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境教育是地理学对教育最主要的贡献之一.21世纪以来,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变化体现为:环境知识有取舍,凸显时代性;在多元化活动中实现环境教育;环境观教育立足环境问题,聚焦国家战略,展望未来发展.文章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地理教材中的环境观教育,得到了一些教学启示.
【机 构】
: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教育是地理学对教育最主要的贡献之一.21世纪以来,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变化体现为:环境知识有取舍,凸显时代性;在多元化活动中实现环境教育;环境观教育立足环境问题,聚焦国家战略,展望未来发展.文章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地理教材中的环境观教育,得到了一些教学启示.
其他文献
介绍了高中地理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意义,指出了进行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并通过高三复习课“农业区位”的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过程对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了说明.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高中地理教材,是高中地理课程有机渗透“党的领导”相关内容的应然之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容中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五个统筹”等内容与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相关,可通过内生式、外嵌式、整合式等方式融入高中地理教材,并以情境化、专题化、活动化、内隐化等形式呈现.
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中学地理教学中真实情境的构建越来越受到我国教师重视.文章在诠释地理核心素养及地理学力、真实情境教学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真实情境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即可增强教学的鲜活性、体验性、思辨性,最后提出了情境教学故事性建构的策略.
古代中国地理学,孕育和发端于中华大地,是东方文化和人地关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军事而生,应国家治理而作,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中国地理制图技术,而且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地理学的应用,最重要的是满足国家治理的需求,发展了游记、方志、外国志等多维区域地理记述范式.古代中国地理学东方色彩浓厚,其学术重心一直扎根中华大地,数千年不变.
学校课程资源的差异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城市和乡村学校可以通过教学技术、教学资源、师资等的整合,共建共享地理课程资源,实现城市和乡村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地理原理课教学中使用两个并列关系的学习情境(即双体式学习情境)来引导探究式学习过程是非常适宜的.但是,两个并列情境的课堂功能显著不同,因而情境来源、情境形式、应用方式、时间占比、教法逻辑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对这些差异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双体式学习情境支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逻辑,重点对双体式学习情境的来源和呈现的多元性及其价值进行了分析.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适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设计.文章对教学情境设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实施路径,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情境创设与实施提供了借鉴与启发.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问题式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将问题式教学应用于综合思维的培育,可以提升学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结合课例,基于课标创设了思维培育的路径,基于问题情境创设了问题系统,最终通过问题解决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场馆研学是在场馆中开展的主动探究学习与参观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集体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聚焦场馆类地理研学,引入目标模式的课程设计操作程序,整合出场馆类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七步设计法”,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设计了“眼观历博话陕西”研学旅行课程.
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基于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是促使学生有效掌握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或学习情境往往割裂了与生活、与学生发展需要的联系,从而造成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文章指出了目前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案例介绍了初中人文地理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