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水稻苗床旱育秧苗死苗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水稻苗床旱育秧苗死苗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own
【摘 要】
:
水稻苗床旱育秧苗死苗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李先发(全椒县农牧渔业局,全椒239500)一、死苗原因:1.1施肥不当一是底肥施入未经腐熟的农家肥,特别是家禽家畜粪未经充分熟化后就放入苗床,且施入苗床
【作 者】
:
李先发
【机 构】
:
全椒县农牧渔业局
【出 处】
:
安徽农学通报
【发表日期】
:
1996年3期
【关键词】
:
旱育秧苗床
死苗原因
水稻苗床
防治对策
皖东地区
杂交中稻
成秧率
旱育苗床
腐霉菌
苗床土壤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苗床旱育秧苗死苗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李先发(全椒县农牧渔业局,全椒239500)一、死苗原因:1.1施肥不当一是底肥施入未经腐熟的农家肥,特别是家禽家畜粪未经充分熟化后就放入苗床,且施入苗床后,又未与苗床土壤充分混合均匀而造成烧根死苗;二是底肥施人的...
其他文献
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我县稻草还田,始于七十年代初.随着双季稻面积的扩大而逐步推广,每年0.27—0.33万ha双季晚稻有80%利用早稻草还田,至今已累计推广面积逾3.33万ha.该方法是补充我县双季晚稻肥
期刊
稻草还田
土壤养分
地力变化
从水家湖农场的发展看农业产业化
期刊
农业
产业化
农场
两系籼型杂交稻试种初报
两系籼型杂交稻试种初报谢世秀,昂盛福(安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庆246003)1995年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安排两系舢型杂交稻新组合,在本市做双季晚稻栽培,观察其丰产性、适应性,为改变目前杂交稻产
期刊
杂交稻
双季晚稻
系列组合
经济性状
籼型
安庆市
水稻研究
新组合
每穗实粒数
每穗总粒数
浅谈新GB3543·5—95关于农作物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检验的一些特点
浅谈新GB3543·5—95关于农作物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检验的一些特点张亚兵,孙树坤,孙方,王孝令(安徽省种子公司,合肥230001)(安徽省种子管理站,合肥230001)为使我国的农作物种子检验了国际间接轨,实现种
期刊
品种纯度检验
种子真实性
农作物种子
种子检验规程
田间小区
检测方法
种植鉴定
种子质检机构
种子样品
安徽省
谈谈安徽农垦茶叶的发展思路
谈谈安徽农垦茶叶的发展思路史生南(安徽省农垦总公司农业处,合肥230001)安徽省农垦共有八个专业茶场一个茶叶公司,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三十八分之一,茶叶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
期刊
茶叶生产
安徽农垦
名优茶
国营茶场
栽培技术
发展思路
土地利用率
有机肥料
强化管理
努力提高
气候变暖对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本文对砀山(北纬34°25′)、宿县(北纬33°39′)、蚌埠(北纬32°57′)三地自五十年代初期至1994年四十年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四十年来淮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0.65℃,小麦生育期间
期刊
气候变暧
淮北
小麦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皖西大别山区的开发成效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是皖西大别山区科技扶贫的一条有效措施,经1992—1994年三年推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994年面积76.9万亩,平均每亩增产稻谷78公斤,增幅
期刊
水稻
育秧
旱育稀植
开发成效
皖西大别山区
我市稻飞虱综合防治经验
桐城市位于长江北侧,常年种植水稻5.5万ha,其中早稻2.47万ha,双季晚稻2.87万ha,单季稻0.17万ha,属江淮丘陵双季稻区。稻飞虱在我市1971年开始点片为害,1974年起成为单、双季稻后期的主要害虫,1974-1997年大发生频率达35...
期刊
水稻
虫害
稻飞虱
综合防治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
期刊
家蚕
微粒子病
防治
杂交油菜“皖油9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经验
杂交油菜“皖油9号”系安徽省滁州市农科所和安徽省种子公司合作用雄性不育系R5A与恢复系R2C配组而成的我省第一个用于大面积生产的杂交油菜新组合。与“秦油二号”相比,产量高、熟期
期刊
油菜
杂交油菜
品种
皖油9号
制种
优质高产
与本文相关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