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爷老念叨着,想结识一下临清县的匡爷。
很早,鲁地就有“北临清,南青口”的说法。临清和青口是鲁地有名的两个商业集散地,这俩地儿,交通便利,周边集镇数百,商贩贸易,皆由此转贩。就拿青口老街来说吧,道光年间,光商号就有二百多家,会馆一十二座,交通四海,结交朋客。每日,打沂、蒙、郯等地的特产,源源不断地运来出售,换回从海上、南方运来的洋货、南货,篓篮箱筐地驮运回去,继而赚得钵满盆盈。
海爷,作为老街上的首富,早就听说,远在几百里之外的鲁北临清,有一个和他一样,急人之困、豪爽仁义的匡爷。北上临清办事的伙计,时常会顺带打听打听匡爷的传奇事儿,回来后,保不准海爷会问上几句。
这天晚上,海爷在府上独自一人喝酒。玉液琼浆,海爷却频频咂嘴,如啖清水,越喝越没滋味。猛然,海爷将筷子一扔,桌一推,招呼管家,明早备车,去临清,带坛好酒!
管家嘴上答应,心里默默一笑,还用问?海爷一时兴起,竟然要去临清,找从未谋面的匡爷喝酒!
来到临清主街的街头,海爷车帷没抄,就听外面车马阵阵,各种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如在老街。掀起车帷,那些厚重朱漆的大門,高逾一尺的门槛,威武雄壮的石狮,青白方正的照壁,更给海爷一种来过这里的感觉。
临近街心,海爷下了车,转转瞅瞅,顺便找人问问匡爷的家。海爷发现,这里的主街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对称的犄角,像是打中间把街掰断了似的,街的中心就是转弯的角尖。最让海爷纳闷的是,照理说,角尖处的那个店面,做的不得是大把大把往里扒金扒银的买卖?挣得少一点,别说糊口了,连个店面的租金都不够。这里倒好,五步宽亮堂堂的铺面,里头摆着一炉两案,竟然是打饼卖的!
海爷饶有兴趣地进去,看到一个老师傅正在面案上不急不慢地忙活,后面还有两个小伙计在和面、擀面。只见老师傅将面粉、猪板油、香油、花生油、白糖、枣泥、山楂泥等和成了酥面,然后,再用擀好的面皮包住酥面,用面轴叠轧数层,卷起后均匀分块,再将每块轧成小孩巴掌大小的圆形,指肚般厚,最后贴到炉里烘烤,整个过程,老师傅眼皮都没抬,似练功一般,有板有眼,一气呵成。出炉刹那,一股香气直往鼻眼儿里钻,顿时把肚子给叫醒了。再看那饼,色如蛋黄,形如月饼,面饼层层叠叠,十分诱人。
海爷口舌生津,忍不住买了一个,咬了一口,果然绵软酥松,层层分明,酥脆香甜,油而不腻。
海爷边吃边问,老哥,这里寸土寸金,租一年,得不少子儿吧?
老师傅也不看海爷,道,这铺面儿,是我自个儿的。
海爷笑道,我看老哥有些年纪了,不如把铺子租出去,享享清福吧。
老师傅瞄了一眼海爷,道,铺子我多的是,兄弟要租铺子做买卖,可以到其他地方转转,这地儿,我不租。
海爷抱了抱拳,道,老哥误会了,我不是想租这铺子,只是好奇,多几句嘴,老哥勿怪。
老师傅微微一笑,瞧你也不像本地人,不然也不会问我这种话,这饼,味道咋样?
海爷咂了咂嘴,说,甚好,甚好。
老师傅又递了一个饼给海爷,说,这一个我送你,你拿着饼,出门往东,边走边吃,不用急,等你把饼吃完了,再扭头回来。
海爷笑笑,这是何意?
老师傅拍了拍手里的面粉,道,你不是想知道我为啥不租这铺子吗?等你吃完饼回来,顺便看看路两边的铺子,都是我家的。
海爷愕然,立刻往后退了几步,抬眼望那门头上通体黑色乌木大漆的大匾,一行阴刻烫金的大字赫然醒目——匡家罗汉饼。
海爷靠前问道,莫非,您就是匡……匡爷?
老师傅笑笑,正是匡某。
海爷哎呀一声,随即自报家门,说明来意。匡爷未等海爷说完,忙将沾满油污的套袖一扯,而后抱拳道,久闻大名,久闻大名,刚才多有得罪……
当晚,匡爷在府上设宴招待海爷,喝的正是海爷带来的那坛酒。酒酣之时,海爷问匡爷,既然有此等身家,本应享享清福,何苦再亲自打饼卖呢?
匡爷笑道,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打饼的,赚了钱就买些店铺,日久天长,攒下了这般家业。这些年,虽然家里也做点儿别的生意,但我骨子里終究还是个打饼的,我也喜欢打饼,平时,遇上什么堵心的事儿,过去打两炉,心里也就踏实了。
海爷听罢,慨叹不已,道:今天老兄也有堵心的事儿?
匡爷往前凑了凑,低声道:今天不是堵心,是高兴,听说海爷要和我喝酒,哈哈……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海爷明白了,打饼就是匡爷的日常。
很早,鲁地就有“北临清,南青口”的说法。临清和青口是鲁地有名的两个商业集散地,这俩地儿,交通便利,周边集镇数百,商贩贸易,皆由此转贩。就拿青口老街来说吧,道光年间,光商号就有二百多家,会馆一十二座,交通四海,结交朋客。每日,打沂、蒙、郯等地的特产,源源不断地运来出售,换回从海上、南方运来的洋货、南货,篓篮箱筐地驮运回去,继而赚得钵满盆盈。
海爷,作为老街上的首富,早就听说,远在几百里之外的鲁北临清,有一个和他一样,急人之困、豪爽仁义的匡爷。北上临清办事的伙计,时常会顺带打听打听匡爷的传奇事儿,回来后,保不准海爷会问上几句。
这天晚上,海爷在府上独自一人喝酒。玉液琼浆,海爷却频频咂嘴,如啖清水,越喝越没滋味。猛然,海爷将筷子一扔,桌一推,招呼管家,明早备车,去临清,带坛好酒!
管家嘴上答应,心里默默一笑,还用问?海爷一时兴起,竟然要去临清,找从未谋面的匡爷喝酒!
来到临清主街的街头,海爷车帷没抄,就听外面车马阵阵,各种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如在老街。掀起车帷,那些厚重朱漆的大門,高逾一尺的门槛,威武雄壮的石狮,青白方正的照壁,更给海爷一种来过这里的感觉。
临近街心,海爷下了车,转转瞅瞅,顺便找人问问匡爷的家。海爷发现,这里的主街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对称的犄角,像是打中间把街掰断了似的,街的中心就是转弯的角尖。最让海爷纳闷的是,照理说,角尖处的那个店面,做的不得是大把大把往里扒金扒银的买卖?挣得少一点,别说糊口了,连个店面的租金都不够。这里倒好,五步宽亮堂堂的铺面,里头摆着一炉两案,竟然是打饼卖的!
海爷饶有兴趣地进去,看到一个老师傅正在面案上不急不慢地忙活,后面还有两个小伙计在和面、擀面。只见老师傅将面粉、猪板油、香油、花生油、白糖、枣泥、山楂泥等和成了酥面,然后,再用擀好的面皮包住酥面,用面轴叠轧数层,卷起后均匀分块,再将每块轧成小孩巴掌大小的圆形,指肚般厚,最后贴到炉里烘烤,整个过程,老师傅眼皮都没抬,似练功一般,有板有眼,一气呵成。出炉刹那,一股香气直往鼻眼儿里钻,顿时把肚子给叫醒了。再看那饼,色如蛋黄,形如月饼,面饼层层叠叠,十分诱人。
海爷口舌生津,忍不住买了一个,咬了一口,果然绵软酥松,层层分明,酥脆香甜,油而不腻。
海爷边吃边问,老哥,这里寸土寸金,租一年,得不少子儿吧?
老师傅也不看海爷,道,这铺面儿,是我自个儿的。
海爷笑道,我看老哥有些年纪了,不如把铺子租出去,享享清福吧。
老师傅瞄了一眼海爷,道,铺子我多的是,兄弟要租铺子做买卖,可以到其他地方转转,这地儿,我不租。
海爷抱了抱拳,道,老哥误会了,我不是想租这铺子,只是好奇,多几句嘴,老哥勿怪。
老师傅微微一笑,瞧你也不像本地人,不然也不会问我这种话,这饼,味道咋样?
海爷咂了咂嘴,说,甚好,甚好。
老师傅又递了一个饼给海爷,说,这一个我送你,你拿着饼,出门往东,边走边吃,不用急,等你把饼吃完了,再扭头回来。
海爷笑笑,这是何意?
老师傅拍了拍手里的面粉,道,你不是想知道我为啥不租这铺子吗?等你吃完饼回来,顺便看看路两边的铺子,都是我家的。
海爷愕然,立刻往后退了几步,抬眼望那门头上通体黑色乌木大漆的大匾,一行阴刻烫金的大字赫然醒目——匡家罗汉饼。
海爷靠前问道,莫非,您就是匡……匡爷?
老师傅笑笑,正是匡某。
海爷哎呀一声,随即自报家门,说明来意。匡爷未等海爷说完,忙将沾满油污的套袖一扯,而后抱拳道,久闻大名,久闻大名,刚才多有得罪……
当晚,匡爷在府上设宴招待海爷,喝的正是海爷带来的那坛酒。酒酣之时,海爷问匡爷,既然有此等身家,本应享享清福,何苦再亲自打饼卖呢?
匡爷笑道,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打饼的,赚了钱就买些店铺,日久天长,攒下了这般家业。这些年,虽然家里也做点儿别的生意,但我骨子里終究还是个打饼的,我也喜欢打饼,平时,遇上什么堵心的事儿,过去打两炉,心里也就踏实了。
海爷听罢,慨叹不已,道:今天老兄也有堵心的事儿?
匡爷往前凑了凑,低声道:今天不是堵心,是高兴,听说海爷要和我喝酒,哈哈……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海爷明白了,打饼就是匡爷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