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学校对体育重视程度等现状,分析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政府、社会、家长、学校、体育教师、学生等六个要素,提出构建发挥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多元主体功能的“六位一体”学校体育发展模式,以及“互联网+学校体育”平台,促进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体育发展要素 模式构建 互联网+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72-03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应该是体育工作的重点和基础。没有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就难以实现。本文分析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状况,探讨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政府、社会、家长、学校、体育教师、学生等六个要素,提出构建“六位一体”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和“互联网+学校体育”平台,促进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
一、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现状
(一)学校重视程度方面。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文件和条例,但从高职高专院校的情况来看,体育发展仍处于不受重视的状况,出现经费投入不足、课堂教学监管不到位、课时安排不够、场地器材缺乏和老旧等问题。有效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需要学校相关领导加强对体育的认同,制定学校各方协同一致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活动环境氛围,配备足够的运动硬件设施,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学方面。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体育的核心部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普遍以选项课教学为主、体育俱乐部教学为辅。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体育课学制为两年,每年限选一个体育项目,两年修满96个课时,新生入学就直接开始选项,可选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形体、体育舞蹈等项目,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可选修民族体育项目。虽然选项课教学是针对学生兴趣而设,但是受限于师资不足,选项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教师钻研劲头不足,个别教师的教案循环使用。体育课程的开课率不足,学时总数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最低标准。同时,受场地器材不足、班级人数剧增的影响,体育课堂管理难度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逐步走低,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三)课外体育活动方面。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有益补充,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包括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竞赛。就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受经费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比较困难。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体育活动经费主要保证校内运动会、单项体育比赛的开展,以及参与少量的校外比赛,关注点主要在课外体育竞赛,很难兼顾课外体育锻炼。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处于自发状态,教师基本不参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近年来,体育教学部出台政策,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每周至少打卡2次,由体育教师轮岗值班,指导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但由于监管不到位,学生打卡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也导致课外体育锻炼改革难以贯彻落实。此外,高职高专院校学制为三年,为保证学生在三年级时有充足的时间外出实习和找工作,三年的课程基本都挤压到两年内完成,学生学业压力很大,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四)学生体质方面。相关调查发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体质较差。在学生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800米/1000米跑等项目的考试中,学生不及格率较高。学生体质比较差,还体现在运动竞赛中学生出现大面积抽筋的现象。比赛反映出学生的爆发力、耐力、技术等比较差,而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学生的意志品质薄弱、拼搏意识不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身体素质。
二、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要素分析
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不是单方面的,梳理学校体育工作,笔者认为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要素主要分为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外部要素包括政府、社会、家长,内部要素包括学校、体育教师、学生。
(一)外部因素。具体如下:
1.政府。政府层面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出台长远的规划,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例如,2007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印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14年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6年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同时,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标准。各地政府也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制定了诸多条例和方案,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保驾护航。比如江苏省制定了关于体质测量的“倒逼机制”,浙江省制定了关于体质测量的“倒查机制”,广西2016年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要促使其得到贯彻落实,还需要政府适时地运用行政力量或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合理规治。
2.社会。学校体育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首先,社会积极的运动环境对学校体育有着正向的影响。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桂林拉丁舞协会、健美操协会经常组织一些舞蹈比赛,邀请老师和学生参加,激发了学生参与舞蹈训练的动力。桂林国际马拉松比赛和环广西自行车比赛在大学生中征集志愿者,帶动了一批马拉松爱好者和自行车爱好者,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其次,社会力量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体育明星进校园”、社会捐资或赞助改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及添置运动器材、社会资金赞助运动竞赛等。 3.家长。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最好的学校是家庭,父母应以身作则,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每年的新生开学之际,都会组织家长开展座谈会,家长都表示支持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愿意在体育开展方面进行“家校合作”。
(二)内部因素。具体如下:
1.学校。能否为社会输出体魄强健的合格人才,学校体育工作至关重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需要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从硬件设施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运动场地、器材等不同程度地存在陈旧或缺失的现象;从软件设施来看,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内容制定等是否合理缺乏科学的论证。同时,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度、其他专业老师对体育的认可度、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体育的支持度等,都是影响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严格落实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地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开足开齐体育课,保障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广泛开展体育运动,提高阳光运动实效,为健康中国的实现提供支撑。
2.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是学校体育政策的实施者、体育运动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引导者、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者,同时还是体育工作实践的研究者和反思者。要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需要提升师德素养、专业能力、理论水平等。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体育教师应当热爱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满足当前的教育形势和需求,体育教师还应具有正确的政治站位、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熟悉教育规律,具有广博的知识以及奉献精神。但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高职称高学历的比例不高,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体育教师只有转变思维、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3.学生。学生是教育培养的主体,也是学校体育落脚的根本,学校体育工作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学生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就高等学校而言,因层次不同,学生的生源和学情也大不一样,因而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区别。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偏低,生源地主要来自贫困和边远的山区、农村,中小学阶段很少上正规的体育课,掌握的体育知识比较少,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参与意识和锻炼习惯,组织纪律性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多选择或开发一些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模式构建
基于以上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政府、社会、家长、学校、体育教师、学生等六个要素,本文探讨构建“六位一体”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和“互联网+学校体育”平台,促进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
(一)“六位一体”学校体育发展模式构建。在“六位一体”学校体育发展模式中,处在上层的政府、社会、家长三个外部因素重点起宏观作用,处在下层的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三个内部因素起微观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外部因素全部作用于三个内部因素,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政府层面主要围绕“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做好顶层设计;社会层面重点做好帮扶工作及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推动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学校体育中来,为人才培养和民族复兴主动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家长层面通力配合国家及学校的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并和学校及体育教师保持良性的互动与信息的互通;学校层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体育的相关政策及指导思想,负责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规划,建章立制,做好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制定工作开展的细则和完善的奖惩体系,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上行下效;体育教师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通过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等载体开展工作,做好活动的优秀组织者和学生的优秀引导者,保证学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学生应遵守国家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体育老师的指挥,服从体育老师的管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图1中六个因素互为影响,通过研究分析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视角下学校体育的微观运行机制,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功能,实现学校体育多元发展主体的互补与耦合,整合与优化相互间的关系与结构,促进学校体育的深入开展。
(二)“互联网+学校体育”平台构建。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多元因素,理清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六要素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角色、功能及其互动关系,从理论上把握学校体育的内在运行机制。搭建学校体育的“互联网+”平台,如网络平台、QQ群、易班平台、微信公众平台、运动APP等,整合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资源,打造“六位一体”,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参与、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并监督”等多元主体功能,进而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构建可以推广普及的“互联网+学校体育”平台和新型学校体育教育运行模式构建。见图2。
通过搭建“互联网+学校体育”平台,将学校体育的各方面信息如体育教学、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处方、健身知识、健身教学视频、学校体育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学校、政府、企业等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动态,通过平台进行展示、应用,互联互通,实现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六位一体”和“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参与、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并监督”等多元主体功能,进而探索出可以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广的新型学校体育运行模式和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吳键.体育教育必须担起时代责任[J].中国学校体育,2014(1).
[2]杨辉.高校体育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学刊,2014(7).
[3]王登峰.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J].中国学校体育,2013(4).
[4]刘阳,何劲鹏.我国学校强制体育的合理性探析[J].体育学刊,2015(9).
[5]郑兵,等.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促进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模型构建[J].体育学刊,2015(3).
[6]彭杰.“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模式在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7]郭震,吴广胜.高校学生体质现状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3(6).
[8]李小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就[N].中国教育报,2017-09-21.
【基金项目】2016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高职高专‘学校体育+互联网’平台共建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B115)
【作者简介】郭 震(1982— ),男,汉族,河南太康人,硕士研究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体育人文社会学;陈 功(1980— ),通讯作者,男,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体育发展要素 模式构建 互联网+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72-03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应该是体育工作的重点和基础。没有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就难以实现。本文分析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状况,探讨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政府、社会、家长、学校、体育教师、学生等六个要素,提出构建“六位一体”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和“互联网+学校体育”平台,促进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
一、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现状
(一)学校重视程度方面。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文件和条例,但从高职高专院校的情况来看,体育发展仍处于不受重视的状况,出现经费投入不足、课堂教学监管不到位、课时安排不够、场地器材缺乏和老旧等问题。有效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需要学校相关领导加强对体育的认同,制定学校各方协同一致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活动环境氛围,配备足够的运动硬件设施,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学方面。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体育的核心部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普遍以选项课教学为主、体育俱乐部教学为辅。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体育课学制为两年,每年限选一个体育项目,两年修满96个课时,新生入学就直接开始选项,可选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形体、体育舞蹈等项目,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可选修民族体育项目。虽然选项课教学是针对学生兴趣而设,但是受限于师资不足,选项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教师钻研劲头不足,个别教师的教案循环使用。体育课程的开课率不足,学时总数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最低标准。同时,受场地器材不足、班级人数剧增的影响,体育课堂管理难度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逐步走低,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三)课外体育活动方面。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有益补充,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包括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竞赛。就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受经费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比较困难。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体育活动经费主要保证校内运动会、单项体育比赛的开展,以及参与少量的校外比赛,关注点主要在课外体育竞赛,很难兼顾课外体育锻炼。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处于自发状态,教师基本不参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近年来,体育教学部出台政策,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每周至少打卡2次,由体育教师轮岗值班,指导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但由于监管不到位,学生打卡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也导致课外体育锻炼改革难以贯彻落实。此外,高职高专院校学制为三年,为保证学生在三年级时有充足的时间外出实习和找工作,三年的课程基本都挤压到两年内完成,学生学业压力很大,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四)学生体质方面。相关调查发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体质较差。在学生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800米/1000米跑等项目的考试中,学生不及格率较高。学生体质比较差,还体现在运动竞赛中学生出现大面积抽筋的现象。比赛反映出学生的爆发力、耐力、技术等比较差,而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学生的意志品质薄弱、拼搏意识不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身体素质。
二、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要素分析
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不是单方面的,梳理学校体育工作,笔者认为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要素主要分为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外部要素包括政府、社会、家长,内部要素包括学校、体育教师、学生。
(一)外部因素。具体如下:
1.政府。政府层面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出台长远的规划,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例如,2007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印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14年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6年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同时,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标准。各地政府也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制定了诸多条例和方案,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保驾护航。比如江苏省制定了关于体质测量的“倒逼机制”,浙江省制定了关于体质测量的“倒查机制”,广西2016年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要促使其得到贯彻落实,还需要政府适时地运用行政力量或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合理规治。
2.社会。学校体育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首先,社会积极的运动环境对学校体育有着正向的影响。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桂林拉丁舞协会、健美操协会经常组织一些舞蹈比赛,邀请老师和学生参加,激发了学生参与舞蹈训练的动力。桂林国际马拉松比赛和环广西自行车比赛在大学生中征集志愿者,帶动了一批马拉松爱好者和自行车爱好者,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其次,社会力量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体育明星进校园”、社会捐资或赞助改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及添置运动器材、社会资金赞助运动竞赛等。 3.家长。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最好的学校是家庭,父母应以身作则,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每年的新生开学之际,都会组织家长开展座谈会,家长都表示支持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愿意在体育开展方面进行“家校合作”。
(二)内部因素。具体如下:
1.学校。能否为社会输出体魄强健的合格人才,学校体育工作至关重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需要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从硬件设施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运动场地、器材等不同程度地存在陈旧或缺失的现象;从软件设施来看,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内容制定等是否合理缺乏科学的论证。同时,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度、其他专业老师对体育的认可度、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体育的支持度等,都是影响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严格落实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地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开足开齐体育课,保障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广泛开展体育运动,提高阳光运动实效,为健康中国的实现提供支撑。
2.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是学校体育政策的实施者、体育运动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引导者、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者,同时还是体育工作实践的研究者和反思者。要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需要提升师德素养、专业能力、理论水平等。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体育教师应当热爱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满足当前的教育形势和需求,体育教师还应具有正确的政治站位、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熟悉教育规律,具有广博的知识以及奉献精神。但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高职称高学历的比例不高,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体育教师只有转变思维、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3.学生。学生是教育培养的主体,也是学校体育落脚的根本,学校体育工作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学生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就高等学校而言,因层次不同,学生的生源和学情也大不一样,因而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区别。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偏低,生源地主要来自贫困和边远的山区、农村,中小学阶段很少上正规的体育课,掌握的体育知识比较少,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参与意识和锻炼习惯,组织纪律性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多选择或开发一些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模式构建
基于以上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政府、社会、家长、学校、体育教师、学生等六个要素,本文探讨构建“六位一体”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和“互联网+学校体育”平台,促进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
(一)“六位一体”学校体育发展模式构建。在“六位一体”学校体育发展模式中,处在上层的政府、社会、家长三个外部因素重点起宏观作用,处在下层的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三个内部因素起微观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外部因素全部作用于三个内部因素,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政府层面主要围绕“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做好顶层设计;社会层面重点做好帮扶工作及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推动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学校体育中来,为人才培养和民族复兴主动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家长层面通力配合国家及学校的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并和学校及体育教师保持良性的互动与信息的互通;学校层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体育的相关政策及指导思想,负责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规划,建章立制,做好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制定工作开展的细则和完善的奖惩体系,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上行下效;体育教师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通过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等载体开展工作,做好活动的优秀组织者和学生的优秀引导者,保证学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学生应遵守国家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体育老师的指挥,服从体育老师的管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图1中六个因素互为影响,通过研究分析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视角下学校体育的微观运行机制,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功能,实现学校体育多元发展主体的互补与耦合,整合与优化相互间的关系与结构,促进学校体育的深入开展。
(二)“互联网+学校体育”平台构建。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多元因素,理清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六要素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角色、功能及其互动关系,从理论上把握学校体育的内在运行机制。搭建学校体育的“互联网+”平台,如网络平台、QQ群、易班平台、微信公众平台、运动APP等,整合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资源,打造“六位一体”,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参与、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并监督”等多元主体功能,进而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构建可以推广普及的“互联网+学校体育”平台和新型学校体育教育运行模式构建。见图2。
通过搭建“互联网+学校体育”平台,将学校体育的各方面信息如体育教学、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处方、健身知识、健身教学视频、学校体育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学校、政府、企业等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动态,通过平台进行展示、应用,互联互通,实现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六位一体”和“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参与、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并监督”等多元主体功能,进而探索出可以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广的新型学校体育运行模式和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吳键.体育教育必须担起时代责任[J].中国学校体育,2014(1).
[2]杨辉.高校体育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学刊,2014(7).
[3]王登峰.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J].中国学校体育,2013(4).
[4]刘阳,何劲鹏.我国学校强制体育的合理性探析[J].体育学刊,2015(9).
[5]郑兵,等.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促进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模型构建[J].体育学刊,2015(3).
[6]彭杰.“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模式在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7]郭震,吴广胜.高校学生体质现状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3(6).
[8]李小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就[N].中国教育报,2017-09-21.
【基金项目】2016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高职高专‘学校体育+互联网’平台共建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B115)
【作者简介】郭 震(1982— ),男,汉族,河南太康人,硕士研究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体育人文社会学;陈 功(1980— ),通讯作者,男,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