的样子,原因是他五岁的儿子。王先生介绍说,他的孩子性格较为内向、胆小,我们也从没有压制或者吓唬过他,似乎这种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平时他和那些有教养、懂道理的孩子能和平相处,但总是处于被“指挥”的位置。他在外面见到别的小朋友就很紧张,唯恐别人伤害到他。有时别的小朋友抢了他的东西,他也表现得很害怕,哪怕那个孩子比他弱小很多,他都只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东西被抢走而不做反抗,每次都被欺负得眼泪汪汪。这让王先生很伤心,也很无奈。
案例二:和王先生一样忧心重重的还有司马先生。司马先生的女儿司马钱钱上小学五年级了,班里每个同学都可以随便拿用她的玩具,而她尽管百般不愿意也不敢开口反抗。院子里比她小两三岁的孩子打她、推她,她痛得直掉眼泪,也不还手。后来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钱钱是个早产儿,在长辈的疼惜下,穿衣洗脸、剥鸡蛋都被家长大包大揽,这剥夺了孩子社会化发展的机会。后来在5岁时才送进幼儿园,这又错过了普通幼儿在三、四岁时要学会的身体独立和克服与父母分离的焦虑的心理锻炼。
相信,现实生活中,这两案例绝不仅仅是个例。现在,懦弱的孩子越来越多,令许多家长十分担忧。懦弱这种性格缺陷,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深远影响,应予及早矫治。懦弱的孩子,尽管思维能力和才华与其他孩子一样,但由于这种性格缺陷,不能与其他孩子竞争,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生活,长大之后,在事业上和社会适应方面都有较大的困难。
依据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分析,孩子懦弱性格的形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日常生活中家长不恰当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懦弱性格。1.保护过分的家庭教育。在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下,由于家长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怕孩子苦着、累着、磕着、碰着,家长把孩于保护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状态之下,使其从来没有承受外来的刺激或打击,没有学会自我保护,不知道如何去抵抗外来的侵扰,自然,这种孩子很易变得懦弱。2.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在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下,由于孩子面对家长的强大压力,无法逃避,便习惯于对紧张刺激作出被动消极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父母面前的屈从,就可能发展为在别人面前的懦弱。3.父母的不良暗示。父母的不良暗示也可造成孩子性格懦弱。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孩子安静地睡在妈妈身边,由于妈妈听到雷声,看到闪电,惊慌地把孩子从床上抱起,孩子从妈妈惊慌的动作中,学会了害怕雷声、闪电,甚至从此一个人再也不愿在小房间里睡觉。4.父母的不适当的表扬。表扬是对行为的鼓励和肯定,起着心理强化作用。而不适当的表扬常可使行为向不良方面定型。如一位在公共汽车上遇到男青年欺侮又不敢声张的女学生事后对人说:“爸爸从小就常夸我老实、听话,而且常常是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这样说。从此,我就慢慢失去了在陌生人面前抗争的能力,不会在众人面前哭喊,好像命里注定要送来顺受。”这个例子说明,不适当的表扬可使孩于向不良的性格方面定型,变得懦弱。
由此可见,不良教育在形成孩子懦弱性格方面起到的副作用是多么的大,因此对于像这样的不良教育,我们一定要杜绝。
那么,为了矫治孩子已形成的懦弱性格或为了预防孩子形成懦弱性格,我们家长应当怎么做呢?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家长要带领、鼓励孩子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要改变孩子的儒弱性格,首先要去除家长的过分保护或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及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尤其是由祖母、外祖母带养的孩子,更应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应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去,让他们走向社会,接触外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家长还应带他们走亲访友,去各地旅游,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交往,一起参加文体活动。
二是引导孩子多说话,不要惧怕陌生人。笔者观察研究发现,一些内向懦弱的孩子,大多不喜欢多说话,更不善于争辩,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广众中,更是如此。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多为孩子创造条件,提供其大胆讲话的机会。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每当客人来时,家长应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二回熟,可逐渐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此外,家长可多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碰到事情,家长应多问孩子“你看怎么办?”如果孩子说得对,家长应大加赞赏,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获得自信和勇气。如果孩子说得不对,或表达得不确切,也不要责怪孩子,不要让他感到难为情,应指导孩子,让他自己思索为何说得不对。这样,可不断提高孩子说话的能力,克服孩子懦弱的性格缺陷。
三是培养孩子办事能力,家长要多指导、鼓励。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能力的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因此,要培养孩子成为强者,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生活。譬如:夜间让孩子独立上厕所,自己到牛奶站取牛奶;父母暂时离开时,稍大一些的孩子能够独立而不害怕;当发生意外事情时,不惊慌、不哭泣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品质很有益处。有些内向的孩子只习惯于同自己熟悉的人相处,而与不熟悉的人相处、打交道时,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惧怕感。有些孩子甚至上了小学,家长让他们到外面去买点油盐酱醋等,他们也不太习惯。因此,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处世办事的能力。为此,家长应有目的地交给孩子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限定时间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家长可帮助他去克服,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当孩子完成时,应立即表扬,使他树立信心。家长也可以和幼儿园、小学的老师联系,请求老师让自己孩子能在班上当个“小干部”,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以提高孩子交际、处世办事的能力。
四是注重在心理引导,给孩子找好的榜样。懦弱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怕”字当头,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个反应就是“怕”,怕这怕那。因此,消除“怕”字,大胆显示自己,是摆脱懦弱的最重要途径。家长应经常给孩子讲些勇敢者的故事和童话,告诉孩子,只有勇敢才会成功,胆小鬼是什么大事也办不成的。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并将小伙伴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案例一:王先生最近老是一副忧心重重的样子,原因是他五岁的儿子。王先生介绍说,他的孩子性格较为内向、胆小,我们也从没有压制或者吓唬过他,似乎这种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平时他和那些有教养、懂道理的孩子能和平相处,但总是处于被“指挥”的位置。他在外面见到别的小朋友就很紧张,唯恐别人伤害到他。有时别的小朋友抢了他的东西,他也表现得很害怕,哪怕那个孩子比他弱小很多,他都只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东西被抢走而不做反抗,每次都被欺负得眼泪汪汪。这让王先生很伤心,也很无奈。
案例二:和王先生一样忧心重重的还有司马先生。司马先生的女儿司马钱钱上小学五年级了,班里每个同学都可以随便拿用她的玩具,而她尽管百般不愿意也不敢开口反抗。院子里比她小两三岁的孩子打她、推她,她痛得直掉眼泪,也不还手。后来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钱钱是个早产儿,在长辈的疼惜下,穿衣洗脸、剥鸡蛋都被家长大包大揽,这剥夺了孩子社会化发展的机会。后来在5岁时才送进幼儿园,这又错过了普通幼儿在三、四岁时要学会的身体独立和克服与父母分离的焦虑的心理锻炼。
相信,现实生活中,这两案例绝不仅仅是个例。现在,懦弱的孩子越来越多,令许多家长十分担忧。懦弱这种性格缺陷,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深远影响,应予及早矫治。懦弱的孩子,尽管思维能力和才华与其他孩子一样,但由于这种性格缺陷,不能与其他孩子竞争,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生活,长大之后,在事业上和社会适应方面都有较大的困难。
依据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分析,孩子懦弱性格的形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日常生活中家长不恰当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懦弱性格。1.保护过分的家庭教育。在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下,由于家长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怕孩子苦着、累着、磕着、碰着,家长把孩于保护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状态之下,使其从来没有承受外来的刺激或打击,没有学会自我保护,不知道如何去抵抗外来的侵扰,自然,这种孩子很易变得懦弱。2.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在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下,由于孩子面对家长的强大压力,无法逃避,便习惯于对紧张刺激作出被动消极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父母面前的屈从,就可能发展为在别人面前的懦弱。3.父母的不良暗示。父母的不良暗示也可造成孩子性格懦弱。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孩子安静地睡在妈妈身边,由于妈妈听到雷声,看到闪电,惊慌地把孩子从床上抱起,孩子从妈妈惊慌的动作中,学会了害怕雷声、闪电,甚至从此一个人再也不愿在小房间里睡觉。4.父母的不适当的表扬。表扬是对行为的鼓励和肯定,起着心理强化作用。而不适当的表扬常可使行为向不良方面定型。如一位在公共汽车上遇到男青年欺侮又不敢声张的女学生事后对人说:“爸爸从小就常夸我老实、听话,而且常常是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这样说。从此,我就慢慢失去了在陌生人面前抗争的能力,不会在众人面前哭喊,好像命里注定要送来顺受。”这个例子说明,不适当的表扬可使孩于向不良的性格方面定型,变得懦弱。
由此可见,不良教育在形成孩子懦弱性格方面起到的副作用是多么的大,因此对于像这样的不良教育,我们一定要杜绝。
那么,为了矫治孩子已形成的懦弱性格或为了预防孩子形成懦弱性格,我们家长应当怎么做呢?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家长要带领、鼓励孩子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要改变孩子的儒弱性格,首先要去除家长的过分保护或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及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尤其是由祖母、外祖母带养的孩子,更应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应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去,让他们走向社会,接触外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家长还应带他们走亲访友,去各地旅游,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交往,一起参加文体活动。
二是引导孩子多说话,不要惧怕陌生人。笔者观察研究发现,一些内向懦弱的孩子,大多不喜欢多说话,更不善于争辩,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广众中,更是如此。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多为孩子创造条件,提供其大胆讲话的机会。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每当客人来时,家长应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二回熟,可逐渐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此外,家长可多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碰到事情,家长应多问孩子“你看怎么办?”如果孩子说得对,家长应大加赞赏,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获得自信和勇气。如果孩子说得不对,或表达得不确切,也不要责怪孩子,不要让他感到难为情,应指导孩子,让他自己思索为何说得不对。这样,可不断提高孩子说话的能力,克服孩子懦弱的性格缺陷。
三是培养孩子办事能力,家长要多指导、鼓励。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能力的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因此,要培养孩子成为强者,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生活。譬如:夜间让孩子独立上厕所,自己到牛奶站取牛奶;父母暂时离开时,稍大一些的孩子能够独立而不害怕;当发生意外事情时,不惊慌、不哭泣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品质很有益处。有些内向的孩子只习惯于同自己熟悉的人相处,而与不熟悉的人相处、打交道时,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惧怕感。有些孩子甚至上了小学,家长让他们到外面去买点油盐酱醋等,他们也不太习惯。因此,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处世办事的能力。为此,家长应有目的地交给孩子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限定时间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家长可帮助他去克服,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当孩子完成时,应立即表扬,使他树立信心。家长也可以和幼儿园、小学的老师联系,请求老师让自己孩子能在班上当个“小干部”,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以提高孩子交际、处世办事的能力。
四是注重在心理引导,给孩子找好的榜样。懦弱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怕”字当头,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个反应就是“怕”,怕这怕那。因此,消除“怕”字,大胆显示自己,是摆脱懦弱的最重要途径。家长应经常给孩子讲些勇敢者的故事和童话,告诉孩子,只有勇敢才会成功,胆小鬼是什么大事也办不成的。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并将小伙伴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变得勇敢、坚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