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力提升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rrg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们通行、交往等功能。本文以西安市南二环为调研对象,采用全天行为观察的方法,对比周末与工作日各类行为活动的种类及人数,研究影响街道活力的环境因素,提出激发街道活力的空间设计策略。
  关键词:街道活力;环境因素;街道空间;设计策略
  中图分類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们通行、交往等功能。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社交的“发生器”,也是向公众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在许多城市,街道占据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80%以上,它们在为人们提供出行和享受休闲时光的场所的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是城市外部形象展示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街道使用人群全天的行为活动观察,统计分析各类行为活动发生的时段、人数和种类,找出影响街道活力的环境因素,提出激发街道活力的空间设计策略。
  1 西安城市街道人群行为调研方案
  1.1 观察点选取
  观察地点选择南二环太乙立交东南角的人行道。
  南二环太乙立交周边均为居住区,如西南角的曼城国际居住区,东北角的太乙城居住区、时光国际商务楼和太乙城居住区(目前尚未入住)等,它们均在观察点的300 m步行可达范围内。场地周边400 m范围内有4处公交站点,1000 m范围内有3号和4号地铁线站点,交通便利。
  观察地点北侧为南二环太乙立交桥,紧邻南二环辅路,呈封闭界面,行人不能随意过街。南侧沿街为领地国际住宅楼,底层是服务于周边居民的商业店铺。该街段为生活服务型街道,长55.5 m,街道宽8 m,人行道宽5.5 m,其中行道树设施带宽2 m。沿街商铺有1.5 m的挑檐,下雨时还会撑起宽2 m的遮阳避雨棚。住宅楼底层有7家商铺,分别为便利店、彩票店、地产中介店、烟酒店、水果店和驾校咨询店。街道设施有照明路灯、垃圾桶,此外,便利店在行道树设施带放置有座椅和电动车充电装置。
  1.2 观察时间
  观察时间从7:00到24:00,包括工作日和周末。分别选择在2020年7月5日(周末)和2020年7月7日(工作日)进行对比观察。同时,通过现场观察发现,疫情后的14:00到24:00出现了流动摊贩。并因为城管管制,选择在2020年7月15日工作日,流动摊贩不出摊时进行补充观察。
  1.3 观察方法
  根据对行为活动调研方法的学习,选择在紧邻南二环辅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边缘进行全天定点观察。使用手机拍摄技术,每隔1分钟对人群的数量、行为活动、停留地点进行记录。
  2 行为类型划分
  杨盖尔[1]在《交往与空间》中将户外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同时他对步行空间进行讨论,依据主要动作产生的基本活动分为步行、停留、小坐、观看、倾听、交谈。
  维卡斯·梅赫塔[2]在《街道:社会公共空间的典范》中从社会学研究人际关系的角度出发,依据接触强度将街道上的行为和活动分为被动社会行为、短暂社会行为和持续社会行为。被动社会行为指人们需要置身于人群中而不寻求任何直接的语言交流,如独处(独自吃东西、阅读、工作等)、看人、放松等。短暂社会行为是指通过偶然的相遇而引起的闲聊、对话和短暂的低强度接触的发生,如向认识的邻居熟人打招呼等。持续社会行为指与伴侣、朋友及社区居民进行积极交流的行为,其中包括亲密关系和紧密关系。亲密关系由密友和情侣之间的会面组成,紧密关系由朋友或熟人之间的定期会面组成。
  本文通过观察街道上的人群行为活动,参考了相关学者的行为分类标准,根据行为活动及停留时间的长短,将行为分为穿越类、短暂停留类、持续停留类。
  3 西安城市街道人群行为分析
  3.1 行为活动时间分布规律
  第一,周末人群行为活动规律分析。对2020年7月5日不同行为活动人数进行统计,可以发现:
  7:00到9:30主要行为是通行。很多出门买菜、遛弯的,年纪普遍较大,手上拿着布袋、扇子、菜等,通行主要使用的区域是通行区和建筑退界区域,人们会选择斜穿过行道树设施带。相比于工作日,行道树设施带上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基本不变,可以看出通勤的人数减少。
  9:30到11:30主要行为是通行,且人数到达一个高峰。年轻人的数量开始增加,出现了出门溜娃的人(溜娃表示着他们会在其他地方停留)。通行行为主要发生在通行区。店铺的东西会摆在建筑退界区域,吸引人们买东西、短暂停留观看。
  11:30到13:00主要行为是穿过场地的通行,人数逐渐减少。在通行区,短暂停留的人主要集中在行道树设施带和建筑退界区域。行道树设施带上会发生等候、换乘等行为,建筑退界空间会发生买东西、取快递、驻足观看等行为。
  13:00到16:30人数更少,打麻将的行为开始出现在行道树设施带上。这个行为在这个时段一直持续,并会吸引来往行人的围观。通行的人主要行为为穿过场地,在通行区不作停留,少部分遛弯或买东西的人会选择走在靠近建筑退界的区域,观看店铺里的东西。14:00时,领地烟酒商店撑起了遮阳伞。
  16:30到19:30通行人数开始增多,出门遛弯、买东西、休闲等的人增多。16:30时,打麻将的行为结束,流动商贩开始出摊。摊位会吸引穿过场地的人短暂停留观看或购买。18:00左右第一家烧烤摊出摊,在行道树设施带设置桌椅。18:30左右买饭、吃饭的人开始增多。
  19:30到22:00为高峰期,主要行为有出门遛弯、溜娃、买饭、吃饭等。通行行为主要发生在通行区,沿街的摊位和店铺会吸引人们短暂驻足观看或购买。吃饭的行为发生在行道树设施带,这里为他们提供了吃饭的空间和设施。吃烧烤的人停留很久。   22:00到23:30通行人数逐渐减少,主要为穿过场地的人;买饭、吃饭的人持续出现,大都发生在行道树设施带和建筑退界区域。
  23:30到00:00通行人数很少,还有少数人在吃饭聊天。00:00左右摊位开始收摊。
  第二,工作日人群行为活动规律分析。对2020年7月7日人群不同行为活动人数进行统计,可以发现:
  7:00到9:00为第一个高峰期,主要行为是通勤,流线方向明确,大多通往太乙立交桥洞。通勤的人走在通行区和建筑退界区(7:00到8:00店铺还没有开门),也有少部分走在自行车道上。他们由于目的性较强且有时间限制,步行速度较快,走直线;面目严肃,目视前方;上班的人穿着较为正式,手上拿着包和伞,上学的人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有一家早餐店设置在行道树设施带,避免与通勤的人发生冲突,买早餐的人聚集在早餐车附近。公共自行车停放在行道树设施带和建筑退界区域,需要换乘自行车的人会选择走在通行区的边缘,靠近行道树设施带和建筑退界的位置。
  9:00到11:30人数有所减少,但依然较多。他们有去买菜的,手里拿着袋子、小推车或买好的水果蔬菜等;遛弯的,手里拿着扇子;溜娃的,推着婴儿车或带着小孩子和滑板等;遛狗的,会牵着狗;以及判断不出来是去做什么的人。通行去遛弯、买东西、溜娃等的人年纪偏大,步行速度缓慢,主要使用的区域为通行区,并会在建筑退界区域短暂停留,观看商铺在卖什么。邻里小卖铺会在店铺对面的行道树设施带设置座椅,通行的老年人、清洁的环卫工人以及店员会在那里短暂休憩[3]。
  11:30到13:00为第二个高峰期,主要为通行去吃饭的人。他们大多两人及以上成群通过,主要使用通行区,会在商铺门口的快递点短暂停留取快递。他们手里拿着买好的饭,基本直走穿过,不会关注店铺内容。在刚进入树荫的位置停留收伞,或走到树荫下才开始撑伞继续往前走。等候或换乘私家车的人会停留在行道树设施带。
  13:00到15:00人数骤减,主要为通行去上班或上学的人,可以看到他们穿着工作服或校服。13:00开始,邻里商铺对面的行道树设施带出现打麻将的人,为附近的居民。13:30领地烟酒店撑起遮阳伞[4]。
  15:00到17:00人数更少,主要为通行穿过场地的人。16:30打麻将的人结束活动,从邻里商铺向西南方向开始出现流动摊位。摊贩位置由城管局划定,归碑林区的管辖范围,需要按月缴纳租金才可以合法摆摊。摆摊主要使用建筑退界区域,会侵占一点人行道,总共约3.5m宽。
  17:00到19:30人数增多,主要为归家、通行去溜娃、遛弯、买东西等的人。18:30到19:30是买饭吃饭的高峰期。穿过场地的人会选择走在通行区,买饭吃饭的人会选择走在靠近摊位的区域。摊位会吸引通行的人驻足观看,摊主会在行道树设施带设置多个桌椅,自行车道逐渐变成停车和停放公共自行车的区域[5]。
  19:30到22:30为第三个人流高峰期,主要为通行去溜娃、遛弯等的人和买饭、吃饭的人。通行的人主要使用通行区,摊位的设置会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减缓步行速度;吃饭的行为发生在行道树设施带,多为附近居民和店铺员工,吃饭时间很长,会坐憩聊天很久。
  22:30到24:00主要行为是通行和摆摊。摆摊行为在24:00基本结束,通行的人数较少,主要为在路上走的人,使用通行区。
  3.2 行为活动空间分布特征
  分别对2020年7月5日(周末)和2020年7月7日(工作日)观察到的人群行为及分布情况绘制出行为注记图,底图由该街段平面图与立面图组合而成,平面图展示行道树位置及街道相关设施的分布,立面图展示沿街建筑物的性质、功能、低层商铺的类型、出入口位置等信息。图中每一个点表示一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行为活动[6]。
  4 结语
  通过行为人数统计可以发现:全天80%的行为是穿越行为,而休闲类如打麻将、坐憩、吃饭等行为只占11%。同时本人于2020年7月15日(工作日)进行了补充调研,这天由于城管管制没有流动摊贩出摊。从行为活动种类来看,摆摊、吃饭、买东西的行为减少或消失了。通过人数统计对比可以看出,7月7日与7月15日同为工作日,整体人数差别不大,均高于7月5日总人数。但是从7月15日20:00开始,人数开始骤减,至23:00街道上基本没有人。由此可以看出,流动摊贩的出现会增加人们的户外活动,并会延长户外活动的时间。在街道景观设计时可以增加流动摊贩来提升街道活力。
  通过行为注记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行为发生在不同的区域,将人行空间分为了通行区、行道树设施带和建筑退线区域。穿越类行为主要發生在通行区。持续停留类行为如打麻将、吃饭会发生在行道树设施带,此处为这些行为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地和设施。短暂停留类行为发生在行道树设施带和建筑退线区域,如等候、换乘等行为就会发生在行道树设施带,这里是公共自行车的停放点,也更靠近机动车道;买东西、取快递等行为发生在建筑退界区域,沿街的流动商贩和商铺为行人提供了购物服务和快递点。同时,当一些持续停留行为活动发生时,会引发短暂停留行为的发生。商铺的外摆延伸至建筑退界区域,会吸引人们短暂停留,观看摊贩和商铺售卖的物品;行道树设施带会有附近的居民或店员在这里坐憩、聊天、休闲,会引发路过的熟人驻足进行短暂寒暄;13:00至16:30会有附近居民坐在行道树下打麻将,吸引许多人停留围观。在街道景观设计时可通过在行道树设施带增加街道家具,为人们的停留提供场所,沿建筑退线区域设置多样的底层商铺,延长人们的停留时间,从而提升街道活力。
  参考文献:
  [1] 扬·盖尔(丹麦).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7.
  [2] 维卡斯·梅赫塔.街道:社会公共空间的典范[M].金琼兰,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98-99.
  [3] 黄淇麟,祝遵凌.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9(07):54-55.
  [4] 杨依婷.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9(04):110-112.
  [5] 吴宇斐,王计平.历史古镇旅游公共设施设计研究——以山西青龙古镇为例[J].设计,2019(05):50-52.
  [6] 王振报,张瑞方,祝霜霜.邯郸市主城区街道空间活力评价与分析[J].建筑与文化,2020(08):187-188.
  作者简介:晋月(1995—),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体形式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了。新媒体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大量信息,同时也给予人们一个自主传播信息的平台,其对舞蹈的传播就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以作为新媒体平台代表的抖音为例,分析舞蹈在抖音平台上传播的影响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舞蹈的优化意见。  关键词:新媒体;舞蹈传播;抖音;影响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21世纪,互联网经历了多次技术浪潮,中国互联网营销模式在度过了以媒体数字化为代表的门户时代、以数据精准化为代表的移动时代后,现已进入以营销智能化为代表的AI时代。数字营销拥有定制化、及时性等特点,品牌方可以借助数字营销重新整合海量信息并通过算法等技术精准推送给用户,开拓新的市场,挖掘新的消费者,建立品牌的竞争优势。本文从经典理论创新扩散的视角出发,以百度世界2020大会为具体的数字营销案例,
期刊
摘要:网络热词的“热”体现为巨大的流量效应,“流量为王”的数据热遮蔽了媒体事件报道背后的隐性问题:“加害者隐身”现象。本研究运用网络观察法,通过“硫酸男孩”的案例分析,解析网络热词流播的表征归因与传播机制。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中情绪优先于事实、报道传统框架的固化和社交平台的算法机制共同促成了“加害者隐身”现象,网络热词流播的隐性机制体现在弱编码叙事、智能推送和参与式文化三个层面。  关键词:“加害者
期刊
摘要: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作了重点部署。在实施乡村振兴和振兴乡村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厘清思路,在注重基層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抓住机遇弘扬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思想。以乳山市田家村实际改造为例,其积极弘扬“乳娘精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具有“红色基因”的农村新景象,通过突出“红色+”的产业特点吸引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城区居民反哺革命老区,带动山村百姓共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各种新媒体欣欣向荣,同时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契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特别是在昭通等偏远山区,新媒体不仅赋能广大农户技术知识,同时为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带来新希望。本文以昭通天麻产业发展为例,从新媒体助力昭通天麻产业发展中的应用角度入手,分析新媒体技术对乡村特色产业的作用与不足,进而基于该案例实践从人才培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创新等方面进
期刊
摘要:本文以民间文学类作品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例,基于如今的抖音利用短视频形式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作与传播的现状,探究短视频传播的特征,以求找到民间文学再生的破局之路。短视频用双重视角深化叙事,借用新媒体对其进行开发选择和科学利用,从而弘扬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现代化特色,有利于传达深蕴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民间文学类非遗  中图分类号:I20
期刊
摘要:张恨水笔下女性的爱情,大多都在开始的时候令人称羡,最后却都变成了一出出爱情悲剧。这些深受压迫的女性,即使她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恋爱对象以及不同的恋爱模式,但是结局大多都是不可逆的悲剧。张恨水的悲剧艺术在这些作品中得以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古典悲剧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张恨水;悲剧艺术;《金粉世家》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艺术的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装置艺术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发生了改变。互动装置作为新兴艺术表达形式逐渐走向大众的视野。如果将其与行为艺术相结合则可以更好地满足艺术家的奇思妙想。互动装置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与观众的互动中都能给予观众新的感受,引起观众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本文调查研究学习互动装置设计与行为艺术相结合的意义,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的研究,以鲁班和宇文恺为线索,对比分析古今工匠精神的共鸣,以史为鉴,分析故宫文创产品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旨在探索工匠精神的传承与体现,阐明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工匠精神重要性的认知。  关键词: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故宫文创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工匠精神的概念
期刊
摘要:色彩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光的地方就会有色彩。食物的色彩是丰富多样的,当前有很多研究剖析了色彩对食欲的影响。实际上,五官的感知是相通的,食物的色彩传达视觉刺激信息时,各个感官都会收到信息,这种现象就如语言文学中定义的“通感”,是食物色彩对人的感官的一种多维冲击。  关键词:通感冲击;食物色彩;色彩心理;色彩情绪行为  中图分类号:J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