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导入的问题,本人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几点导课技巧,运用导课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巧设情境;导入技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成为整个教学内容的基础,促使整个课堂一气呵成。因此,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法”也是“一课一得法”。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最苦与最乐》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人的一生有许多痛苦和快乐的事,那么什么事是让我们感到最痛苦和最快乐的呢?学习《最苦和最乐》这篇文章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二、激发情趣导入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情趣是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情感是兴趣的支柱,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我们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内涵。如教学《犟龟》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讲述《龟兔赛跑》和《新龟兔赛跑》二则故事,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复述与评论中,理解一只凭借着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取得胜利的小乌龟的形象。学生兴致很高,这有利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设置悬念导入法也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它通过教师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已经了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如教学《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老师考大家一道科普题。”语文课考科普题,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问大家:“动物园里的动物都有一条美丽的尾巴,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如果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有一条尾巴,那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四、巧用教材导入法
“巧用教材导入法”就是指在教学中要留心观察,利用教材资源导入新课的方法。教材资源除课文外,还包括附图、插图、附文……这此都是教材资源。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用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举例说:在讲授《风筝》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一幅插图,然而问:“大家先不要看课文内容,说说这图上画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画面上画了三个孩子,一个在门里两个在门外,他们都在专注地看天上的风筝。老师又问,谁能具体地描述一下这三个孩子的神态?有的说门外的孩子彼此抢夺着,似乎那小一些的孩子也想过过自己掌控风筝的瘾,而那个大些的孩子,凭着自己的人高马大执意不肯。有的学生说那在孩子借了小孩子的风筝,就不肯还了。有的学生又抢着说……从这些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學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而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教学效果好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我事先也没料到一幅小小的插图能引来学生强烈的兴趣,就像一泉活水,荡起了无限的涟漪。
五、故事启迪导入法
通常情况下,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在讲授《马说》时,我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述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通过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教学《论语十则》时,可以讲一讲“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历史故事,从引起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轻松进入了新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有时可以用幽默的故事导课,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导课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六、音乐情境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中的情境,接受新知识。如教学《家》一课时,先让学生讲述各自对家的情感,然后播放音乐《家是温柔的港湾》,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再次感受家的温暖,这时引入课文《家》,学生对文中的思想情感就能更好的理解。再如讲授《阿炳在1950》一课,我先简单介绍《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播放《二泉映月》的录音带,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由此而引出阿炳,让学生来探究阿炳坎坷的命运。
语文课堂教学技巧讲求的是“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紧紧吸引住,后面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知识的不断发展、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止境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这一环节付出教师的热情和创造,课堂教学才能收获预期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关键词:语文课;巧设情境;导入技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成为整个教学内容的基础,促使整个课堂一气呵成。因此,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法”也是“一课一得法”。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最苦与最乐》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人的一生有许多痛苦和快乐的事,那么什么事是让我们感到最痛苦和最快乐的呢?学习《最苦和最乐》这篇文章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二、激发情趣导入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情趣是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情感是兴趣的支柱,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我们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内涵。如教学《犟龟》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讲述《龟兔赛跑》和《新龟兔赛跑》二则故事,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复述与评论中,理解一只凭借着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取得胜利的小乌龟的形象。学生兴致很高,这有利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设置悬念导入法也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它通过教师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已经了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如教学《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老师考大家一道科普题。”语文课考科普题,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问大家:“动物园里的动物都有一条美丽的尾巴,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如果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有一条尾巴,那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四、巧用教材导入法
“巧用教材导入法”就是指在教学中要留心观察,利用教材资源导入新课的方法。教材资源除课文外,还包括附图、插图、附文……这此都是教材资源。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用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举例说:在讲授《风筝》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一幅插图,然而问:“大家先不要看课文内容,说说这图上画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画面上画了三个孩子,一个在门里两个在门外,他们都在专注地看天上的风筝。老师又问,谁能具体地描述一下这三个孩子的神态?有的说门外的孩子彼此抢夺着,似乎那小一些的孩子也想过过自己掌控风筝的瘾,而那个大些的孩子,凭着自己的人高马大执意不肯。有的学生说那在孩子借了小孩子的风筝,就不肯还了。有的学生又抢着说……从这些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學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而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教学效果好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我事先也没料到一幅小小的插图能引来学生强烈的兴趣,就像一泉活水,荡起了无限的涟漪。
五、故事启迪导入法
通常情况下,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在讲授《马说》时,我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述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通过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教学《论语十则》时,可以讲一讲“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历史故事,从引起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轻松进入了新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有时可以用幽默的故事导课,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导课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六、音乐情境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中的情境,接受新知识。如教学《家》一课时,先让学生讲述各自对家的情感,然后播放音乐《家是温柔的港湾》,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再次感受家的温暖,这时引入课文《家》,学生对文中的思想情感就能更好的理解。再如讲授《阿炳在1950》一课,我先简单介绍《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播放《二泉映月》的录音带,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由此而引出阿炳,让学生来探究阿炳坎坷的命运。
语文课堂教学技巧讲求的是“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紧紧吸引住,后面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知识的不断发展、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止境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这一环节付出教师的热情和创造,课堂教学才能收获预期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