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我的夫人是个抑郁症患者,前不久到医院又被检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真是“祸不单行”,旧病又添新病。我问医生我的夫人糖尿病是否与抑郁症有关,医生想了想说不能排除。我不明白,抑郁症缘何容易引起糖尿病呢?
安徽 李光辉
李读者:
糖尿病患者的糖尿,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而胰岛素分泌不足,除了胰岛腺体本身疾患外,经研究发现,主要是受心理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那么,不良情绪何以成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众所周知,胰岛素是胰岛组织中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之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因而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时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性最终被固定下来,进而导致糖尿病。
据国外有关专家最新研究发现,抑郁症会增加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而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的危险是一般人的2倍,其机制则是抑郁症症状会与胰岛素耐受性较强有关,而胰岛素耐受性是糖尿病的前兆。另外,抑郁症会改变体内管腔压力相关的激素,接着就会影响到脂肪分布与如何管控机体的血糖代谢,而抑郁症则与糖尿病的管控不好也直接关联。所以,这两种病可谓“狼狈为奸”、“互惠互利”。
糖尿病性抑郁是可以预防的。首先,患者要学会精神调摄,心境要放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运动锻炼,这有助于改善心情。同时,病人家属应多疏导、鼓励、安慰,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患者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基本常识及应对措施,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采用一些“生物反馈放松法”来缓解紧张情绪也是有益的。第三,当患者出现中重度抑郁时,可适当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如5-羟色胺抑制剂等,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的夫人是个抑郁症患者,前不久到医院又被检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真是“祸不单行”,旧病又添新病。我问医生我的夫人糖尿病是否与抑郁症有关,医生想了想说不能排除。我不明白,抑郁症缘何容易引起糖尿病呢?
安徽 李光辉
李读者:
糖尿病患者的糖尿,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而胰岛素分泌不足,除了胰岛腺体本身疾患外,经研究发现,主要是受心理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那么,不良情绪何以成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众所周知,胰岛素是胰岛组织中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之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因而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时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性最终被固定下来,进而导致糖尿病。
据国外有关专家最新研究发现,抑郁症会增加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而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的危险是一般人的2倍,其机制则是抑郁症症状会与胰岛素耐受性较强有关,而胰岛素耐受性是糖尿病的前兆。另外,抑郁症会改变体内管腔压力相关的激素,接着就会影响到脂肪分布与如何管控机体的血糖代谢,而抑郁症则与糖尿病的管控不好也直接关联。所以,这两种病可谓“狼狈为奸”、“互惠互利”。
糖尿病性抑郁是可以预防的。首先,患者要学会精神调摄,心境要放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运动锻炼,这有助于改善心情。同时,病人家属应多疏导、鼓励、安慰,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患者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基本常识及应对措施,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采用一些“生物反馈放松法”来缓解紧张情绪也是有益的。第三,当患者出现中重度抑郁时,可适当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如5-羟色胺抑制剂等,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