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近年来,武陵源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率先在全省脱贫摘帽的要求和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抓手、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全区上下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不忘宗旨,举全区之力挂图作战,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区脱贫摘帽,率先在张家界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全省三类区县中第一个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区。
筑牢帮扶桥梁,狠抓城乡互助共建。把城乡互助共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和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建立“以城带乡、以旅促农”的长效机制。成立区、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实行领导包村、驻村帮扶、结对帮扶、产业帮扶四个全覆盖,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完善了精准帮扶、业务指导、动态监管、目标考核和工作问责五大保障机制,做到有安排、有指导、有时间节点、有督查、有问责,确保任务到单位、责任到个人。4年来,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生活保障、基层组织建设五大任务,为帮扶村(居)完成建设任务1710个,村(居)均52个,农村用水用电、网络宽带、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实现100%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发挥资源优势,狠抓旅游扶贫。以全域旅游为主线,全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出台一系列文件措施,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反哺民生。集中力量實施“五个一”示范工程,即: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旅游扶贫重点村,培育一批旅游扶贫产业,实施一批旅游扶贫项目,培养一批旅游扶贫人才,建立一套旅游扶贫工作机制,促进旅游与扶贫有效对接。围绕核心景区和中心城镇,规划了三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开发了一批特色民宿、精品客栈和现代农业庄园,发展了农业观光游、生态游、户外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杨家坪村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带动10个村转型发展旅游、5000余名农民从事旅游业,贫困群众从事旅游业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
夯实民生基础,狠抓产业扶贫。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手段、长久之策。按照“区级统筹、乡镇主导、产权到村、收益到户”的原则,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产”三级扶贫产业体系。打造“一乡一业”。连续出台奖扶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本地“能人经济”发展,建成了高山辣椒、特色贡米、菜葛和土家织锦四大特色产业基地,产业红利覆盖全区贫困人口。打造“一村一品”。在各村(居)建成1个资产收益性扶贫项目,将贫困人口纳入农民合作组织直接受益。打造“一户一产”。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至少1个家庭增收项目。通过产业帮扶全覆盖,使全区贫困户全面享受乡、村、户三重产业增收保障,有效解决贫困户长期增收、稳定脱贫的问题。2016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三类区县前列,全区贫困发生率降至0.13%,超额完成省定指标任务。
补齐关键短板,狠抓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是基础,达标是基本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武陵源区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坚持将改善群众生活作为第一追求,在建设“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发挥龙头作用上下功夫,加快形成精品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让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在抓好城乡“微建设”、提升“微服务”下功夫,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老百姓钱袋子更鼓,笑容更灿烂;在打通迈向幸福的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公共服务短板,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在努力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文明意识、服务意识上下功夫,让社会更加和谐、游客满意率越来越高,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筑牢帮扶桥梁,狠抓城乡互助共建。把城乡互助共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和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建立“以城带乡、以旅促农”的长效机制。成立区、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实行领导包村、驻村帮扶、结对帮扶、产业帮扶四个全覆盖,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完善了精准帮扶、业务指导、动态监管、目标考核和工作问责五大保障机制,做到有安排、有指导、有时间节点、有督查、有问责,确保任务到单位、责任到个人。4年来,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生活保障、基层组织建设五大任务,为帮扶村(居)完成建设任务1710个,村(居)均52个,农村用水用电、网络宽带、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实现100%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发挥资源优势,狠抓旅游扶贫。以全域旅游为主线,全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出台一系列文件措施,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反哺民生。集中力量實施“五个一”示范工程,即: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旅游扶贫重点村,培育一批旅游扶贫产业,实施一批旅游扶贫项目,培养一批旅游扶贫人才,建立一套旅游扶贫工作机制,促进旅游与扶贫有效对接。围绕核心景区和中心城镇,规划了三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开发了一批特色民宿、精品客栈和现代农业庄园,发展了农业观光游、生态游、户外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杨家坪村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带动10个村转型发展旅游、5000余名农民从事旅游业,贫困群众从事旅游业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
夯实民生基础,狠抓产业扶贫。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手段、长久之策。按照“区级统筹、乡镇主导、产权到村、收益到户”的原则,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产”三级扶贫产业体系。打造“一乡一业”。连续出台奖扶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本地“能人经济”发展,建成了高山辣椒、特色贡米、菜葛和土家织锦四大特色产业基地,产业红利覆盖全区贫困人口。打造“一村一品”。在各村(居)建成1个资产收益性扶贫项目,将贫困人口纳入农民合作组织直接受益。打造“一户一产”。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至少1个家庭增收项目。通过产业帮扶全覆盖,使全区贫困户全面享受乡、村、户三重产业增收保障,有效解决贫困户长期增收、稳定脱贫的问题。2016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三类区县前列,全区贫困发生率降至0.13%,超额完成省定指标任务。
补齐关键短板,狠抓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是基础,达标是基本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武陵源区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坚持将改善群众生活作为第一追求,在建设“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发挥龙头作用上下功夫,加快形成精品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让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在抓好城乡“微建设”、提升“微服务”下功夫,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老百姓钱袋子更鼓,笑容更灿烂;在打通迈向幸福的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公共服务短板,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在努力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文明意识、服务意识上下功夫,让社会更加和谐、游客满意率越来越高,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