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策略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61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60例,年龄46.9±17.9岁.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10例,感染发生率为6.21%.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病原学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阴沟肠杆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记录患者相关因素信息包括:年龄是否>60岁、性别、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否<30g/L、血沉是否≥20mm/h、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18.5kg/m2、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术后72h峰值血糖值是否≥11.1 mmol/L、患者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合并脊髓损伤、病灶部位(颈段、胸段、胸腰段或腰段)及范围(病灶范围是否<3个节段)、是否存在后凸畸形、患者是否存在寒性脓肿,手术相关因素包括:是否使用脉冲式冲洗枪、是否使用内固定、是否进行前柱重建、手术时间是否<300min、是否有术中输血、术中是否局部使用链霉素及手术入路为前入路或后入路等内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蛋白浓度<30g/L(感染率16.7%)、血沉≥20mm/h(感染率14.0%)、BMI<18.5kg/m2(感染率16.7%)、患有糖尿病(感染率15.2%)、峰值血糖≥11.1 mmol/L(感染率24%)、合并寒性脓肿(感染率3.0%)等患者相关因素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长(≥300min)(感染率12.7%)、术中进行了输血(感染率10.9%)、局部未使用链霉素(感染率15.8%)等手术相关因素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合并脊髓损伤、病灶部位、范围、是否存在后凸畸形等患者相关因素不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是否使用脉冲式冲洗枪、是否使用内固定、是否进行前柱重建及手术入路为前入路或后入路等手术相关因素不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蛋白浓度<30g/L、峰值血糖≥11.1 mmol/L、合并寒性脓肿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局部使用链霉素作为一项保护因素,可有效预防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结论:脊柱结核术前应尽量调整患者营养状态,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术中链霉素对术区感染病灶的局部应用以及寒性脓肿病灶的彻底清除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不同O-EA角(occiput and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to axis angle)枕颈内固定含外耳道的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下颈椎椎间盘及关节突软骨应力分布.方法:收集1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 LD)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凝胶微球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mini-open Wiltse approach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
目的:通过对兔脊柱解剖形态的测量及分析,建立一种新的兔椎体成形术穿刺模型,并通过术后影像学及形态学分析,评估该模型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26只健康新西兰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