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春分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了,身体器官像生锈的零件,不那么听使唤了,只有鼻子还是灵敏的。春分前几天,三叔就闻到了空气里弥漫着潮潮的霉霉的新泥味,站在门口眯着老眼看了天色,心里知道一年一度的热闹又要来了。
  小镇有赶春分的习俗,时间是节气春分的前后天,地点是河道边的一块空地。习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没有谁说得清楚,只说有好几百年历史了。
  镇上的人习惯把赶集叫“赶场”,赶春分其实是赶一个非常大的“场”,交易的东西早不再局限于农具牲畜。三天时间里,用的,吃的,玩的,闹的,应有尽有。铁匠,木匠,篾匠,郎中,草药,染织,唱戏,算命,那些以为失传的手艺绝活儿像春天的野花野草,突然从哪个角落冒出来,不仅吸引镇上的人,还吸引外面的人。当然,最多的还是前来交易的各路贩子。
  三叔是最好赶春分的,或是去凑个热闹,或是把晒好的鱼干、编好的鱼篓背去卖了,换点生活用品回来。三叔这辈子没结过婚,也没出过几趟远门,平日靠守着两亩老田,在沟渠里捕几条小鱼,在附近做个临时工,再编几个鱼篓,维持生计。挨得最亲近的其实是栏里那头老公牛,相依為命十几年了,三叔总是称呼它为“老伙计”。
  为什么一辈子没结婚呢?三叔自己也说不清。年轻的时候,自己好像有过爱慕的女人,似乎也有女人爱慕过自己,最终都没有结果,然后一辈子就这样稀里糊涂快走完了。三叔现在脑子赶不上鼻子灵活,那些女人,有的还记得个名字,样子彻底模糊了,有的连名字都记不起来了,只是隐约觉得有那么一个人。
  老了,梦里不再需要女人了,倒是老伙计偶尔会出现在自己的梦里。“她们都是些枯老婆子了。”看着老牛寻觅刚出头的浅草嫩芽,三叔自个儿咧嘴笑起来。
  “至少没人管着,还是一个人活得自在些。”
  这是三叔给自己一辈子没结婚找出的理由。
  “老伙计,你在听吗?”
  老牛没搭理他,自顾自觅食。三叔竟然生出几分妒忌,上前狠狠地拍打一下牛背。
  “这老东西……”
  背脊软塌塌的。这老东西跟自己一样老了,干不动多少活儿了,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也像人老了一样,越来越贪口福,越来越爱撂挑子。
  三叔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想,不在春分前一天,不在春分后一天,就在春分那一天,把这老东西牵去卖了,换点油茶,换点肉食,换两件新衣裳,换一头健壮的牛犊,余下的钱往后零用。
  春分的早上,曙光微露,天上还有几颗星星在眨眼,三叔牵着老牛出发了。蹑手蹑足像做贼,生怕碰到熟悉的人盘问,毕竟出卖多年的老伙计不是件光彩的事。还好,天大白就到了河道边的空地,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跟以前一样热闹。
  牛市在一片稀疏林子里,三叔无心看风景,径直往那边去了。牛市约定俗成的规矩心里是清楚的,卖方找个地方坐下来等待即可,买方有意思了过来递上一支烟,价格不用嘴巴说出来,而是私下伸出手指头比划,谈妥了则击掌为信,谈崩了则找另家。十几年前,就是这样买下这老东西的,用去一年的收成。
  三叔把牛绳挽在一棵树的树干上,自个儿在一边抽烟。几支烟过后,无人问津。身边成交了好几笔买卖,他这里还是无人问津,三叔心里焦躁。终于等来一个人,是个刀疤脸,递过来一支芙蓉王香烟。
  “这是你的牛?”三叔点点头。
  “有点儿老了。”三叔“嗯”一声。
  刀疤脸是经营屠宰的,他在盘算眼前的老牛剔除骨头还剩多少肉,身上散发出一种让所有动物都害怕的气息。老牛像触电似的浑身颤抖,它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嘴里发出一声悲鸣,蹄子一软差点儿跪在地上。
  这可是与自己相依相伴十几年的老伙计。三叔一边伸出手指和刀疤脸比划,一边望着老牛。老牛眼里含着泪水,尽是看得见的恐惧与哀愁。
  “这老东西……拿我开涮……”
  刀疤脸扬起手,又放下来,狠狠地骂一声,愤愤地走了。三叔比划出的是个天价。
  “走,老伙计,我们看热闹去。”
  春分的天气不错,阳光明媚,春风吹拂在身上,暖洋洋的。三叔找个地方吃碗米粉,心情舒畅。抬眼看到对面的灵山,传说上古时期,炎帝带领杨山侯、灵山侯、洪山侯治理洣水,途中灵山侯病逝于此,便化作神山护佑一方水土。其实,到这把年纪,所求的已经不多了。
  “三国英雄是马超,神机妙算孔明高;长坂坡上子龙将,张飞喝断霸王桥……”
  三叔牵着老牛走着,鼻子发酸,不知咋的,突然记忆起第一次跟父亲赶春分看戏的场景,台上演的是《三国演义》,而父亲已经作古二十余年矣。
其他文献
黄鹂是在二十岁那年开始守寡的。  那是一个秋天,村口的老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红彤彤灯笼一般熟透了的果子。送信的人将崔玉彬的遗物交到黄鹂手上,“在一次火拼中,他所在的连全军覆没,连尸体都找不到。他是个英雄,请你节哀。”黄鹂手上刚刚摘的红柿子还没来得及剥皮就“啪”的一声掉落在地上,砸成一摊血一般的肉酱。  “鼻涕虫没了……”黄鹂说出这几个字,再不言语。  黄鹂出生在乡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一家人常常
期刊
虞字难写,不好认。三羊姓虞,连起来就叫虞三羊,名字简单,姓怪了些。上学前,三羊父母费大心,让三羊把虞三羊三个字学会了。第一天点名,老师喊吴三羊,连喊三遍,没人应答。恨得老师拍桌子,吓得三羊跳了起来,一个劲“虞虞虞”的叽里咕噜,活像一头小毛驴。同学们哄堂大笑。  老师没面子,在虞字上打了个红红的叉,在边上写了个“余”,虞和余同音。三羊回家说,父亲恼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虞不姓余,老祖宗丢不得。父
期刊
成为武林盟主以后,我的日子并不好过,我每天都梦到有人杀我。  有时候是被毒酒毒死,有时候是被刀砍剑刺,还有时候是被人推到河里淹死。我手下有金木水火四大护法,他们四个人看起来都对我言听计从的,但是我知道他们四个都各怀鬼胎。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夺取我武林盟主的宝座。  除了一些不得不去的场合,我大多数时间都一个人闭关,修炼绝世武功。我深知,学武这玩意儿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们四个人经常邀请我欣赏美
期刊
十九岁的张三,由爹托人,入城进国营工艺厂当了学徒工。  报到那天,张爹吸着笨重的水烟,在旁叮嘱:你小时候就好捣鼓泥巴,这下也算对了卯,可要珍惜。  初进厂,看着仓库里流光溢彩的成品,张三眼睛一热。他人活泛、机灵,颇得老工人喜欢。下班后,张三也常在一个角落里研究图纸,有一回吃午饭,竟将机油误当作蘸馒头的酱油。  那几日厂子不太平,有贼盗窃,车间主任叫他值夜。深夜无聊,张三想起爹的生辰,一时孝心大发,
期刊
我们科考队又接到一个任务。  传说在城区外二十公里远的一座山上,有一座石像,这座石像因其时有流泪而闻名于世。这座石像就供奉在山顶的一座据说算是圣地的庙宇里,每天接受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信徒的朝拜。最近那里要举办一场祈福会,我们科考队可以乘机接近石像,说不定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探寻出其流泪的真实原因。  在到达庙宇之前,我们先把关于这座山的资料翻了个遍,基本了解了这座山的形成原因、岩性这样的一些基本特征,
期刊
清晨,上夜班的坐岗保安老许,正等待着交接班,二号楼业主吴丽丽,忽然将一个笼子递了过来。那笼子里关着一只老鼠。吴丽丽道,逮住了一只老鼠,你给处理掉,完了笼子放在门卫室,我过会儿来取。老许道,好的好的。吴丽丽趾高气昂,出门了。  老许有些恼火。你抓到老鼠,你自己处理掉就是了,干吗要推给别人?老许知道,吴丽丽无疑是要老鼠的命,可必须要让别人当“刽子手”。对这种人,老许一向厌恶,可他不敢顶撞吴丽丽。因为物
期刊
那是盛夏的一个午后,干渴的玉米地,刚刚落下一场透雨。尤镇的柏油路面湿滑,能听到路边低洼处的积水往沟壑里潺潺流动的声音。  我正沉浸在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较量中。突然,窗外沿街上传来喊叫声。这是一个女人,从尤镇柏油路面上发出的尖叫。  你们快看,天上出现什么了呀?  在哪儿呢?我咋看不见?偶尔有人应声。  好奇心诱使我合上书,忙三火四地跑到了庭院,向院子的天空张望。枣树的枝叶,四周的屋檐,遮挡了我的
期刊
围墙内的世界,据说有一个神秘的天物,谁也没见过那天物的样子,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说法。  我自幼耳濡那天物的传说,天物的神秘深深地植根到我的心底,做梦都想望一眼那天物,解开心中的迷惑。可一道高高长长的圍墙,将里面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永远地隔离着,我无法望到围墙内的天物。  最初的围墙,是那种瓦顶呈泼浪之势宛如苍龙飞腾的传统样式,看上去既古朴又典雅。我在围墙外走来走去,多么想解密围墙内的天物,高高长
期刊
进入冬天,陈大中觉得安逸极了。田里扒掉穗子的玉米秆,被西北风吹得跪倒又爬起。几阵薄雪飘下来,石头冻得破相了几分。正是窝冬好时候。  陈大中围在被窝里看了半天电视,大部分是鬼子挺着枪在炕席子底下挑来挑去,差一点儿就搜到人,偏偏莫名其妙滚了出去。他喝了一口老酒,从炕头挪到沙发上,腰不得劲,脚伸出去老远。抱着柴火的婆姨瞎眼似的,被他的脚绊了一下,几根短柴火棍戳在他的胸前。他想骂一句,早上没有吃饭,就省了
期刊
五叔和邻居马小子打起来了,因为宅基地。  那天,天空下起了密密麻麻的小雨,雨丝如绵如针,细密极了。小雨一下就是三天,五叔家和马小子家之间的土墙,因年久失修,像一名坚守阵地的战士一样,倒在了最后的岗位上。  马小子没来找五叔,在晴天后自己出来修墙。为了结实,他还在墙底下码了两层红砖。  按理说这是好事,两家中间的伙墙,不找对方,自家修了,还添了加固材料,这是何等的道德品质,可是五叔偏偏不领情,来找马
期刊