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瘤胃噬菌体的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及进展

来源 :畜牧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virus)存在于各种动物胃肠道中,反刍动物瘤胃也不例外.瘤胃是一个复杂且多样的微生态系统,包括细菌、真菌、原虫、古生菌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目前,多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被广泛用于瘤胃细菌群落的研究.有研究表明,饲粮、环境及宿主基因型会对瘤胃细菌多样性和菌群结构产生影响;瘤胃细菌也会反过来影响宿主机体代谢、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与瘤胃细菌相比,瘤胃病毒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为病毒组学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研究者们将宏基因组学运用于瘤胃病毒,在瘤胃液中发现了许多新型病毒,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瘤胃病毒多样性的认知.本文从瘤胃噬菌体概念出发,重点阐述了瘤胃病毒DNA提取、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并结合其他环境病毒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对瘤胃病毒宏基因组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成人维生素D水平状况,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1864例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男性10566人,女性11298人.结果 21864例研究对象的25(OH)D水平为19.68(15.12,25.48)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正常的比例分别为51.66%、35.20%、13.14%.25(OH)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维生素D缺乏率则相应下降(P<0.01).18~29岁年龄组青年血清25(OH
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常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虽然PEMFs能刺激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生成、抑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生成并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和骨细胞(osteocyte)的活性,最终实现骨量和骨强度的保留,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起着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进展,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不容小觑,已位居慢性病第三位.其初期通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往往在出现脆性骨折等并发症后才得以确诊,因此被冠以“寂静的疾病”之名.不仅影响了病患的生存质量,也增添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支出压力.确保骨骼健壮是保障健康的重要环节,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也应该持续进行;尤其对于我国庞大的、骨密度尚未达标的人群,所谓防微杜渐,防病于先是更为紧要的.目前,临床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案存在着一定的用药风险;相比而言,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治疗方法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骨折,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此外,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措施防治骨质疏松症迫在眉睫.外泌体最早发现于1983年,起初认为外泌体只是对细胞的浪费.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巨大潜力被慢慢挖掘.外泌体是一种包含蛋白质、mRNA(信使核糖核酸)、miRNAs(微型核糖核酸)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膜泡,可以由各种细胞类型产生.miRNA
ADP-核糖基化是由ADP-核糖基转移酶((ADP-ribosyl) transferases,ARTs)催化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分为聚-ADP-核糖基化和单-ADP-核糖基化,在着丝点和纺锤体组装、DNA损伤修复及精子染色质重塑等多个精子发生生物学事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部分ARTs基因缺失使精子形成异常,导致精液质量降低,甚至雄性不育.然而,ADP-核糖基化调控精子形成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对单-ADP核糖基化的研究则更少.为此,本文综述了ADP-核糖基化在精子形成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揭示精子形
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是轻度电离的等离子体,其离子和中性粒子温度远低于电子温度,使得整个放电体系呈现低温状态,目前广泛应用于灭菌消毒、疫苗生产、口腔治疗、伤口愈合和癌症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NTP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对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低强度和短时间时,NTP产生较低水平的ROS和RNS可以诱导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从而加速伤口
骨的生物力学效应主要由松质骨和骨转化决定.骨的微结构及转化率是一个终生渐变的过程,骨生物力学也受其影响不断变换.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人们体育活动强度极低,对骨骼健康和生物力学有负面影响.有规律的科学运动对骨骼健康有很好的作用,且年轻时的体育活动与老年后的骨密度及力学性能有很好的相关性.运动的力学刺激激活了骨重建机制,使骨骼骨量、几何微结构产生适应性变化.同时,使骨骼受力发生改变,导致骨生物力学产生适应变化.因此,激发年轻人进行体育锻炼等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于维持骨骼健康非常必要.
人口老龄化使得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简称肌少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疾病会带来严重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诸多关注,对于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评估以及治疗均有大量研究,但目前国内外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仍然存在差异.我国对于肌少症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肌少症作为脆性骨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诊治肌少症对降低骨折与跌倒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也是目前预防跌倒性骨折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将从概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干预等方面对肌少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其基因组大小约为15.2 kb,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由于NDV基因组较小,不能编码病毒复制需要的所有蛋白,因此必须借助宿主蛋白来完成NDV的生活周期.M蛋白是一种非糖基化膜相关蛋白,在抑制宿主细胞基因转录、调节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促进子代病毒粒子组装和出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在M蛋白与NDV毒力和复制的关系,以及以M蛋白为核心的病毒样颗粒形成和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是对
慢性肾脏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全身性的矿物质和骨代谢障碍,包括钙、磷、甲状旁腺素(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骨转换、矿化、骨量、骨的线性生长或强度异常以及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增加了CKD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骨折风险以及死亡率[1].临床治疗上以控制钙磷平衡、降低甲状旁腺素、抑制血管钙化为主,包括使用含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