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埔县是广东省最早认定的中央苏区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埔苏区与赣南、闽西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对大埔籍革命人物参加革命的的历史背景、教育程度、主要活动和革命精神等群体特征的深入分析,不但会加深对梅州革命人物的研究力度,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中央苏区史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中央苏区;大埔;革命人物群体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毗邻福建省的永定、平和,东界与饶平相接,南面丰顺,西同梅县接壤,是广东省内较早,梅州地区最早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区之一。2009年大埔县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也是广东省最早被认定的中央苏区县。
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大埔人民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大埔籍旅惠学生张善铭,在中共“一大”前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后又有罗伯先、邹师贞、蓝裕业、郭瘦贞、赖玉润、廖其清、贺遵道、卓庆坚、饶卫华、罗善培(罗明)等人在广州先后加入共产党。这些进步青年学生,假期回家,或写信、或寄进步书报回家,对在大埔的教师、青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思想,指引新道路,播下了革命的种子。②
1925年,在广东革命政府先后举行两次东征的推动影响下,大埔县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并迅速发展。大埔县的茶阳、高陂、百侯、枫朗、大麻等地均组织了缝业、瓷业、蓬船、理发、打石等行业工会。1926年,广东省农民协会派农运特派员赖释然到太宁,创建了大埔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到1926年底,大埔县有百分之四十的农村都先后建立了农民协会,广大农民在农会的组织下,开展了抗捐抗税,打倒土豪劣绅的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③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5月,大埔县农民武装在茶阳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成立大埔县军事委员会,饶龙光任主席。1928年1月,大埔高陂暴动,一举攻占了高陂镇。1929年8月,大埔县党员发展到349人,成立了埔北、三河、大麻、高陂、石云五个区委,有20个党支部。1930年,大埔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政权,由张国栋、丘宗海、钟道生、黄拱晨、余贤文、谢卓元等人组成。④1930年1月1日,大埔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同年夏,大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至此,大埔县苏维埃政权达到鼎盛时期,辖区内各区苏维埃政府范围内有31余个乡苏维埃政府,苏区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0%,达155000人(当时全县人口260000人),并进行了土地革命分田,已是一个完整的革命苏区县。①
在中央苏区时期,大埔籍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革命旗帜,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中央苏区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中央苏区时期,大埔苏区人民饱受国民党军队的残酷摧残,大批党员、干部、群众惨遭杀害。有的村庄几乎毁灭。据现有史料,在中共中央红军中,广东省有21个县(市)62人参加红军长征。在62人中,梅州市8个县(市、区)共有42人,其中“大埔籍”革命人物有26人(有名字可考的)参加长征的数量在广东省排名第一。
二
著名党史学家张静如先生指出,对中共党史革命群体人物的研究,意义重大,尤其是对土地革命时期革命人物群体的成长规律、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对于把握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历史,对于了解和分析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历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①
根据上面表格及相关党史资料,不难发现,大埔籍革命人物群体在广东中央苏区时期发动革命运动,创建革命根据地,推动革命进程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东江党组织早期领导人多是大埔籍人,大埔籍革命人物点燃了东江革命史的几乎全部烽火,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据《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记载,从1925年到1928年,东江革命党组织17位主要革命领导人中,大埔籍革命领导人物就有6位(张善铭、萧鹏魂、赖玉润、罗明、郭廋真、蓝裕业),其他籍贯革命领导人物数量分别是:海丰4位,惠州1位,紫金1位,普宁1位,东莞1位,梅县1位,广州1位,籍贯不详1位。②根据前面表格和有关史料记载,中央苏区时期大埔籍革命人物暂列了30位人物,其中中学毕业的有12位,高等学校毕业的有9位,二者合计21位,占到所列举总人数30位的70%。值得一提的是,在东江革命领导人物中,属于大埔籍的有六位领导人物,其中五位均毕业于高等学校,一方面说明大埔籍革命领导人物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另一方面也表明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善铭,曾用名张善鸣,是大埔籍革命人物的重要代表者。1900年出生于大埔县西河镇黄砂村,1918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十月革命”后,他与阮啸仙等同学积极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第一批党员。1924年由中共中央派遣,前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回国,第二次东征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而后创立了东江农村根据地,担任海陆丰地委书记、东江特委书记,广东省委代理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1927年4月,中共东江特委成立,首任书记是彭湃,但是他没有到任,实际上第一任书记是大埔籍的张善铭,张善铭先后领导和参加了海陆丰第二次、第三次起义,是广东省早期出色的军事领导人和青年运动领导人③。由此可见,大埔籍革命人物不仅在大埔县革命活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东江流域革命运动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大埔籍革命人物领导武装暴动在大埔率先响应南昌起义,迎接起义军南下广东。八一南昌起义后,周恩来、朱德等率领起义军经闽西进军大埔,大埔农民武装积极配合起义军在三河坝抗击敌军。起义军离开大埔之前,除送给武器加强农军力量外,还留下了李井泉、黄让三、郭秩辉等二十多名干部支援大埔人民革命。④1927年9月11日,大埔县桃源、澄坑等地区工农赤卫队500余人在黄炎、张土生、郭栋材和郭廋真等领导下,攻打高陂镇,占领敌高陂区党部、区署,俘获敌区长苏宝珊,处决了一批反动分子,成立了高陂区革命委员会。1927年9月16日,大埔县农民自卫军独立第1团第1连及城郊农军100余人和广大群众在饶龙光、郭栋材和郭廋真等人领导下,攻打县城,占领敌县城,歼灭敌县警队,捕获敌县政府改组委员1名,成立了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⑤1928年1月1日,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5团、农民赤卫队、瓷业工人和学生500余人在饶龙光、贺遵道、黄炎和李明光等人的领导下,攻占高陂镇敌占署,毙敌5名,缴获枪支一批,处决反动分子数名,没收盐船20余只,成立了高陂区苏维埃政府,这就是著名的“高陂年关起义”。1928年5月3日,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5团、东埔农民赤卫队和群众600余人,在李明光、丘宗海和丘荣泉等人的领导下,攻占百侯镇敌占署、警察局和民团总部,毙敌3人,缴获枪支34支,处决民团团总。1928年7月上旬,大埔县三河区赤卫队和农军200余人在张土生、房明光和赖春生等人领导下,攻占英雅乡,击溃敌民团,毙伤民团头目3名,成立了英雅乡苏维埃政府。① 第三、大埔籍革命人物还有一个特殊贡献——保障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的畅通。1931年春,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交通局经过努力,开辟了两条秘密红色交通线:一条是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上杭、长汀至瑞金;另一条是上海、汕头、诏安、大埔、青溪、永定、上杭、长汀、瑞金。很明显,大埔处于这两条交通线的中心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香港、闽西设立交通大站,大埔青溪建立中站,大埔茶阳、长治设有小站或联络站,这条交通线不仅护送了200多位党政军干部进入中央苏区,而且还在转运军民急需物资、搜集情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如毛主席所言:“一切我们领导的地方,无疑有不少的积极干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很好的工作同志”②。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一般都经过比较严格的挑选,从事行商、贩运、挑夫、船工等适合于秘密交通工作的职业,大埔苏区的蔡雨青、黄华、江如良、孙世介、邹日祥、郑启彬、丘辉如、余均平、余职邦、余川生、余均开等中共党员、干部为大埔交通中站的主要交通骨干。大埔交通中站设在青溪里铺余氏宗祠,卢伟良、杨雄、郑启彬等先后任站长,下有茶阳李国良为负责人的同丰杂货店、孙世阶为负责人的同天饭店,青溪虎市汀江航运终点虎头沙(沙岗头)有余良晋、谢莲夫妇为负责人的永丰食杂店、多宝坑邹日祥家,长治铁坑、伯公凹小站等为交通联络网点。这条交通线是广大交通员们用双脚踩出来、用血汗浇灌出来的。他们冲破敌人的白色恐怖和重重障碍,担负起传递文件、指示、情报,接待过往干部、人员,带送款项、物资等艰巨任务。他们浩然正气,忠于职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用无言无悔的行动,生动体现了大埔籍革命人物的英雄形象。
三
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中央苏区时期大埔籍革命人物的苏区精神正如当时流行于大埔的歌谣所唱:“思想起前年的广东,思想起广州的暴动,工农一起向前冲,向前冲……冲锋呀,大家一起来,前进呀,敌人已杀开,工农建设苏维埃,苏维埃。”③
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央苏区时期,大埔籍革命人物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领导和参加了大埔乃至东江地区的革命运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系嘉应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讲师、历史学博士)
【关键词】中央苏区;大埔;革命人物群体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毗邻福建省的永定、平和,东界与饶平相接,南面丰顺,西同梅县接壤,是广东省内较早,梅州地区最早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区之一。2009年大埔县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也是广东省最早被认定的中央苏区县。
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大埔人民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大埔籍旅惠学生张善铭,在中共“一大”前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后又有罗伯先、邹师贞、蓝裕业、郭瘦贞、赖玉润、廖其清、贺遵道、卓庆坚、饶卫华、罗善培(罗明)等人在广州先后加入共产党。这些进步青年学生,假期回家,或写信、或寄进步书报回家,对在大埔的教师、青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思想,指引新道路,播下了革命的种子。②
1925年,在广东革命政府先后举行两次东征的推动影响下,大埔县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并迅速发展。大埔县的茶阳、高陂、百侯、枫朗、大麻等地均组织了缝业、瓷业、蓬船、理发、打石等行业工会。1926年,广东省农民协会派农运特派员赖释然到太宁,创建了大埔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到1926年底,大埔县有百分之四十的农村都先后建立了农民协会,广大农民在农会的组织下,开展了抗捐抗税,打倒土豪劣绅的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③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5月,大埔县农民武装在茶阳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成立大埔县军事委员会,饶龙光任主席。1928年1月,大埔高陂暴动,一举攻占了高陂镇。1929年8月,大埔县党员发展到349人,成立了埔北、三河、大麻、高陂、石云五个区委,有20个党支部。1930年,大埔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政权,由张国栋、丘宗海、钟道生、黄拱晨、余贤文、谢卓元等人组成。④1930年1月1日,大埔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同年夏,大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至此,大埔县苏维埃政权达到鼎盛时期,辖区内各区苏维埃政府范围内有31余个乡苏维埃政府,苏区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0%,达155000人(当时全县人口260000人),并进行了土地革命分田,已是一个完整的革命苏区县。①
在中央苏区时期,大埔籍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革命旗帜,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中央苏区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中央苏区时期,大埔苏区人民饱受国民党军队的残酷摧残,大批党员、干部、群众惨遭杀害。有的村庄几乎毁灭。据现有史料,在中共中央红军中,广东省有21个县(市)62人参加红军长征。在62人中,梅州市8个县(市、区)共有42人,其中“大埔籍”革命人物有26人(有名字可考的)参加长征的数量在广东省排名第一。
二
著名党史学家张静如先生指出,对中共党史革命群体人物的研究,意义重大,尤其是对土地革命时期革命人物群体的成长规律、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对于把握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历史,对于了解和分析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历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①
根据上面表格及相关党史资料,不难发现,大埔籍革命人物群体在广东中央苏区时期发动革命运动,创建革命根据地,推动革命进程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东江党组织早期领导人多是大埔籍人,大埔籍革命人物点燃了东江革命史的几乎全部烽火,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据《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记载,从1925年到1928年,东江革命党组织17位主要革命领导人中,大埔籍革命领导人物就有6位(张善铭、萧鹏魂、赖玉润、罗明、郭廋真、蓝裕业),其他籍贯革命领导人物数量分别是:海丰4位,惠州1位,紫金1位,普宁1位,东莞1位,梅县1位,广州1位,籍贯不详1位。②根据前面表格和有关史料记载,中央苏区时期大埔籍革命人物暂列了30位人物,其中中学毕业的有12位,高等学校毕业的有9位,二者合计21位,占到所列举总人数30位的70%。值得一提的是,在东江革命领导人物中,属于大埔籍的有六位领导人物,其中五位均毕业于高等学校,一方面说明大埔籍革命领导人物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另一方面也表明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善铭,曾用名张善鸣,是大埔籍革命人物的重要代表者。1900年出生于大埔县西河镇黄砂村,1918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十月革命”后,他与阮啸仙等同学积极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第一批党员。1924年由中共中央派遣,前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回国,第二次东征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而后创立了东江农村根据地,担任海陆丰地委书记、东江特委书记,广东省委代理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1927年4月,中共东江特委成立,首任书记是彭湃,但是他没有到任,实际上第一任书记是大埔籍的张善铭,张善铭先后领导和参加了海陆丰第二次、第三次起义,是广东省早期出色的军事领导人和青年运动领导人③。由此可见,大埔籍革命人物不仅在大埔县革命活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东江流域革命运动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大埔籍革命人物领导武装暴动在大埔率先响应南昌起义,迎接起义军南下广东。八一南昌起义后,周恩来、朱德等率领起义军经闽西进军大埔,大埔农民武装积极配合起义军在三河坝抗击敌军。起义军离开大埔之前,除送给武器加强农军力量外,还留下了李井泉、黄让三、郭秩辉等二十多名干部支援大埔人民革命。④1927年9月11日,大埔县桃源、澄坑等地区工农赤卫队500余人在黄炎、张土生、郭栋材和郭廋真等领导下,攻打高陂镇,占领敌高陂区党部、区署,俘获敌区长苏宝珊,处决了一批反动分子,成立了高陂区革命委员会。1927年9月16日,大埔县农民自卫军独立第1团第1连及城郊农军100余人和广大群众在饶龙光、郭栋材和郭廋真等人领导下,攻打县城,占领敌县城,歼灭敌县警队,捕获敌县政府改组委员1名,成立了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⑤1928年1月1日,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5团、农民赤卫队、瓷业工人和学生500余人在饶龙光、贺遵道、黄炎和李明光等人的领导下,攻占高陂镇敌占署,毙敌5名,缴获枪支一批,处决反动分子数名,没收盐船20余只,成立了高陂区苏维埃政府,这就是著名的“高陂年关起义”。1928年5月3日,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5团、东埔农民赤卫队和群众600余人,在李明光、丘宗海和丘荣泉等人的领导下,攻占百侯镇敌占署、警察局和民团总部,毙敌3人,缴获枪支34支,处决民团团总。1928年7月上旬,大埔县三河区赤卫队和农军200余人在张土生、房明光和赖春生等人领导下,攻占英雅乡,击溃敌民团,毙伤民团头目3名,成立了英雅乡苏维埃政府。① 第三、大埔籍革命人物还有一个特殊贡献——保障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的畅通。1931年春,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交通局经过努力,开辟了两条秘密红色交通线:一条是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上杭、长汀至瑞金;另一条是上海、汕头、诏安、大埔、青溪、永定、上杭、长汀、瑞金。很明显,大埔处于这两条交通线的中心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香港、闽西设立交通大站,大埔青溪建立中站,大埔茶阳、长治设有小站或联络站,这条交通线不仅护送了200多位党政军干部进入中央苏区,而且还在转运军民急需物资、搜集情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如毛主席所言:“一切我们领导的地方,无疑有不少的积极干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很好的工作同志”②。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一般都经过比较严格的挑选,从事行商、贩运、挑夫、船工等适合于秘密交通工作的职业,大埔苏区的蔡雨青、黄华、江如良、孙世介、邹日祥、郑启彬、丘辉如、余均平、余职邦、余川生、余均开等中共党员、干部为大埔交通中站的主要交通骨干。大埔交通中站设在青溪里铺余氏宗祠,卢伟良、杨雄、郑启彬等先后任站长,下有茶阳李国良为负责人的同丰杂货店、孙世阶为负责人的同天饭店,青溪虎市汀江航运终点虎头沙(沙岗头)有余良晋、谢莲夫妇为负责人的永丰食杂店、多宝坑邹日祥家,长治铁坑、伯公凹小站等为交通联络网点。这条交通线是广大交通员们用双脚踩出来、用血汗浇灌出来的。他们冲破敌人的白色恐怖和重重障碍,担负起传递文件、指示、情报,接待过往干部、人员,带送款项、物资等艰巨任务。他们浩然正气,忠于职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用无言无悔的行动,生动体现了大埔籍革命人物的英雄形象。
三
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中央苏区时期大埔籍革命人物的苏区精神正如当时流行于大埔的歌谣所唱:“思想起前年的广东,思想起广州的暴动,工农一起向前冲,向前冲……冲锋呀,大家一起来,前进呀,敌人已杀开,工农建设苏维埃,苏维埃。”③
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央苏区时期,大埔籍革命人物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领导和参加了大埔乃至东江地区的革命运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系嘉应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讲师、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