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情况的定向分析与思考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300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建立完善的出版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制度,是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出版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出版考试自2002年开始实施以来,为出版界选拔、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从业人员,为行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当前,我国出版业面临着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艰巨任务,要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要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融合出版转型,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也应顺应时代要求,不断优化、完善。本文以2018年出版考试的有关数据作为基础,对出版考试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完善考试结构、增强考试效果有所助益,让出版考试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出版考试基本情况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是水平评价类考试,考试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级别,报考条件各有区别。考试科目每个级别均为两门,分别为: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每个科目分别设有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选答选择题(共5道单选题,每题1分,5道多选题,每题2分,合计15分)和综合题(共5题,含编辑加工题、校对题、审稿题、简答题、计算题、写作题等题型。合计100分)。总分合计200分,120分为通过分数线。
  据统计,自2002年开始,截至2018年,共有16.5万余人报名参加该项考试,其中报名参加初级考试的有6万余人,报名参加中级考试的有12.3万余人。共有1.91万人通过了出版专业资格初级考试,5.89万人通过了中级考试。这些通过考试的人员,大多数进入到出版机构工作,獲得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和职称,成为出版行业改革发展的有生力量。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使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另一方面也推动广大出版从业人员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全面学习,政治和业务素质得到较为全面的提升。我国出版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繁荣兴旺的局面,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报考人数统计及实考人员结构分析
  为了广泛吸纳有志者从事出版工作,同时保证考试选拔、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出版考试在初级和中级设置了不同的报考条件,初级面向社会,中级针对行业。在全国各类职业资格考试中,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总体规模很小,但报考人数一直比较稳定,且持续增加。2018年度报考初级和中级的考生共有22059人,比上一年增加809人。其中,初级考生有5461人,比2017年增加85人;报考中级的考生有16598人,比2017年增加724人。
  与报考人数略有增加相应,2018年度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也稍有增多,共有15722人参考,比上一年增加1288人。其中,实际参加初级考试的有3843人(比2017年增加238人),实考率为70.37%;实际参加中级考试的有11879人(比2017年增加1050人),实考率为71.57%,具体参见表1。


  报考人数和参考率的稳定增长,从一个重要侧面表明,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化改革,出版考试的影响力是稳定而持久的,出版虽不是热门行业,但一直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创新潜力,吸引着有志者进入其中,寻求职业发展,追求文化理想。
  表2呈现了2018年报考人员的分群特性。以学历统计,实考人员以本科毕业生为主,占考生总数的44.6%,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比31.8%,博士研究生也占到了2.3%。以性别统计,女性占比较高,超过70%。按地区统计,来自大城市的人员占比较高,北京地区实考考生的占比接近三成。按考生来源学校统计,几所拥有出版优势专业的高校考生比较集中。这些情况表明,出版行业由于其职业特点,对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学子,特别是出版专业学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对知识女性的吸引力尤为突出。


  虽然出版专业的学子从业热情不减,报名参加考试的积极性很高,但从总数来看,仅有6.2%的考生专业与报考相同,大部分考生并非来自出版等相关专业。考生平均专业从业年限为4年多,从业1年的考生占比最大,占到了考生总数的17%,其次为从业4年和5年的考生,分别占到了8.5%和8.2%。这些数据说明,出版工作虽然有特定的专业定位,但由于其实际工作涵盖的专业非常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学科领域,不同专业的学子均能在其中找到对应的兴趣点,所以许多非出版专业的学子会关注出版工作,将其作为一种职业选择。相比之下,出版专业的学子虽然更倾向于选择出版职业,但由于毕业生人数有限,在报考总数中占比并不突出,在通过率上也没有明显优势。这一方面反映了出版行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特点一直没变,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出版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出版行业实际需求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持续加以调整和改进。
  三、考试合格率统计及结构分析
  按照出版考试管理的要求,无论参加初级或中级的考生,只有两门科目同时得分在119.5分及以上,才算通过考试。仅一个科目合格,不被列为通过范围之内。统计表明,2018年度初级和中级通过的考生共有5435人。其中,初级考试合格的有1487人,合格率为38.69%。中级考试合格的有3948人,合格率为33.24%,具体参见表3。近年来,出版考试的合格率基本上保持在这样的水平,显示了试题的稳定性,也充分体现了出版考试的人才选拔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通过出版考试的考生中,有2902人是首次参加考试就通过了。在初级中,有1257人也是第一次考试就合格,占合格总人数的84.53%。有1653人未参加过初级考试,第一次考中级就合格,在中级合格的总人数中占了79.59%。这表明,出版考试对应试者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定位准确的复习备考,可以保证较好的考试效果,而依赖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的方式,对提高分数和通过率作用有限。
  在通过中级考试的3948考生(含一次和多次参加考试通过的考生)中,有3064人未参加过初级考试,占合格总人数的77.61%(2017年为61.65%)。按照考试设计,参加过初级考试的考生,在应对中级考试时应该更具优势,但这个数据似乎告诉我们,出版考试级别、科目的针对性较强,以通过中级考试为目标进行专门准备,可以有效弥补初级考试的短板。这是考生的一种应试策略,却也暴露了考试设置上的某种潜在缺陷。
  影响通过率的因素无疑是多方面的,要准确揭示这些因素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可以获知有关考试通过率影响因素及影响大小的主要信息,为此,我们重点从考生特征中遴选性别、年龄、学历和专业工作年限四个指标,作为回归分析的基础解释变量。以下就初级和中级分别进行分析。
  回归分析中的因变量为是否通过(pass),其中pass=1代表考生通过初级考试,pass=0代表未通过。具体分析在自变量体系中,参加初级考试的性别变量sex=1代表男性,sex=0代表女性,性别均值为0.237,这说明参加初级考试的考生中女性占大多数。参加初级考试的年龄均值为26.144,表明参加初级考试的考生主要集中在刚毕业的年轻群体,参加考试的动因是以此作为步入编辑出版行业的准入门槛。参加初级考试的年龄跨度较大,从19岁到49岁不等。academic=0表示本科以下的学历,academic=1表示本科学历,academic=2表示硕士学历,academic=3表示博士学历,学位的平均值0.823,表明初级考生更多介于专科到本科之间,偏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及博士所占比例不高。专业工作时长尽管遍历0年到26年,但平均工作年限仅为1.903年,表明初级考生普遍工作经历较短,行业经验相对缺乏。相关系数矩阵描述的是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两两相关关系,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变量之间的线性依附关系。
  参加中级考试的考生总量是初级考试的近3倍,样本量为11452个,统计结果更具稳定性和说服力。与初级考试的描述性统计相比,男性考生比例小幅增加,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的均值均有所提高,且标准差普遍增大。其一,考生年龄均值由26.14岁提高到31.92岁,年龄范围在22岁到60岁之间,表明参加中级考试的考生专业工作年限更长,且年龄组成更为多元;其二,考生学历由初级考试的0.82到中级考试的1.28,由于academic=1表示本科学历,academic=2表示硕士学历,这表明中级考试的考生学历更多介于本科学位和硕士学位之间,其中本科学位考生仍占主体;其三,考生专业工作年限由1.90年提高到5.30年,表明参加中级考试的考生专业领域工作年限更长,有相对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职业的发展提高了专业工作者对中级证书的需求。
  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初级考试还是中级考试,在四个指标中,性别、年龄和专业工作年限与通过率负相关,仅有学历与通过率正相关。年龄与通过率的相关关系是不显著的,年龄小的考生可以利用较强的学习能力、优越的备考条件考出好成绩,年龄大的考生可以借助丰富的工作经验获得考试通过。学历对考生的考试表现影响最大。考生的学历每增加一个单位(如从大学本科到硕士),则考试通过的几率比会平均上升53.3%。因此,高学历考生通过考试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因为,一方面高学历考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考试复习相对得心应手;另一方面高学历考生就业导向明确,对待考试复习的态度更加积极。性别对考试通过率也有显著的影响,女性通过考试的几率比较男性高出近30%。这表明女性在出版考试中的表现要明显优于男性。至于专业工作年限,对考试的通过率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这与现实的直觉不太相符。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需要认真对待,深入分析。既可能是由于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的考生缺乏完整的备考时间、工作压力大、复习准备不充分,也可能是由于考试内容设置不尽妥当,与专业工作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四、高分考生群体的特征分析
  高分考生人数总是很少,但他们的情况对考试定位和结构设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将初中级考试得分在320分(含320分)以上的考生定义为高分考生(百分制意义上的80分以上),2018年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高分考生共有178人,占所有通过考生的3.28%,占全部考生的1.13%。最高分达到罕见的369分,具体参见表4。


  对这178名高分考生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平均专业从业年限为2.18年,明显低于总体考生(4.47年)和通过考试的考生(3.66年)。从业一年的考生占到了高分群体的42%,远远高于其在通过考试的考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29%),而在全部考生中,从业一年的考生仅占全体的22%。助理级职称的考生占比较高,硕士学位的考生占比最大,平均年龄(27.24岁)也较参加考试的所有考生和通过考试的考生要低。也就是说,年轻的、专业从业年限相对较短,非出版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高分群体中比例更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年轻考生在考试中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出版考試与出版实践的结合度还有待提高,实际从业的经验优势在考试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五、试题难度分析
  参加初级考试的实考考生一共3843人,将其成绩绘制成频率直方图,发现总体分数服从正态分布。这说明初级考试题型难易适当,高低分在首尾部两端都有一定呈现,且分数主要集中在200—300分区间。   参加中级考试的实考考生一共11879人,与初级成绩分析思路一致,通过统计并将考生成绩绘制成频率直方图,发现总体分数服从正态分布。但与初级考试成绩相比,中级考试总分的均值下降9.38分,中级基础均值下降7.64分,中级实务下降1.74分,且总体成绩及具体科目成绩的最高分及最低分都有所下降。这表明中级考试整体难度有一定提升,特别是中级基础难度增幅较大,其得分较中级实务更低,这与初级考试的情况刚好相反。同时,中级基础成绩的标准差较中级实务更大,这很大程度是由于中级基础难度明显提升,考生成绩的随机波动性随之增强。
  试题难度是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难度系数用P表示,且0≤P≤1 。对是非题和一般文字型的题目,我们可以统一为P=M/W(M:全体学生某题的平均得分;W:某题规定的最高得分)。题目越简单,P值越大,反之题目越困难,P值越小。表5是试题难度的评价指标。表6是四门科目对应每部分试题的难度系数。




  从图1可以得知每套题的不同类型题的难度走向是单选题比较容易,多选题难,选答题的难度大部分趋于单选和多选题难度中间,除了中级基础的综合题难度较大以外,其他三套试卷的综合题相对容易。最终,四套試卷的整体难度趋于一致。
  数据显示,不同试卷不同类型题目的区分度的值都大于0.4,所以区分度都是优良。其中,综合题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0.9以上,说明综合题的得分越高,学生的总分也就越高。
  此外,信度分析也是确定考试难度的重要指标。因此也可对试卷信度进行分析,以检测所有试题间内部一致性程度。结合试卷难度和信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多选题和综合题难度较大,导致大部分考生得分率不高,最终导致试卷各题型得分的内部一致性较差,效度不太理想。因此,似可适当降低多选题和综合题难度,使试卷难度更有梯度,以更适合出版职业资格考试对专业知识的测试。
  作者屈明颖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研究员
  遆薇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课题“2018年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情况分析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19003)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与该课题调研工作的人员有:王平、屈明颖、遆薇、陆嘉琦、崔更新、李文娟。
其他文献
摘要:由最初以新闻参与教育、培养未来读者为理念成立温州晚报学生记者团,到后来因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而升级为学生通讯社,再到如今以小记者平台为优势资源助力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温州晚报学生通讯社20年的成长之路,带来了媒体策划理念、传播形式、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诸多转变。  关键词:学生记者 温州晚报 媒体品牌 迭代 转型  2020年,作为温州晚报品牌之一的温州晚报学生通讯社(以下简称学通社)将迎来自己2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强调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国际科技传播联盟”的成立,既是科技日报社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在中国整体对外传播格局中,补上了以“科技”为鲜明特色的一块重要拼图。  关键词:对外传播 中国科
期刊
摘要: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平战结合”问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领域得以再次凸显。其实,“平战结合”不仅是一种特定领域的特定原则,也体现为一种思维方式与运行模式。结合这次疫情防控中辽宁报刊传媒集团组织相关宣传报道的经验做法,本文提出“平战结合”视域下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这一命题,分析主流媒体和新闻人如何统筹好常态(“平”)和非常态(“战”)两种条件下新闻生产和传播,以更好应对突发事件,增强宣传
期刊
电视调解节目进入地方电视台节目议程设置由来已久,曾经遍地开花,创造了可谓辉煌的收视表现。而如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调解类节目观众黏度日益下滑,收视表现承受重压。如何不落入琐碎、低俗的收视陷阱,让电视调解节目在提升传播效果的同时,成为既践行“依法治国”方略,又兼具社会管理功能的媒体重器,就需要传统电视媒体通过地域性、差异化的转型升级,用真诚搭建调解平台、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掌握的司法调解资源增强地
期刊
摘要:通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CSSCI及硕博论文收录的1999—2019年有关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的48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本文以科学知识图谱方式对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研究机构共现等进行分析,力图呈现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与趋势,探寻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的盲点和可开发拓展的研究空间,为相关学者对我国播音与主持艺
期刊
摘要:专题摄影报道,尤其是文化类专题摄影报道逐渐成为画报类媒体的主要报道形式,不断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找准选题、精心策划,认真采访、结合组稿,撰写文字、编辑图片,设计美化、提升传播,就是做好画报文化专题摄影报道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画报 专题摄影报道 《民族画报》  画报是以形象化的摄影照片为主,结合一定的文字来进行宣传报道的一种新闻性期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画报是综合性的公众媒体,图
期刊
摘要: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中国网始终秉持“以先进技术赋能、以内容建设为本”的理念,对新闻品质着力深耕、对全媒体矩阵全面布局,明确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路径措施,在建构融媒体时代国际传播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实践,形成了资源共享、架构科学、协作高效的融媒体传播新模式,为完善融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新体系提出了新范例。  关键词:中国网 媒体融合 全媒体国际传播 5G  在5G网络生态环境下,媒体融合
期刊
摘要:当前已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和资源整合对传统出版业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快融入数字出版、抢占新的制高点,已经成为出版界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编辑需要在基本素质过硬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新的能力,旨在让出版社以及图书编辑本人更加重视职业素质和提高业务能力,以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从而策划出更优秀的选题,打造出更多的精品佳作,为推动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当前新媒体迅速迭代、日新月异现象背后,除了技术发展和人们交流需求的动因之外,还有一个消费主义因素的促动。消费主义缝合技术话语和学术话语构筑了新媒体话语的迷思。新媒体技术应用要切实服务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需求,而不要让单纯市场力量脱嵌,教学知识的建构要在流行的新媒体话语中沉淀拣选。  关键词:新媒体话语 消费主义 准客体  “新媒体”是一个存在争议但在网络时代又无法绕开的概念。之所以有争议,是
期刊
摘要: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各地,娱乐节目因无法继续拍摄纷纷撤档。值此特殊时期,《见字如面》栏目组独辟蹊径,通过线上录制的方式推出了以“疫情家书”为主题的公益特辑,邀请明星读信人带领观众朗读并感受寻常百姓的“疫”线家书。节目“线上协同”的作战方式助力了电视形式创新;民“星”的双向互动增强了节目传播效果;特殊视角下的特殊记录,完善了疫情时期的公共话语体系。《见字如面》也在此过程中以自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