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教师角色;学科交叉;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3(A)—0063—01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特点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改的过程首先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权威,是真理的化身,以知识传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只是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其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还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要从单一的知识传输者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问题的探究者。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善于探索、主动发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点、难点时,教师要平等参与,帮助、启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应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
题搭建平台。
二、正确认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专注于知识的单向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只谈能力而轻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那么,如何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呢?
首先,搞好对基本知识点的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只能是更好地体现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而不是削弱其固有的基础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应该侧重于对概念的理解。学习概念时,学生既要了解其内涵,又要触及其外延,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分开来;同时要注重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使新旧知识、关联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为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教师必须坚持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重点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在,关系到整个教学改革的成败。学生的能力可依次分为学习的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这些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我塑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实现从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时政要闻、重大事件,要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理解、去判断。
三、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交叉趋于综合化。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领域,也并非由单一因素构成,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涉及到诸多方面。这必然要求教师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需对诸多学科知识进行相互协作、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学好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何培养学生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和认知规律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综合就显得十分重要。
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作为政治学科,为史、地等其他学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指导性;而其他相关学科又有极其丰富的客观规律及表现形式为政治学科提供多方面的佐证和依据。在高中涉及的各种学科都有其独立而严密的内容体系,但是它们的内容又存在交叉现象,这就在客观上为多学科的综合、渗透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既可以用数学、物理、生物的某些现象来论证政治原理,也可以用政治原理分析历史、地理中的某些问题。
四、突破课堂束缚,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
把教学和时政热点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应思考社会热点问题,把所学的基本原理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目标性和现实性。
要引导、鼓励和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课尤其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教师角色;学科交叉;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3(A)—0063—01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特点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改的过程首先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权威,是真理的化身,以知识传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只是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其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还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要从单一的知识传输者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问题的探究者。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善于探索、主动发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点、难点时,教师要平等参与,帮助、启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应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
题搭建平台。
二、正确认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专注于知识的单向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只谈能力而轻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那么,如何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呢?
首先,搞好对基本知识点的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只能是更好地体现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而不是削弱其固有的基础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应该侧重于对概念的理解。学习概念时,学生既要了解其内涵,又要触及其外延,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分开来;同时要注重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使新旧知识、关联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为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教师必须坚持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重点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在,关系到整个教学改革的成败。学生的能力可依次分为学习的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这些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我塑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实现从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时政要闻、重大事件,要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理解、去判断。
三、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交叉趋于综合化。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领域,也并非由单一因素构成,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涉及到诸多方面。这必然要求教师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需对诸多学科知识进行相互协作、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学好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何培养学生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和认知规律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综合就显得十分重要。
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作为政治学科,为史、地等其他学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指导性;而其他相关学科又有极其丰富的客观规律及表现形式为政治学科提供多方面的佐证和依据。在高中涉及的各种学科都有其独立而严密的内容体系,但是它们的内容又存在交叉现象,这就在客观上为多学科的综合、渗透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既可以用数学、物理、生物的某些现象来论证政治原理,也可以用政治原理分析历史、地理中的某些问题。
四、突破课堂束缚,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
把教学和时政热点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应思考社会热点问题,把所学的基本原理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目标性和现实性。
要引导、鼓励和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课尤其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